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教案 项目四 消费者行为.docx
教案九(2020学年 第 学期)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授课教师系 部(一)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 费者选择的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 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 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 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图4-3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出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实质是 相同的。如图4-3所示,消费者均衡点E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在这一点 上消费者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前提下将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就是说,消费者 购买0M的X商品和ON的Y商品将能获得最大的效用。E点有两个显著的特 征:一是位于预算约束线上;二是由预算约束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 决定。第一个特征用函数表示:PXQX+PYQY=m,说明消费者的收入是有限的。第二个特征表明在这一点上预算线的斜率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预 算线的斜率为边际替代率,所以,它表明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价格比,即:MUx 二Px MUy-Py因此,该均衡条件又可写为:,(MRSxy ="PxQx + PyQy = m它表示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为了取得最大的效用满足,消费者要 选择的最佳商品数量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 格之比。举个例子来说,假定某人购买10单位X商品时,X的边际效用为 20,如果PX=5元,则每1元购买X时得到的边际效用为4,再假定他购买 14单位Y商品时,Y的边际效用是2,如果PY=6,则每1元购买Y时买到 的边际效用为2.这时消费者一定会感到与其用货币购买那么多Y,不如用货 币多买点X,因为买X时每1元可以买到的边际效用是4,而买Y只有2, 即20/5>12/6,假定他逐渐多买X到16单位时,X的边际效用下降到15, 而逐渐减少Y购买到只买9单位时,Y的边际效用增加到18,则该消费者就 会决定买16单位X和9单位Y,因为这时他用1元无论买X还是买Y都会 得到数量为3的边际效用,即15/5=18/6.如果这时他继续多买X,少买Y, 则X的边际效用会进一步减少,Y的边际效用会进一步上升,从而使他的每 1元在买X和买Y时所获得的的边际效用不相等,从而使总效用减少,假定 该消费者用于购买X和Y的金额为134元,则上述情况如表4-4所示表4-4消费可能组合XTUXPXXPXMUX入YTUYPYYPYMUY入TUX+TUY1055020450 X4=2001468412284 X2=1683681658015380 X3=200965418254 X3=162402五、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一)收入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如何选择商 品以求效用最大化。如果商品的价格未变二收入变化了,消费者需求就会发 生改变,消费者收入及其消费量的关系实际上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关系,德 国经济学家恩格尔的统计分析表明,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用于食品支出部 分在他们支出中的比重将会下降,用于住宅和穿着方面的支出基本不变,而 其他支出将上升,这是因为,当人们收入很低时,他们一定会首先考虑用于 食物,而后才是其他,因此,可以用食物在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 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这一比例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恩格 尔系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67.7%,城 镇居民为57.7%到201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达到了联合国划 分的20%-30%的富裕标准。(二)价格各种商品价格不是同比例变化时,会使各种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发生 变化,这就是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假定其他商品价格不变,而其中某一商 铺的价格上升,这是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一是因为他们会购买 可替代的没涨价的商品,二是因为商品涨价意味着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购买 力减弱了,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这两种效应的作用使 消费需求下降。(三)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是会变化的,例如,随着物流技术和冷链技术的发 展,人们对生鲜产品的需求增大了,再例如,政府出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会使人们对烟花爆竹的需求下降等等。(四)利率银行利率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行为,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觉得 储蓄是有利的,人们就会更多的储蓄而减少消费,而当利率下降时,人们会 减少储蓄而增加消费。(五)观念中国城乡居民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观念的重大区别之一是西方国家 的储蓄率通常都较低,可支配收入大部分用于消费,而我国城乡居民往往不 舍得花钱,作者和千百年来的人们的传统观念息息相关。还有其他类似的因 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根据本科内容进行总结和作业布置。教 学 效 果本节课的教学真正实现了课程预定的教学目标,体现了课程思政,做到 了以德树人,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了重要性, 为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能够接受), 对这种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乐于接受, 真正实现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掌握知识,学会思考。2课题序号17-18授课班级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讲授' 案例'小组讨论授课章节名称项目四消费者行为 任务4.1效用使用教具黑板、PPT教学目的知识目标:掌握效用的含义,能够区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理解基数效 用和序数效用的区别,掌握基数效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边 际效用递减规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客观看待问题 的的能力。素质目标:通过对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 费观。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在效用的相关讲述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 观,同时,要培养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边际分析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认 识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初步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理性客观的看待现 实经济社会生活。教学重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教学难点消费者剩余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无课外作业能力训练手册项目四部分内容教学后记课堂教学安排导入新课: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的经济现象导入经济学体系,并回顾上一届课中同学 们对经济学的定义的解析,引出经济学对经济学定义的解释。教学过程和内容:一、效用效用就是满足,更准确地说,效用是人们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得到 的主观上的满足程度。商品或服务效用的大小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 足人们的欲望或需要,例如,面包可以满足人们充饥的需要,衣服可以满足人 们御寒的需要,旅游可以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等等。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觉。效用本身并不包括有关是非的价值判 断,仅仅看它是否能满足以及能够多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要。例如, 吸烟从医学上看对身体健康有害,但能满足吸烟者的欲望,因此它对吸烟的 人而言是有效用的。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同一物品的效用大小对同一消费者来说是 可比的,对不同消费者来说却是不可比的。例如,一人爱喝酒,一人根本不喝 酒,一瓶酒对这两人的效用就不一样。二、效用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 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基数效用论者的 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 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例如,对某一个人而言,喝一 杯冰水的效用是20效用单位,喝一杯牛奶的效用是30效用单位,则可以认为 两种消费的效用之和为50效用单位,且后一种消费的效用是前一种的1.5 倍。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一个类似香、臭、美、丑的概念,无法衡量其 大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仍以上面的例子阐述, 消费者难以确定冰水和牛奶的效用到底是多少,只能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更 喜欢哪一种消费,优先选择的效用列第一位,次优选择的效用列第二位。三、基数效用要了解基数效用,首先要了解“边际”的概念。(一)关于边际的含义“边际”是经济学的关键术语,在经济学上,边际量是指生产、交换、分 配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后增加量。研究这个增加量的性质和作用,构成 了边际分析的基本内容。经济学认为一切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取决于其边际 值。(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基 数效用论认为,总效用与商品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效用函数来表示。以TU表示总效用,以Q表示消费量,效用函数为:TU=f (Q)这说明,总效用TU是消费量Q的函数,它随消费量的变化而变化。边际效用是通过消费一定增量的商品和服务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或者说 是增加最后一单位商品和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量,边际效用以 MU表示:MU=Q(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商品的边际效用具有一个重要性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一个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增加同一商品消费时,他从商品的增加中所获得的 满足越来越小,即边际效用越来越小,这种变动趋势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又称戈森定律,如表47所示。表4-1A先生喝咖啡的效用(千咖啡量 克/月)总效用边际效用咖啡量 (千克/月)总效用边际效用0002.52530.577327211363.52811.5185428022244.527-1造成边际效用递减现象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两种:一是来自于人们的 欲望本身。人们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当消费某种商品时,其欲望获得部分满 足,因而对这种商品的欲望降低。同时,对其他商品的需求欲望则变得强烈。 二是来自于商品本身的用途。每种商品都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当某种商品数 量很少叱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把它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如果数量增加,人 们就会用于其他用途。正如在沙漠中行走的人决不会用水洗澡,而在水源充 足的地方,不仅可以洗澡,还可以洗衣、冲刷地板等,这就形成了边际效用递 减的现象。通过例子来进一步验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四)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实际价格的差额,或者说, 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定量商品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的总效用的差 额。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这一单位 的边际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所愿意支付 的价格是逐步下降的,党史,在实际的市场购买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 按照市场价格支付的,而消费者对每一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有可能 高于或者低于实际价格,于是,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的市场价格 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差额,这就构成了消费者剩余的基础。例如,耨各商品的市场价格为5元,消费者在购买第一件时,根据这个 商品的边际效用,它认为值得付出7元去购买,即创造了 2元的剩余。在以 后的购买中,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它愿意购买的第二、第三、第四件该商品 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分别是6元、5元和4元,这样,他购买四件该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为7+6+5+4=22元,而实际市场需要的价格是5.00又4二20 元,两者的差额为22-20=2元,这就是消费者剩余。有必要指出,消费者剩余不是消费者从市场上获得的实际收入,而是一 种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消费者在自己的日常购买行为中很少想到它。在购 买商品时,每个消费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买到商品,而拒绝 以高于意愿支付的价格购买。因此,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羽1商品 标价提高,留出消费者剩余的空间,也因此获得丰厚的盈利。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教 学 效 果根据本科内容进行总结和作业布置。本节课的教学真正实现了课程预定的教学目标,体现了课程思政,做到 了以德树人,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了重要性,为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能够接受),对这种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乐于接受,真正实现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掌握知识,学会思考。1教案十(2020学年 第 学期)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授课教师系 部课题序号19-20授课班级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讲授' 案例'小组讨论授课章节名称任务4. 2消费者选择使用教具黑板、PPT教学目的知识目标:明确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掌握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了解预算线的含义,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知悉消费者均衡点变动 的原因,能力目标:能够进行消费者均衡的加单计算,会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产生购买的原因。素质目标:通过对消费者选择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小 组学习,培养学生们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较难问题的挑战,树立他 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教学设计本教案的难度较大,拟通过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达成教 学目标,讨论的主要点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运用以及边际替代率 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差异性,在教学中,特别要 强调图表在教学 中的运用,通过无差异曲线和收入限制线的图形表达来帮助学生理解 本教学内容,也就是说一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重点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教学难点消费者均衡及其计算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无课外作业能力训练手册项目四部分内容教学后记课堂教学安排导入新课:用本教材的经济现象导入消费者选择的相关概念,并回顾上一届课中有 关基数效用理论的介绍,先行设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学过程和内容:一、序数效用(一)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从主观上对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 进行排列,即判断不同的商品对于自己需求满足程度的不同。对于消费者对商品组合的偏好,序数效用理论提出了三个基本的假设条 件:1 .偏好的完全性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且仅仅只能做出以下三 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或者对A的偏好小于对B的偏 好;或者对A和B的偏好相同,即A和B是无差异的。偏好的完全性假定可保 证消费者对于偏好的表达方式是完备的,消费者总是可以把自己的偏好评价 准确地表达出来。2 .偏好的可传递性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和C,如果某消费者对于A的偏好大于对B 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则在A、C两个组合中,该消费者必定对 A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偏好的可传递性假定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因而也是理性的。3 .偏好的非饱和性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商品组合中数量的不同,则消费者总是 偏好于含有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组合。这意味着,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 费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二)无差异曲线图47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资源条件 下选择商品时,不同组合的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差别的。无差异曲线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进行微观分析时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如 图4-1所示。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1)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 相同的效用水平,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离原点越远的无 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2)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曲线。如图4-1所示,无差异曲线是为了维 持同等效用,不断改变X、Y两商品的组合。随着Y商品的不断减少,替代Y 商品的X商品不断增加,这样X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数量增加而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Y商品的边际效用则随着数量的减少而不断增加。这时,需要用越 来越多的X商品才能弥补Y商品减少所带来的效用的减少。这正是由边际效 用递减规律决定的。(3)在同一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绝不会相交。三、预算约束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受到收入水平和市场上的商品价格 的限制。预算约束可以用预算线来说明。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最大数量的所有组合。假定某消费者可用于支出的收入为400元,他需要购买X、Y两种商品。 X商品的价格为2元/公斤,Y商品的价格为10元/公斤。如果他用全部的收 入购买这两种商品,表4-3显示了在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购买X、Y商品的各种 可能组合,可据此画图来分析预算线。表4-3消费可能组合/i费可能x商品Y商品消费可能X商品Y商品a040d15010b5030e2000c10020根据表4-3,可作预算线如图4-2o图中a点为全部支出购买Y商品的数量,e点则是全部支出用来购买X 商品的数量,连结a、e点的线就是预算线。在ae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以现 有的收入(400元)能购买的X、Y商品的可能组合。在线内的点表示所购买 的组合都可以实现,但收入还有剩余,也就是说不是最大数量的组合。在线外 的点,表示现有收入无力支付X、Y商品数量的组合。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除了假设无差异曲线图为已知和固定不变的外, 还假设商品的市场价格已知且不变以及消费者的支出总额固定不变。四、消费者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