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职校学生德育评价问题.docx
改进职校学生德育评价问题一、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参加本次问卷男生占47. 4%,女生占52. 6%;独生子女占13. 2%, 非独生子女占86. 8%; 一年级占72. 9%,二年级占27. 1%;农村学生 占78%,县城占22%。总体来看,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向上, 对学校德育工作持基本肯定态度,具体分析如下:(一)学生个体德育状况1、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重视德育课,具备最基本的道德认同和 道德责任意识。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针对性的,52%的学生 不需要老师督促,自觉学习,83%的学生在条件允许时也不会逃课, 这表明大部分中职学生愿意学习,态度也较端正。我们认为这与学生 的德育有直接关联,欲做事,先做人就道出了德的决定性作用, 调查发现,46%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比专业课更重要,49%的学生对今后 所从事行业的道德规范很了解,71%的学生认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 不兴的观点,75%的学生认同遵守社会规范是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 任和义务的观点,这些说明学生比较注重道德素养和道德习惯的养 成。2、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尊重他人。69%的学生喜欢自己的 班级,愿意为它付出,只有4%的学生不喜欢,不愿付出,这表明多 数学生能顾全大局,关心班集体;肯定选择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我 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的占78%, 71%的学生认同我愿意从我做起,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助人为乐的可贵品质; 在尊重他人方面,二年级中有高达84%的学生表示我尊重每一位老 师和同学,只有2%的学生选择完全不符合,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懂 得自尊和相互尊重。因此,中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道德品质是值得肯 定的。3、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但还需进一步强化。72%的学生对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观 点持反对意见;72%的学生对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观点持反 对意见;70%的学生对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的观点表示反对,这表明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观念,但从法律意识看, 有19%的学生对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 观点选择了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这意味着部分学生怀有为达 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的心态和行为倾向。在纪律观念上, 认可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一年级占25%,二年级占15%; 认可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一年级占22%, 二年级占6%;还有10%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关违纪处分规定的大概内 容,19%的学生不确定知道。这些数据说明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 观念都需进一步强化。4、大多数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比较端正和务实。少数学生择 业取向偏重经济利益,对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主要表现在 有62%的学生明确表示我会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将来的职业,表明 多数人能够把服务和服从社会的需要放在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 位置;在我未来的工作一定要高薪、轻松、稳定选项上,有61%的 学生不认同,31%的学生认同,表明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职 业取向和价值取向;53%的学生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36%的学 生不愿意去,表明部分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对中职学生就业竞争的严 峻形势不明确。5、学生诚实守信和社会公德意识还有待加强。调查发现,48% 的学生选择有时利用说谎来逃避惩罚,几乎达到一半;30%的学生认为 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有47%的学生表示从不随地 吐痰,这表明中职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薄弱,行为习惯有待改善。6、 学生需要加强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调查显示,仅有47%的 学生认为环境中的各种诱惑不会动摇我实现目标的决心,只有53% 的人表示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51%的人表示遇到困难时, 我总能坚持到最后胜利,19%的人选择退缩。心理素质好坏是一个人 事业获得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我们学校要通过德育教育,大力加强 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人际交往方面,中职学生对老师和家人缺乏 必要的信任,朋友是他们倾诉的主要对象。中职学生因顽皮、好玩、 学习成绩不好,而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因此对他们产生不信任 的心理。49%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8%的学生选择 我不尊敬老师,53%的学生表示我有一些很谈得来的朋友,10%的 学生很孤独,没有朋友,12%以上的学生与父母沟通不好,关系不融 洽,31%的学生不会主动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表 明学校与家庭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加强情感沟通和交流。(二)学校德育工作评析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一定实效,但在管理、评价、方法和途径等方 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取得成效主要表现在71%的学生认同目前学 校最重视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体现了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职教 理念;80%以上学生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7%的学生从班级教育活动中, 感受到同学们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体,老师们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70%的学生认为通过德育活动,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适用性,班主任对 评价实行一票否决制;德育评价模式偏离德育内容,以学习成绩好坏 决定思想品德优劣;德育方法和途径方面,120人选择观看影视资料, 180人认为该参与社会实践,136人认为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德育管理 上,学生最不满意的是管理机制(54)、教学方法(38)和团队工作(30)。二、思考与对策1、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要强化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 践育人观、和谐法治观,用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大更新带动中职德 育工作的大发展、大跨越。影响中职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 对中职生的不公正、不客观,甚至是错误的评价。解放思想、更新观 念,树立包括多元化人才观、差异性评价观、发展性教育观、人性化 服务观等在内的正确中职学生观。教育工作者充分考虑并围绕学生的 特点去开展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体育活动去教育和 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 心理特征、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加强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谐教 育等,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2、课程评价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 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学习评价,既要考查学习结果, 也要考查学习过程;既要考查知识和能力,也要考查学习态度和行为 情感。德育课同其他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尽相同,德育课的学习效 果不仅仅表现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的水平和行动上。德育课考核评价目标的科学性要求我们必须要改变 传统德育课考核评价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的功利性目标。3、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打破单一学分评价,实施多元综 合评价。德育评价是对德育效果的最终判断,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德 育评价来认识自己。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理念,就是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皆能成才,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在评价体系上,一是要具备正确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以考核评 价促教学,学生以考核评价促发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德育 考核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使学生的品德养成和发展。(2) 在评价方法上,打破试卷测评的单一方式,做到卷面考评与师生平时 观察相结合,包括学生行为观察记录、课堂参与度评价、问卷调查、 访谈、社会实践调查情况评价、自我报告等等。(3)在评价内容上, 主要包括学生在校的德育评价和在实习企业的德育表现,从遵守学校 规章制度、为人处事、自身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学习的态度及成绩、 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六个方面来考查,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 掌握程度,而且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分析、解决社会 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水平。(4)在评价功能上,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检测功能、强化功能等发展性功能。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德育考核制度,应具有导向功能,即可指导学生 的品德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检测功能,即通过考评,可以鉴 别学生的品德,为进一步教育学生提供依据;强化功能,即在考评学 生品德时,通过扬善抑恶,能引起被评者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增进 良好的品德,抑制不良的品德,提高德育实效。(5)在评价手段上, 要从传统的注重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发挥这两种评价手段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6)在评价结果上, 评价结果的反馈是德育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德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培 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品德。评价结果由班主任反馈给 学生,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谈话、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改进、提 高,以达到评价的目的。作者:祝海燕陈林单位: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