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实习报告共3篇(贵州大学乌当实习基地).docx
-
资源ID:95151243
资源大小:42.05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乌当实习报告共3篇(贵州大学乌当实习基地).docx
乌当实习报告共3篇(贵州大学乌当实习基地) 报告 乌当村村委: 为围绕两会精神,落实十二五规划的雄伟目标,夯有用好各种机遇,转变思想加强十二五规划兰图,对农村各项工作的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理念,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道路以势在必行。为了拉动我村经济进展方式转变,结合实际,走自己的路在十二五起步之年,学习全国先进单位和我区先进村的进展(新庄村,顺海村)模式。我村进年来大面积土地被征用,村民们为了生存进展自酬资金走股份合作的方式,在十一五期间大宗摸着石头过河,股民在建兴药业工程中得到实惠,以伍仟元一股,三个月后每股分红壹万壹仟叁佰元。有了信念都说只有团结合作才是硬道理,才能向前进展致富,全都要求组建工程队,我们现有股民190多户每股伍仟元筹备玖拾伍万元,乌当村广阔村民勇跃参与入股。我村村民现有大型机械推土机22台,挖机16台,压路机8台,双桥车16辆,川路车17辆,可组建一支有实力的土建运输工程队,特向有关各级部门领导报告申请,敬请赐予大力支持为感。 乌当工程队程序 一、组织程序: 1、下设队长:陈廷学 副长队:黄贵林 2、主管:曹成祥 3、财务治理人员会计:贺安华 出纳:邵昌俊 4、总技术治理人员:邵培亮 5、技术人治理人员:刘学全 6、治理人员:陈登元 赵科红 徐万军:黄小华: 邵洪志:何贵明: 殷明谷:赵永华: 熊健: 7、车队治理人员:徐连兴 郭小勇 邱猛 二、本着为工程队团结合作,大公无私、公正、公开、公正,特定出各款章程。 1、做到财务公开,每一桩工程完工后必需向股民具体公布。 2、工程中大家做到相互帮忙,团结合作。 3、安全施工,责任到人。 4、保证对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 5、欢送广阔村民积极入股。 乌当村工程队 义乌实习报告 麦当劳实习报告 义乌 调研报告 法院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 当教师社会实践报告 乌当实习报告共2 地质学是讨论地球及其他天体的物质组成、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的科学。由于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和地幔在内的物质组成的不均一及其地球各局部演化历史的差异,造成地球外表不同区域的地层层序、岩石特征、构造样式及生命面貌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地质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乌当地质教学实习就是地质专业学生学完一般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后进展的一次野外实习。实习的目的在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根本理论学问得到稳固,在熟悉上进一步深化,以到达概念明确、融汇贯穿、坚固把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师的详细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以到达逐步提高和运用根本理论学问解决野外实际地质问题的力量。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过程中,训练学生进展野外地质工作的根本工作方法,把握和提高根本技能和训练野外地质工作根本功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其次章 地 层 一、概述 测区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地层出露齐全。主要为沉积岩,化石完整。受乌当断层影响,是乌当断层北翼地层多有缺失主要为三叠系地层,南翼为乌当背斜,出露不全。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娄山关组,奥陶系桐梓组、红花园组、湄潭组、牯牛潭组、黄花冲组,志留系高寨田群,泥盆系蟒山群、高坡场组,石炭系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摆佐组,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惠水组及第四系。三大类岩石主要为沉积岩,约为97%,岩性为砂岩、页岩、灰岩、白云岩、砾岩、构造角砾岩、砂砾松散积累物等。岩浆岩在区内不行见,最新地层为第四系。附地层发育简表。 二、综述 区内地层出露比拟齐全,仅见古生界,各系,统间多为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和平行不整合接触。 奥陶系 一剖面列述: 大洼-黄花冲寒武系奥陶系 上覆地层:志留系高寨田群下亚群:灰绿色块状泥岩,可见一层底砾岩。 -平行不整合- 奥陶系黄花冲组:一层,灰色块状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化石种类单一,含量较多, 主要为珊瑚。 二层,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发育,可见 溶洞。 三层,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不发育。 牯牛潭组:一层,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质亮晶灰岩夹泥质条带,风化表 面为蜂窝状,俗称“破乱灰岩”。 二层,灰色中厚层至块状含泥质亮晶灰岩,可见苔藓虫等化石。 湄潭二段:一层,黑褐色薄层含锰质泥岩,紫红色、土黄色薄层粉沙岩互 层,形成韵律。 二层,土黄色中厚层砂岩。 三层,灰绿色、紫红色砂岩、页岩互层夹泥岩。 四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 五层,灰白色块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含泥质条带,缝合线、似缝合线发育。 六层,灰白色块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顶部有一层1020cm 厚的含亮晶介壳灰岩。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介壳类、棘皮类、海百合茎、海绵等。排列杂乱,说明当时水动力条件强。 湄潭一段:一层,米黄色中厚层长石砂岩,紫红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互层 夹褐色含锰质泥岩。形成韵律 二层,灰白色、土黄色中厚层至厚层硅质岩。 三层,紫红色、灰绿色页岩。 四层,紫红色、灰绿色页岩夹砂岩,顶部为一层厚砂岩。 五层,土黄色、砖红色薄层粉沙岩夹紫红色、灰绿色页岩。 六层,砖红色、肉红色薄层粉砂岩。层理发育,可见一层薄薄的白云母。 七层,紫红色页岩夹土黄色中厚层粉砂岩。 八层,土黄色中厚层砂岩夹紫红色页岩,页岩含量约10%。 九层,紫红色页岩夹灰色薄层粉砂岩。 十层,紫红色页岩,含有大量笔石,如中华笔石。 十一层,灰绿色、紫红色页岩夹粉砂岩,含有大量腕足类化石。顶部可见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泥质灰岩,呈透镜状分布。 红花园组:一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生物种类较少。 二层,灰白色块状微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硅质条带。生物种 类繁多,主要有古杯、海绵、角石、海百 合茎等。 三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生物种类单一,主要 为古杯。 桐梓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生物较少。 二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顶部可见一 层紫红色页岩,俗称“桐梓页岩”。含有大量的藻席,叠层石,生物碎屑构造。 下覆地层 娄山关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 二层,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可见溶洞。 二岩石地层单位 1娄山关组(ls):1930年丁文江先生在遵义娄山关命名娄山关灰岩,后经演化,尹赞勋将其称为娄山关组。本区娄山关组主要分布在大洼和小谷农地区,构成了乌当背斜核部地层,主要岩性从上到下 含大量燧石团块及条带,在本区出露厚度不祥,未见底。产出的生物化石稀有。 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 2桐梓组(Ot) :1940年张鸣韶,盛辛夫所命名的桐梓层。1950年中国区域地层表将其正式称为桐梓组。在实习区主要分布于大洼和小谷农地区,主要岩性、底部为杂色页岩,分布不稳定,在大洼见,上部向东西两侧见肉红色结核、内碎屑、冲刷构造。在黔北地区为桐梓页岩厚度远远小于标准地区的页岩。黔北含钾岩。同标准地区相比:颜色不一样,桐梓地区灰绿色页岩。此处为粉砂质页岩。下部生物丰富,腕足、潮汐。上覆地层生物稀有,冲刷构造发育(顶部竹叶状) 岩性: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顶部可见一层紫红色页岩,俗称“桐梓页岩”。含有大量的藻席,叠层石,生物碎屑。 3红花园组(Oh):1940年张鸣韶、盛辛夫在桐梓县城四周红花园火车站四周命名为红花园组。1964年张文堂将其正式命名为红花园组。与标准地区相比有大的差异。厚度略小于标准地 区的红花园组。生物特点:下部生物以核形石为主。往上生物渐渐变大。在实习区域的西部小谷农、大小麻窝的地区受断层影响,白云岩化、硅化现象比拟严峻,但其内仍可见海绵、古杯化石。 岩性:灰白色块状微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硅质条带。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古杯、海绵、角石、海百合茎等。 4.湄潭组(Om);1929年由法国人葛利普在遵义地区湄潭地区命名湄潭组。1933年俞建章先生将其命名为湄潭组。1964年张文堂将其命名为湄潭组。在本实习区内依据其岩性将其分为湄潭组一段、湄潭组二段。湄潭组一段分布在干榜上,小谷农等地区。(下部夹泥质灰岩,含大量菠萝扬子贝故称为下扬子贝层,东部较薄(2米左右),在西部较厚达十米左右,且中间不连续)。 湄潭组二段:相变 在东部龙井村寨一带下部为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褐色粉砂岩、页岩、泥岩,含锰质。在西部豹子窝其相变为灰岩、偶夹页岩。与标准地区相比,湄潭组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而标准地区为含泥质条带灰岩。时代相当于湖北宜昌的大湾组。分布于干榜上,小谷农,豹子窝等地区。 岩性:湄潭一段,灰绿色、土黄、紫红色页岩夹灰色粉砂岩,下部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泥质灰岩透镜状体。 湄潭二段,下部为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上部为灰绿色、土黄色页岩、泥岩。 5.牯牛潭组(Og):1957年张文堂先生在湖北宜昌分乡所命名的牯牛潭石灰岩。1974年南京古生物讨论所将其命名为牯牛潭组。底部含泥质条带,泥灰岩。主要生物为苔藓虫,贵阳扬子贝等。与标准地区相比拟。标准地区为纯灰岩。此地区泥质含量较重,与之时代相当的遵义为石子铺组。同石子铺比拟则又由泥灰岩变为钙质泥岩,介于标准牯牛潭组与石子铺组之间的过渡型岩性。由于其岩性一钙质为主,故将其命名为牯牛潭组。分布于黄花冲,高院等地区。 岩性: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质亮晶灰岩夹泥质条带,风化外表为蜂窝状,俗称“破乱灰岩”。可见苔藓虫等化石 6.黄花冲组(Ohh):来源于1974年南京古生物讨论所在贵阳乌当黄花冲组一带讨论命名的黄花冲组。本地区黄花冲组为标准黄花冲组。其岩性为:与之时代相近在遵义地区命名为宝塔组:同其区分为:宝塔组产大量的龟裂纹,同时产大量的中华震旦角石。分布于黄花冲,高院等地区 。 岩性:,灰色块状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发育化石种类单一,含量较多,主要为珊瑚。 三沉积相 志留系 一剖面列述: 母猪洞豹子窝志留系剖面 上覆地层:泥盆系蟒山群 :紫红色中厚层至厚层石英砂岩,底部为一层铁质风化壳。 -平行不整合- 高寨田群上亚群:一层,土黄色中厚层泥岩。 二层,灰绿色钙质泥岩,底部为泥灰岩。 三层,灰绿色、土黄色泥岩夹紫红色页岩。 四层,灰白色中厚层含生物碎屑泥灰岩,可见珊瑚,石燕贝等化石。 五层,灰绿色泥岩夹泥灰岩,中部可见紫红色泥岩。 六层,肉红色中厚层粉砂岩,底部为钙质胶结,顶部为铁质胶结。 七层,灰绿色、紫红色泥岩。 八层,深灰色中厚层泥灰岩夹紫红色泥岩。 九层,灰绿色泥岩夹灰绿色、紫红色泥灰岩,可见泥灰岩透镜体和钙质结核。 十层,土黄色钙质泥岩夹泥灰岩。 十一层,紫红色泥岩,俗称“红飘带” 高寨田群下亚群:一层灰绿色泥岩夹钙质泥岩,局部风化呈土黄色粘土 二层,灰绿色钙质泥岩。 三层,灰绿色泥岩夹钙质粉砂岩,可见龟裂。 四层,灰绿色泥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 五层,灰绿色泥岩。 六层,灰绿色泥灰岩。 七层,土黄色泥岩夹灰绿色含钙质泥岩,可见腹足类生物化石。 八层,灰绿色钙质泥岩,含有少量钙质结核 九层,紫红、灰绿色含钙泥岩 十层,灰绿色钙质泥岩。 十一层,灰绿色含钙泥岩夹薄层砂岩。底部夹有一层10cm左右的底砾岩。 -平行不整合- 下覆地层:泥盆系蟒山群:底部为褐色铁质风化壳,顶部为肉红色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加土黄色泥岩,其泥岩约为3%,层厚约为。 二、岩石地层单位: 高寨田群(Sgz) 1944年乐森璕在贵阳乌当地区命名为高寨田泥岩及灰岩,1956年秦鸿宾将其正式 命名为高寨田群 ,并将其分为高寨田上下亚群。分布于,田坝头,母猪洞豹子窝一带。 岩性:下亚群,土黄色、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夹钙质泥岩、泥灰岩含有少量的钙质季结核,可见腹足类生物化石。 泥盆系 一 剖面列述:田坝头剖面 上覆地层:志留系高寨田群下亚群:灰绿色,土黄色薄层泥岩页岩夹粉砂岩。 -平行不整合- 泥盆系蟒山群:一层,底部为褐色铁质风化壳,顶部为肉红色中厚层 中粒石英砂岩加土黄色泥岩,其泥岩约为3%,层厚约为。 二层,底部为月一米厚的浅黄色泥岩,上部为:肉红 色薄至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浅灰色含铁质泥岩,岩层较薄,泥质含量较上层多。 三层,肉红色薄至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浅灰色、肉 红色泥岩,泥岩含量约为20%。 四层, 肉红色薄层中粒石英砂岩夹浅灰色、肉红色泥 岩,泥岩含量约为40%。 五层,肉红色薄至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浅灰色、肉 红色泥岩,顶端有厚层石英砂岩出露,泥质较少。 六层,肉红色厚层至块状中粒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 岩。顶部为厚层白云质石英砂岩。 高坡场组:一层, 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晶洞发育。底 部为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砂质白云岩,中部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生物碎屑白云岩,可见层孔虫化石。 二层,灰色块状白云岩,可见晶洞,层理无法区分。 三层,灰绿色中厚层白云质泥岩与灰色中厚层微晶泥 质白云岩,呈两次旋回消失。底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白云质泥岩。 四层,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白云岩。 -平行不整合- 下覆地层:石炭系祥摆组:土黄色厚层钙质石英砂岩。 二岩石地层单位 1.蟒山群(Dm):1912年,乐森璕在贵州省都匀命名的蟒山石英砂岩。 1962年,王钰将其命名为蟒山群。 1965年,地质部泥盆系专题组,在贵阳乌当一带进展地质工作, 将其下部命名为乌当组,上部为马鬃岭组。 本是实习认为乌当组和马鬃岭组没有明显的界限,难以分开,所以才用蟒山群。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赵家庄,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肉红色中厚层至块状中粒石英砂岩夹泥岩。 本区与标准地区比拟,岩性,生物化石相当。但是本区的泥质含量较高,厚度较小,且标准地层,底部含有大量砾岩,本区少见。 2.高坡场组(Dg):1979年,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贵阳花溪一带所命名的高坡场组。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赵家庄,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夹绿色中厚层白云质泥岩与灰色中厚层微晶泥质白云岩,晶洞发育,见层孔虫化石。 石炭系 一剖面列述:情人谷石炭系坡面 上覆地层:泥盆系蟒山群:灰色中厚层白云岩 -平行不整合- 石炭系祥摆组:一层,土黄色中厚层钙质石英砂岩,夹碳质页岩。 二层,灰黑色碳质泥页岩夹煤线。 旧司组:一层,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浅灰色砂岩。 上司组:一层,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 摆佐组:一层,浅灰色块状粗晶白云岩,含方解石团块,风化外表为刀砍状粗糙,颜色较深。 二层,灰白色粗晶钙质白云岩,含方解石和白云石团块,风化外表较光环。 三层,浅灰色块状粗晶白云岩,含方解石和白云石团块、脉体。 四层,深灰色块状微晶泥晶白云岩。 五层,浅灰色块状微晶白云岩,含方解石团块,其白云岩可能为灰岩白云化。 黄龙组:一层,浅灰色块状生物碎屑亮晶泥晶灰岩。可见蜓,珊瑚等化石。 -平行不整合- 下覆地层:二叠系梁山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 二岩石地层单位 1.祥摆组(Cx):1975年,张明发先生在贵阳花溪一带所命名的祥摆组。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灰、土黄、灰白色中厚层土黄色中厚层钙质石英砂岩,夹 碳质页岩,灰黑色碳质泥页岩夹煤线 2.旧司组(Cj):1930年,丁文江先生在贵州省平塘县西关所命名的旧司灰岩而来。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浅灰色砂岩。 3.上司组(Cs):1930年,丁文江先生在贵州省独山南城西南所命名的旧司灰岩而来。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 4.摆佐组(Cb):1965年,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贵定平伐所命名的摆佐组。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浅灰、灰白和深灰色块状粗晶白云岩、钙质白云岩。 本区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在同一时期形成,在空间上不同地区表示为相变关系。简之旧司组为穿时地层单位,乌当地区,上司组主要为厚层 白云岩,底部可见少量瘤状灰岩,摆佐组则主要为在白云质灰岩、灰岩,夹白云岩组成。两者可呈上下关系,亦可呈相变关系 摆佐组在苗 天马蹄沟、老鹰岩一带以东尚可辨别,向西至大、小关口和田坝一带则全部相变为上司组白云岩,在小范围内相变如此猛烈 说明当时海底微地貌差异较大。为一次海侵和一次海退。 本区二叠系梁山组为土黄色中厚层至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但是二叠系、三叠系超出实习区范围,未进展具体讨论。 白垩系 一剖面列述: 上覆地层:泥盆系蟒山群:紫红色中厚层石英砂岩。 -角度不整合- 白垩系惠水组:一层,砖红色块状中粒至粗粒砾岩,砾石主要为灰岩,铁质胶结,颗粒支撑,孔隙胶结,点接触,分选性差,次圆圆,最大粒径为300mm,主要粒径为6080mm,颗粒由大?小?大?小变化的正粒顺,砾石含量为65% 二层,砖红色含砾含粉砂质泥岩。砾石的大小为24mm. 三层,砖红色粉砂质泥岩,往顶部粉砂质渐渐增加,顶部为泥质粉砂岩。 四层,砖红色块状中粒至粗粒砾岩,砾石主要为灰岩,铁质胶结,颗粒支撑,孔隙胶结,点接触,分选性差,次圆圆,最大粒径为300mm,主要粒径为6080mm,砾石含量为60% -角度不整合- 下覆地层:第四系:灰色、灰白色细砂、粉砂、粘土淤泥互层及腐植土 二岩石地层单位 惠水组(Kh):分布在乌当盆地四周。 岩性:砖红色含砾含粉砂质泥岩,砖红色块状中粒至粗粒砾岩。 第四系 第四系是地史上最终一个阶段,其开头时间大约距今200300万年,第四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类消失、冰川广布和地势差异显著。贵州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剧烈活动地区,第四系以来,地壳快速上升,形成云贵高原,地面同时受到猛烈的切割,地形破裂,河流深切,峡谷众多。因此第四系分布广泛而零星,类型繁多,有残积、坡积、冲积、洪积和地窖积累等。 第三章 地质构造 乌当教学实习区位于扬子板块南部的黔南拗陷带中的遵义断拱贵阳简单构造变形区北界边缘和黔北台隆带的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南界边缘,区内构造形迹主要为近东西向的乌当背斜和与之相伴的一组近东西向逆冲断层和不甚发育的近南北向断层 。 一褶皱 乌当教学实习区主要发育近东西向的乌当背斜。 乌当背斜:位于大洼赵家庄,长约为m:背斜走向为北东方向,核部地层为寒武系娄山关组,东南翼的地层为寒武系娄山关组二叠系梁山组,岩层倾向为东南方向,倾角为40°。西北翼由于有乌当大断层和大洼断层的存在使其地层缺失严峻,转折端为弧线形,枢纽为曲线,轴面倾向为西北方向,.两翼均发育逆冲推覆构造。褶皱形成可能时代为上三叠统上白垩统。 二、断层 在乌当教学实习区,自北而南共发育了六条走向近东西向向南倾斜的断层和一条南北向向东倾斜的断层它们分 别是乌当断层、大洼断层、小麻窝断层、大麻窝断层、黄花冲断层、田坝头断层和高院断层。 乌当断层是测区内的一条区域性断层,活动时间长,始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再次复活而形成如今所见的逆冲断层。该断层横贯实习区北部呈东西向延长,倾向南,倾角大约85°。区内多处可见该断层良好露头,断层南盘分别为寒武至泥盆系地层,北盘为三叠系地层,断层面对南倾斜, 下边分别为乌当大断层在不同出露点的描述: 1、乌当断层一碗水出露点 图6 乌当断层一碗水出露点素描图 照片1 乌当断层一碗水出露点 该点为乌当大断层一碗水出露点(见图6),其中最左端为主断层,自左向右描述如下:为Ty的土黄、深灰、深灰色薄中层白云岩夹土黄色薄层泥岩,靠近断层的白云岩产状变陡,顶部有“S”型牵引构造,靠近断层处有泉水出露,见擦痕和阶步。为Pm灰褐色、土黄色薄中层白云质灰岩,产状凌乱,碎裂严峻,见大量透镜体,靠近右侧断层处有褐色铁质风化壳及弧面构造,见大量方解石团块及擦痕。为Dg深灰、土黄色中厚层中晶白云岩,产状凌乱,碎裂严峻。为Dm褐色薄中层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受断层影响岩石破裂严峻。自左至右三个断层依次为f1,f2,f3,断层存在的依据: 北盘为Ty白云岩,南盘为Pm白云质灰岩,地层缺失,产状剧变。有泉水出露。见透镜体、擦痕及牵引构造,断层破裂带。底部见断层角砾岩,Pm灰岩白云岩化严峻。断层面直接出露 f2断层存在的依据: 北盘为Pm白云质灰岩,南盘为Pm白云岩,产状剧变Pm灰岩白云岩化严峻,且见有弧面构造。白云岩破裂严峻,Pm灰岩底部靠近断层见断层角砾岩。见透镜体、擦痕及牵引构造,断层破裂带。 f3断层存在的依据: 北盘为Pm白云质灰岩,南盘为Dg白云岩,地层缺失。Pm灰岩白云岩化严峻,且见有弧面构造。Dg白云岩破裂严峻,Pm灰岩底部靠近断层见断层角砾岩。 f4断层存在的依据: Dg和Dm在此处变薄,有地层的缺失。 从擦痕和阶步以及断层两盘的岩层时代分析,f 1、f 2、f3均为逆断层。 2、乌当断层乌当大桥出露点 图8 乌当断层乌当大桥点素描图 照片3 乌当断层乌当大桥点断层角砾岩 照片4 乌当断层乌当大桥点擦痕 该点为乌当断层在乌当大桥出露点,素描图如图8。各局部描述如下:为?ls灰色厚层细晶白云岩,产状为 。为断层透镜体带,宽约15m,有断层滑光面。透镜体产状为 。为白云质构造角砾岩带,有大量的碎斑和碎茎,碎斑粒径1-5cm,成分为白云岩,碎茎成分有铁质、泥质、砂质、硅质等。为灰红色的构造角砾岩(见照片3),大块碎斑角砾岩,被碎基胶结,大块碎斑粒径为10-50cm,小块碎斑粒径为1-10cm,在断面上可见阶步、擦痕(见照片4),可指示断层的运动方向。为碎斑角砾岩带,为灰红色的构造透镜体,透镜体产状凌乱,碎斑粒径为,均被碎基胶结。靠近断层部位为糜棱岩带,岩石被搓碎成粉沫状,风化严峻,呈土黄色。为正常的Ty灰白色、灰色中晶白云岩,产状 。顶部为Kh的灰红色角砾岩,Kh与Ty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粒径1-10cm,分选性差,磨圆度为次圆状、次棱角状,胶结物为泥质、钙质、铁质、粉砂质胶结。依据擦痕、阶步等推断,此出露点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 、大洼断层(F2): 图10为大洼断层示意图: 图10 大洼断层示意图 大洼断层位于乌当背斜核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南西,在大洼一带出露较好,向东被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掩盖,向西露头不清。南盘为寒武系娄山关组的灰色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北盘为奥陶系湄潭一段的土黄色页岩夹砂岩,说明该断层为逆冲断层。 断层存在的依据如下: (1)南盘为寒武系娄山关组白云岩,北盘为奥陶系湄潭一段的砂岩,缺失奥陶系桐梓组和红花园组。 (2)靠近断层的娄山关组白云岩形成牵引构造,由于牵引沿层间滑动形成弧面构造。 (3)奥陶系湄潭组的砂岩产状凌乱,受推力作用岩层产状变陡,近乎直立,产状为16571,两侧产状不全都,娄山关白云岩产状为14122。 、小麻窝断层(F3): 小麻窝断层发育于测区中部,断层走向近东西,于测区西侧的小谷农一带延出图区,向东于龙井寨一带被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掩盖。断层面对南倾斜,倾角一般大于70°,具逆冲性质。出露点示意图如图11,牵引构造素描图如图12。 图11 小麻窝断层黄花冲出露点示意图 图12 小麻窝断层旁牵引构造观看点素描图 该点为小麻窝断层在垃圾场高院大路边的一个出露点,示意图如图11。断层的北盘为Om1灰绿色页岩夹土黄色中层泥质粉砂岩,地层的重复是该断层存在的第一个依据,其次个依据是断层旁侧有明显的牵引构造,素描图如图12,第三沿断层走向成冲沟。该断层向南倾,南盘上升,为逆断层。 、大麻窝断层(F4): 大麻窝断层位于测区中部,整体走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大约70°。可见出露点位于大麻窝东侧路边,其存在依据如下:北盘为Om1的灰绿色页岩,层出露好,南盘为Ot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断层造成Ot地层重复。该出露点处于沟谷地形位置。灰岩硅化特殊严峻,也有白云岩化。 、田坝头断层(F5): 田坝头断层位于测区南部,整体走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大约70°,在小关口、田坝头一带出露。示意图如图13。 图13 田坝头断层示意图 该图为田坝头断层一个出露点的素描图,断层的北盘为下盘,由Dm紫红色薄中层石英砂岩层间夹少量泥岩组成,岩层产状3350540,靠近断层1m左右岩层倾角变陡,断层四周岩层破裂剧烈。该断层断层面清楚,产状为17642,该断层造成上盘地层约10m的断层破裂带,破裂带中见明显的牵引构造,断裂带中岩石破裂剧烈,泥化现象显著,破裂带之上有正常的Dm的紫红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层间夹灰绿色泥岩,产状 ,见次级的小断裂构造。依据牵引构造,可以推断为逆断层。 、高院断层(F6): 出露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所辖的高雁垃圾填埋场高院一线,乌当大断层南侧,走向近南北、横切乌当短轴背斜,两盘构造行迹和地层具有相对水平错动迹象,具有明显的走滑性质。北端被白垩纪地层掩盖,南端消逝在奥陶系与志留系接触四周的地层。 该断层的一个出露点在高院向北约300m的山丫口路边,断层西盘为湄潭一段红灰、土黄色薄中层粉砂岩,岩石风化严峻,东盘为湄潭二段深灰、红褐色厚层块状淀晶灰岩及高寨田群下亚群的红灰色薄中层钙质泥岩,沿湄潭一段岩层 第五章 水文及地貌 第一节:地貌 乌当地区处于云贵高原苗岭山脉的中段,测区内的蟒山群最高,1300米,最低来仙阁东北面900m,属于中低上地区,云贵高原以侵蚀作用为主,测区在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而其它地层块,主要以剥蚀为主,水系以花溪桐木岭为界,以南的沙流江入珠江,属珠江水系,以北的水江入长江,属长江水系,测区内的三条主要河流为:南明河,干河,鱼洞河,在来仙阁一带,汇合于北东方向流入乌江。 地貌是指地球外表的形态特征,是内外地质作用的结果,在贵阳地区新生代受青藏高原剧烈上升的影响,因此整个地区表现出大面积的抬升,又因贵州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足,流水的切割作用相当剧烈。从而形成了非常明显的高原环境。 乌当的地貌特征,以乌当盆地为中心,四周群山环绕,总体趋势为西高东低。南部山脉为北西南东向,四周山地均为剥蚀处,盆地为沉积区。 一、多层地貌 由于地壳的阶段上升,加上侵蚀作用,从而使山区发育了多层地貌特征。 1、夷平面 夷平面指的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古滩平原或是古剥蚀面,因地壳连续性生长,使得面处于不同的高程,称为夷平面。实测区大致分为三个类型。一级夷平面标高在1250m以上,主要有一线天,小关口的山脉等地。二级夷平面标高在11001250m之间,在母猪洞,高坡一带。三级夷平面标高1050m左右,在赵家山等地。 2、阶地 已形成河漫滩的河流,当重新下蚀时,原来的谷底呈梯状残留在谷坡上,成为在河谷两侧的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阶地由一个平坦的外表和一个沿河流方向的倾斜的陡坎组成,前者称为阶平面,后者称为阶地斜坡,阶地沿河流方向延长,阶地面上常有河流沉积粘土,粉砂,砾石,阶地面高出河床不到10m,可对称的发育在河谷两侧,也常有单侧发育,洪水时不被沉没,因此发育良好的就被用于房屋建筑的地基,耕地,交通要道等根底设施的建立。 乌当地区的阶地大致可分为四级,一级阶地最新,分布于现在的河流两侧。二级阶地一般高出河流510m,以田坝头所测得剖面为代表。三级阶地一般高出河面50m以上,典型的大平坡多层地貌,乌当地区不明显,由于乌当地区多数为碳酸盐地层,下面分别进展描述: 一级阶地 在测区内,高程1000m左右,基底为白垩系地层含钙质结核的砾岩含砂质泥质粉砂岩,从下到上可分为基底,泥石层,砂土,粘土质层。在月亮河边造田桥处可清楚看到一级阶地出露点。 图16 造田桥第四系观看点素描图 该点为月亮河边一级阶地剖面出露点,素描图如图16。一级阶地基底由Kh的紫红色含砾粉砂质泥岩组成,盖层由第四纪的砾石松散积累层及粘土层构成,第四系的盖层与Kh的粉砂质泥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各层的特征见素描图,从下至上描述为:为Kh厚层含砾粉砂质泥岩,其间钙质分布不均,呈姜块分布于地层中,沿层分布,砾石主要为灰岩,磨圆度较好,粒径5-10cm。为第四系黄灰色卵砾石松散积累层,砾石分选性差,磨圆度好,从下至上砾石先变粗又变细,砾石粒径1-20cm,砾石间有泥沙充填。为土黄色含砾粘土,砾石粒径较小,在1-5cm之间,砾石含量较少。灰黑色有机质粘土,顶部为盖层的最外表,分布不连续,主要由黑灰色粘土所组成,植物根系发育。 二、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由于水的侵蚀作用所产生的地貌地形,乌当地区主要为溶沟和石芽。 漏斗和溶水洞也是岩溶现象之一,地表水沿近于垂直的裂隙向下溶蚀形成直立或倾斜的溶穴,在两侧直立到裂隙交会处,溶水洞最早形成,有的沿裂隙带发育多球水洞,他们呈球形分布一般约为10m,最深可达百米以上。漏斗是由于地表水沿垂直裂隙向下渗透溶蚀,先有松散沉积物下的地基中形成孔洞,随着孔洞规模的进展,扩大,上部主题和基岩逐步倒塌,塌陷。是喀斯特发育地区的代表性的特征之一,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从几米到数十米,深度可达几百米。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的各种构造面进展的溶蚀及剥蚀而形成的地窖。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管状,袋装,串珠状,地下长廊及地下大厅,其延长长度可达数公里,测区内黄花冲组内有溶洞发育。 三、构造地貌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特殊具有差异性,升降运动中,常在地貌上形成陡立的岩壁,假如沿断层体中差异变质的侵蚀作用,剥蚀面形成陡坡或陡崖,这种崖是由于断层一侧的岩质较弱,而另一侧较强而侵蚀形成的,实习区内一碗水断层崖是典型的实例。 串珠状凹地、湖泊:湖泊凹地是串珠状排列,通常是断层作用的结果,在测区内,大麻窝,小麻窝四周地形为串珠状凹地。 猪背岭:指断裂而形成的地貌,测区内的猪背岭分布在大小关口以南,马鬃岭等地。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指常常性的流水长期作用,在河谷四周发育的系列地貌。 心滩:河道宽窄不一,流水从狭窄地带流入开阔带时,流速减弱,致使较粗的碎屑岩在河流中部沉积而形成心滩。但其外形不稳定,因其冲刷而消逝,由于皱心滩的存在,流水携带的砾碎石,沿心滩四周及底部不断的沉积,随之不断扩大和游离,变成心滩。测区内田坝头南明河见心滩。 边滩:河流凸岸的积累体,它是水流将凹岸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形成的小平地,仅在洪期被沉没,测区内鱼梁河上可见边滩。 峡谷及洪槽:河水及洪水流过河谷时对河床和两侧进展猛烈的冲刷侵蚀时,河床不断加深,规模大的形成峡谷,规模小的形成洪槽。测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峡谷为鱼洞峡。T 乌当实习报告共3 乌当地质实习报告 乌当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学是讨论地球及其他天体的物质组成: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的科学。由于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和地幔在内的物质组成的不均一及其地球各局部演化历史的差异,造成地球外表不同区域的地层层序、岩石特征、构造样式及生命面貌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地质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乌当地质教学实习就是地质专业学生学完一般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后进展的一次野外实习。实习的目的在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根本理论学问得到稳固,在熟悉上进一步深化,以到达概念明确、融汇贯穿、坚固把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师的详细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以到达逐步提高和运用根本理论学问解决野外实际地质问题的力量。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过程中,训练学生进展野外地质工作的根本工作方法,把握和提高根本技能和训练野外地质工作根本功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其次章地层 一:概述 测区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地层出露齐全。主要为沉积岩,化石完整。受乌当断层影响,是乌当断层北翼地层多有缺失主要为三叠系地层,南翼为乌当背斜,出露不全。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娄山关组,奥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