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docx
2023年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首先通过“练一练”“看一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新授时,我通过让学生视察米尺,伙伴合作在米尺上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全面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一位小数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精确,也更详细形象。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驾驭起来有肯定困难。在初步感知一位小数意义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和生活阅历,通过类比,迁移,小组探讨完成两、三位小数的意义的教学。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详细分析后,我再通过清楚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终得出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新授后,我设计了反馈的题目和感悟生活中的小数,还有爱迪生的一句用加法描述的名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本节课所学学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在教学细微环节上还需完善自己,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实力,苦练基本功。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相识”和“小数的初步相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学问的延长,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起先。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驾驭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相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学问教学目标。第一次执教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后,自我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从了解小数的产生到探究小数的意义最终到综合练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挺顺当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我说在超市为了便利,电脑上通常会以元做单位统计,也就会用到小数了。本以为我可以根据预设进入正题了,这时有个学生说“既然有电脑用角分也很便利的呀!为什么肯定要用小数?”由于我没有预设到这个问题,霎时我呆了,最终确定告知学生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等会儿再解决。在以后教学中,对于课堂出现的“小意外”,要敏捷地处理,切不行死板地按自己想法进行解决。在正方形纸上画出0.1这个小数时,大多数同学都是涂最旁边的一格,我也就是想当然的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正值我为解决这个问题兴奋时,有个学生突然地说“肯定要这一格吗?中间的一格可以的吧!”其实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但我当时没有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只是一带而过。备课时,预设不够充分,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就是1/10,也就是0.1。”这里的“其中一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这一份。我想当时我把这个学生提的问题再深化地分析一下,产生的课堂效果确定会不同,学生也会更为深刻地理解0.1的产生及意义。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须要留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化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学问点应当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其次,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索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习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需围围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须要的,就应当是我们教学须要努力的。我们教学所要追求是: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3“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对培育学生的认知实力、视察实力、迁移实力、抽象概括实力等各方面数学素养有肯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一种思维的挑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现代教学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赐予学生自主建构学问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关注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我们的课堂上就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学校确立体验式教学课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来,我又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形式,梳理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整合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改进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将体验式教学新生的元素融进课堂,促进了课堂教学和谐、有效、充溢、高效的开展。以本节教学内容为例,课堂中有两次大的体验活动。一是在实际测量中感知小数的存在,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小数的产生。二是在长度单位这个现实背景中,感知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的存在,并在小数与分数的视察对比中体验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从而相识小数的意义。我主要来谈谈其次次体验活动。借助米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任取其中的一份会是多少呢?学生会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想到非常之一,并能写作0.1,这些都是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阅历,这里须要学生感受体验的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感受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而联想到分母是10的分数和一位小数有什么联系?这是在多个案例中学生进行的感知体验活动,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阅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发觉,一是共享成果,二是赐予提示,三是达成共识。小组汇报时我会刚好赐予评价指导最终师生共同对这一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就是:分母是10的小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迈出了第一步,学生在后面感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会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感受两位小数这一环节我会半辅半放让学生先自主感受,再小组沟通汇报,这就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感性阅历,在感受三位小数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并脱离小组沟通这一拐棍,完全让学生自己形成学习方法,并学有所成。在揭示小数的意义这一神奇面纱时,学生已经积累了肯定感性阅历,让学生思索“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高潮,这一体验活动是学生阅历的提升,也是经小组探讨进行简练概括。我认为学到这,学生真正经验了学问的形成过程,学习是有效的。反思这节概念教学课,我认为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首先要清晰学生已有阅历和基础,备课时有所预设,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简约、直观、有针对性、有思索价值,能激起学生“要去感受体验”的冲动。其次,老师刚好必要的梳理、评价、反馈学生的思索沟通成果,形成共性的学问成果,刚好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形成怎样去学的意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4“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了两次不同的尝试教学:第一次教学: “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来处理的: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优势,让学生在想象、类推中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课件演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视察后思索: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假如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学生回答后追问:这样的3份或7份用分数和小数又怎样表示呢??学生借助课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后,引导他们视察板书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概念。在“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也采纳这个方法,让学生在推理、想象中探究。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1厘米放大。然而课件展示1厘米的长度和1分米的长度差不多。给学生肯定的误导.结果是:0.1米、0.01米、0.001米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学生头脑中一点印象也没有。以至于在后面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时感到很空洞,他们不知道“计数单位”是指什么?为什么要以0.1、0.01、0.001?作为小数的计数单位?反思教学上述教学,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其一、没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0.1米、0.01米、0.001米?详细表象。学生以课件为支撑,借助想象去推理。由于缺乏操作体验的过程,学生头脑中的0.1米、0.01米、0.001只是几个概念而已,至于0.1米、0.01米、0.001米?实际长度是多少?头脑中没有印象。这样抽象与表象之间缺乏应有沟通,影响了后面“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其次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缺乏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没有设计用0.1、0.01、0.001?等为计数单位来找小数的体验过程.其三、课件的误导。课件出示1分米、1厘米的放大图,展示给学生的1厘米、1毫米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反而对学生产生的误导:认为1厘米与1分米的长度相等。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如下的修改:第一、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如教学110米就是0.1米时,增加了在直尺上随意找0.1米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这个0.1米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0-1之间的这一份。同时让学生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小数的过程: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出0.3米的?0.3米是几分之几米? 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或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让学生在“找”“说”的活动中,把0.1米的实际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同时也感悟到一位小数都是由几个0.1组成的,1米里面有10个0.1米。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其次、为了防止放大图给学生的误导,在出示课件后支配了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1毫米的活动。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1毫米正确的表象。根据上述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进行了其次次试教。教学中我发觉:“学生在直尺上找0.1米”时思维特别活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直尺上找0.1米时,学生欣喜地发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0.1米不仅仅是指0-1之间的长度,8-9之间的'长度是1米的110也是0.1米。“不同的位置为什么表示的长度都是0.1米?”学生面带怀疑。经过视察、比较、探讨学生明白了:原来它们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他们还发觉:1米里面竟然有10个0.1米?学生在“找0.1米”的过程中,“0.1米”的实际大小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同时学生对“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有了肯定的体验和理解.这个过程正是他们自我汲取、内化新知过程,它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培育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二是:提问“示意”培育对应思维、可逆思维。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教学中我采纳提问来“示意”来突破这一难点,提问时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来设计问题: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0.3米是几分之几米? 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这个问题意在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到0.3米,然后依据小数0.3米找到相应的分数。又如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此问意在让学生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找出0.7米后,找到与之对应的分数。并同时渗透0.7米里面有7个0.1米。这样一正一反的提问,让学生能意识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的分数。有效培育他们的对应思维、可逆思维。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学生的求新、求异意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必由之路。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5在设计本课时,我注意让学生经验探究与发觉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学问,驾驭方法,学会思索,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1、 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在教学中,以故事创设情境,将数学置于童话般的故事当中,让学生感到亲切,引起情感共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好。本课中,小数点的故事、学生日记等就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寓小数与情境中,使学生喜爱小数,对数学感爱好。2、注意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学问的获得和实力的培育,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绽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激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很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 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相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终抽象出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当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3、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本节课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呈现学问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本节课又注意了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课题、一位、二位、三位小数的8个主要关系式等,均由老师板书。提纲挈领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问结构。4、几点不足或困惑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精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老师引导太多。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变更学习方式值得探讨。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殊是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61、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精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我只担忧时间不够,甚至没让学生上台进行实际测量,不敢放手,所以本节课显得老师在唱独角戏,总觉得自己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2、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变更学习方式值得探讨。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殊是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纳“告知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能有所欠缺。3、老师预设的问题指向目标不明确,对于提问的细微环节、有效性须要细致、反复的推敲,是提问有效、高效。课堂上老师的语言显得太过直白、随意。虽然是常态课录像,但总能发觉自己的欠缺,比如:备课时只顾自己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而忽视了备学生这一重中之重的因素,造成自己和学生课堂沟通的不畅,还有自己的课堂节奏单一,没有激起学生思维;整节课自己往里“灌”的学问太多,所以学过之后的检测效果不太好,这就给自己的常态课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击中要点,这就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攻克的要塞。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7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相识和小数的初步相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学问的延长,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起先。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驾驭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相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学问教学目标。对比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实际效果我有如下想法。1、猜数导入,将学生留意力引向课堂。课始当我打开课件,呈现的.是一个由多个长方形组成的一个大长方形,学生们立刻就兴奋了,老师,这是什么啊。老师,这下面有什么啊。我说:这个长方形下面有一个很特殊的数看看谁能猜出来。当一个个小长方形不断飞走数字一步步凸显始终到8.9这个数出现学生都处于兴奋状态。就此很顺当的引入了小数课题。这个环节也表明:爱好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爱好时,他们就会主动地、主动地、执着地探究。2、注意方法渗透,引导学生探究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前我增加了让学生在熟识的人民币单位背景中探究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个环节。详细的作法是:(1)出示一张一元的人民币问:谁能从中拿出一角钱。有学生说去买九角钱东西就还剩下一角钱;有学生说把这一元钱换成10角钱再拿一角就行,我请这个学生上台示范给大家看。然后再问:一角钱用元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学生很快写出了1元=1/10元=0.1元。(2)我又拿起一张一角的人民币问:谁能从中拿出一分钱。将上一个环节重复。学生又写出了1分=1/100元=0.01元。渗透了这种等量替换思想后让学生自学书上关于1分米=1/10米=0.1米内容。让学生感悟十进制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激励学生在学习过一位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相识二、三、四位小数。最终让学生自己归纳抽象出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当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3、不足或困惑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精确的概念,尤其是在探究小数的意义这一环,原来用熟识的米尺让孩子去直观相识,应当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创设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而我是一路扶着孩子走过来的,没有把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因为自己最怕上的就是要带着学具,希望学生能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探究的课,学生一操作,就要花费许多时间,这样练习时间往往不够。如何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并且能够在操作中领悟到一些什么,而且还有一些练习的时间,那该多好!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8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学完了“分数的初步相识”和“小数的初步相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不仅是学生对前面学问概念的归纳,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起先.这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视察、迁移、归纳小数与分数的联系,驾驭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相识。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特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验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联系生活,联系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让学生经验数学学问的探究与发觉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学问,驾驭方法,学会思索,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这节课为突破概念形成过程,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宽度,并按要求记录自己的测量结果,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有的学生以“米”,有的同学是用“分米”作单位,有的是用分数,有的是用小数来表示结果,然后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同样是测量一个物体,视察得出:9分米=9/10米=0.9米,这时引导学生思索:9/10米与0.9米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进而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再引导学生写出用“米”作单位的百分数和两位小数,以及用“米”作单位的千分数和三位小数,在此基础上,引导视察,再尝试让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虽然学生归纳语言不很规范,但是我觉得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注意学生探究过程,不仅重视概念形成结果,更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在这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在合作、探讨中探究得出小数的意义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且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概念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9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老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主动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索、去构建数学概念。对比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实际效果我有如下想法:1、猜数导入,将学生留意力引向课堂。课始以揣测老师的身高和讲桌的长度激发学生爱好,进而动手测量讲桌的长度,提问两个问题:这个长度能不能用整米数表示?并出示算式3÷2= 通过计算,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吗?由问题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就此很顺当的引入了小数课题。这个环节也表明:爱好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爱好时,他们就会主动地、主动地、执着地探究。2.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学问,是对学问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学问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学问的获得和实力的培育,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绽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激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很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相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终抽象出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当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3、不足或困惑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精确的概念,尤其是在探究小数的意义这一环,原来用熟识的米尺让孩子去直观相识,应当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创设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而我是一路“扶”着孩子走过来的,没有把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因为自己最怕上的就是要带着学具,希望学生能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探究的课,学生一操作,就要花费许多时间,这样练习时间往往不够。如何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并且能够在操作中领悟到一些什么,而且还有一些练习的时间,就更好了。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需围围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须要的,就应当是我们教学须要努力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10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抽象难以理解,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意思,于是我们年级组就举荐我来上一节概念课进行研讨,我一般上概念课不急于立刻让学生会读某个结论,而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先领悟概念的产生、是怎么来的,从哪些方面去理解,这个概念有什么作用等等。如:画图理解、举例说明理解、课件演示理解、打比方理解,把难懂的学问简单化,让学生依据画图、例子、比方等,自己用语言来描述,再归纳,这样既培育了学生的归纳整理实力、口头表达实力,又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实力。这节课我设计的是首先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米表示,再量一量自己的桌面长和宽用分米表示,当测量都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必需引进新的数也就是小数来表示,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事实上我的这节课课少了一个环节,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小数的意义推导时,充分运用幻灯片演示,实物视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用分数呢?非常之一写成小数是0.1,紧接着出示4份、7份让学生回答,于是得出非常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由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找寻规律,这里主要培育学生的发觉实力,有几个合作小组发觉得好,其一是得出非常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其二是发觉一位小数是非常之几,与第一个规律相反的说法,第三个发觉是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孩子们的发觉实力是不行估量的,设计提问时有两套方案,一是从三个表中你有什么发觉?二是问题答不出时,就会提问明确些,三个表中它们分数分母与小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假如再答不出就干脆看分母是十的写成了几位小数,分母是一百的写成了几位小数?由于自己平常的概念教学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发觉规律的,着重孩子们自主学习实力的培育,因此只到方案一就基本解决问题,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让学生依据老师展示的幻灯片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同时运用了旧学问的迁移,由整数的计数单位引进,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非常之一或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或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或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借用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分析,这样学生就更简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节课着重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视察课件发觉学问规律的实力,自主学习的实力,每个环节的学问点尽量让学生总结,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下,自认为还是比较胜利的。但是犯了一个基本错误,就是课前遗忘带米尺进教室,结果削减了一个量黑板长度的过程;起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当学生没有刚好答出来时就改成“用分米表示是几分米”会更干脆,因为才起先学习,学生还没有弄懂老师的提问是什么意思,是的,当学生不能刚好答出问题时就要换个角度提问会更好。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11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了两次不同的尝试教学:第一次教学: “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来处理的: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优势,让学生在想象、类推中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课件演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视察后思索: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假如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学生回答后追问:这样的3 份或7份用分数和小数又怎样表示呢?学生借助课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后,引导他们视察板书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概念 。 在“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也采纳这个方法,让学生在推理、想象中探究。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1厘米放大。然而课件展示1厘米的长度和1分米的长度差不多。给学生肯定的误导。结果是:0。1米、0。01米、0。001米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学生头脑中一点印象也没有。以至于在后面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时感到很空洞,他们不知道“计数单位”是指什么?为什么要以0。1、0。01、0。001作为小数的计数单位?反思教学上述教学,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其一、没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0。1米、0。01米、0。001米详细表象。学生以课件为支撑,借助想象去推理。由于缺乏操作体验的过程,学生头脑中的0。1米、0。01米、0。001只是几个概念而已,至于 0。1米、0。01米、0。001米实际长度是多少?头脑中没有印象。这样抽象与表象之间缺乏应有沟通,影响了后面“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其次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缺乏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没有设计用0。1、0。01、0。001等为计数单位来找小数的体验过程。其三、课件的误导。课件出示1分米、1厘米的放大图,展示给学生的1厘米、1毫米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反而对学生产生的误导:认为1厘米与1分米的长度相等。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如下的修改:第一、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如教学110 米就是0。1米时,增加了在直尺上随意找0。1米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这个0。1米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01之间的这一份。同时让学生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小数的过程: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出0。3米的?0。3米是几分之几米? 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或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让学生在“找”“说”的活动中,把0。1米的实际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同时也感悟到一位小数都是由几个0。1组成的,1米里面有10个0。1米。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其次、为了防止放大图给学生的误导,在出示课件后支配了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1毫米的活动。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1毫米正确的表象。根据上述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进行了其次次试教。教学中我发觉:“学生在直尺上找0。1米”时思维特别活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直尺上找0。1米时,学生欣喜地发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0。1米不仅仅是指01之间的长度,89之间的'长度是1米的110 也是0。1米。“不同的位置为什么表示的长度都是0。1米?”学生面带怀疑。经过视察、比较、探讨学生明白了:原来它们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他们还发觉:1米里面竟然有10个0。1米学生在 “找0。1米”的过程中,“0。1米”的实际大小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同时学生对“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有了肯定的体验和理解。这个过程正是他们自我汲取、内化新知过程,它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培育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二是:提问“示意” 培育对应思维、可逆思维。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教学中我采纳提问来“示意”来突破这一难点,提问时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来设计问题: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 0。3米是几分之几米? 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这个问题意在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到0。3米,然后依据小数0。3米找到相应的分数。又如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此问意在让学生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找出0。7米后,找到与之对应的分数。并同时渗透0。7米里面有7个0。1米。这样一正一反的提问,让学生能意识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的分数。有效培育他们的对应思维、可逆思维。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学生的求新、求异意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必由之路。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12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肯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肯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找诞生活与数学学问的契合点,让学生亲身经验小数的产生的过程。新课起先,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动身,通过读商品标价理解标价的意义和测学生的身高(测彩带的长度)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聪慧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学生亲身经验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其次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学问的学习过程,学生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沟通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非常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相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相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学问,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实力。既重视学生独立思索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才智,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沟通活动。允许并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索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议中,轻松、开心地学到学问,增长本事,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建性学的'境界。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依据学生的学问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习,人文性的提示更激发了学生展示的热忱,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他们的学问得到了充溢,思路得到了拓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不足之处:1、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相邻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时太仓促,处理的不到位,在课中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2、教学最终的总结较少,引用的名言有点画蛇添足。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1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相识”和“小数的初步相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学问的延长,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起先。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驾驭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相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学问教学目标。整节课可以说还是根据我的设想比较顺的进行下来了,但是在我的这节课中还是有一些地方须要改进的。首先,我们现在运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在我的课堂中体现的则不是太明显,特殊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兵教兵”的环节,我将其给漏掉了,完全变成了我们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是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我的不足。另外,虽然我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思索、设计自学指导的语言,也在不断地修改如何才能让自学指导更易于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问题仍旧是比较大的。例如第一个自学指导中有这样一段话“找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这一句话既有些太笼统了,没有给学生指动身现的方法,最还能够一步步的预设、铺垫,最终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发觉他们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在练习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可以的。借助教材上“做一做”运用“填一填”“对口令”“我是小法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爱好盎然地进行练习。但是有一点就是练习题的梯度不大,没有层次性,而选做题的难度不大,没有达到对优等生的配有工作。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须要留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化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学问点应当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其次,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索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习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14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肯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肯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找诞生活与数学学问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学问的学习过程。所以新课起先,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动身,通过做估一估、测一测的嬉戏引入小数的产生,测量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聪慧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其次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学问的学习过程,学生先通过自学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沟通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非常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 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相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相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学问,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实力。既重视学生独立思索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才智,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沟通活动。允许并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索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议中,轻松、开心地学到学问,增长本事,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建性学的境界。不足之处:1、 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小数的产生时,应再加一个自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自学知道:当计算得不到整数时,也要用小数表示。2、 驾驭课堂的实力还需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不是很好,在课中就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15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老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主动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索、去构建数学概念。小数的意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在测量、视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从把1米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