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11月阶段测试月考(二)A卷(解析版).docx
-
资源ID:95179708
资源大小:21.0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11月阶段测试月考(二)A卷(解析版).docx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11月阶段测试月考(二)A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 (2018.蚌埠检查)下图是一块出自甘肃省某个墓地的画像砖,大约是公元3或4世纪 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在田里劳动的农民,他赶着牛,拉着木制的耙。对此解读最符合史实 的是( )A.北方旱田耕作技术趋向成熟B.畜力已经取代人力从事生产C.木耙成为当时主要耕作工具D.当时铁制农具尚未推广使用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及图示,推断这一精耕细作的技术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 耙糖技术,故A项正确;耕地过程仍然需要人的参与,人力没有被取代,故B项错误;由 材料不能推断出木耙在耕作工具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由木耙的使用不能推断出当时是 否推广使用铁制农具,故D项错误。答案:A2 .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下图),并由此派生出从“桑”、从“冬 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B.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C.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解析: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养蚕,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造字受蚕丝相关的影响, 说明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B项正确;丝帛是奢侈品,商代麻葛是主要的衣料,故C 项错误;材料不能判定丝织业在这个手工业部门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B3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主张“轻关市之征”;战国时期,秦国商鞅主张“市利之租必重”。两者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宗族利益不同 B.治国思想不同C.两国传统不同 D.直接目的不同解析:宗族利益与商业政策没有直接的关联,故A项错误;齐国管仲的治国思想很明 显是“工商皆本”,而作为法家思想践行者的商鞅推行的则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 项正确;齐国与秦国的传统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故C项错误;无论是管仲的重商还是商鞅 的抑商,两者的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以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故D项错误。答案:B4 . (2018德阳诊断)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减免土地税成为惯例。常常“一年蠲及数省” 或“一省连蠲数年”,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钱粮。这一做法旨在()A.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为推行新税制创造条件C.推动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D.增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解析:材料“减免土地税”与维护儒家思想的地位无关,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 “减免土地税”的根本目的,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减免土地税”的目的,故C项 错误;材料“减免土地税”的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故D项正 确。答案:D5 .(2018洛阳统考)据全球通史记载: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 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 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一变化()A.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B.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解析:根据材料“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 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世界贸易的变化,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故B项正确。答案:B6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 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工业革命后妇女()A.社会角色发生改变8 .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C.政治地位仍未提高D.是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解析:工业革命推动女性工作场所、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 未体现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贡献,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妇女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 材料未提及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答案:A7 .(2018商丘模拟)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 了责任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 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8 .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C.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解析:“1901年”可得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 广主要是美国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电 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故C项正确;“相对论”在20世纪上半期 才出现,故D项错误。答案:C8.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说明中国()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5.72%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A.小农经济日益陷入了破产的窘境B.传统轻工业贸易顺差越来越大C.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被列强控制了棉纺织业的命脉解析: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不能反映进口量及对小农经济的冲击程度,故A项 错误;材料仅体现棉花及棉纺织品进口税率,故B项错误;进口税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中国开始逐步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进口税率,不能反映进口量,及 所占市场比重,故D项错误。答案:C9.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对于此举,著名经济 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凯恩斯如此盛赞 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解析:“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 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对外贸易,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这一政策的 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D项错 7天。答案:c10. 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认为,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不仅应当保证对 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反对用“未来的 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这表明苏联()A.建筑材料产业供求平衡B.经济建设进程出现了偏差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D.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解析:根据材料“反对用未来的砖头'”,反映了工业化缺乏资金、物资,故A项 错误;根据材料“反对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体现了现实条件与理想存 在一定偏差,故B项正确;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计划经济成为其 基本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化遇到的困境,故D项错误。答案:B11.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之初,提供的是35年的贷款,1974年6月增设了 为期37年的贷款项目,1983年增设了为期510年的贷款项目。材料说明()A.IMF转为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B.IMF一贯致力于全球性经济援助C.各国之间的外汇管制越来越严格D.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凸显解析:据材料可得IMF仍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提供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是世 界银行,故A项错误;致力于全球性经济援助的是世界银行,IMF主要是为了缓解成员国 的国际收支平衡,故B项错误;外汇管制在材料中不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IMF 增设的贷款项目为期的时间相对延长,说明各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凸显,故D项 正确。答案:D12 .下图的信息是一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内容。据此推断,这部著作最有可能是()目录第24章欧洲的转变184页第25章新世界:美洲和大洋洲276页第30章 工业社会的产生367页第38章两极世界422页两极世界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的解体第40章没有国界的世界489页A.资本主义史B.社会主义史C.新全球史D.国际关系史解析:材料目录不仅有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还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故A、 B两项错误;材料中展示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发展和国际格局变动的情况,故C项正确, 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 .(2018.淄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平定新疆等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以后,为保证政治上的有效统治,清朝统治者 特别提倡迁移内地人民到新疆从事农业开发。清廷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内地人民完成向新 疆的迁徙。1761年,清政府首先实行有组织的移民出关,尔后对落户的农户放宽起课年限, 有力地保证了应募农民在迁入地有时间和力量开垦种地,受有组织的移民的吸引和鼓舞,自 发迁移进入新疆的人口也与日俱增,移民屯垦取得显著成效。在西南地区,清雍正年间实行 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汉族手工业者纷纷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来定居,有的开荒,有 的经营木工、金工、石工等手工业,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摘编自王兴文试论中国古代西部经济开发政策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同时,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一 批批移民像潮水般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最先的移民在西部开 拓荒地,建立居民点,发展农业,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则完全仰仗东部,这 就为东部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反过来,西部新农业区的开辟,又为东部城市和工 业人口提供了粮食及原料。农业资本主义沿着这条所谓的“美国式道路”,在西部发展起来。 总之,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程。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至19世纪初清朝西部开发与美 国西进运动的特点及背景。(1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共同的历 史借鉴。(7分)解析:(1)第问“特点”,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问“背景”,清朝西 部开发可以从清朝时期内地严重的人地矛盾、边疆地区人少地荒的角度进行分析。美国背景, 根据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同时,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得 出领土扩展;根据材料二“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 程”得出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可以从政府引导与民众自发、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处理好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答案:(1)特点:清朝:以政府组织引导为主(从政府组织移民到民众自发流移),移民屯 垦为主要内容,农业开发为主。美国:以市场作导向,以发展农业资本主义为主,东西部经济形成互补。(10分)背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内地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边疆地区人少 地荒。美国:领土扩展,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8分)(2)借鉴:政府引导和民众自发相结合;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7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对于全球化的理解,学者们有以下四种解释:第一,全球化5000年(全球化就是多个人口群体之间的联系增多,等同于文明的传播交 流);第二,全球化500年(全球化源于西方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殖民扩张,把其他区域的 文明都纳入其体系中);第三,全球化150年(全球化是19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成功后才出现的,科技革命的 浪潮席卷世界,并引发生产关系的变动);第四,全球化30年(全球化是20世纪70年代后才出现的,其特点是国家被不断忽略, 超国家组织不断产生并影响深远)。请用两个史实说明你认同的一种解释,并举一个史实反驳你不认同的一种解释。(12分)解析:本题解题步骤,第一,选取一种自己认同的观点;第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 条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对材料其他三种观点之一,用一条史实反驳其不当之处。组织 答案时做到:一、史实准确、无误,紧紧围绕观点阐述;二、语言表达简练,富有逻辑性。答案:评分说明:可以认同其中任何一种解释。能够表明自己观点的,2分。为认同的解释找到论据,每提出一个正确的史实3分,共6分。反驳其他解释,4分。如能提出其他解释,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如“全球化60年,真正的全球 化是二战后产生的”。示例:同意第四种解释,真正的全球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才出现。(2分)如1993年诞生的欧洲联盟、1993年更名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4年成立的北美自由 贸易区、1995年开始运作的世界贸易组织都是超国家的组织,极大地深化了国际间经济和 文化的合作交流。(6分)不认同第一种解释,古代文明间的交往量少面窄,如哥伦布到达美洲前,亚欧文明与美 洲文明间就缺乏真正的交流。(4分)或不认同第二种解释,它把全球化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而在这个过程中,西方 殖民者对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文明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4分)或不认同第三种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加深了许多国家和民族间的误 解和仇恨,甚至断绝了彼此的往来。(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