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95180801
资源大小:11.9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复习律诗格律知识,并能完整背诵。2、理解诗歌写作技巧:用典抒情、借景抒情的特点。并能分析模仿。3、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学习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体会诗歌中的用典作用,体 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三教学难点:学生领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诵体会诗人刘禹锡在诗歌中是如何表 达从悲愤压抑的心情向豁达乐观心境的转变。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朗诵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电脑七教学过程:猜猜他是谁?他来自诗歌发展鼎盛时期的唐代;他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他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我们学过他的陋室铭。明确:(唐刘禹锡)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 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位诗人。2.题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地点是在扬州。;“初逢”理解为久别之后,再次相逢;“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初次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请学生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背 景。了解写作背景,播放视频,学生认真观看,看完能复述内容。明确:写作背景,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 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 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 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来答谢白居易。了解写作背景,播放视频,学生认真观看,看完能复述内容。明确:写作背景,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 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 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 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来答谢白居易。(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听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多种朗读形式,夯实基 础。)请学生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展示给大家并领读,全班跟读。引导学生自己读 诗句,自己发现诗句的感情,在品读诗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诵读中, 学生的情感得以升腾,思维得到训练。(2)再读诗歌,深入探究先通读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注意朗诵时的节奏,重音,然后思考以下 的问题。再读诗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首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引用典故,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 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颈联:运用比喻。诗人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 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明确: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 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这 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本文颔联运用了什么典故?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明确: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 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 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表达对受害的王叔文等人的思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机记载:“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 棋,便停下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 了一百年。”明确:抒发自己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3)品读诗歌,精读揣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句,感 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明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 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刘禹锡消沉颓唐。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 寞、蹉院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 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也告诉我们以自然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沉沦不 算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美好。后人对这一千古 名句推崇备至,一是诗句中包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更重要的是他 内心的豁达乐观和不屈不挠不怕打击的倔强意志。再读完整的诗。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得沉郁艰涩, 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学完这首诗,同学们有疑问的地方要提出来,可以让咱们的同学来回答。(激 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4)小结: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刘禹锡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 平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诗人坚定和乐观的精神。八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整首诗歌。2、课下请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段400字左右的赏析。九板书设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刘禹锡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旧事物必将代替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