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昭公出亡》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
资源ID:95114379
资源大小:5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宋昭公出亡》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宋昭公出亡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豉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芾其心志 苦: (2)困于心零于虑而后作。 衡: (3)至于鄙 鄙: (4)卒得反国 卒: 2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喟然叹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以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 所恶有甚于死者24请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25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2分)【参考答案】22(1)使痛苦(1分) (2)通“横”,梗塞、不顺(1分) (3)边境 (边远的地方)(1分) (4)最终(终于,最后)(1分)23C (2分)24(I)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征”,表现,显露,O5分;“喻”,了解,明白,O5分;句意1分)(2分)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闻”使听到,O5分;“是以”,因此,O5分;句意1分)(2分) 25“谄谀者众”;(1分)无“法家拂士”(1分) 。【参考译文】【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的话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2018四川南充)【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鄙:边疆,边远的地方。发政举事:指君主发布政令,行动做事。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4分)王之蔽甚矣( ) 时时而间进( )宋昭公出亡( ) 被服以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每小题2分,共4分)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翻译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翻译11.齐威王的成功和宋昭公的失败,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三条建议归纳再合适不过了,齐威王由于和所以使齐国强大起来;宋昭公由于所以落个国破家亡的下场。(每空1分,共3分)【参考答案】9.解词(每空1分,共4分)蔽:受蒙蔽间:“间或”或“偶然”亡:逃亡被:通披,穿10.翻译(每句2分,共4分)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战胜别国君主逃离国家,丢掉江山社稷的原因是谄媚奉承的人太多了11.(每空1分,共3分)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赏罚分明(陟罚减否,不宜异同)亲小人,远贤臣【参考译文】【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的话人太多。(2017内蒙古通辽)【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乙】宋昭公出亡(1),至于鄙(2),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3)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注释:(1)出亡:失国后逃亡。(2)鄙:边境。(3)卒:终于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1)四境之内 四境之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3)谄谀者众也 谄谀 3.用现代汉语分翻译下列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9. 【甲】文写邹忌以 说理的方法委婉进谏;【乙】文则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5分) 【参考答案】7.全国范围内(的人)。 偏爱。 奉承拍马。8.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终得以重振国家。9.设喻(类比) 谄谀者众也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参考译文】【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的话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2012山东济宁)【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臣之妻私臣 私:_ (2)皆以美于徐公 以:_(3)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 (4)卒得反国 反:_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于是入朝见威王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内外不闻吾过 及鲁肃过浔阳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3)吾知所以亡矣。译文:_9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原因:_启发:_【参考答案】6(4分,每处l分,意思对即给分)(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返回7(2分)B拜见(A长,身高整治,治理C偶尔私自,偷着D错误到)8. (6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句子翻译通顺即可)(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l分疑问句l分)(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或,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严重)了。(“蔽”“甚”各1分)(3)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所以”“亡”各1分)9.(3分)原因(2分)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1分)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参考译文】【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的话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2009江苏徐州)【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注: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被:穿上。谄谀:奉承拍马。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臣之妻私臣 私:(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参考答案】 18(1)偏爱(1分) (2)当面(1分) (共2分)19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20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21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道谏言 (齐国、宋国情况各1分。齐国情况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共2分)22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言之成理即可。2分)【参考译文】【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的话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2007河南)【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10【甲】文论证了 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2分)1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发于声,而后喻 喻: (3)至于鄙 鄙: (4)被服以立 被: 1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13【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选择一点具体谈谈。(3分)【参考答案】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谄谀者众(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空1分,共2分)11(1)通“弼”,辅佐 (2)了解,明白 (3)边境或偏远的地方 (4)通“披”,穿着(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才能有所作为。(2)宫内和朝廷中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样的境地。(大意正确1分,译出加点词语1分。每小题2分,共4分)13示例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示例2:【甲】【乙】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找出相通处1分,结合两文内容分别阐述2分,共3分)【参考译文】【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的话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2005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