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5258745
资源大小:28.3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9课++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第9课-同步练习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分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C. “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D. “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榭歌台,风孤总被雨打风吹去B.斜阳草树,寻箪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可堪回苜,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邢廖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3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项的一项是()A. “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C. “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D.这首词气势唠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墙橹舞榭佛狸巷陌B.纶巾寄奴烽火廉颇C.凄冷苍皇风情门槛D.憔萃凋谢次第寻觅5 .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半房纶巾B.一尊还陶江月C.尚能做否D.赢得仓皇北顾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橘橹灰飞烟灭7 .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宋词之美,美得让人沉醉。让我们重回到青衫长袖、羽扇纶巾、杯酒醉月的岁月, 第4段中,写出了母亲对待父亲婚前和婚后的不同,如“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 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可 以看出母亲婚前对父亲是充满期待的,而婚后却觉得父亲默默无闻,以致深怀悔意。母亲对 待父亲态度的转变在“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受伤了,母亲关心父亲“别去折腾 了,多在家休息”;在“我”考上大学后,让我去看父亲拍戏,“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 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足见对父亲的关心和体贴。H.本题考查小说结尾作用的能力。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这些看似随意的动作写出了父亲的疲惫和辛苦, 突出了一个有责任心勇于担当的人物形象;"我'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恩之情,在结 尾用细节描写的方法突出了对父亲的敬意和感激;在主题方面,从父亲这一平凡普通的小人 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敬业的态度、勇挑家庭重担的辛苦、对家庭的责任和爱,这曲都 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值得我们赞美。12 . D 13.念奴娇中诗人与周郎作比,表现苏轼积极入世的精神,而“一尊还酹 江月”则透露了出世的情怀。临江仙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侧面写出了词人忙于事务的入世之心; “江海寄余生”等句,表现了苏轼在道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摆脱世俗束缚、追求个体生命自由 的人生观。看似矛盾,其实也是统一的。在仕途遭遇挫折时,苏轼既没有执着于功业,也没有厌倦、 逃避社会,形成了旷达的人生观。【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烘托出历经宦海沉浮的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孤寂之情”理解错误,“倚杖听江声'"夜阑风静 毂纹平”等句应体现了词人心境的开阔、豁达和自适。故选D。13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念奴娇这首词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 灰飞烟灭”,作者想象了周瑜当年风流倜傥的模样,此处是将自己以周郎作比,表明自己也 想取得像周郎那样的功业,这体现了苏轼积极入世的一面。但在后文中,作者又写到“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遭受政治上的一系列打击之 后,此时的作者似乎要远离政治,透露了出世的情怀。而临江仙一词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此处是写词人忙于世间的俗务, 对自身的利益很是关注,侧面写出了词人忙于事务的入世之心。但后面“小舟从此逝,江海 寄余生”则是作者明确表达出要远离世俗,归隐江湖的意向。这表现了苏轼在道家思想影响 下形成的摆脱世俗束缚、追求个体生命自由的人生观。苏轼在两首词中都体现了其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但两者并不矛盾,在仕途遭遇挫折时,苏轼 既没有执着于功业,也没有厌倦、逃避社会,形成了旷达的人生观。所以这种出世和入世的 态度是对立统一的。14 .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重点注意的字,如“觅”“凄”“榭”等。15 .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宏博之词绘壮丽之景,借豪迈之人发豪情壮志。全词雄浑苍凉, 境界宏阔,实为宋词豪放风格代表作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推荐语的能力。题干要求推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且明确提到该词具有风格豪放的特点。因此在拟 写推荐语的时候应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豪放的风格的。本词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宏博之词绘壮丽之景。起 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典故 抒发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可模仿颁奖词的风格,借助对偶(对仗)、 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尽量使用整句,以突出气势。根据本词的用笔拟写推荐语即可,另外,需注意题干字数要求。去重温那个烟波浩渺的古宋朝代。似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李清照看满地黄花,伤容颜 烬悴;有心怀报国、无路请缨的辛弃疾寻舞型歌台,叹风流不存。A. lun lei qiao xieB. lun lei jiao xieC. guan lei qiao xieD. guan lei qiao xie二、课内经典阅读8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都是豪放风格的词作,试 比较它们在豪放风格上的异同。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卜.列各题。配角聂鑫森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 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 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 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 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 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 地走上了演艺之路。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 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 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 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 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 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 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 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 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 不开谁。”母亲轻较“哼” 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 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 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 戒指。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 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腌了,多在家休息吧。”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 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也话告诉我, 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 父亲分神出了意外。漫天大雪,朔风怒吼。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 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 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 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车大衣。接着,又 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 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9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 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B.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 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C.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物形象, 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D.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10 .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11 .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词,完成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理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椅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酎江月。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两首词都作于被贬黄州期间。12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无硬的一项是()A.赤壁怀古从长江入笔,用“浪淘尽”将滔滔江水与已然消逝的“千古风流人物”相联 系,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悠远的时空背景。B.赤壁怀古善用衬托手法,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正面衬托周郎,又用 “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C.夜归临皋起笔就用“醒复醉”三字,淋漓精致地表现了诗人纵情饮酒的豪兴,又以 “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D.夜归临呆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滔滔江声,以有声衬无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 境界,烘托出历经宦海沉浮的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孤寂之情。13 .入世从政和出世隐退是中国文人面临的人生课题,苏轼这两首词都体现了其入世与出世的矛盾,请结合诗句分析。四、情景默写(共。分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 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声声慢中,"”一句表现了词人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 路渺茫和孤立无助的失落感:“”一句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 清苦的生活状况;“”一句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曾经强盛的局面,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 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的句子是“, ,五、语言表达(共0分15 .开封广播电视台拟举办“我心中的的经典宋词”推荐活动,请作为推荐人的你为苏轼 极具豪放风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段推荐词,不超过60字。参考答案:1.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错误人道是"三字用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 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 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 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选项表述绝对。故选C。2. 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风流:古义,多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这里指英雄业绩:今义,多指有才 学而不拘礼法或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B.寻常:古义今义均为“平常C.回首:古义今义均为“回想,回忆D.羽扇:古义今义均为“羽毛作成的扇子”。故选Ao3. C【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错误。"小乔初嫁了''衬出的是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而非词人。故选C。4. 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 求。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 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 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项,墙橘;C项,苍仓;D项,萃悴。故选B。5. 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A项,名词作动词,手持羽扇;B项,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无活用。C项,名词作动词,吃饭;D项,名词作状语,向北。故选B。6. 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风流”借指英雄业绩。B项,“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思是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 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没有借代手法。C项,“金戈铁马”借指精锐的部队。D项,“墙橹”借指战船。故选B。7. 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羽扇纶巾”的“纶”读作“guWn”;“酹月”的“熟读作“画”;“憔悴”的“憔”读作“qiAo”:“舞榭歌 台”的“榭”读作“x记”。故选D。8. 【成果展示】(1)相同点:景物方面;所写景物都雄奇伟壮,场景都气势恢弘,意境都雄浑壮阔。如念奴娇赤壁 怀占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人物方面。“遥想公理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榴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占中的周瑜少年得志,婚姻美满,儒雅潇洒;赤壁廖战时,他指挥若定, 以弱胜强,建立功业。这样的形象充分体现出豪放气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孙 权继承父兄大业,年轻有为,英明果断,积极抗曹;刘裕虽出身卑微,却能励精图治,厉兵 秣马,成就北伐大业;霍去病,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廉颇老当益壮,愿为国家效命。这 些英雄豪杰均体现出豪放气派。事件方面。两首词中展现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北 伐中原、西汉与匈奴之争、南宋与金之战等,都是历史的巨幅画卷,豪放有气势。情感方面。两词中词人都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两词的结尾虽都有点儿感伤,但不 同于婉约风格的伤感,而是苍凉、忧愤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情。(3)不同点:形象上,所写之景及人有所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主要写的是周瑜,而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周瑜、孙权同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苏轼 与辛弃疾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周瑜二十四岁做中郎将,三十四岁做三 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而满腹经纶的苏轼非但 不被重用,反而遭贬。苏轼写作本词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孙权十 九岁成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不畏强敌。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 降的南宋统治者。语言上,苏词开阔明朗,如:“穿”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陡峭,具有立体感;“卷”字逼真地 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二字就蕴含着浓烈的讽刺 意味。手法上,苏词以描写为主,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而辛词以叙事为主,人物蕴含在事件 之中。另外,苏词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乔初嫁''衬周郎;而辛词用典颇多, 典中套典,自然精当。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际遇,在感伤自我的同时,豪中带旷,即借周瑜的英雄气度抒写自 己的豪迈、旷达;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 权、刘裕等英雄的壮举来斥责统治者的贪图享乐、苟且偷安,流露出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豪放之中蕴含更多悲壮之气。【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党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占是宋词中的经典名篇,出自于“豪放并蒂、 壮美旷达双士”的苏轼和辛弃疾之手,两词气势恢宏,同属豪放词,均借怀古而抒情。细细 读之,不难发现,前者将个人境遇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表现了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达观情怀, 豪放中蕴含凄楚和乐观;后者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豪放中顿显激愤和悲壮,可谓一样怀古,别样情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艺术特色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尽管都借景抒情、怀古伤 今,均为豪放词风,但艺术特色仍存在差异。具体体现: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风格旷达豪迈,超逸洒脱,笔力雄浑,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奔 放,豪放和清旷兼而有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沉郁顿挫、悲壮苍凉。语言精 炼深刻,含蓄慰藉,豪放中透出激愤,激愤中又显悲壮。从表现手法上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描写了壮丽之景,刻画了豪迈之人,抒发了 壮志豪情。作者以写景、人为主,将写景、咏史、抒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缅怀英雄豪杰,建功立业、寄情自然山水的豪放之情。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以叙事为主,融写景、叙事、议论以及抒情为一体,紧扣政治现实, 借咏史斥责苟且偷安的当权者,抒发自己有壮志无法实现,有才情难以施展的愤懑不平之情。 字里行间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运用了烘托、映衬、对比等多种手法,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上片歌咏赤壁,其目的是为烘托下片中历史人物的出场;写小乔的出嫁,就是为了衬托周瑜 的英姿雄才。此外,周瑜的雄姿英发与词人的早生华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瑜的年轻有 为、意气风发,反衬出词人的年老无为、壮志未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 天衣无缝,耐人寻味,表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寄托了作者深沉复杂的思想情感。“英雄无 觅孙仲谋处''这一典故,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愿望;“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这一典故,体现了作者主张北伐抗金的观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这一典故,借古讽今, 以“元嘉北伐”失利事,影射南宋“隆兴北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这一典故,今昔对照, 表现了作者对国运的担忧;“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典故,表达了报效国家的愿望,含蓄 地表达了作者的拳拳报国之心和不被重用的惆怅苦闷之情。总之,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这两首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虽 同为怀古诗,但有着别样的情怀,可谓两枝独秀,各有千秋。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 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 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跌宕,议论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 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紧扣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9 . C 10.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 对父亲“配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儿女长大后,对 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II.人物形象上:这个画面是父亲拍戏结束后拍戏结束后辛苦、疲倦的状态直接呈现,通过父亲的动作、 神态描写,强化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辛勤、努力的配角形象特征。情感表达上: 结尾处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着“我”对父亲的深厚情感,但情感表达含蓄委婉,隐而不露,意味 丰富,引发读者想象。思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像父亲这样的普通小人物("配角'') 在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角色,但他们认真生活、认真工作,也值得赞美。【分析】9.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欲抑先扬”错误,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身份,然后再介绍名字,以名字的“伟大”衬 托职业中扮演的角色的卑微,不存在“欲抑先扬”之说。B项,“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判断评价不准确。因为从小说整体来看,这篇小说并没有 贯穿始终的情节安排,而是选取了生活中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父亲的平凡。C项,正确。D项,前半句”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表述不严谨,如爷爷只是介绍了其职业, 后半句”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不对,小说未涉及心理描写。故选C。10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