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若干思考.docx
-
资源ID:95165492
资源大小:13.5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若干思考.docx
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若干思考摘要: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 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人才,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本 文在对目前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有 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确保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 健康发展。关键词:非全日制 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 08 (b) -0110-01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平时不影响 学生正常工作,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学习,主要是为农林相关 行业及相关部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企业为 国家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13。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 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农业推广硕士是完善农业科学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而设立的新型 学位类型,对于调整和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更好地适应国家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1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生源绝大部是工作时间较长的农业技 术服务人员,他们大多在农业技术生产第一线工作,具备较高的专业 技术能力和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4。但由于学习方式的限制,在 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群体共性少,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职业和工作性质 不相同,年龄参差不齐,工作经历、专业知识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异。 (2)英语水平偏低,专业理论知识相对陈旧、薄弱,学习能力有待 提高。由于他们离校时间较长,平时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故对很多新 理论、新概念、新知识体系的理解起来会倍感压力。(3)学习时间与 工作的矛盾突出,用于学习的精力较少。学生们大都是在职的,工作 和生活上还有其相应的任务和压力,所以用在到校学习上课的时间就 会很少和难以专心的研究新理论知识。(4)学生分散。学生们各自在 自己所在的单位上班除了平时时间少外,还有工作单位距离学校较远, 无法方便的到校上课的情况,老师无法进行集中教学、答疑等。因此,为了提高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质量,既要保证学生 不耽误本职工作,又要保证其硕士阶段学习和科研,需要不断研究、 探索和创新教学管理方法。2完善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建议2. 1严把入学资格审查入口关我们应该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对考生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复 试,每人都要验证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 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淘汰滥竽充数、弄虚作假的考生,要把整体素 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录取进来。2.2 加强建设完善的农业推广学科导师队伍农业推广硕士的研究方向多样、他们工作经历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上,全日制研究生的模式不能完全照 搬到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上。非全日制农业推广 硕士研究生实行“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模式,研究生无法经常得到校 内导师指导,因此,采用“双导师制”,除了校内导师外,还要请实 践一线部门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校外专家共同指导。“双导师制” 不但弥补了高校导师实践经验不太丰富的缺陷,而且可以让校外导师 经常指导学生,有利于对研究生的培养。2.3 合理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应强化农业推广硕士生产和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在教学中 采用多安排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现代化技术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他 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6。在集中学生学习的时间里,通过对 课程合理的学习安排,充分利用好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 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1)讲授讨论互动教学。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的学生所工作的地 区和工作内容均不尽相同,他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让 学生在授课中参与讨论,增加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间 的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2)案例分 析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某一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从实践出发,提出自己 熟悉的案例,继而引导学生讨论。(3)专题讲座式教学。平时开设的 课程有的内容不太多,或者太难以短期内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 不太高,可以聘请某方面的知名专家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在听讲座 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4)网络或远程教育手段教学。可以集 中通过学校相关部门购买一些常用中文数据库的阅读卡,或者联系图 书馆或网络信息部门开通VPN服务,方便学生在家在单位进行数据库 或者精品课程资源查询,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和消化理解课堂所授的理 论知识。2.4 确保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论文质量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更侧重于实践性,题目应从农业生产 第一线,具有生产和应用价值的农业实践中选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学生应该集中提前返校进行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设计实验、撰写和修 改论文,期间校内和校外的导师要定期听取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汇报, 并及时对论文的写作过程做出指导。论文应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写作规范。同时,应当严把论文开题和中检环节,严格规范论文的写 作,严格审查论文的质量,建立完善的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 文的评审制度。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应从实践出发,校内外兼顾,既保 证学生不离岗,不耽误本职工作,又要保证其接受高质量的深造,切 实提高科研工作能力。目前在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中采用的教学管 理方法还不太成熟,需要广大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和指导教师在实践中 不断地改善,使其质量提高,特色突出,确保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位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秦丽丽.全日制专业学位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教育模式 的探索比较J.科技信息,2010 (19): 19-20.2何东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创新研究D.湖 南大学,2009.3庄晓媛.提高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 对策一一以福州大学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0 (11): 210-212.4詹婉华,肖锡湘,盛立琨,等.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形式的 特征分析与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31(1): 108-109.5石海春,张敏,黄玉碧,等.重视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促进 其又好又快发展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 26 (1): 113-116.6孙洪志,范德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过程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 (3): 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