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现代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docx
-
资源ID:95179618
资源大小:68.5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3课《现代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docx
教学过程课题现代诗 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 .认识“巢” “苇”等6个生字。2 .把握节奏、语调,有感情朗读诗歌。3 .理解诗歌内容,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学习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情感。学情分析诗歌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程度 的想象力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歌能容。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的鉴 赏能力因想象力的个体差异性有所不同,需要老师予以个别关 注。教学辅助PPT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 .请学生提前搜集关于秋天的诗句。2 .初读诗歌,通过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二、导入(5分钟)秋天就要到了,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有哪些风景?你是否记得一些描写秋 景的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老师向学生逐一提问,可以 点名请个别学生作答,关于诗句中的情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有人说:“到处皆诗情,随时有物华”,意思是说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可以作 诗的情景,美丽的大自然在金秋时节同样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首小诗,来欣赏一下诗人笔下不一样的秋景吧。三、文学常识简介(5分钟)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也一定注意到,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现 代诗歌,这就需要大家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白话诗】白话诗也叫“现代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 泥格式和韵律,不拘字句长短、用白话写的诗,也称“语体诗”、“白话韵 文”。现代不多用“白话诗”这个名称,只称“诗”,把传统格律诗称为旧体 诗。【刘大白】原名金庆校,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 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 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25年他为复旦大学校歌作词。复旦校歌歌词 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兼取两者优处,由复旦师生传唱。三、本课生字词(10分钟)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2个生字。“巢”可以让学生组词“鸟巢”来理解字义。交“芦”字时,可以 让学生看一看芦苇的图片。“霸” “占”两个字当作一个词组来学习更有助 于理解和记忆。形声字。即(")表意,篆书形体像草,表示带是芦草;草 (书Mi)表声,韦是伟的省文,伟有高大义,表示茁是高大的 芦草。声旁简化。本义是芦苇,植物名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水边,根茎可入药,茎可造 纸,编席帘等:荡I 帘。箱跖塘席莺子结芦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点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如“鸟儿”“斜阳”“江”“芦苇”等。2 .有感情朗读诗歌(老师可以先范读一下),读出轻重缓急的变化。【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一下自己疲倦,以及负重前行时 的状态,在结合诗句中“倦”“驮”等字眼,可以使得朗读更加富有情感色彩。3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到倦鸟归巢,落日西沉的晚秋江景美。(重点想象“驮 着斜阳”“双翅一翻”“妆成红颜”的画面)【注】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表演一下鸟儿“双翅一翻”的动作,再想象鸟儿把斜 阳掉在江上的画面,也可以借助ppt把白色的芦苇瞬间换成红色,让学生感受 诗句中的色彩变化的画面。同时也要在读的过程中分析诗句中运用的各种修辞 手法。五、体会诗人情感(5分钟)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紧紧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晚秋的江上这 首小诗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你能否用一些词语概括一下诗人的情感?【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以及字眼等,感悟诗歌表达的思 想感情,并且归纳总结一下方法。在晚秋的江上这首诗中,诗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 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丽 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鲜活灵动的“倦鸟归巢图”,创造了一种意趣丛生,耐 人咀嚼的诗意境界。著名诗人公木先生认为这首诗“带着一股悲哀的美,正是这一种美,叫人留 恋,也叫人感伤。恋念的是老去的斜阳,感伤的是斜阳的老去。美总是短暂而叫 人惋惜的”。【注】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知出诗歌所描绘出画面中的美。还要感知到美景中 掩饰着的作者情感淡淡的哀伤 六、板书设计六、课后作业(见分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