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1881-2023 水稻原原种、原种繁育技术规程(宁夏回族自治区).pdf
-
资源ID:95112691
资源大小:417.1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64∕T1881-2023 水稻原原种、原种繁育技术规程(宁夏回族自治区).pdf
ICS 65.20.20 CCS B 05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18812023 水稻原原种、原种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breeding of rice original seed and original seed 2023-03-24 发布 2023-06-24 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 64/T 18812023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原原种 the original seed.1 原种 elite.1 4 品种筛选与确定.1 原原种的筛选与确定.1 4.1.1 品种筛选.1 4.1.2 品种确定.1 原种的筛选与确立.1 4.2.1 品种筛选.2 4.2.2 品种确定.2 5 繁育田选择.2 原原种繁育田选择.2 原种繁育田选择.2 6 原原种繁育技术.2 两圃法.2 6.1.1 选取单穗.3 6.1.2 建立穗行圃圃.3 6.1.3 育插秧栽培的穗系圃.3 株系圃法.4 6.2.1 种源选择.4 6.2.2 单株定植.4 6.2.3 单株选择.4 6.2.4 收获、脱粒与储存.4 7 原种繁育技术.4 机育机插法繁育原种.4 保墒旱直播法繁育原种.5 精量穴直播法繁育原种.5 分区种植.5 田间检验.5 收获与储存.5 8 主要技术要点.5 育插秧栽培繁育原种主要技术要点.5 8.1.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5 DB 64/T 18812023 II 8.1.2 施肥.5 8.1.3 水层管理及水质要求.5 8.1.4 病虫草害防治.5 保墒旱直播栽培繁育原种主要技术要点.6 精量穴直播法繁育原种主要技术要点.6 附录A (规范性)水稻田间记载项目和室内考种方法.1 A.1 物候期.1 A.2 形态特征.1 A.3 生物学特性.1 附录B (规范性)统计方法.3 B.1 有效穗.3 B.2 每穗总粒数.3 B.3 结实率.3 B.4 千粒重.3 B.5 单株籽粒重.3 附录C (资料性)水稻插秧栽培杂草防治方法.4 参考文献.5 DB 64/T 1881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归口并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原种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华、黄玉锋、冯前、杨生龙、马晓、沈文娟、王占身、普正菲、田维玉、巫玉申、刘小庆、雍伏宁、张虎、刘静、金浩然、宗泽、赫莲香、常彩红。DB 64/T 18812023 1 水稻原原种、原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常规水稻原原种和原种繁育品种的确定、繁育田选择、繁育技术等生产操作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常规水稻原原种和原种种子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原原种 the original seed 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品种的最初一批原始种子;或从株行圃或株系圃中当选的株系种子,其纯度为 100%,是繁殖原种的基础种子。原种 elite 用原原种繁殖 13 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其纯度在 99.9%以上。来源:GB/T 17316-2011,3.2,有修改 4 品种筛选与确定 原原种的筛选与确定 4.1.1 品种筛选 经过多年多点品种中试试验,有市场推广价值的新品种(系);或通过当地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适合本地区生态环境,符合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多抗、特色品种;或引进同一生态区域相邻省区审定的,经过引种备案试验程序,被本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允许在本地区推广的品种;或经企业自主引进,通过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种。4.1.2 品种确定 选择符合本地区生态气候特点、经多年多点试验或引种备案,并通过本地区审定或认定的具有市场前景、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原种的筛选与确立 DB 64/T 18812023 2 4.2.1 品种筛选 通过本文件第4.1条确定并经原原种繁育程序生产的、通过当地种子管理部门认定允许繁育的适合本地区生态环境,符合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多抗,或有特色的品种。4.2.2 品种确定 选择符合本地区生态气候特点,经过原原种品种筛选后繁育的有市场前景的原原种,或新审定的品种,有育种家提供的育种家种子。5 繁育田选择 原原种繁育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的旱茬地。对高差较大的田块开展秋季平田作业,确保田面高差在 23 cm以内。原种繁育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集中连片、肥力中上的旱茬地,如无法倒茬的常年稻田,所繁品种必须与上年度种植品种相同且本田中无杂草稻。对高差较大的田块前一年秋季深耕翻 25 cm30 cm,耙地后采用卫星平地仪或激光平地仪平地,确保田面高差在 3 cm 以内。6 原原种繁育技术 两圃法 两圃法指从选取单穗穗行圃穗系圃,混收合格穗系的原原种繁育技术。两圃法繁育原原种程序见图 1。图1 两圃法繁育原原种程序图 DB 64/T 18812023 3 6.1.1 选取单穗 在育种家种子田、原种圃、保存较好的低世代种子田,或在纯度较高的良种繁育田中选取单穗,可保证本品种特征特性的延续性。选取的单穗必须符合备选种子审定、引种备案公告的典型特征特性:“一期”、“三性”、“四型”、“五色”。“一期”即生育期;“三性”即典型性、一致性、丰产性;“四型”即株型、叶型、穗型、粒型;“五色”即叶色、叶鞘色、颖色、稃尖色、芒色。抽穗期进行初选。成熟期逐株考评,当选单株符合选择标准的,选取主穗或第一分蘖穗,同一品种选择数量以满足连续2年穗行圃用单穗的 1.5 倍,每 110 穗为 1 捆,不脱粒并挂标签,注明品种名称、选穗人、选穗时间、单穗数量,阴干。将阴干的同一品种 45 捆绑在一起悬挂储存,不同品种分区悬挂,不得混储。6.1.2 建立穗行圃 6.1.2.1 育秧 育秧前将上年选收的单穗进行浸种催芽。育秧时按照繁育计划规划秧床、绘制秧棚布局图。按照布局图分品种育秧,防止混杂。育秧时将催芽的稻穗成排单个摆放进秧池中,压平,每排稻穗保证行距 10 cm、穗间距 10 cm,摆穗时淘汰落粒严重的单穗,稻穗摆完后及时用插地牌标明品种名称、数量后覆土、灭草。6.1.2.2 移栽 按照所育品种、数量规划穗行圃田间种植图。依据不同品种平均单穗粒数多少确定行长:单穗粒数100粒的插 3 m行长 1 行区;单穗粒数100 粒的插 2 m 行长 2 行区,穗间距 30 cm。每排穗行之间留 50 cm 的走道用于观察各穗行生长情况。不同品种分区移栽,起苗时一穗一取,带土拔起并捏成一团装盆,确保每穗的秧苗不散落,防止同其它单穗的秧苗混杂。秧苗装盆后,将秧苗连盆一起放在规划好的田中,人工插秧,行穴距 30 cm10 cm,每穴 13 苗。每穗剩余的秧苗寄插在该穗行秧苗所插的行中,用于缺苗后补苗。穗行田保护区要用与穗行同品种的秧苗插设。6.1.2.3 田间鉴定 穗行田在生长过程中由专人认真观察鉴定,重点做好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观察鉴定,对叶色、花药颜色、株高、株型、穗型、谷粒颜色、谷粒特征、抽穗期、成熟期等特征特性与所繁育品种特征特性不一致的穗行要及时做好淘汰标记。收获前对当选穗行进行田间综合评定。当选穗行必须满足本品种典型特征特性,穗行内长势一致,综合性状好,整齐度高。6.1.2.4 收获与储存 成熟后,先收割作了淘汰标记的穗行并拉运出种子田,再对符合要求的穗行单收单捆,严防同一品种不同穗行种子混杂。收割的穗行按品种分车拉到晒场上分区晾晒、分行脱粒,脱粒后用尼龙网袋将每个穗行脱下的种子分别盛装晾晒至种子含水量14.5%后称重,进一步淘汰重量低于该品种平均重量的穗行。最后将当选的穗行用大编织袋盛装,袋子内外挂穗行种标签,并在袋子上注明品种名称、数量、年份、选种人后储存。6.1.3 育插秧栽培的穗系圃 6.1.3.1 育秧 DB 64/T 18812023 4 育秧前整理种子。分品种整袋浸种、消毒、催芽,严防混杂。插秧前 1 个月育秧,将每个穗行种子播种一个小区,小区间隔 20 cm,严防种子混杂。播量 0.4 kg/m20.5 kg/m2便于人工插秧,每亩用标准秧(0.28 cm20.58 cm2)45 盘,播种前用插地牌标注品种名称、数量,撒完种子后核对数量后再覆土。6.1.3.2 移栽 移栽前起苗时,要分系取苗,人工分系插秧,每个穗行所产种子按照种子量插 1 系,7.5 m8 m 行长,行宽 26.4cm,穴距 10 cm,每穴 1 苗3 苗,行数依据种子量确定,确保最大繁殖系数。每系剩余秧苗寄插在该穗系行间。每排穗系之间留 50 cm 走道,每系之间留 40cm 间距用于观察各穗系生长情况。穗系田四周要用与穗系同品种的秧苗插设2m 的保护区,用于隔离和对照比较。6.1.3.3 鉴定 鉴定时期、方法同穗行圃。收获前对当选穗系逐一进行田间综合评定。当选穗系必须满足本品种典型特征特性,穗系内长势一致,综合性状好,整齐度高。6.1.3.4 收获与储存 收获前先人工收割淘汰的穗系并拉运出种子田。再将符合要求的同品种穗系机械混收。更换收割品种时,必须把收割机割台、传送带、储粮仓等全部清理干净,先收割保护区,收完保护区后清仓做淘汰种,再收割穗系圃田。所收种子确保一车只拉运一个品种,晒场上单独晾晒至种子水份14.5%时,过筛、精选加工、储存,来年用于繁育原种。株系圃法 6.2.1 种源选择 纯度较高的原良种繁育田或保存较好的低世代种子田中选取单株。6.2.2 单株定植 插秧时进行单株定植。6.2.3 单株选择 备选单株须按照该品种审定公告所述的特征特性本文件第6.1.1条进行选择,经田间鉴定和室内考评决选后合格的单株。6.2.4 收获、脱粒与储存 合格单株全株收获,每一单株分别捆扎,拉运到晒场上分株脱粒,每一株种子用尼龙网袋单独盛装后晾晒至水分14.5%后,同一品种单株种用大编织袋盛装,袋子内外挂单株种标签,袋子上注明品种名称、数量、年份、选种人后储存。6.2.5 建立株系圃 同本文件第6.1.3条。7 原种繁育技术 机育机插法繁育原种 DB 64/T 18812023 5 机育机插法适用于所有品种的原种繁育,尤其是种子萌动期对低温敏感的品种,或原原种种子量较少品种,采用该法建立原种圃能有效提高原种繁育系数。育秧时不同品种分区育秧,严防混杂。保墒旱直播法繁育原种 保墒旱直播法繁育原种适用本文件第6.1.4条的品种。采用该法繁育原种可减少苗期大量用水。精量穴直播法繁育原种 精量穴直播法繁育原种适用全生育期150 d 的水稻品种。采用该法可极大地减少劳动力投入。分区种植 不同品种分区域种植,同一品种集中连片种植,便于收获。旱茬地适应于所有品种,稻茬地只能种植与上茬相同品种、级别的水稻。各生育期随时观测,及时拔除病、劣、杂株并携带出种子田。田间检验 在抽穗期、齐穗期及成熟期按照所繁育品种审定公告的、引种备案结果的典型特征特性进行田间检验,淘汰病、劣、杂株超标的种子田后,接受种子管理部门田间检查,进一步淘汰不合格种子,确保合格的原种纯度99.9%。收获与储存 经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审查后发放合格证的原种,收获时按照品种安排不同收割机机收,或同一收割机收获不同品种时按照熟期合理安排收割时间。收割前参照本文件第6.1.3.4条清理收割机,分品种拉运、精选、储存,确保种子纯度。8 主要技术要点 育插秧栽培繁育原种主要技术要点 8.1.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原种繁育采用育插秧栽培时,育秧环节参照DB64/T 887。机插秧环节参照DB64/T 487。8.1.2 施肥 在施农家肥基础上,育插秧稻全生育期每 hm2 施纯氮 225 kg250 kg,P2O5 120kg135kg,K2O 45 kg75 kg;磷钾肥全部做基肥,N肥 40%做基肥,60%做追肥,具体肥料品种、使用量应根据所选肥料有效含量换算。5月下旬追施返青期N肥 30 kg/hm245kg/hm2,6月上旬追施苗期N肥 75 kg/hm2105kg/hm2,6月中旬施分蘖期 N肥 30 kg/hm245kg/hm2,6月下旬看苗追施穗肥。8.1.3 水层管理及水质要求 育插秧稻在插秧后保持 5 cm10 cm水层以利缓秧、返青、分蘖。6 月下旬晒一次田,促进根系下扎,使植株健壮生长。开花授粉期保持水层 10 cm 左右,灌浆后期不要积水,搁田直到成熟;保墒旱直播稻采取幼苗旱长,至 3 叶一心秧龄期后始灌水,水层不宜过深,实施间歇灌溉,秧苗 44.5 叶龄时,逐渐建立 3 cm6 cm 水层,分蘖期保浅水促分蘖。灌溉用水质量参照GB 5084。8.1.4 病虫草害防治 DB 64/T 18812023 6 稻瘟病防治在水稻抽穗前 7 d和齐穗后,选用 40%稻瘟灵乳油 1200 mL/hm21550 mL/hm2或 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300 g/hm2400 g/hm2兑水 450 L600 L,均匀喷雾;粘虫防治采用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75 mL/hm2150 mL/hm2兑水 225 kg300kg 均匀喷雾,稻飞虱防治采用 20%烯啶虫胺水剂 300 mL/hm2450 mL/hm2或 25%吡蚜酮悬浮剂 360 mL/hm2480 mL/hm2 或 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300 mL/hm2375 mL/hm2,兑水 225 kg300 kg 均匀喷雾;杂草防治见附表1。保墒旱直播栽培繁育原种主要技术要点 参照DB64/T 735-2011。精量穴直播法繁育原种主要技术要点 参照DB64/T 1146-2015。DB 64/T 18812023 1 A A 附录A (规范性)水稻田间记载项目和室内考种方法 A.1 物候期 A.1.1 种期、播种期、移栽期指浸种、播种和移栽的日期,以月-日表示。A.1.2 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A.1.3 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A.1.4 成熟期:粳稻 95%以上,籼稻 85%以上的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A.1.5 秧 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A.1.6 全生育期:育插秧稻全生育期是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保墒旱直播稻是指出苗之日到成熟之日的天数。A.2 形态特征 A.2.1 叶姿:分蘖盛期目测,分挺直、一般、披垂 3 级。A.2.2 叶色:分蘖盛期目测,分浓绿、绿、淡绿 3 级。A.2.3 叶鞘色:分蘖盛期时目测,分为绿、淡红、红、紫色等。A.2.4 株型:分蘖盛期目测,分紧束、适中、松散 3 级。A.2.5 穗型:指小穗和枝梗及枝梗之间的密集程度,分紧凑、中等、松散三级。A.2.6 粒型:分为卵圆型、短圆型、椭圆型、直背型四种。A.2.7 芒:分为无芒、顶芒、短芒、长芒四种(无芒:无芒或芒极短;顶芒:穗顶有短芒,芒长在 10 mm 以下;短芒:部分或全部小穗有芒,芒长在 10 mm15 mm;长芒:部分或全部小穗有芒,芒长 25 mm 以上)。A.2.8 颖、颖尖色:分为黄、红、紫色等。A.2.9 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 10 穴(生产试验 20 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 1 位。A.3 生物学特性 A.3.1 耐寒性:早稻苗期在遇寒后根据叶色、叶形变化记载苗期耐寒性,中、晚稻孕穗抽穗期及后期遇寒后根据叶色、叶形、谷色及结实情况记载中后期耐寒性,分强、中、弱 3 级。A.3.2 记载发生日期、面积(%)和程度。倒伏程度分直、斜、倒、伏 4 级。直:茎秆直立或基本直立;斜:茎秆倾斜角度小于 45;倒:茎秆倾斜角度大于45;伏:茎穗完全伏贴于地。A.3.3 抗病虫性:按不同病虫害目测,分无、中抗、轻感、中感、重五级。A.3.4 分蘖性:分强、中、弱三级。A.3.5 群体整齐度:根据长势、长相、抽穗情况目测,分整齐、一般、不齐 3 级。A.3.6 植株和穗位(层)整齐度:成熟期目测,分整齐、中等、不整齐三级。DB 64/T 18812023 2 A.3.7 倒伏性:记载发生日期、面积(%)和程度。倒伏程度分直、斜、倒、伏 4 级。直:茎秆直立或基本直立;斜:茎秆倾斜角度小于 45;倒:茎秆倾斜角度大于 45;伏:茎穗完全伏贴于地。A.3.8 落粒性:成熟期用手轻搓稻穗,视脱粒难易程度分难、中、易3级。难:不掉粒或极少掉粒;中:部分掉粒;易:掉粒多或有一定的田间落粒。DB 64/T 18812023 3 B B 附录B (规范性)统计方法 B.1 有效穗 每穗实粒数多于 5 粒者为有效穗(白穗算有效穗)。收获前田间调查两个重复,共 20 穴。公顷有效穗按式(B.1)计算:公顷有效穗公顷穴数每穴有效穗数 (B.1)B.2 每穗总粒数 包括实粒、半实粒、空壳粒。B.3 结实率 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 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 1 位。B.4 千粒重 在考种后完全晒干的实粒中,每品种各随机取两个 1000 粒分别称重,其差值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取两个重复的平均值,以克表示,保留小数点后 1 位。B.5 单株籽粒重 单株总实粒(含标准含水量)的重量,以“g”表示。DB 64/T 18812023 4 C C 附录C (资料性)水稻插秧栽培杂草防治方法 表C.1 水稻插秧栽培杂草防治方法 防除对象 使用时期 药剂名称 使用量(666.7)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各类杂草 插秧前药剂封闭 33%丙草胺乳油 80 ml100 ml 毒土法 水层不宜长时间淹没秧苗心叶 48%仲丁灵乳油 100 ml125 ml 插秧后 5 d7 d 施药 稗草杂草 稗草 45 叶时 10%氰氟草酯乳油 300 ml400 ml 喷雾 施药后 48 小时复水,保浅水 5 d7 d 稻杰(25%五氟磺草胺)80 ml100 ml 莎草科、泽泻、野慈姑等阔叶类杂草 6 月上中旬 二甲灭草松(26%水剂)200 唑草酮(10%粉剂)10 g15 g DB 64/T 18812023 5 参考文献 1 GB/T 3543.7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2 GB/T 4404.1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3 GB/T 17316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4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5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6 NY/T 2646 水稻品种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7 DB64/T 487 水稻插秧机操作技术规范 8 DB64/T 735 水稻保墒旱直播栽培技术规程 9 DB64/T 887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 10 DB64/T 1146 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