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
-
资源ID:95177115
资源大小:87.5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
宁化一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战国时期,管子牧民指出:“仓縻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反映出 他们都A.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B.重视用礼仪制度教化百姓C.信奉以农立国的理念D.认识到保障民生的重要性2 .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 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 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齐桓公从之。惠王不乐, 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B.诸侯僭越天子之礼C.周王失去“共主”地位D.礼乐制度荡然无存3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遹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 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氢”这是司马 迁在史记.陈沙世家中关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原因的记述。1975 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的竹简中,发现对当朝大秦 律例却有这么一段记载:“如果没有按期抵达,失期3到5日,则会受到 训斥:若是6到10日则会受到罚款:铠甲一副:如果途中遇到突发状况, 例如天气等影响,可以免除责罚。”为此,有学者对司马迁的相关记述提 出了质疑。这说明A.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B.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事实的考辨,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有效 4.汉武帝时,除京师附近的七郡外,正式将全国划为十三个州部,每个州部 由中央派遣长官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州境内的吏政等,其中十一个州部 以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中的传说州名来命名,如冀州、青州、 扬州等。这反映出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异变B.社会治理重视继承创新C.君主专制加强倾向明显D.州部郡国力量有所削弱5 .“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 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 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 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6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 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 法断之。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议定刑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 时A.唐朝与外国的矛盾突出B.涉外法律体系完备C.唐律具开放性和原则性D.政府主权意识淡漠7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Wto1159金朝海陵王准备南侵,为避免"不良之人,私弊1164金朝复置泗、寿、蔡、唐、邓等榷场,次年双方签订“隆第印1177金世宗因宋人"生事背盟",令陕西沿边榷场止留一处,余悉罢A.榷场兴废打上了宋金和战的烙印B.金朝以经济手段实现对宋的控制C.榷场稳定了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D.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具有软弱性8 . 1376年,明太祖在各省设立了主管行政的布政使,主管司法的提刑按察 使,主管防务的都指挥使。一年后,又命亲信重臣“共议军国重事。凡中 书省、都督府、御史台悉总之,议事允当,然后奏闻行之。”上述史实可 以说明A.明初政制构建有取法唐宋的特点B.明太祖全力模仿元朝的政治制度C.明太祖废相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明初基于政务繁忙而设立了内阁9 .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 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 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B.C.D.10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音乐教学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 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中的诗词逐渐消失,音乐演奏日益朝 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雅典音乐教育的这一变化反 映出当时A.民众艺术品味提升B.人文精神影响式微C.文化水平快速提高D.智者教育理念普及11 . 17世纪初,在东亚海域商业活动中最活跃的应葡萄牙人,然而他们必须 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首先是荷兰与英国两国东印度公司的联合袭击。这 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照奴贸易和英荷殖争霸的兴起C.东方没落和西方崛起D.欧洲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拓展12 .表2所示为19世纪部分年份英国报纸销售量增长情况。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使人们关注社会时政B.工业革命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C.工业化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方式D.科技进步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13 .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一,议会中的 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 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 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A.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B.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C.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D.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14 . 1870年,美国通过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其中规定“合众国公民的选举 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过去的劳役状况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否认或剥 夺”。结合所学,下列选项与之相关的说法有该修正案是由最高法院通过该修正案的通过有效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该修正案的通过彻底消除了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问题该修正案的通过受到了英国三次议会制度改革的影响A.B.C.D.15 .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 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 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 代化共同发展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 运动的容忍性16 .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 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 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 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重大的打击”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B.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C.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D.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二、非选择题(52分)17 .长城脚下,妫水河畔,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8分)材料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分 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宫殿 建筑布局多为方形,以围墙和长廊构成封闭式整体。八座庙宇围绕在避暑山 庄外,呈放射状布局,如众星捧月。外八庙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 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分析避暑山庄园林建筑体现的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内涵。(8分)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咖啡馆在18世纪的英国达到鼎盛。咖啡馆作为文明而廉价的 公共消费空间,被称为便士大学咖啡馆为招彳来顾客而订购时下流行的 报刊供人免费阅览,馆内布局方便顾客畅谈。咖啡馆作为信息交换和流通的 理想场所,逐渐成为商界人士的经常光顾之地。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出现了不 少专业化咖啡馆,促使专业领域信息更便捷流通。一些无权无势却又对 公共事务感兴趣,乐于在咖啡馆中议论时政的人,被喻为咖啡馆政治家。 无论是新闻话题还是政治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在咖啡馆自由交流,不必太担 心受到责难。摘编自何习尧、冯蜀冀公共领域机制的英国咖啡馆和法国沙龙比较研 究材料二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18 19世纪,茶馆不仅遍布城乡, 而且种类多样:有文人雅士居多的“清茶馆";有设在郊外、设备简陋的"野 茶馆";有既卖茶又兼经营点心、茶食或酒类的茶馆;有兼营说书和演唱的 书茶馆;还有设在乡镇,名为茶馆实为赌场的茶馆。这一时期,遍布城乡的 茶馆不仅是平民饮茶之地,同时又是群众听戏、赌徒赌博的重要场所,是商 人、据客、手艺人探听市价、谈生意找生活的集散地。清代茶馆特别发达, 这和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茶馆在发展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是有密切 关系的。一一摘编自闵宗殿茶馆历史杂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并分析其 成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代茶馆和英国咖啡馆的异同。 (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共空间发展的作用。(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南宋时,黄山南麓的徽州以生产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闻名。商人们 将其运销各地,后逐步形成徽商。图2是当时徽商的主要经营地区。材料二元朝时期,黄道婆从海南岛回到松江,在这里传授擀弹纺织的技 术,带动松江地区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图3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种植分布 图。根据材料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并说明原因。阐释两则材 料之间的历史联系。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材料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著名英国学者、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李约瑟博士 (19001995),面对向西方一边倒的这一学术论争,他不平则鸣,将多年 研究成果发为论著、以卫真理,起而为中国科学技术辩护,为华夏创造精神 扶轮。1942年,李约瑟博士作为英国文化协会和皇家学会代表,在英国驻 华(重庆)使馆担任科技参赞。使华期间,李约瑟博士秉持科学家的人道情怀, 复能推其爱众济世之心,参与英国援华运动,主持实施英国政府以科技文化 合作方式援助中国抗战的计划,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帮助中国科技界振奋 学术斗志、重建科学活动,以共赴抗战建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业。以这 段宝贵的使华经历以及因此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经验为基础而;战胜利 并返回英国后,李约瑟博士从世界各地邀集20多名科学家和科技史专家, 组成一个宛如“跨国公司”的工作团队,正式投入到中国科学技术史” 项目研究中,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编撰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摘编自欧建成科技文明耀古今东西融和进大同一-回顾“奇迹天工” 展,兼忆李约瑟博士 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约瑟博士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约瑟博士身上体现的科学家精神。(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