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练习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练习题1. “当君主式微,议会往往会成为贵族内江、打击对手的政治平台。”下院议员 由各郡推举而非通过恩赐制当选。然而直到14世纪末,立法活动被上院贵族所 把持,下院只能偶尔作为次要角色参与。由材料可推知14世纪之前A.国王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B.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C.议会制约君主进行政治恩赐D.上下两院联合行动,制约国王2. 1832年,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虽然有许多专业技术较强、财力雄厚的人进 入议会中参与国家立法,但当时的文官大都由国王、大臣或者贵族赐予职位,即恩赐制。议会中的政党为了拉拢各自势力,暗箱操作非常多。这说明当时英国A.权贵势力垄断政权B.官员普遍素质低下C.文官选任体系混乱D.民主政治缺乏保障3. “闲职的存在是对经济和效率的阻碍,也变成了一种政治手段,政党间回馈其 支持者的方式,这成为闲职虽然冗赘但是无法废除的原因,(英国)公职规模也在 1821年达到27000人。”这段材料描述的是A.国王赐官制B.两官分离制C.政党分肥制D.常任文官制4. 1881年7月2日,美国新任总统加菲尔德在华盛顿的一座火车站遭到一个没 有得到满意官职的党内支持者刺杀(见下图),身受重伤,两个多月后不治身亡。此事件表明A.两党制不符合美国国情B. “政党分肥制”弊端凸显C.美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D.美国联邦制度面临挑战5. 19世纪上半叶,由于西方国家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成熟,政府职 能从以前的以统治性、保卫性功能为主,发展到以建设性、管理性、服务性为主,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应运而生。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重要背景是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B.国家管理职能的完善C. “政党分肥制”的严重弊端D.科举选才思想的传入6 .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先后经历了中古时期的赐官制、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恩赐 制或个人赡徇制、两党制或多党制形成后的政党分肥制、工业革命完成后的文 官制度。英国是最早确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推动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根本因素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历史上选官制度的弊端D.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7 .文官制度建立后,英、法等欧洲国家因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对文官采取品位分 类法,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等级;美国则采取职位分类法,以事为中心,注重职 位的特点。这说明()A.美国的文官制度未受到英国的影响B.法国照搬英国的文官制度C.文官制度设计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D.品位分类法更能体现民主精神8 . 1854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交议会后因遭英国民众强烈反对 而不得不撤回。但是这一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政府管理的低效和无能。1855 年,英国政府接受该报告的建议,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正式法令。由此可见英国 文官制度改革()A.巧妙抓住了历史提供的契机B.保障了通过考试公平录用人才0.得益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D.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走向成熟9 .西方某法律规定,文官不对任何政党承担政治义务,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也不 能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必须忠实执行政府的各项政策。这一规定,体现了 西方文官制的A.择优录取原则B.政治中立原则 C.职务常任原则D.论功晋升原则10 .有人认为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是:“老板经常变化,干具体活的人基本不变!” 这体现了文官制度的特点是A.文官职务常任原则B.考核公平公正原则C.可以终身任职原则D.人人生而平等原则11 .西方文官实行政务官和事务官相分离的两官分途制度。政务官通过选举或政 治任命产生,随选举胜负而进退;事务官通过公开考试而择优任用,“无过失不 受免职处分”,不与内阁共进退。由此可知,西方文官制度有利于A.政府各部门的相互制衡B.增强政府工作稳定性C.使政府各部门达成共识D.保障民众的民主权利12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写道:“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 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一一它能让政府在 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据此可知,文官制度 A.完全解决了政党分肥制弊端B.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C.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D.出现推诿扯皮、争权夺利现象13 .有学者指出,西方文官是常任的,而常任官员们“都倾向于援引成例他 们对改革畏缩,很少创立新例”。同时,文官有自己的语言叫作“官话”,有自己 的服装叫作“官服”,有自己的住宅叫作“官邸”。该学者意在说明西方文官制 度A.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B.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C.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D.容易滋生僵化现象和官僚习气14 .中古时期,西欧所有官员都是国王的臣仆,实行“恩赐官爵制”。直至19世 纪中后期,英国政府的管理职能依然十分有限,主要是维护社会秩序,充当“守 夜人”的角色,公职人员的任用仍以任命为主。这反映出公职人员的管理A.尚未借鉴中国式的考试制度B.没有形成科学的规范与制度C.实质上是恩赐官爵制的变体D.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有序统治15 .英剧是,首相展现了现代西方政治体制以及文官制度运行逻辑,剧中新 任首相(政务官)吉姆哈克有着雄心壮志,试图大刀阔斧推行自己的改革计划, 以博得政治资本;以汉弗莱阿普比爵士为首的文官们则只希望维持现状,反 对各种激进改革,以保持自身对流水般政党选举下内阁的影响力。这种冲突体 现了A.西方政治体制下事务官和政务官利益分歧B.选举产生的首相比事务官们要更忠于职守C.作为政务官的首相无法领导文官开展工作D.事务官们比选举产生的首相更加爱岗敬业16 .有学者指出,本来无足轻重的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大增,他们从资产阶级哲学 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 提高效率。这表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哲学家功利主义思想B.政府管理模式落后与陈旧C.工业革命使生产效率提高D.削减政府行政开支的需要17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 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至1972 年,日本20世纪出任首相的35人中,只有5人没有担任事务官或军官。据此可 知A.政务官和事务官“泾渭分明”B.文官忠实执行政府政策C.文官“政治中立、职务常任”D.两官分途走向交叉互融18 .在西方,高级文官在执行公务时,掌握了大量的政治信息,这些信息促使参加 竞选的官员或决策的官员对高级文官产生了依赖,他们需要文官在幕后策划和 辅助。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A.坚持了 “职务常任”原则B.难以实现真正的“政治中立”C.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D.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19 .近代英国选拔、任用文官,特别是高级文官,提倡非专家化。考试录用制度注 重一般教育及学识,而不重视特殊的或者专门的技术经验和能力。这体现了文官制度的特点是A.忽视专业技术专长B.关注教育的层次高低C.渊博的知识备受推崇D.比较重视通才文官20 . 1854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提出:“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 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 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据此可知A.该报告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B.建立文官制度意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C.英国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官晋升制度D.政府工作质量不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21 . 1851年,英国常任文官人数为4万人,1901年达11. 6万人。而到1968年,文 官人数已高达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战后的增长更为迅速,在环境事 务部等部门已占全部文官的52%60%。这种变化表明英国()A.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B.冗官的问题日益突出C.君主立宪存在严重弊端D.政府社会干预职能扩张22 .19世纪中后期,美国有学者认为:“这个东方世界的政府要求进行一种 考试以考查进入政府工作的候选人,美国人不应否认这一益处,考察英国政治历 史,它也曾大大受益于这些方法。”由此可知,美英文官制度的建立归功于 ()A.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B.西方启蒙思想的促进C.美英政治的互通互鉴D.欧美工业革命的开展23.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既是一部中外交流史,又是一部政治史。阅读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材料 中国的科举制度早在16世纪就通过英文版的大中华帝国史一书被介 绍到英国,从1570年到1870年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英文版论文和专著就有78 种之多,欧洲的主要英文媒体绅士杂志伦敦杂志雾杂志等纷纷刊载 着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文章。19世纪,英国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科举制 是一个热点,英国学者如郭施拉、麦都斯、密迪乐在介绍科举制的同时,都强烈 呼吁英国政府按科举制原则对选官制度进行改革。密迪乐还作为主考官,负责录 用英驻广州机构办事员的竞争性考试。这样科举制度成为西方学习的典范。科 举制之所以受到英国人的推崇,是因为它适应了英国当时社会的需要,而英国的 政党分肥制使从事具体事务的文官也往往因议员或内阁成员的更替而更换 以1854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为基础、以1855年英国文官委员 会主持公开竞争性考试为雏形、以1870年枢密院令为标志的与科举制形式非常 相似的英国文官制度基本确立。摘编自刘海波英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渊源 编写一幕19世纪初期英国学者在议会宣传改进选官制度的人物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 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结合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说明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史”就是中国科举制 度的“宣传史”。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参考答案1. A 2. C 3. C 4.B5. B6. B 7. C 8. A 9. B 10. A 11. B12. C 13. D 14. B 15. A 16. C 17. D 18. B 19. D 20. B 21. D 22. A23. (1)示例主题: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必须借鉴科举制度。密迪乐:各位议员,我们必须改革我们的文官制度,现有文官制度不利于议会与 内阁工作的正常运转。议员1:为什么这么说?密迪乐:我举两个例子。一是1832年议会改革,因为议员成分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工业资产阶级大量进入,必然需要更多懂经济的事务官,只有通过考试才能选出 人才;二是自1721年沃波尔组阁后,首相权力不断扩大,而文官也随着政党的轮 替而更替,影响了政府政策的执行。议员2:那该怎么改?密迪乐:我建议学习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有四大优势:一是标准公开,可防 止私下售官;二是方式独特,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结果公正;三是过程严密,保 证了公正公平;四是重视教育,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升。议员们:有道理。(“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示例说明: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对外扩张,中国成为西方国 家了解和研究的重要对象,中国的科举制度传入西方。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启蒙思想不断传播,英国对国家政治发 展的规范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传统文官制度弊端不断凸显,英国更希望找到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文官制度。于是讲究公平公正的科举制得到青 睐,英国兴起了科举制度宣传热。进入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内阁制、政党制和议会制度的发展,英国文官制度的 改革日益迫切,同时英国对中国科举制的理解更为充分,最终促成了英国文官制 度的确立。(“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