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陆游》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
-
资源ID:95165854
资源大小:11.8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书愤/陆游》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
书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背诵诗歌,能概述诗歌内容。2、过程与方法:能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把握诗歌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教学难点:能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把握诗歌主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歌。(朗读文本、分析诗文、联系背景)一、朗读文本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学生个人朗读,注重情感)二、分析诗文以意逆志,通过内容,体会情感(-)解题 书:书写 愤:愤懑,悲愤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二)诗人“书” 了哪些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 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 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 关。“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空 留下许多感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羡慕诸葛亮,他的出师表名传后世,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 呢?“书”:对诸葛亮的敬仰(三)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对何事而“愤” ?(从诗中找)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四)总结: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 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三、联系背景知人论世,结合背景,补充情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中的什么内容,引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简介:1、陆游,字,号。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主要作品 有、等。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2、陆游诞生和成长的时代,正值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进犯的时候。公元1126公元 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史称“靖康之变”,之后陆游随父亲向南逃亡。可以说, 童年时代饱经丧乱的生活体验,点燃陆游心中爱国的火焰。少年时代的陆游就立下了 “上马 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3、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从小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 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方被朝 廷起用。4、陆游在政治上坚持抗金主张,怀着“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 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却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陆游是一位多产的诗人,现存诗约9300余首。在陆 游诗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特色,那就是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5、创作背景介绍: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 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 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表达了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 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结尾以诸葛亮自比,又有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乐观,激昂中透 着悲怆。总结: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 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我们再 读书愤,体会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