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1886-2023 甜荞麦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宁夏回族自治区).pdf
-
资源ID:95112713
资源大小:345.2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64∕T1886-2023 甜荞麦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宁夏回族自治区).pdf
ICS 65.020.20 CCS B 20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18862023 甜荞麦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improved seed breeding on common buckwheat 2023-03-24 发布 2023-06-24 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 64/T 1886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归口并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成都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常克勤、邹亮、杨崇庆、向达兵、穆兰海、杜燕萍、李耀栋、陈一鑫。DB 64/T 18862023 1 甜荞麦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甜荞麦良种繁育的有关定义、生产条件及其繁育技术、晾晒、包装和运输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贮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甜荞麦生产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GB/T 17109 粮食销售包装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施用原则 NY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甜荞麦 common buckwheat 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ypyrum),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又名乔麦、乌麦、花麦、三角麦、荞子,为非禾本科谷物。异花授粉,瘦果较大,籽粒三棱形,棱角锐,皮黑褐色或灰褐色,表面与边缘平滑,花是很好的蜜源。良种繁育 improved seed breeding 对通过审定的作物优良品种按一定程序进行繁殖,使生产的种子能够保持优良种性及纯度,以满足生产用种的需要,是品种选育的继续和品种推广的基础。4 繁育条件 温度 海拔 1200 m1900 m,年平均气温 6 8,无霜期 115 d140 d,6 月9 月 10 以上积温 1800 2100。降水 年降水量 300 mm600 mm。DB 64/T 18862023 2 隔离条件 利用山体、树林等自然障碍物进行空间隔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隔离方法,大面积良种繁育要与其他甜荞麦品种隔离距离在 10 km以上。5 繁育技术 选地 选择没有种植其他荞麦的梯田、塬地、沟台地及 15以下缓坡地,以土质疏松,透气性良好的沙壤土为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不含残毒和物理性状良好的地块。不宜在较黏重的土壤和重盐碱地种植。茬口 以豆类、马铃薯茬最好,玉米、小麦和糜谷茬次之,胡麻茬、葵花茬较差,忌连作。轮作 建立三年以上轮作田,防止上季甜荞麦与本季栽培甜荞麦发生大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整地与施肥 5.4.1 深耕与耙耱 秋天前作收获后,及时浅耕灭茬,然后深耕 20 cm25 cm,粘土地耕翻后要耙,砂壤土耕后要耱,耙平耱细,次年 5 月下旬旋耕灭草后备用。5.4.2 施肥 5.4.2.1 施肥原则 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按照NY/T 394规定选择施用肥料的种类。5.4.2.2 基肥 每 666.7 m2施腐熟农家肥 1000 kg1500 kg 或碳酸氢铵 20 kg 加过磷酸钙 15 kg,或尿素 10 kg 加过磷酸钙 11.5 kg,结合耕翻一次性施入田中。5.4.2.3 种肥 施肥量以 P2O5 计每 666.7 m2 施 10.4 kg 磷酸二铵为高产的主要技术指标。如果以磷酸二铵作种肥,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要与种子分层播种,侧位施肥以肥料施与种子侧方 4 cm6 cm为宜。5.4.2.4 追肥 肥力正常一般不需要追肥,个别地力差,基肥和种肥不足的地块,出苗后 20 d25 d,封垄前进行追肥;666.7 m2追施尿素 5 kg左右。选择雨天进行,冒雨追施,雨停则停。播种 DB 64/T 18862023 3 5.5.1 品种选择 选用信农 1 号等通过国家、省或自治区审(认)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甜荞麦优良品种的原种,不建议自留种。5.5.2 种子处理 5.5.2.1 精选种子 剔除破碎粒、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霉变粒、草籽和其他杂质,选用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5.5.2.2 温汤浸种 为提高种子发芽力,促进甜荞麦幼苗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用 35 温水浸种 10 min15 min 后捞出晾晒备用。5.5.2.3 药物浸种 播种前用氰烯菌酯 4000 倍液浸种 6 h 捞出凉干备用。5.5.2.4 晒种 播前 7 d10 d 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摊在向阳干燥的地上,在 10 时16 时连续晒 1 d2 d。5.5.3 播种时间 6 月 10 日7 月 1 日适时抢墒早播,具体根据自然降雨和土壤墒情而定。5.5.4 播种量与密度 666.7 m2 播种量 3.5 kg4 kg,密度以每 666.7 m2 6 万株7 万株为宜。5.5.5 播种方法与深度 采用机械条播,播种和施肥一次完成,行距 30 cm。播种深度 4 cm6 cm,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浅播。5.5.6 耱平镇压 播后及时覆土镇压,耱平保墒,保证出苗。田间管理 5.6.1 中耕除草 一般人工锄草 1 次2 次,第一次在 3 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进行中耕锄草;第二次结合定苗进行中耕,中耕深度 2 cm3 cm,封垄前必须完成。5.6.2 间苗定苗 第 3 片真叶完全展开后及时进行间苗,封垄前定苗。5.6.3 辅助授粉 5.6.3.1 蜜蜂辅助授粉 DB 64/T 18862023 4 在荞麦盛花期,每 100 亩甜荞麦制种基地,一般放养 40 箱蜂群为宜,蜂群摆放应遵循如下原则:如果甜荞麦面积不大,蜂群可布置在田间任何一边;如果面积在 50 hm2 以上或地块长度达 2000 m 以上,则应将蜂群布置在地块中央,减少蜜蜂飞行半径,并使相邻的蜜蜂采集范围相互重叠。5.6.3.2 人工授粉 在荞麦盛花期,选择晴朗天气,每 2 d3 d,上午 9 时11 时露水干后,用一根长绳系一条宽15 cm25 cm 的绵软布条,两人各执绳子一端,按顺风方向把布条从荞麦顶端轻轻拉过,使布条轻触荞麦花促使其摇晃抖动,人工辅助授粉 2 次3 次即可。同时,辅助授粉要避免损坏荞麦花器,在清晨或有露水雄蕊尚未开放前不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5.6.4 田间去杂 在甜荞麦的苗期、花期、成熟期根据品种典型性严格拔除杂株、劣株、病株,每个时期拉网式去杂2 次3 次,收获前依据植株高低、穗形、落粒性等再严格去杂 1 次。病虫害防治 5.7.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要正确、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施用应符合GB/T 8321.9和NY/T 1276的要求。5.7.2 病害防治 5.7.2.1 农业防治 秋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深耕,可将土壤表面的病菌埋入深土层内,减少病菌侵染,可防治立枯病、叶斑病和褐斑病。5.7.2.2 化学防治 防治立枯病、叶斑病、褐斑病、轮纹病等病害,使用药剂和方法参见附录 A 表 A.1。5.7.3 虫害防治 5.7.3.1 物理防治 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杂草,秋季深翻灭卵,或在田间搜集、烧埋枯心苗、枯黄叶,把成虫消灭在产卵以前,把卵消灭在孵化以前,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幼虫发生密度大时,利用粘虫和钩刺蛾的趋光性,从成虫羽化初期开始,在甜荞麦集中成片地区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或诱卵灭卵。5.7.3.2 化学防治 防治蚜虫、粘虫、二纹柱萤叶甲、钩刺蛾等虫害使用药剂和方法参见附录A的表 A.1。收获 大田植株 70%80%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为最佳收获期,采用自走履带式谷物收割机收获效果较好,宜在阴天或露水未干的上午 10 时前进行,在霜前完成收获。DB 64/T 18862023 5 6 晾晒 收获前将晒场、机器内部清理干净,不得留有荞麦和杂草种子,避免机械混杂。收获后及时晾晒,使含水量降至 13%以下。7 包装、运输、储存 包装 种子精选后装袋,荞麦种子包装应符合GB/T 17109的有关规定,所有包装材料均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毒、无异味,袋内外各附标签,标明品种名称、产地、生产日期及编号。运输 种子运输工具、车辆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其它污染物。种子运输过程中,必须遮盖,防雨防晒,严禁与有毒有害和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储存 种子不得露天堆放,在干净、整洁、避光、干燥、通风、无污染、无虫害、无鼠害和有防潮设施的仓库中贮藏。种子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有不良气味或潮湿的物品同仓库存放。DB 64/T 18862023 6 A A 附录A (资料性)荞麦病虫害防治方案 A.1 荞麦病虫害防治方案 见表A.1。表A.1 荞麦病虫害防治方案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和剂型 常用药量 或稀释倍数 施药方法 备注 立枯病 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 250 g 拌 种 50 kg种子 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 倍液 喷 雾 5%井冈霉素水剂 1000 倍液 喷 雾 叶斑病 40%百菌清悬浮剂 600 倍液 喷 雾 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 800 倍液 喷 雾 褐斑病 50%可湿性粉剂退菌特 按照种子量的 0.3%-0.5%拌 种 36%悬浮剂甲基硫菌灵 600 倍液 喷 雾 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 800 倍液 喷 雾 50%可湿性粉剂速克灵 1000 倍液 喷 雾 轮纹病 40%胶悬剂多菌灵 500-800 倍液 喷 洒 发病初期 蚜虫 2.5%溴氰菊酯乳油 3300 倍液 喷 雾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喷 雾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 喷 雾 粘虫 50%辛硫磷乳油 1500 倍液 喷 雾 幼虫 3 龄之前 25%氧乐氰乳油 2000 倍液 喷 雾 二纹柱萤叶甲 50%辛硫磷乳油 1500 倍液 喷 雾 幼虫 3 龄之前 钩刺蛾 2.5%溴氰菊酯乳油 4000 倍液 喷 雾 DB 64/T 18862023 7 参考文献 1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2 GB 4404.3 粮食作物种子 第3部分:荞麦 3 GB/T 10458 荞麦 4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