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即事感怀诗+.docx
-
资源ID:95258119
资源大小:39.8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即事感怀诗+.docx
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即事感怀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城上李商隐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注】有客:诗人在郑亚幕府充任幕僚,故自称“有客”。无憀:无聊。遽:传递官府文书的驿车。稽:迟延。天讨:朝廷对入侵者的征讨,此指对西北边地党项族的征讨。地征:土地赋税的征收。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因感叹无所事事,诗人独自登上高城远眺,想要消散心中的无聊。B颔联写景,描写沙洲上的禽鸟失去伴侣,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暗影。C尾联议论,通过写贾谊能在作赋论兵中游刃有余,表达其仰慕之情。D本诗颇具李商隐的诗歌特点,触景伤怀,含而不露,寄托极深,颇有韵味。2请简要分析颈联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秋兴陆游(南宋)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释】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开仓放粮,被小人借机弹劾。陆游愤而辞官,回到山阴。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做。迮(zé):狭窄。桐江:在浙江桐庐县。汉代严光曾隐居在此地,在桐江垂钓。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眼中看见的秋山、狭窄天地,耳中听到的五更画角声都让人感到悲凉压抑。B“乾坤”既指天地也象征朝廷和官场,“迮”囊括诗人仕途不顺、朝廷言路狭窄之意。C本诗塑造了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D本诗沉郁顿挫,近似于杜甫诗歌的风格,印证了刘应时“放翁前身少陵老”的评价。4尾联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所赁宅牡丹花王建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得”字表现诗人喜出望外之情,“妖”字刻画出牡丹花之妩媚。B颔联写紫色花光泽细腻,而牡丹红色褪去,便不那么娇美惹人怜爱了。C颈联写多情善感的诗人希望风别刮太猛,还担忧烈日会把花朵烤焦。D全诗景中寓情,情里含景,以花写人,句句写花,又无一处不在写人。6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注】:苏轼被贬任密州太守时所作。柳绵,柳絮。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擅婉约,这首词写春景清新秀丽。B柳絮纷飞,春色将尽,让人伤感;芳草青绿,又是一番境界,见其旷达。C“佳人”代表词人所追求的“芳草”,“行人”指赶路的人,不包括作者。D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路历程,于清新中蕴涵哀怨,意境朦胧。8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评论“多情却被无情恼,盖行人多情,佳人无情耳”。请结合全词,简要谈谈你对“多情”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洪适春色匆匆,三分过、二分光景。吾老矣,坡轮西下,可堪弄影。曲水流觞时节好,茂林修竹池台永。望前村、绿柳荫茅檐,云封岭。蜂蝶闹,烟花整。百年梦,如俄顷。这回头陈迹,漫劳深省。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尽三觥、歌罢酒来时,风吹醒。【注】洪适,字景伯,南宋初期耿直而有节操的著名大臣洪皓的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官至右丞相。洪适欲厉兵秣马,力争早日收复中原,但又深谙朝廷软弱、官场腐败等黑暗状况,实是积重难返,难以挽回大局,便辞去了宰相职位。晚年闲居盘洲十六年。这首词即是此间所作。坡轮:夕阳。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春色三分已过了二分,这春意阑珊的光景与“吾老矣”的感叹,为全词奠下感情基调。B“可堪弄影”的“可堪”犹言“哪堪”,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哪还有“弄影”这样的兴致呢?C词中写景颇有特色,水、云、竹、柳、茅屋等巧妙结合,“蜂蝶闹”以动写静,呈现一派田园风光。D词的结尾,作者写自己借酒消愁,但是“风吹醒”,终无法忘却“陈迹”;全词在深沉迂回中收笔。10词中画横线的句子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留题云门草堂陆游小住初为自月期,二年留滞未应非。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亲涤砚池余墨渍,卧看炉面散烟霏。他年游宦应无此,早买渔蓑未老归。【注】此诗作于1156年12月。云门,指云门寺。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本打算只在此处小住,没想到一待就是两年,但并未对此感到不满。B诗人居住云门寺之时,云门寺应该已经比较萧条,所以会说“寻碑野寺”。C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爱国主题不同,本诗表现了作者无意出仕一心归隐的思想。D和游山西村一样,本诗的语言风格简练生动,明白平易,自然流畅。12诗人为何希望“早买渔蓑”趁“未老”归于云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盘陀岭驿楼李德裕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注】唐宣宗大中年间,牛党白敏中、今狐绹等得势。年已六十二岁的李德裕遭李党诬陷,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县)司马,他苦心经营的会昌之政,也被牛党一一翻案,因家前途不堪设想。此诗就是李德裕赴潮州途经盘陀岭时所作。嵩少:指嵩山、少室山。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嵩少心期杳莫攀”写自己过去登嵩山、少室山的愿望但根本无法实现,表达出了诗人的遗憾之情。B第二句写诗人见到眼前“好山”,产生登山一开心颜的念头,“聊复”二字悲而含喜,凸显由悲转喜的心理。C第三句中的“南荒”,突出了将赴之地的遥远荒凉。“明朝”则从时间上把内心悲愤渲染得更加浓郁。D本诗是一首用感情凝成的诗。全诗一句一转,富有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两句感情激昂,含蕴丰富。14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开元后乐薛逢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注】开元后乐,指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所谓“开天盛世”的宫廷音乐。薛逢,晚唐诗人,公元841年考中进士,听到宫廷音乐,不胜感慨而作此诗。邠王玉笛,泛言侯王宴乐。虢国,指杨贵妃之姐虢国夫人。犬戎:周代西方少数民族,周幽王十一年,曾攻入周朝京城。这里借指胡人安禄山攻入长安。汾阳,指郭子仪,其因平定安禄山叛乱有功,被封为汾阳郡王。沙苑:在陕西大荔南洛水、渭水之间,地多沙草,宜畜牧,唐时曾于此置沙苑监,管领养马事。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直言不要再吹奏开元时期的旧乐章了,乐章中的歌曲会让人愁肠寸断,奠定了全诗悲愤的感情基调。B颔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借助两个典型场景,将王室子孙的不得志与虢国夫人在金车里意气风发进行对比。C颈联既叙写了安禄山谋反叛乱、郭子仪为平定安禄山常年征战的史实,又为后文“骏马搜求尽”的叙写作了铺垫。D尾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中原的良马已经被搜求殆尽,虚写明年的沙苑会是一片萋萋芳草的繁盛景象。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C2内容上,慨叹边境的征伐一直拖延未能取胜,可繁重的军需赋税已把地方榨得民穷财尽。结构上,由上联的景物描写转入对时事的评价,为尾联的议论做了铺垫。情感上,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达其仰慕之情”分析错误,尾联诗人借贾谊自况,表达心中的苦闷和激愤。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重点句子的能力。对于诗的颈联“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以及情感等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内容上,“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的意思是边境的征伐一直拖延未能取胜,可繁重的军需赋税已把地方榨得民穷财尽。指出当时的严重社会问题。其次,在结构上,颔联“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是说看沙洲上的禽鸟因失去伴侣而翘首远望,江边的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的阴影,是对景物的描写;而这一联则是对当时的时事进行评价,这就为尾联的议论做了铺垫。最后,在情感上,作者在这里直抒胸臆,指出为了所谓的战功而榨尽民脂民膏,让人们生活困苦不堪,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3B4寓情于景,描写了烟雨中桐江岸边的丹枫、钓船等景物,寄托了诗人隐逸的愿望;运用想象(虚写手法),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隐逸中暗含无奈与苦闷。运用用典,借用“桐江钓叟”的典故,姑且占据丹枫垂钓,透露出诗人退隐山阴的无奈与愤懑。【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迮囊括诗人仕途不顺、朝廷言路狭窄之意”信息不全,“迮”字除了有诗人仕途不顺、朝廷言路狭窄之意外,还应有金瓯残缺(山河破碎)之意。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寓情于景:“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是诗人对景物的描写,意思是明天早上我要去被烟雨笼罩的桐江岸边,选一株丹枫树系我的渔船。作者借描写烟雨中桐江岸边的经霜泛红的枫叶,以及江面上悠闲的钓船等景物,抒发了自己向往隐逸的愿望。运用想象抒情:“明朝”意为“明天早上”,该词表明尾联的描写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且占丹枫系钓舟”是诗人想象的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情形,这样的生活虽然隐逸闲适,但“且占丹枫”是姑且占据着满眼霜枫之意,这也透露出诗人退居山阴的无奈与苦闷。陆游一生屡遭贬谪,无奈之下,做一个像严子陵、陶渊明一样的隐士,寻求超脱尘世的物外之趣。借用典故抒情:尾联借用典故,据范晔后汉书记载,东汉的严光,字子陵,是光武帝刘秀的好友,他不肯入仕,而垂钓于桐庐江畔,过起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所以,“桐江”或者“桐江钓叟”就成了古代诗文中表达淡泊名利、辞官归隐意思的典故,诗人借此典故透露出退隐山阴的无奈与愤懑。5B6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和怜惜之情。飘零在外的诗人,见到所赁宅子的牡丹花,顿时感到欣喜和激动,但又担心牡丹因风吹日晒而凋零;诗人借牡丹花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伤之情。诗人收起飘落在地上的花瓣,集中焚烧,看到烟雾缭绕,香灰四散,禁不住自我感伤。【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而牡丹红色褪去,便不那么娇美惹人怜爱了”错误。“肉色退红娇”是说牡丹变成了粉红或浅红,因此颜色变淡了,不是“牡丹红色褪去”的意思。颔联意思是说深紫色的牡丹泛着光泽,很好看,变成了红色,仍然很娇媚。结合全诗可知,诗人并没有失去对牡丹花的怜爱之情。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诗前两联“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意思是:当初租赁房舍,哪想到竟有牡丹满院,一开花便绚丽无比,莫非是妖精变现!紫花丰腴,光泽均匀细腻,红花鲜艳,羞退靓女胭脂面。浓墨重彩地写出了租赁宅子的牡丹花之多、之娇、之艳,令人赏心悦目,欣喜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颈联“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意思是:但愿和风惠顾,让牡丹姣颜久驻,只担心烈日无情,把它烤成焦烂。诗人怕牡丹花被风吹日晒而枯焦,表现出怜惜之意。尾联“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意思是:可惜花期已过,收起凋零花瓣,且待烧出香气缭绕的轻烟和火焰。诗人收起飘落在地上的花瓣,集中焚烧,看到烟雾缭绕,香灰四散,禁不住自我感伤。7C8墙外的行人听到墙里的佳人的笑声后,心绪难平;行人是词人的化身,被贬异地,借此春景,感怀身世;佳人可理解为美人,即君王,行人与佳人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与联想,表现出词人对宦海沉浮的悲叹。【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不包括作者”表述错误,“行人”是词人的化身,还有像词人一样遭遇的人。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语含义、分析理解诗歌情感、主旨的能力。“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先分析“多情”的浅层含义: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平。分析“多情”的深层含义:此句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行人”可理解为是词人的化身。结合注释可知,此词是词人被贬密州时所作,表面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其实可理解为被贬异地,借此春景,感怀身世;此处的“佳人”意为“美人”,古人诗词中常有借美人代表君王的象征用法,苏轼自己也曾在赤壁赋中写过“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如从这个角度思考,那美人代表君王,行人则代表臣子,君王无情,臣子伤情,词人借对君臣关系的类比与联想,表现出词人对宦海沉浮的悲叹。9C10“百年梦,如俄顷”,既是作者一生的抱负如梦成空的暗自神伤,也指繁华的北宋帝国大厦的崩塌如梦一般令人悲痛。“这回头陈迹,漫劳深省”,蕴含了作者痛惜不已而无可奈何的感情。“吹竹”两句,言外之意是宋朝统治者沉溺于声色享乐中,穷奢极侈而导致亡国,流露出作者对当局的斥责之意。【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蜂蝶闹以动写静”错。作者写田园风光或景色,运用的是动静结合的手法。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此词的下片,“百年梦”转入抒情,既有一己之愁,也有家国之忧。通过上片和注释可知,当时的作者已经退隐,人生到了暮年,而国家山河沦陷,北宋已然崩塌,故“百年梦”应包含了自己的抱负成梦,也指国家的繁华不再,有家国之恨。“这回头陈迹,漫劳深省”的“漫”有“徒然”“空自”的意思,直接表达出一切已经无法挽救而无可奈何的情绪,便是作者的无奈感喟。“谁不爱”“人何肯”便将作者的语气展现殆尽,言外之意就是宋朝统治者过于沉溺于此,暗含讽刺,流露出作者对当局的斥责。宋徽宗崇奉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他穷奢极侈困竭民力,其愚昧无度,所以亡国是必然。11C12景色优美。云门寺常在云中,附近有溪有桥,冬有大雪,这一切都让诗人流连忘返。生活闲适。诗人日常寻碑野寺,亲涤砚池(或挥毫作诗),卧看炉烟,生活极为闲适。【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本诗表现了作者无意出仕一心归隐的思想”错误,尾联说“他年游宦应无此”,“游宦”犹言邀游以求仕进。可见诗人此时是想着出仕而非归隐。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云门寺有碑刻,具有人文气息。而且自然景色优美,云门寺常在云中,附近有溪有桥,冬天有漫天大雪,景象浪漫而空灵。这一切都让诗人流连忘返。“寻碑野寺”“亲涤砚池余墨渍,卧看炉面散烟霏”,诗人日常寻碑野寺,亲自去洗涤砚池,表明经常挥毫作诗,而且卧看炉烟袅袅,生活雅致而且极为闲适。这一切也是诗人希望将来归于云门的原因。13B14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一句写自己再一次登高转身北望,向故乡告别,凝聚着无限思乡之情。饱含着身世之感,家国之恨,以及对牛党当权者诬陷迫害的愤恨。诗人在垂暮之年离乡背井,被人诬害,远逐南荒,蕴含着无限的身世之感与愤恨。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通过注释可知,牛党上台,不仅诬陷诗人,更推翻了自己之前的会昌之政。眺望故关即是眺望京城,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聊复二字悲而含喜,凸显由悲转喜的心理”错误,结合诗句“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可知,首联两句互为因果,文章相连,写攀登盘陀岭时的心情。“嵩少心期”即谓归隐的愿望,然而,此时由于政敌的迫害,远谪岭外,连这个愿望也无法实现。“杳莫攀”是绝望语,饱含悲愤,是抑。由它引出次句,由悲转喜,又一扬;但“聊复”二字又暗透出首句的感伤,喜而含悲,扬中有抑,而不是“由悲转喜”。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可知,南眺明日去的是岭外荒远路,让我更上一层楼回眸望故关。“层楼”即指盘陀岭驿楼,点题。“故关”当与首句合看,谓故园的关山,即故乡。这句既回应首句,又同第三句意脉紧连:正因为“明朝”就将进入“南荒”,所以此刻才要抓住这个机会,再一次眺望故乡,因为过此以往,山更高,路更长,更难望见故乡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凝聚着无限思乡之情。单是离乡背井,就已使人伤感,更何况以垂暮之年,被人诬害,远逐南荒。结合注解可知,牛党上台,不仅诬陷诗人,更推翻了自己之前的会昌之政。这里不但凝聚着无限思乡之情,还饱含着身世之感,家国之恨,以及对牛党当权者诬陷迫害的愤懑。正因为深知“嵩少心期杳莫攀”,今生今世,再也难得北回,所以才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再一次转身北望,向故乡告别。站在山上眺望犹以为不足,还要“更上层楼”,这样可以望得更遥远。眺望故关即是眺望京城,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15D16以再听开元旧乐章会让人愁断肠,让人不由得缅怀昔日辉煌,抒发了对李唐王朝衰败的慨叹和惋惜之情;以王室子孙的不得重用与虢国夫人受宠的奢侈靡费,表达了对唐王朝统治阶级荒淫无道,误国殃民行为的强烈不满;以骏马搜尽、沙苑草芳这些情况,表达了对常年征战的厌烦和伤感。【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尾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明年的沙苑会是一片萋萋芳草的繁盛景象”错误。尾联没有虚实结合,沙苑芳草也不是虚写。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诗歌的第一句幽怨深邃,不要再奏响那些霓裳羽衣舞和秦王破阵舞曲,那是过去忆昔的回忆,想到这些,那辉煌的时代,对比此时兵荒马乱,“路有冻死骨”的惨景,真是悲从心起,抒发了对李唐王朝衰败的慨叹和惋惜之情。颔联“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写两处场景的不同比较,王室后孙却遭遇软禁,生不如死,在三更尚不能眠,笛声哽咽,催人泪下,而那单单一个虢国夫人的车马,就是贴金镶钻,所谓宝马香车,暗示开元时候的物质生活糜烂,更飘逸出了夫人使用的熏香。两处对比烘托出唐朝政治失利者的悲哀和当朝者和宠臣们的逍遥。以王室子孙的不得重用与虢国夫人受宠的奢侈靡费,表达了对唐王朝统治阶级荒淫无道,误国殃民行为的强烈不满;尾联“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最后一句,诗人发忧古之思,看到凄惨情景,不由叹声遽然,战事连连,中原的男儿被抓为壮丁当兵,连骏马都搜求一空;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岁月变迁,沙苑之战,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但是这一切过去,意义也不过如此。老百姓死的死,亡的亡,只有这青草还在生长,其他的都转瞬即逝,表达了对常年征战的厌烦和伤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