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
-
资源ID:95181809
资源大小:17.2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东阳市外国语学校语文组 黄虹 教学目标1.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景、史、情结合的写法。2,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在赏析玩味中力求成诵。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对“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一核心抒情语句的理解2、了解作者豪放旷达心胸的源由一、名家点评苏轼,激情导入有这样一段文字,在评价一个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样卷帙浩繁的历史长卷中,文人有如宇宙的尘埃,你明明 知道他们是存在的,可你想捕捉他们时,他们却又从你的身边倏忽而逝。只有才子,才能倾 一生之能量在浩瀚历史中燃烧瞬间,留下一道耀眼的星光;而大才子是可以比恒星的,始终 光照天宇,明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然而,在这些才子乃至大才子中,人品、才气堪与 他比肩者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他是谁呢?二、初读熟悉文本师:几千年才出现这样一个才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投影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师:老师为大家诵读一遍课文(略)趁热打铁,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课文,争取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三、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题目是一一?生:(齐说)“赤壁怀古”。师:请将题目补充完整: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咏怀古人。写赤壁的句子是哪几句?写“怀古”的句子又是哪些?生:状赤壁一一“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怀古人一一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公瑾四、研习诗歌语句1、分析美景师:能用文中的话概括这些自然景物的特点吗?。生:江山如画师:具体分析一下,哪几个词突出了画面感?生:“乱” “穿” “拍” “卷” “雪”等师:随机抽取同学谈自己的感受(略)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穿空”的高度,“拍岸”的力度,“千堆雪”的广度,男生齐读这三句,感受这幅画给我们的高度、力度和广度。(学生齐读)师:读得很有气势!大家说这样的景物美不美?生:美!(板书“美”)师:如果请你在“美”之前加一个字,概括这种自然美景的特点,加什么好呢?生:壮美!(板书“壮”)(板书:自然壮美)2、分析英雄师:接下来我们去看有关怀古的语句。从刚才的解题中,我们清楚了怀古的对象是千古的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三国周郎, 人数太多,我们姑且都称之为一一英雄师:一起来看看,这些英雄是以怎样的维度和视角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投影: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三国周瑜生:人数由多到少。师: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生:纵向的,关于时间,师:“一时多少豪杰”,哪一时?生:三国时期。师:多少豪杰,你能想到哪些“豪杰”?生:孙权、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当然也包括周瑜。师:如果说“千古”是纵向的时间,那么三国是什么?生:横向的空间。师:纵向联系,横向寻找,词人把关注点最终定格在谁身上?生:周瑜。师:这让老师想起了大家刚刚上完的函数坐标系,“千古风流人物”是纵坐标,“一时多少 豪杰”是横坐标,周瑜就是x轴、y轴相交的核心一点。(板书:纵坐标一一千古、横坐标一一三国 原点一一英雄)所以,周瑜是千古风流人物的一一?杰出代表师:那么,周瑜到底是怎样的英雄?师:快速阅读下阕,哪几句写周瑜?生:“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师:请结合具体的词语和文下注释说说周瑜有哪些特点?生1: “雄姿英发”:周瑜英俊潇洒。生3: “羽扇纶巾”:周瑜文武双全。师:这四个字更侧重“文”还是“武”呢?(关注文下注释)生4:更侧重“文”,突出了他的“闲雅”、“儒雅”的特点。师:周瑜是著名军事家,离开了赤壁之战,没法更好地去写他。作者是如何描写战争的?生2: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周瑜非常镇定从容。师:借用文下注释一一“指挥若定”。 突显周瑜的军事才华。师:刻画人物的方法除了正面描写,还有一一?(侧面烘托)小乔初嫁了,如何理解?师:据老师所知,赤壁之战时,小乔嫁给周瑜已经十年,此时周瑜34岁,小乔也快变成老乔 了。怎么能说“初嫁”呢?难道是苏大才子写错了?(提示:刚出嫁的女子最美,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小乔,出身名门望族,美貌天下闻 名。会随便找一个男子托付终身吗?被小乔看中的人,必然是风流儒雅,文武双全之人) 生:以天下闻名的美女衬托英雄周瑜的年轻有为。师:前面,苏轼以千古风流人物和三国多少豪杰来衬托周瑜,此处又以小乔来衬托周瑜,这 又是一重衬托。师:看到小乔,老师想到了姐姐大乔,大乔还有个特殊身份?孙策妻、孙权嫂。生:苏轼似乎暗示我们一一周瑜年轻有为,深受吴主信任。师:提示:词的上下阕有个特点:似断实连。还有什么地方写了周瑜?生:“三国周郎赤壁”师:这句话很有意思。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应该是“三国东吴赤壁"却说“周郎赤壁”? 生:“周郎赤壁”:把战功归给周瑜,衬托出周瑜的赫赫战功。师:这是二重衬托。改为“三国周公/周瑜赤壁”行吗?生:年轻男子只能叫郎,不能叫公。一写周瑜年轻,二显亲切,表达苏轼对周瑜的喜爱敬慕。 师总结:东坡先生为周瑜安排了重重陪衬,从不同角度把自己仰慕的英雄推向了顶峰、云端。 至此周瑜形象刻画得十分完美。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周郎的形象特征。(集体明确:周瑜的年龄一一24 (34)岁、生活一一幸福美满、外表一一英俊儒雅、职位一 一东吴都督、际遇一一功成名就)师:好,请女同学来齐读回忆周瑜的片断:“遥想”一一灰飞烟灭”要读出周瑜的风流倜傥、潇洒儒雅还有那指挥若定。“遥想”一一“小乔初嫁了”都耍轻读表达回忆,“雄姿英发”重读,“羽扇纶巾”又轻些,“谈 笑间”的“谈”加气声、延长,“灰飞烟灭”逐字重读。这样读,既有抑扬又有顿挫!(生齐读) 五、周瑜与词人对照师:读得很好!不过,读到这里,我有个疑问:千古以来,那么多的英雄,苏轼为何对周郎情有独钟? (提示:可以从文中找找看,此时的苏轼什么样子?)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师: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生:倒装,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师:谁会笑我多情?生:周瑜苏轼自然可能都有师:我为什么早生华发?(投影苏轼生平:苏轼(10361101),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受小人陷害而入狱。后于1082年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生活了七年,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团练副使仅仅是个 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视。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 闻京师,非细事也”。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僧西川 州,即今海南僧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僧州。”) 师:“看讫,火之",什么意思?表现出苏轼的什么状态?生:看完就烧了,看出苏轼的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师:说得好!了解苏轼的经历后再看看词中对周瑜的描写,现在大家知道东坡为何选周瑜吗? 生:作者在拿周瑜和自己作对比!师:好,那我们就来具体的比一比。集体讨论明确:苏轼年龄47岁,年近半百,生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 使”,际遇:功业未成。)师:可以看出周瑜在情场、官场、战场上是场场得意,他的人生基调是“奋发得意”的,那么苏轼 呢?有人出了这样一幅对联,请学生们填充完整。(投影对联: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僧州,)生洲州失意!师:面对着少年得志的英雄周瑜,词人苏轼也不过是一个失意落寞的普通人、常人。师:在这个坐标系中,“常人”应该处在什么位置?生:常人应是游离在坐标系之外,芸芸众生中的零星一点。(板书:常人)六、析尾句。师:面对着失意的人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生:“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师:“人间如梦”:人间像梦境一样 O生:表达了人生的不真实,虚无,难以把握,短暂。师:这是种消极还是积极的感慨?生:消极的感慨师:与辉煌的英雄相比,难免消极,感慨人间如梦,人之常情。师:当一个人感到人生虚无、短暂一般会怎样?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在这里词人完全可以借酒消愁,以片刻的欢愉来对抗短暂失意的人生。词人是这样做的吗?生:不是,“一尊”他是洒酒酬月。师:他为什么要倒酒祭奠江月,又寄托着自己怎样的情感?首先我们应该关注一下“江月”这一意象。文中有没有直接描写江或月的句子?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师:大江做什么事情?生:淘尽千古英雄师:英雄不在了,那江水呢?从中你看出大江、江月代表着什么?再联系,我们在苏轼的另一篇关于赤壁的文章中接触过这一意象的。是什么?投影: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这里的水月代表什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里的江月又代表什么?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生:永恒。(板书:永恒)师:词人在祭奠江月的同时就是在祭奠永恒,在永恒的江月面前,会有什么样的情怀?生:自身的渺小师:除了自身的渺小和短暂,还有什么是短暂的?生:英雄人物也是短暂、相对渺小的。师:请从文中找出证据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师:是的,在江月面前,我渺小短暂,千古风流人物渺小短暂,英雄周瑜同样渺小短暂。师:这点,在前赤壁赋中可以得到印证,苏轼是怎么评价英雄曹操的?写英雄曹操的句子: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胪千里,旌旗蔽空,醐酒临江,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师总结:周瑜意气风发又如何?终究英年早逝。东吴照旧兴了又亡,天下之势仍逃不过“分久 必合,合久必分”的形势,又何况常人这一生呢?想到常人和英雄有共通之处,苏轼不再执着,洒酒祭奠永恒的江月,从刚才的失意愁苦中走 出,这样心中就有了一种释然的情怀。失意过后,并不就此沉溺。这样就又一次展现了苏轼 的旷达本色。七、总结:如图师:还是回到我们的坐标系上,当常人苏轼怀着崇敬的心情去仰视(/)周瑜的丰功伟绩、风流倜傥时一定情绪激昂(激 昂)地想象和他一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当苏轼再向上(/)看到壮美奇丽的自然风景时,也一定是心胸开阔(开阔),所以在 词大部分的语句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苏轼的豪放(豪放);反向思考,当我们由永恒壮美的自然美景去俯视()英雄时,也会产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的冷峻(冷峻),当自然或者英雄再俯视()像我一样的常人时,顿生“应 笑我多情”的无奈与悲凉(悲凉)。在冷峻与悲凉的深思中,我们又体会了词人那种“常人” 与英雄面对着永恒的江月,共有那份渺小与短暂而产生的释然,这样我们在感受到了苏轼豪 放的同时又深刻地领会到了他的旷达(旷达)。八、结束语: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曾说道:“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 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正是由于被贬,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能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 千古的旷世杰作。所以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感谢他的黄州被贬。师:好,在新的理解下,再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遍,要读出自然的壮美,英雄的风流,苏轼的旷达! 九、作业师: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些阅读资料(投影),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研读。推荐篇目:1.余秋雨苏东坡突围;2.梁衡来世嫁给苏轼;推荐书目:3.林语堂苏东坡传;4、刘小川苏轼叙述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