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八年级语文教案.docx
-
资源ID:95176138
资源大小:16.3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八年级语文教案.docx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北戴河新区西河南中学董翔凯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 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品味寓情于景的写法;二、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学习活动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 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 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4、人人都来当编导,编写风光片小石潭的解说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 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三、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 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1、朗读课文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学生齐读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 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 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 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 力。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 ) 为屿,为崎()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B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o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 日奉壹。二.文言知识归类1、一词多义:乐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清水尤清冽(清澈)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以以其境过清(因为)全石以为底(用)而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游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环如鸣源1环(玉环)为全石以为底(作为)不可久居(可以)以其境过清(凄清)隶而从者(跟从)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不译)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同游者(游览)竹树环合(环绕)为岩(成为)(10)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2、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 .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日光下澈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凄神寒骨4 .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 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闻水声,如鸣佩环。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天涯若比邻。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 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我们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 元的足迹,游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怎样的情感? 一.走进小石潭,我来读一读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感情)2、学生齐读(感悟作者的感情)3、走进小石潭,我来译一译要求:注意重点字词,译句要字字落实,语句流畅;二.走进小石潭,我来议一议1)质疑:从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还说“寂寥无人”?请结合写作背景,说一说你的理解?(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 作家、作品的资料);学生交流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解题。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 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 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 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 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学生同桌讨论,明确:其一,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外界的景象与作者贬谪后长期的心情暗 中契合,因此,作者沉浸在寂寥无人的心境下。其二,这里的“无人”并不是真的没人,而是强调环境的寂寥和内心的落寞。 同行的五个人都是柳宗元的亲友,也经历了打击和磨难,因此,这儿个人都是失 意和落寞的。2)质疑:这种个孤独凄凉贯穿全文吗?作者的感情是起伏变化的,从文中寻找 依据。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与作者心境有关的词语及与作者心境相关的景物 描写的句子。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游鱼)似与游者相乐“悄怆幽邃”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 如何理解?学生小组讨论,师小结: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 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 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一一寓情于景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 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 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 文人的痛苦心情(寓情于景也)二.走进小石潭,我来赏一赏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L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文中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 物,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氛围,借景抒发自己失意的孤凄悲凉的情感,全文不足 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的全过程,描述生动,细致入微,充满诗情 画意,下面我们走进文章,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今天,我给大家提供一个舞台, 希望你们尽情展示。(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提示:L品词语找出精妙词语,以我认为 字词用的好,写出了为话题发言。2 .品句子找出精彩之句,以我认为 句美,写出了为话题发言。3 .品情感以我从文中处领会出作者的 心情为题发言。4 .品写法从写景的角度,方法方面自由发言,老师可做举例示范(寓情与景) 小结: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一条清晰地小石潭游览路线:(板书) 发现小潭一(闻声一见形)潭中景物一(水一石一树一鱼) 小石潭:环境幽静 潭水清澈 小潭源流一(溪身一岸势)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静一动) 潭中气氛一(幽深冷寂)2.走进小石潭,我再读一读学生齐读四.走进小石潭,我来写一写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如果你也坐在潭边, 会有什么感受?1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文笔简练,情景交融,我们用手中 的笔来为这幅山水图叙写解说词。2 .展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