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02.docx
-
资源ID:95145981
资源大小:158.7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初中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02.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语段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趴 伏 停)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xio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语段二: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高兴愉快),q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菜畦(_)云xio(_)花团锦簇(_)q(_)盼(2)结合语境,为语段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_(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不是动词的一项是(_)A鸣蝉在树叶里长吟B从草间直窜向云霄C就有无限趣味D独自躺在床上(4)语段二中的画线句使用了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当时_的心情。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更加有效地推动校园扫黑除恶工作,是实现平安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B我们应提倡全民阅读,因为阅读是每一个公民应该享受并受到保护的最基本的。C运载火箭海上成功发射,探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D地铁3号线6月6日试运营,标志着南宁市正式迈入站城一体化的3.0时代。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B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一二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花甲六十岁。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散文集另有五猖会父亲的病等篇目。D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三、情景默写4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来劝诫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3)课文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对照别人的短处改正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四、综合性学习5欣赏漫画凿壁偷“光”,按要求作答(1)请概述漫画内容。_(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_6综合性学习。某班开展了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三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题。材料一:新学期开学,伴随的是学校教室的打扫和布置。2019年2月,在开学前两天,浙江杭州多家家政公司接到了来自学生家长的订单,这些学生家长都是预约钟点工到学校做教室卫生。对于这件事,网友们开启了一轮辩论。有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有人说,假期开学打扫教室的要求很高,边边角角都要打扫一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存在困难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全面阐述。习总书记在教育方针中强调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材料三:日本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从五年级起开设家庭课。家庭课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的必修课,有系统的教科书和相关实践用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家庭生活与家人、家常饭菜的炊事基础、舒适的衣服与家居、身边的消费生活与环境。俄罗斯于1993年重新制定了劳动课教学大纲,大纲对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针对初中学生,课程内容有:设备材料与机器零部件的加工、家政技术、缝纫、食品加工、手工艺制作等。(1)针对材料一中“雇人打扫教室”一事,某班同学准备以“该不该雇人打扫教室”为辩题,进行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应该雇人打扫教室”,假设你是反方辩手,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至少说出两点理由)。(2)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给“雇人打扫教室”的家长发一条微信,对他们进行劝阻。要求:微信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五、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节选自论语)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人不堪其忧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9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B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C“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普通人生性强硬,难以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人。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垫。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0结合对全文内容的把握,谈谈选文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11自选角度赏析选文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12选文第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三味书屋?13从选文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芬芳的蜡梅花秦湄毳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查,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14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我”自称患有咽炎,_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_15按要求回答问题。(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16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17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秦湄毳芬芳的蜡梅花)(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1)(甲)(乙)两段文字共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2)分别说说你对(甲)段中“小胖”和(乙)段中“我”的行为的理解。七、作文18作文。题目:家有_要求:把题目补写完整;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qí 霄 cù 企 伏 喜悦 C 反问 喜悦、幸福 2D3B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1)示例:凿墙洞蹭邻居上网信号。 (2)示例:讽刺社会上有些人,患有手机上网依赖症,为蹭上网,不惜一切代价。6(1)观点:不应该雇人打扫教室。理由:学生打扫教室可以培养责任意识。学生打扫教室可以培养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雇人打扫教室,容易让学生变得懒惰,产生依赖心理。(2)示例:家长您好,劳动教育全球重视,中国学生不能做襁褓里的婴儿。家长您好,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防腐剂,请时时保鲜。7(1)能忍受(2)坚定(3)恳切8译文: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9C10这一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百草园的生活,引出下文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无奈与依恋之情。11用两个感叹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百草园的生灵们当成朋友,表达了“我”对百草园深深的依恋之情。12这一段从位置、环境、陈设三个方面介绍了三味书屋。13先生是一个和蔼、方正、质朴、博学的人。14学生们卖力的献计献策 “我”带领学生们放学后踏雪访梅 15(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美丽的腊梅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学生们如同腊梅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2)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16(1)芬芳的腊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芬芳的腊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5)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17(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甲】文中的“抹、贴、按、写”以及【乙】文中的“迎、敲、笑”等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甲】文中的“仔细”以及【乙】文中的“狡猾的目光”可以看出神态描写。(2)【甲】段:小胖将原来的“恨”用力抹掉并改成了“爱”,表现出小胖内心的转变,体现出小胖内心对“我”的接受,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乙】段:“我”面对老师假装发怒时,拿起石板一迎,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18范文家有“黄牛”老父“老哥动作麻利点啊,时间不早了,该出发了。”几个男子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起身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向窗外望去天还没亮呢。我知道,他们又来叫父亲随他们一起到镇上卖青蚕豆了。今年风调雨顺,夏季上市的青蚕豆喜获丰收,我家也不例外。这几天,外省的许多客商到我们镇上来收购青蚕豆。家家户户都忙着摘豆卖豆,因为青蚕豆的价钱要比干豆高出很多。窗外的院子里,父亲弯着腰,正用绳子捆着昨天摘来的两包青蚕豆。我分明感觉到,父亲瘦弱的身躯在清晨的风中瑟缩着。不一会儿,父亲挑起两包豆,吃力地迈开步子,慢慢地,慢慢地,从我的视线里消失,走进黎明的晨光中。昨天晚上,有位姐姐到我家说,她弟弟明天要到集市上去,如果愿意乘他的车,每人3元,一包豆也是3元。父亲算了算,我家的两包豆再加上他就得花9元钱父亲拒绝了。这些年,尽管粮食年年丰收,可父亲很节俭,总舍不得花钱。他要支撑起这个家,要供我和哥哥上学。他从不乱花一分钱,现在,乘一次车要花9元钱,他怎么可能肯呢?他只能一再辛苦自己,用单薄的肩膀去挑起几十公斤的担子。中午,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从10里外的集市回来。见了我,他笑着说:“今天卖了个好价钱,有140多块哩!够你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吧?”说着,他径直走向橱柜,添了一碗冷饭,夹了点冷菜,坐在门槛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看着父亲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父亲宛如我们家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每天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里来,雨里去,无怨无悔地劳作在田间地头,整天还乐呵呵的。父亲额上的皱纹一道道加深了,眼中布满了血丝,银发也长了出来。岁月的犁铧,使他的身躯越来越佝偻、沧桑。今年,我们家蚕豆大获丰收,父亲心中充满了喜悦,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