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应用.docx
论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塑造乐观的 性格、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促进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语文教师要多学习 “赏识艺术”,多探究“赏识方法”,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尊重和关爱、学会信 任学生、做到以优点“抵消”缺点、善用批评“艺术”。基于此,结合本人的教 学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的方式分析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并 提出具体的实践措施,以求教于同仁。,关键词:语文教学;赏识教育;赏识“艺术”赏识教育作为一种优秀的教育理念,其不是盲目对学生表扬和鼓励,而是发 自内心地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对孩子的信任和赞赏。在语 文教学中通过运用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热情与信心,促进语文整体 教学实效的提升。但由于赏识教育属于一种教学“艺术”,需要教师结合不同学 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理的“赏识教育方法和时机”,并规划良好的赏识教学 过程,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观念偏差对赏识教学的运用不够合理,导致其效果未 能得到发挥。在此基础上探索赏识教育的价值意义,并提出其在语文课堂中的具 体运用方法,以期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帮助。一、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语文课堂承担的任务并非仅仅为学生传输知识,还有很多教育意义,例如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等,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和做事。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主动赏识学生,而是对学生一味地持否定态度,那么就会 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不仅性格会变得孤 僻,而且成绩也难以得到提升。通过运用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适 时放大优点,帮助学生学会审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够使之正确看待自己,树 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赏识教育还可以使学生明白自己是优秀的,从而对学习 产生信心,保持长期学习兴趣。(二)塑造乐观的性格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对教师的依赖性往往较高,教师对学生的看 法或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态度。通过在语文教 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进行多鼓励、多表扬,能够 帮助学生增加积极情感,这对于其乐观性格的养成十分有益。例如,在背诵古诗 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学会背诵,此时则不能直接对其进行批评, 而应该帮助其寻找原因,并在引导过程中运用一些肯定性用语,如“我相信你能 背诵下来,这些古诗对你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这样学生为了不辜负老师对自身 的期望,会主动背诵古诗,且在以后遇到问题或者困难之后,学会给自己一些积 极的暗示,从而有助于阳光性格的形成。(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还可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这无论是对 于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教师而言,都是十分有益的。一方面在教师运用赏识教育 的过程中,会弱化自身在学生内心的“架子”,使学生发现原来老师也不是那么 可怕,消除内心的恐惧感,从而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而随着学生与教师交流的 日益密切,教师更容易把握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教学期望,从而使设计出来的教学 方案和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运用赏识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 发现自身的优点,为了将这些优点“发扬光大”,学生会更主动地开展学习,并 加强与教师的互动,从而促进双方关系的融洽。二、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尊重和关爱为了使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融入尊重和 关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教师是尊重自己、关爱自己的。 这就要求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看待学生,拉近自身与学生的距离,有意创 建一些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并主动在交流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例 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井” 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井”。在学生描述的过 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教师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者直接纠正错误,而要用 尊重的心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他描述出来的“井”是这样的。然后用 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于“井”的图片,使学生在观看和教师的讲解中认识到自己 的错误,并树立积极改正的心理。同时教师还要从课文教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自 己的生活,并结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心理特征表达出对学生安全、饮食、学习等 方面的关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仅是教师,也是自己的家长,从而降低对教 师的芥蒂。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与学生进 行沟通交流,通过多种渠道的交流,使学生感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主动 提升学习热情。(二)学会信任学生语文教师要信任学生,用信任激发学生更多的潜能。信任的力量往往是巨大 的,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得到教 师和家长的支持、信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尽量避免运用否定性的神 态、语气、词句等,而要更多地运用积极性的神态、语气和词句。例如,在学生 书写错误的时候,可以用“很不错哦,才错了一个字,真是越来越棒了,下一次 一定能全对” “你很聪明,一定能默写全对”等。这些沟通方式对于教师而言并 不难,它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这种信任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力 量,开发其潜能,使之更轻松、更快乐、更有信心地学习语文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就遇到过一位学生,他很调皮,每次上课都会扰乱其他学生, 起初笔者对他也很无奈,但后来为了帮助他改正不良习惯,上课更专心听讲,在 一天下午笔者将他叫到了办公室,与他进行了一场长达一个小时的沟通。通过沟 通了解到,这位学生是单亲家庭,跟着爸爸和奶奶生活,但爸爸常年在外地上班, 家中只有奶奶,平日奶奶并不怎么管他。在知道这位学生的情况之后,我经常和 他沟通交流,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和他开一场“家长会”,沟通的内容不仅仅 是学习,同时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给他讲个故事,或者让他说出自己遇到 的有趣的事情等。经过一个月的交流,他似乎不再那么调皮了,对笔者也不再恐 惧了,有时候还会主动找老师说自己遇到的事情。再后来,笔者与他制定了一个 “章程”,包括上课认真听讲、不扰乱其他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等,他也欣 然接受。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学生进步很大,不仅成绩快速上升,成了班级中 的三好学生,而且原来的那些坏习惯都逐渐被改善掉了。后来他的爸爸一次和他 打电话问他为什么变化这么大的时候,他告诉爸爸,因为老师信任他,所以他不 想让老师失望。可见信任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三)以优点“抵消”缺点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学生也一样,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缺点,为了 使赏识教育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信心,教师 要学会以优点“抵消”缺点。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学生 “犯错误”的时候,“拿出”这些优点,使之与错误相“抗衡”的同时抵消一部 分缺点,这样不仅会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而且还可以使之在认识到错误的同时 树立积极改正的信心和热情,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A学生的生字写得十 分漂亮、规范,但是有一次在课堂上他不愿意写作业,交上来的作业只写了一半。 此时笔者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这样做:“A同学,你的生字真的是写得太漂 亮了,老师都没有你写得漂亮呢,你是怎么练的呢”。A同学:“我每天在家都 会练习一页字帖”。老师:“奥,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写得这么好看,你真棒。 不过你看这次作业你只写了一半,老师只能欣赏半页作业,如果你能写完的话老 师就可以多欣赏一些你的字了,有点可惜哦”。A同学:“老师,我下一次一定 写完,而且写得会很漂亮”。通过这种方法,用学生写字好这一优点“抵消”其 作业未写完这一缺点,使学生快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且没有产生任何不愉快 的情绪,也树立了改正错误的信心和热情。(四)善用批评“艺术”批评也是一门艺术,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主动运用批评艺术,而 是直接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那么就会导致其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会 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合理运用批评艺术,将批评融入欣赏中, 在赏识的同时渗透批评,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同时又不失去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 兴趣。例如在语文习作课程我的乐园教学中,写作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引导 学生学会分享乐园中的快乐时光,并仔细描述乐园的具体样子,从而表达出对童 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学生在写作时要简单对乐园中的情境进行概括,并写出 自己对乐园的感受、情感。但是由于小学生往往思想还不是十分丰富,在写作的 过程中,一些学生难以有效运用合理的修辞手法对乐园进行介绍,也无法真正表 达出自己的感受,原因在于其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对此,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就要有效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呈现写作中的思路优点,并对学生进行鼓励,使之 保持写作的信心和热情,然后针对性引导学生改进写作手法,使之明白自己是有 优点的,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在赏识教育 中,不能盲目鼓励,而要从善意的立场进行分析,在问题引导和批评过程中合理 运用鼓励性教育,使学生感觉教师的鼓励是“受之无愧”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 下学会深刻体会和思考自身的缺点,找到改善的方法,最终取得强化学习水平, 提升学习信心的作用。三、结语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法宝”,也是帮助学生 树立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断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赏识教育 的运用方法较多,且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结合不同 的学生合理选择赏识教育方法,而不能盲目运用。总之,赏识教育是新时代下语 文个性化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也符合素质教育的 总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