DB51∕T 3088-2023 营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风险评价规程(四川省).pdf
-
资源ID:95111911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51∕T 3088-2023 营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风险评价规程(四川省).pdf
四四 ICS 93.080.01 CCS P 66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 DB51/T 30882023 营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 风险评价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risk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slope engineering in operating mountainous highway 2023-06-19 发布 2023-08-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30882023 I 目 次 前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2 5 基本规定.2 6 崩塌危岩风险评价.5 6.1 危险性评价.5 6.2 防护工程技术状况评价.6 6.3 危害性评价.7 6.4 风险分级.7 7 泥石流风险评价.8 7.1 危险性评价.8 7.2 防护工程技术状况评价.10 7.3 危害性评价.10 7.4 风险分级.11 8 路基水毁风险评价.12 8.1 危险性评价.12 8.2 防护工程技术状况评价.13 8.3 危害性评价.14 8.4 风险分级.14 9 边坡失稳风险评价.15 9.1 危险性评价.15 9.2 防护工程技术状况评价.18 9.3 危害性评价.18 9.4 风险分级.19 10 评价结果与决策技术支持.20 10.1 一般规定.20 10.2 处置对策.20 10.3 监测预警.22 DB51/T 30882023 II 10.4 应急措施.24 附录 A(资料性)崩塌危岩风险评分表.25 附录 B(资料性)泥石流风险评分表.28 附录 C(资料性)路基水毁风险评分表.31 附录 D(资料性)边坡失稳风险评分表.34 DB51/T 30882023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向波、王东、张建经、王东坡、刘阳、李伟、魏安辉、陈仲路、梁苗、赵海松、刘道川、任俊谦、马洪生、周立荣、孙璐、张婧、李勇、邬凯、何云勇、刘蕾蕾、蒋瑜阳、李朝阳、顾涛、闫帅星、付成华、丁雨淋、陈福江、林世伟、石汉。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51/T 30882023 1 营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风险评价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营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风险评价的总则、术语和符号、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决策技术支持等。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各等级营运山区公路崩塌危岩、滑坡、泥石流、路基水毁等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的风险评价,评价基于非地震工况,震后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0112-20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JTG 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H10-2009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YS/T 5229-201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000.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营运山区公路 highway in operating mountainous areas 位于山岭地区、路线迂回曲折、纵坡坡度较大、特殊构筑物较多的运营公路。3.2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诱发产生的,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安全的地质现象,包括崩塌危岩、泥石流、路基水毁及边坡失稳等。3.3 崩塌危岩 rockfall or rock avalanche 较陡斜坡上的潜在危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破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3.4 泥石流 debris flow 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由于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3.5 路基水毁 subgrade water damage 由于暴雨、洪水造成公路路基损毁的现象。3.6 边坡失稳 slope instability 边坡岩土体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3.7 评价指标 assessment index 分为一级评价指标与二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为表征四种灾害各自典型特征的总体指标,如表 DB51/T 30882023 2 征崩塌危岩危险性的地质特征、几何特征与水文气象指标;二级评价指标为表征各项一级评价指标的子项指标,如表征崩塌危岩危险性一级评价指标地质特征的岩体完整程度、岩体软硬程度及岩体风化差异性等指标。3.8 指标权重 index weight 各项一级评价指标或二级评价指标在各自指标类中的权重因子。3.9 危险性 dangerousness 指接触某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规模。3.10 危害性 hazardness 指某种灾害发生的后果或灾害发生后对公路造成的损害或严重程度。3.11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等手段,对评价对象灾害发生的危险性及危害性等进行评价的活动。3.12 风险等级 risk grade 按风险指数对公路工程的风险分级,初步评价阶段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级,详细评价阶段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五级。3.13 风险处置对策 risk countermeasure 依据不同致灾类型的公路工程风险评级,进行相应等级的监控预警、防护加固和应急抢险预案响应。4 总则 4.1 为了规范营运山区公路崩塌危岩、泥石流、路基水毁、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的风险评价,科学防范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风险,保障公路工程运营安全,制定本文件。4.2 本文件将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风险评价类型划分为崩塌危岩、泥石流、路基水毁、边坡失稳四种典型灾害。4.3 风险评价按两步法开展,第一步对选中对象进行初步风险评价,初步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第二步对中、高风险的对象开展详细风险评价,详细评价的结果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也可以对选中对象直接进行详细风险评价。4.4 风险评价等级达到较高风险极高风险的工点或路段,应及时开展监控预警、防护加固、交通管制等安全风险处置措施;可能出现危及公路营运安全的极端情况下,还应做好应急抢险预案。4.5 营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和边坡工程的风险评价及应急处置,应与日常巡查、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测和特殊检查等公路养护工作紧密衔接。4.6 营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和边坡工程的风险评价,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 基本规定 5.1 营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风险评价应以可能影响公路安全的单体崩塌危岩或崩塌危岩群、泥石流单沟或沟群、公路临河路基、不稳定边坡为评价对象,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几何特征、气象水文、防护措施、造成后果等,评价公路沿线崩塌危岩、泥石流、路基水毁及边坡失稳风险,确定风险等级,为制定风险处置对策提供依据。5.2 营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风险评价工作应按以下程序进行:确定风险评价对象与评价范围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风险初步评价风险详细评价确定风险等级。5.3 风险评价范围宜包括:a)崩塌危岩风险评价范围宜包括影响公路安全的崩塌危岩发育路段。DB51/T 30882023 3 b)泥石流风险评价范围宜包括公路跨越泥石流区至分水岭全部区域及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路段。c)路基水毁风险评价范围宜包括公路沿线因河、溪流冲刷而遭受破坏的路段。d)边坡失稳风险评价范围宜包括公路沿线可能因边坡或滑坡变形失稳影响公路安全运营的路段。5.4 资料收集内容宜包括:a)灾害形成条件与诱发因素,包括崩塌危岩灾害地质条件、几何特征、气象水文等资料,泥石流灾害物源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资料,路基水毁灾害抗冲刷能力、水文条件、河床几何形态等资料,边坡失稳路段的地质特征、气象水文、几何特征等资料。b)公路沿线崩塌危岩、泥石流、路基水毁、边坡失稳等灾害的基础资料,包括勘察报告、设计文件、竣工验收报告、养护资料以及历史发灾情况等。5.5 现场调查内容宜包括:a)宜结合空天地等先进勘察技术手段,调查崩塌危岩区的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几何特征;泥石流沟流域面积、纵坡比、岩土体性质、河道堵塞程度及植被发育特征;路基水毁易发区的河谷地形地貌;边坡滑坡的影响范围、规模;灾害历史以及各类灾害体与公路的空间位置关系等。b)崩塌危岩区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产状及充填情况、岩体风化程度、地下水与地表水活动特征以及防护工程类型与破损程度等。c)泥石流形成区的地形、沟谷发育程度、冲沟切割深度、斜坡稳定性及水土流失情况;流通区的长度、坡度、形态、冲淤和堵塞情况;堆积区物质组成、厚度、粒径及分布规律;防护工程类型及完好程度等。d)路基水毁易发区岸坡岩性特征、河床基质、汛期水文条件、坡岸冲刷特征以及防护工程类型与破损程度等。e)不稳定边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边坡结构类型、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变形特征以及防护工程类型与破损程度等。5.6 崩塌危岩、泥石流、路基水毁、边坡失稳风险等级根据危险性、防护工程技术状况及危害性三个方面综合判定,风险评价体系如图 1 所示。图1 风险评价体系图 5.7 初步风险评价阶段灾害风险根据危险性、防护工程技术状况及危害性的各项一级指标进行评价,详细风险评价阶段灾害风险根据危险性、防护工程技术状况及危害性的各项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进行组合评价。5.8 初步风险评价阶段灾害风险总得分按式(5-1)确定。DB51/T 30882023 4 111ykmHiHiPiPiViViiiiRHP Vr xr xr x (5-1)式中:R灾害风险总得分;H危险性指标总得分;P防护工程技术状况指标总得分;V危害性指标总得分;rHi,rPi,rVi危险性指标、防护工程技术状况指标、危害性指标的一级指标的权重;xHi,xPi,xVi危险性指标、防护工程技术状况指标、危害性指标的一级指标得分;k,m,y危险性指标、防护工程技术状况指标、危害性指标的一级指标的项数。5.9 详细风险评价阶段灾害风险总得分按式(5-2)确定。111111()()()yklmnzHiHijHijPiPijPijViVijVijijijijRHP Vrrxrr xrr x(5-2)式中:rHij,rPij,rVij危险性指标、防护工程技术状况指标、危害性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权重;xHij,xPij,xVij危险性指标、防护工程技术状况指标、危害性指标的二级指标得分;l,n,z危险性指标、防护工程技术状况指标、危害性指标的二级指标的项数。5.10 各项评价指标权重宜采用指标体系法与专家评分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按式(5-3)确定。=+(1-)r (5-3)式中:r各项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组合系数(除有特别依据外,一般取 0.5);基于指标体系法确定的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基于专家评分法确定的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系数。5.11 指标体系法,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对灾害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按式(5-4)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2221=aba(5-4)式中:a评价指标项数;b指标重要性序号,ba。表1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速查表 指标数 a 指标重要性排序 b 总权重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 1 1 1 2 0.75 0.25 1 3 0.56 0.33 0.11 1 4 0.44 0.31 0.19 0.06 1 5 0.36 0.28 0.2 0.11 0.05 1 6 0.31 0.25 0.19 0.14 0.08 0.03 1 7 0.27 0.22 0.18 0.14 0.1 0.06 0.03 1 8 0.23 0.2 0.17 0.14 0.11 0.08 0.05 0.02 1 9 0.21 0.19 0.16 0.14 0.11 0.09 0.06 0.03 0.01 1 10 0.19 0.17 0.15 0.13 0.11 0.09 0.07 0.05 0.03 0.01 1 DB51/T 30882023 5 5.12 专家评分法,根据多位行业专家对灾害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及其权重赋值结果,分别对单一评价指标权重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其权重系数。5.13 当不具备采用组合赋权法的条件时,可仅通过指标体系法或专家评分法确定灾害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5.14 营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风险评价周期应根据公路竣工年限、气象、周围环境变化,按下列原则确定:a)持续降雨(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或破坏性地震后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b)风险评价周期宜与公路大中修周期相适应。5.15 公路崩塌危岩、泥石流、路基水毁、边坡失稳四种典型灾害的风险评价应由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6 崩塌危岩风险评价 6.1 危险性评价 6.1.1 崩塌危岩危险性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历史灾害及地质条件(x1)、几何特征(x2)与气象水文(x3)。6.1.2 历史灾害及地质条件(x1)包括历史灾害(x11)、岩体完整程度(x12)、岩体软硬程度(x13)及岩体风化差异性(x14)四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地质条件按表 2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地质条件按表 3 确定评分值。表2 初步评价阶段历史灾害及地质条件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1)历史灾害及地质条件 历史灾害5年发生3次及以上;岩体破碎;硬岩夹软岩 10 历史灾害5年发生13次;岩体较破碎;软硬岩互层 7 历史灾害近5年从未发生;岩体完整;软岩 4 表3 详细评价阶段历史灾害及地质条件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11)历史灾害 3次/5年 10 13次/5年 7 从未发生/5年 5(x12)岩体完整程度 结构面组数 3 10 23 6 1 2 结构面平均间距 0.2 m 10 0.20.4 m 8 0.41 m 6 1 m 5 主要结构面结合程度 差 10 一般 7 好 5(x13)岩体软硬程度 硬岩夹软岩 10 软硬岩互层 8 硬岩 6 软岩 4(x14)岩体风化程度 全风化 10 强风化 7(x14)岩体风化程度 中风化 5 微风化 2 6.1.3 几何特征(x2)包括坡度(x21)、坡高(x22)及坡形(x23)三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几何特征按表 4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几何特征按表 5 确定评分值。DB51/T 30882023 6 表4 初步评价阶段几何特征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2)几何特征 坡度大于45;呈凹形;坡高大于60 m 10 坡度在3045 之间;呈凸形;坡高在1560 m之间 7 坡度不大于30;呈直线形;坡高不大于15 m 4 表5 详细评价阶段几何特征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21)坡度()75 10 6075 8 4560 6 3045 4 30 2(x22)坡形 凹形 10 凸形 8 直线形 4(x23)坡高(m)60 10 3060 8 1530 6 815 4 8 2 6.1.4 气象水文(x3)包括年均降雨量(x31)、坡面水(x32)两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气象水文按表 6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气象水文按表 7 确定评分值。表6 初步评价阶段气象水文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3)气象水文 年均降雨量大于1200 mm;常年有坡面水 10 年均降雨量在500 1200 mm之间;断断续续有坡面水 7 年均降雨量小于500 mm;几乎没有坡面水 4 表7 详细评价阶段气象水文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31)年均降雨量(mm)1200 10 10001200 8 8001000 6 500800 5 500 4(x32)坡面水 常年有坡面水 10 断断续续有坡面水 7 几乎没有坡面水 2 6.2 防护工程技术状况评价 6.2.1 崩塌危岩防护工程技术状况评价一级指标由防护措施(x4)表征。6.2.2 防护措施(x4)包括防护强度(x41)与排水措施(x42)两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防护措施按表 8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防护措施按表 9 确定评分值。DB51/T 30882023 7 表8 初步评价阶段防护措施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4)防护措施 无防护设施;无排水设施 10 无防护设施;有排水设施 8 有防护设施;无排水设施 6 有防护措施;有排水措施 4 表9 详细评价阶段防护措施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41)防护强度 无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基本失效 10 防护明显偏弱或防护工程措施遭到较大破坏或功能受到较大影响 7 防护稍弱或防护工程措施遭到局部破坏或功能受到局部影响 4 防护强度适宜,且防护工程措施基本完好 2(x42)排水措施 无排水设施 10 有排水设施,但大小或数量不足 5 合适数量或大小的排水设施 3 6.3 危害性评价 6.3.1 崩塌危岩危害性评价一级指标由造成后果(x5)表征。6.3.2 造成后果(x5)包括断道时间(x51)与公路等级(x52)两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造成后果按表 10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造成后果按表 11 确定评分值。表10 初步评价阶段造成后果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5)造成后果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可能断道24 h以上 10 二级公路;可能断道12 h以上 8 三级公路;可能断道1 h以上 6 四级公路及其他;无断道发生 4 表11 详细评价阶段造成后果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51)断道时间 可能断道24 h以上 10 可能断道12 h以上 9 可能断道1 h以上 5 无断道发生 2(x52)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8 三级公路 6 四级公路及其他 4 6.4 风险分级 6.4.1 崩塌危岩灾害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可按表 12 选用。DB51/T 30882023 8 表12 崩塌危岩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选用表 评价指标类 一级评价指标及权重 二级评价指标及权重 指标xi 权重ri 指标xij 权重rij 危险性 历史灾害及地质条件 0.50 历史灾害 0.45 岩体完整程度 0.30 岩体软硬程度 0.17 岩体风化程度 0.08 几何特征 0.34 坡度 0.47 坡形 0.34 坡高 0.19 气象水文 0.16 年均降雨量 0.66 防护工程技术状况 防护措施 1.00 防护强度 0.70 排水设施 0.30 危害性 造成后果 1.00 断道时间 0.54 公路等级 0.46 6.4.2 初步评价阶段,崩塌危岩灾害风险分级及对应的评价标准应按表 13 划分。表13 崩塌危岩风险分级表(初评)风险等级 分级标准R 接受程度 高风险 R 900 不可接受 中风险 400 R 900 需经详细评价后确认 低风险 R 400 可接受 6.4.3 详细评价阶段,崩塌危岩灾害风险分级及对应的评价标准应按表 14 划分。表14 崩塌危岩风险分级表(详评)风险等级 分级标准R 接受程度 极高风险 R 900 完全不可接受 高风险 700 R 900 不可接受 较高风险 600 R 700 基本不可接受 中风险 400 R 600 基本可接受 低风险 R 400 可接受 6.4.4 崩塌危岩灾害风险评价宜按本文件附录 A1(初步评价)与附录 A2(详细评价)进行。7 泥石流风险评价 7.1 危险性评价 7.1.1 泥石流危险性一级指标评价包括:历史灾害及物源条件(x1)、地形地貌(x2)与气象水文(x3)。7.1.2 历史灾害及物源条件(x1)包括历史灾害(x11)、物源类型(x12)、一次冲出最大量(x13)及沿沟松散物储量(x14)四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物源条件按表 15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物源条件按表 16 确定评分值。表15 初步评价阶段历史灾害及物源条件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1)历史灾害及物源条件 历史灾害1年多次至5年1次;物源丰富;粘土到漂石,含各级粒径松散物源 10 历史灾害5年1次至50年1次;物源丰富程度中等;以碎石、砂砾为主 7 历史灾害50年少于1次;物源贫瘠;以粘土、粉土为主 4 DB51/T 30882023 9 表16 详细评价阶段历史灾害及物源条件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11)历史灾害 一年多次至5年1次 10 1次/5年50年 7 1次/50年 5(x12)物源类型 粘土到漂石,含各级粒径松散物源 10 以碎石、砂砾为主 7 以粘土、粉土为主 4(x13)一次最大冲出量(104 m3)100 10 10100 7 110 5 1 2(x14)沿沟松散物储量(104 m3/km2)10 10 510 7 15 5 1 2 7.1.3 地形地貌(x2)包括沟岸山坡坡度(x21)、主沟长度(x22)、流域面积(x23)与沟谷横断面形状(x24)四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地形地貌按表 17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地形地貌按表 18 表17 初步评价阶段地形地貌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2)地形地貌 沟岸山坡坡度大于32;主沟长度大于10 km;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 10 沟岸山坡坡度在25 32 之间;主沟长度510 km;流域面积10100 km2 7 沟岸山坡坡度在15 25 之间;主沟长度大于15 km;流域面积510 km2 5 沟岸山坡坡度小于15;主沟长度大于小于1 km;流域面积小于5 km2 2 表18 详细评价阶段地形地貌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21)沟岸山坡坡度()32 10 2532 7 1525 5 15 2(x22)主沟长度(km)10 10 510 7 15 5 1 2(x23)流域面积(km2)100 10 10100 8 510 6 5 2(x24)沟谷横断面形状 V型、U型、谷中谷型 10 宽U型 7 复式断面 5 平坦型 2 7.1.4 气象水文(x3)包括年均降雨量(x31)、汇水条件(x32)与年均最大单日降雨量(x33)三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气象水文按表 19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气象水文按表 20 确定评分值。DB51/T 30882023 10 表19 初步评价阶段气象水文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3)气象水文 年均降雨量大于1200 mm;汇水条件较好 10 年均降雨量在5001200 mm之间;汇水条件中等 7 年均降雨量小于500 mm;汇水条件较差 4 表20 详细评价阶段气象水文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31)年均降雨量(mm)1200 10 10001200 8 8001000 6 500800 5 500 4(x32)汇水条件 较好 10 中等 5 较差 2(x33)年均最大单日 降雨量(mm)震前 震后/250 200 10 150250 120200 8 50150 40120 6 50 40 4 7.2 防护工程技术状况评价 7.2.1 泥石流防护工程技术状况一级评价指标由防护措施(x4)表征。7.2.2 防护措施(x4)包括防护强度(x41)一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与详细评价阶段防护工程技术状态均按表 21 确定评分值。表21 防护工程技术状态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41)防护强度 拦挡措施损毁失效;泥石流严重威胁构(建)筑物但未设置拦挡 10 拦挡措施遭到较大破坏或功能受到较大影响 7 拦挡及排导工程遭到局部破坏或功能受到局部影响 4 拦挡及排导工程基本完好或无需设置防护工程 2 7.3 危害性评价 7.3.1 泥石流危害性一级评价指标由造成后果(x5)表征。7.3.2 造成后果(x5)包括泥石流与公路关系(x51)、断道时间(x52)与公路等级(x53)三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造成后果按表 22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造成后果按表 23 确定评分值。表22 初步评价阶段造成后果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5)造成后果 公路位于泥石流能直接到达的地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可能断道24 h以上 10 公路位于泥石流溃坝后可能到达的地区;二级公路;可能断道12 h以上 8 公路位于可能间接受到泥石流危害的牵连发生某些级别灾害的地区;三级公路;可能断道1 h以上 5 公路位于泥石流影响区之外的地区;四级公路及其他;无断道发生 3 DB51/T 30882023 11 表23 详细评价阶段造成后果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51)泥石流与公路空间关系 公路位于泥石流能直接到达的地区 10 公路位于泥石流溃坝后可能到达的地区 7 公路位于可能间接受到泥石流危害的牵连发生某些级别灾害的地区 4 公路位于泥石流影响区之外的地区 2(x52)断道时间 可能断道24h以上 10 可能断道12h以上 9 可能断道1h以上 5 无断道发生 2(x53)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8 三级公路 6 四级公路及其他 4 7.4 风险分级 7.4.1 泥石流灾害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可按表24选用。表24 泥石流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选用表 评价指标类 一级评价指标及权重 二级评价指标及权重 指标xi 权重ri 指标xij 权重rij 危险性 历史灾害及物源条件 0.46 历史灾害 0.37 物源类型 0.20 一次冲出最大量 0.28 沿沟松散物储量 0.15 地形地貌 0.31 纵坡坡度 0.40 主沟长度 0.30 流域面积 0.20 沟谷横断面形状 0.10 气象水文 0.23 年均降雨量 0.42 汇水条件 0.23 年均最大单日降雨量 0.35 防护工程技术状况 防护措施 1.00 防护强度 1.00 危害性 造成后果 1.00 泥石流与公路关系 0.46 断道时间 0.28 公路等级 0.26 7.4.2 初步评价阶段,泥石流灾害风险分级及对应的评价标准应按表 25 划分。表25 泥石流风险分级表(初评)风险等级 分级标准R 接受程度 高风险 R 400 不可接受 中风险 150 R 400 需经详细评价后确认 低风险 R 150 可接受 7.4.3 详细评价阶段,泥石流灾害风险分级及对应的评价标准应按表 26 划分。DB51/T 30882023 12 表26 泥石流风险分级表(详评)风险等级 分级标准R 接受程度 极高风险 R 400 完全不可接受 高风险 350 R 400 不可接受 较高风险 300 R 350 基本不可接受 中风险 150 R 300 基本可接受 低风险 R 150 可接受 7.4.4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宜按本文件附录 B1(初步评价)与附录 B2(详细评价)进行。8 路基水毁风险评价 8.1 危险性评价 8.1.1 路基水毁危险性一级评价指标包括抗冲刷能力(x1)、水文条件(x2)与河床几何形态(x3)。8.1.2 抗冲刷能力(x1)包括变形特征(x11)、天然岸坡(x12)和河床基质(x13)三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抗冲刷能力按表 27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抗冲刷能力按表 28 确定评分值。表27 初步评价阶段抗冲刷能力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1)抗冲刷能力 路基局部垮塌,路面裂缝贯通、错台,挡墙垮塌或严重开裂变形;天然岸坡为细砂、粉土、粘土;河床基质以砾石、砂土为主 10 路面局部出现裂缝,挡墙出现较严重变形,基础遭冲刷脱空;天然岸坡为砾石土、漂卵块石;河床基质以卵石为主 7 路面及挡墙无明显裂缝;天然岸坡为基岩;河床基质以漂石为主 4 表28 详细评价阶段抗冲刷能力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11)变形特征 路基局部垮塌,路面裂缝贯通、错台,挡墙垮塌或严重开裂变形 10 路面局部出现裂缝,挡墙出现较严重变形,基础遭冲刷脱空 7 路面无裂缝,但有其他变形迹象,挡墙基础遭受冲刷外露 5 路面完好无变形迹象,挡墙基本完好 2(x12)天然岸坡 细砂、粉土、粘土等 10 砾石土 7 漂卵块石 5 基岩 3(x13)河床基质 砂土为主 10 砾石为主 7 卵石为主 3 漂石为主 1 8.1.3 水文条件(x2)评价指标应考虑汛期水位(x21)与汛期流速(x22)两个指标,初步评价阶段水文条件按表 29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水文条件按表 30 确定评分值。DB51/T 30882023 13 表29 初步评价阶段水文条件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2)水文条件 汛期水位高于路基顶面 10 汛期水位在坡脚至路基顶面上1/3段 7 汛期水位在坡脚至路基顶面下2/3段 3 汛期水位低于路基坡脚 1 表30 水文条件二级指标详细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21)汛期水位 高于路基顶面 10 坡脚至路基顶面上1/3段 7 坡脚至路基顶面下2/3段 3 低于路基坡脚 1(x22)汛期流速(m/s)v 10 10 7 v 10 8 4 v 7 6 2 v 4 4 v 2 2 8.1.4 河床几何形态(x3)评价指标应考虑凹凸岸(x31)、河床横断面形式(x32)、河床比降(x33)与河流平面形态(x34)四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河床几何形态按表 31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河床几何条件按表 32 确定评分值。表31 初步评价阶段河床几何形态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3)河床几何形态 凹岸;V型断面 10 凸岸;U型断面 6 顺直;U型断面 4 表32 详细评价阶段河床几何形态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31)凹、凸岸 凹岸 10 凸岸 5 顺直 3(x32)河床横断面形式 V型断面 10 U型断面 5(x33)河床比降 极陡(I 4%)10 陡(1.5%I 4%)8 较陡(1%I 1.5%)6 较缓(0.5%I 1%)4 平缓(0.01%I 0.5%)2(x34)河流平面形态 弯曲河段,90 10 弯曲河段,=45 90 7 弯曲河段,45 4 顺直河段 2 8.2 防护工程技术状况评价 8.2.1 路基水毁防护工程技术状况一级评价指标由防护措施(x4)表征。8.2.2 防护措施(x4)由二级评价指标防护强度(x41)表征,初步评价阶段防护工程技术状态按表 33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防护工程技术状态按表 34 确定评分值。DB51/T 30882023 14 表33 初步评价阶段防护工程技术状态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4)防护措施 无防护 10 有防护 5 表34 详细评价阶段防护工程技术状态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41)防护强度 无防护措施 10 铅丝石笼挡墙、四面体预制块等 7 基础未置于基岩的混凝土挡墙;片石混凝土挡墙、浆砌片石挡墙等 4 桩基托梁挡墙、现浇桩板墙;基础置于基岩上的钢筋混凝土挡墙、素混凝土挡墙等 2 8.3 危害性评价 8.3.1 路基水毁危害性一级评价指标由造成后果(x5)表征。8.3.2 造成后果(x5)包括断道时间(x51)与公路等级(x52)两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造成后果按表 35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造成后果按表 36 确定评分值。表35 初步评价阶段造成后果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5)造成后果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可能断道24 h以上 10 二级公路;可能断道12 h以上 8 三级公路;可能断道1 h以上 6 四级公路;无断道发生 4 表36 详细评价阶段造成后果评分表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51)断道时间 可能断道24 h以上 10 可能断道12 h以上 9 可能断道1 h以上 5 无断道发生 2(x52)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8 三级公路 6 四级公路及其他 4 8.4 风险分级 8.4.1 路基水毁灾害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可按表 37 选用。表37 路基水毁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选用表 评价指标类 一级评价指标及权重 二级详细评价指标及权重 指标xi 权重ri 指标xij 权重rij 危险性 抗冲刷能力 0.47 变形特征 0.48 天然岸坡 0.32 河床基质 0.20 水文条件 0.32 汛期水位 0.46 汛期流速 0.54 河床几何形态 0.21 凹、凸岸 0.40 河床横断面形式 0.12 DB51/T 30882023 15 表37 路基水毁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选用表(续)评价指标类 一级评价指标及权重 二级详细评价指标及权重 指标xi 权重ri 指标xij 权重rij 河流平面形态 0.20 河床比降 0.28 防护工程技术状况 防护措施 1.00 防护强度 1.00 危害性 断道时间 1.00 断道时间 0.54 公路等级 0.46 8.4.2 初步评价阶段,路基水毁灾害风险分级及对应的评价标准应按表 38 划分。表38 路基水毁风险分级表(初评)风险等级 分级标准R 接受程度 高风险 R 700 不可接受 中风险 200 R 700 需经详细评价后确认 低风险 R 200 可接受 8.4.3 详细评价阶段,路基水毁灾害风险分级及对应的评价标准应按表 39 划分。表39 路基水毁风险分级表(详评)风险等级 分级标准R 接受程度 极高风险 R 700 完全不可接受 高风险 600 R 700 不可接受 较高风险 350 R 600 基本不可接受 中风险 200 R 350 基本可接受 8.4.4 路基水毁灾害风险评价宜按本文件附录 C1(初步评价)与附录 C2(详细评价)进行。9 边坡失稳风险评价 9.1 危险性评价 9.1.1 边坡失稳危险性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x1)、气象水文(x2)与几何特征(x3)。9.1.2 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x1):若为岩质边坡,考虑包括变形特征(x11)、岩体完整程度(x12)、结构面倾向与坡面倾向间的夹角(x13)、结构面倾角与坡面倾角之差(x14)及岩石坚硬程度(x15)五个二级评价指标;若为土质边坡,考虑包括变形特征(x11)、土体类型(粘土/非粘土)(x12)、土体密实度(非粘土)(x13)、土体含水状态(非粘土)(x14)、稠度(粘土)(x15)五个二级评价指标,初步评价阶段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按表 40 确定评分值,详细评价阶段按表 41 确定评分值。表40 初步评价阶段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评分表 一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x1)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 坡体变形特征明显;岩质边坡为含软弱结构面的顺层边坡,且存在临空面;土质边坡为含软弱夹层的粘性土坡体,边界条件不利于边坡稳定 10 坡体出现部分变形;岩质边坡为破碎、全风化坡体;土质边坡以粉土、砂土为主 7 坡体轻微或少量变形;岩质边坡岩体较完整、风化程度低;土质边坡以碎石土为主 4 坡体无变形迹象;岩质边坡完整,无缓倾、贯通结构面;土质边坡以块石土为主 1 DB51/T 30882023 16 表41 详细评价阶段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评分表 边坡类型 二级评价指标 分级 分值(1)岩质边坡(x11)变形特征 坡体变形特征明显,滑面基本贯通 10 坡体有部分变形,滑面未贯通 7 轻微或少量变形,存在潜在滑面 4 坡体无变形迹象,无潜在滑面 1(x12)岩体完整程度 结构面组数 3 10 23 6 1 2 结构面平均间距 0.2 m 10 0.20.4 m 8 0.41 m 6 1 m 5 主要结构面结合程度 差 10 一般 7 好 5(x13)结构面倾向与坡面倾向间的夹角 5 10 105 7 2010 5 3020 2 30 0(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