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
2023年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圆的面积”一课,通过让学生主动主动参加学问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得学问,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的数学思维实力,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的问题自然生成,我们会发觉的孩子们的思维是多么广袤。在课堂中老师假如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有时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做故“无心插柳柳成荫”教学目标的提出有利于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须要,以便更好的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在两个班的巡讲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当我提出“看到课题后,你们认为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主动发言”想解决圆的面积如何计算;想解决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的;想学习怎么计算圆的面积等等” 。学习目标明确后,我发觉孩子在探讨的时候都井然有序,没有不知道该如何入手的,都明确自己在探讨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整个巡讲教学过程中,我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探讨,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学生供应足够的时问、空间、材料,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绽开。抓住珍贵时机引导学生理解新方法,使新学问迎刃而解。两个班讲下来我的收获是教学中的应变实力提高了,不同的学生给了我不同的体会。当然也发觉了自己的不足:还是不敢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即使放手了也牵着一点,这是在今后的的工作中应接着改进的地方;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应赐予学生肯定的思索时间,不要过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深深记住这次巡讲,接着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分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2)比的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生的已知阅历里对比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官相识,体育竞赛中的几比几学生常常看到,在配制安利的洗涤剂的瓶子上根据几比几来配制,学生也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所以一开课,我干脆出示,让学生根据2:1来摸红色和黄色的球,学生很轻松的说出红球2个黄球1个,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其他的状况。进而,让学生总结出只要满意红球是黄球的2倍就满意红球和黄球的比是2:1,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这一环节,就是比的意义第一个层次: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然后老师反过来问道,那黄球和红球的比是几比几呢?黄球是红球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这一环节就巩固了比的意义其次个层次: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分数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教学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的特别深刻,也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我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板书、形体语言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许多,有些细微环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在教学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分时,这一部分感觉有点整个吞枣,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这部分学问比较抽象一些。还有因为时间缘由,练习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长处理得比较粗糙,应当让学生说出自己能得到哪些信息。总之,这节课还有许多地方须要学习和改进。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核心提示:利率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一章的最终一节关于百分数的应用的新授课。其实在初备这节课时,我有很多困惑:如何让学生明白,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如何让学生驾驭利息的计算方法;究竟该不该给学生说20xx年后利息税就取消的政策等等。当时真是脑海中一片混乱,不知该如何才能给学生讲清晰。为了上好的这节课,一星期前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每个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亲自到银行了解利率状况,并做好记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去银行储蓄网点对利率、利息及其他相关学问有了初步的相识,教学时从相识老师的'一张存单起先,不仅培育学生的实力,驾驭了相关利息学问。但是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我依旧暴漏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1、虽然我设想的是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课堂上我的参加却太多,不敢放手给学生,总是想要想帮学生把苦难扫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的过分参加,表面上的放手,其实正是束缚孩子成长的枷锁。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实力,这样可能是我班孩子在回答问题上被动的缘由所在。2、课堂上对于孩子的评价不够。给学生单独展示的机会很少,没有给学生供应展示的平台。评价语也显得有些缺乏,没有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的主动性。3、课堂容量不是很大,习题的设置梯度行不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会更注意学生实力的培育,赐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最大限度的给孩子发挥的空间,让孩子课堂上真正意义的主子。同时在今后我也会更注意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评价,让那个学生更乐于融入到课堂中来。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本课采纳课件形式,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相识,富于启发地清楚揭示了学问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合作沟通,使教学过程达到化。1、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驾驭图形的特征及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乐学。如揭示圆的面积定义,基本建立了圆的面积概念。又如运用计算机显示由圆到近似长方形的图像的变换过程,揭示出数学学问的内在规律的科学美,并充分体现构图美和动态美的特点,它能刺激学生,强化学生的新奇心,提高学生探求学问奇妙的爱好,有助于解除学生视听疲惫,提高学习效率。计算机的协助教学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2、把数学虚拟试验引入几何的教学中,以探讨的方式学习圆的面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通过剪切、平移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拼合成与它面积相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时,课件供应的虚拟试验,使它们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完整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概括归纳出面积计算方法,感悟到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学习中的妙用。而且学生在抽象、概括、归纳推理过程中接受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形成一种学习几何学问的方法,产生一种自我尝试,主动探究,乐于发觉的须要、动机和实力。从而顺当的想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这样推导。教学中先动画展示等分圆的过程,再演示出拼合成长方形的过程,通过几组类似的试验,等分的份数递增,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让学生通过操作试验和视察、比较得出这样的事实,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相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就完整的展示出来。对于巩固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部就班的原则设计,意在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正确地驾驭公式,并能运用学问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量的加大,对于圆的面积公式还应让学生多点时间去思索,去推导。细微环节的设计还要细心支配。这是今后教学应当改进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驾驭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学问和技能,这些学问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驾驭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学情分析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实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簇新事物比较敏感,喜爱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爱好不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验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依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育学生独立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体验胜利的欢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育学生的迁移类推实力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圆的相识是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节课。通过教学本课,我的收获颇多,感慨也不少。下面我从打算和上课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圆的相识属于几何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一共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教学模式:1、从日常生活动身感知圆自主探究画圆相识各部分名称探究圆的特征说明应用;2、情境创设引出圆了解画圆方法学生尝试画、老师示范画学习画圆方法自学各部分名称探究圆的特征说明应用。通过几次试教,发觉其次套方案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曾一度的想超越教材,不依照教材呈现的依次来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可以异彩纷呈,但是应当给学生呈现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刻意的装饰只能是适得其反。在试教的过程中,同时我也深感探讨教材的重要性。平常一堂课,上过了也就过了,最多自己对某些胜利或失败处进行反思。而在集体研讨时,才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问点,甚至是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深究,假如给无限的时间,研讨也将会是无限的。二、关于课堂教学的体会基于各方面的打算,我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视察、探讨使学生相识圆的形态,驾驭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得学问爱好深厚,主动主动。详细有两方面完成较好:(1)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亲密联系生活实际。课的起先,我让学生观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都能找到圆的踪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了光盘、硬币等与现实生活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详细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化。(2)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按部就班:a、学生驾驭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利用学具中的圆形纸片让他们精确理解数学概念:圆心。通过自学半径、直径概念,进一步理解圆上、圆外、圆内三个名称,然后进一步理解半径、直径。b、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自主探究特征,通过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究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多数条半径,全部的半径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育。c、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阅历,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d、最终,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视察,动脑思索,动口参加探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最终值得思索和改进的地方:1、利用圆规画圆的环节:教学还不够细致,在巡察时感觉学生画的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巩固运用时发觉有的学生没有驾驭画圆的方法,特殊是没有在画的过程中相识、领悟到:半径的长度也就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圆的半径确定了圆的大小。2、最终的延长部分:让学生探讨在操场设画大圆的方法时,部分学生没有想到将定长、定点、旋转一周就画一个大圆。这也是教学中渗透圆的特征还不够充分,假如较好驾驭了画圆的步骤理解了“圆上随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点,应当能很好的突破。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7对于周长,孩子们并不生疏。为此,我在导入新课时干脆布置任务:你会量圆的周长吗?用你手边的工具,想方法量出圆的周长。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用自带的软尺饶着圆周量;有的用绳子饶着圆周量了,绽开再用米尺量绳子的长;有的拿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还有的量出圆周的一半来乘2看到孩子们有这么多的量圆的阅历,我感到很欣慰。随即提问:要想量得精确些,操作中应当留意什么?有的说用绳子量的时候要记好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滚动时也要记好记号在其次环节自主尝试中,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刚才的阅历和方法,测量指定大小的圆的周长,并猜想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小组长做好记录。第三环节,沟通汇报: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代表做好补充和评价。得到的结论是: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有的小组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了操作的结果。第四环节,启发点拨:圆的直径越大,这个圆的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小,这个圆的周长也越短。那么他们的关系有怎样的规律呢?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们的这个结论和专家的结论一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书上的说法。一节课就在孩子们的探究和经验中进行着,虽然坎坎坷坷,但终归经验了、感受了、体验了。我想孩子们对于圆周率的相识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结论之上了。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8一、尝试回忆整理,形成学问网络。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回忆,自我梳理,整理归纳形成系统的学问网络。首先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让学生猜一猜今日的学习内容,引出课题。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再让学生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接着放手给学生自己完成“整理表”,最终引导全班沟通,完善整理表,形成学问网络。这一过程,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学问的整理中来,学生都能快速完成整理表,对计算公式的驾驭较好。二、再现“难点”,补缺补漏,巩固所学学问。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我发觉学生对12条棱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容积、排水法理解不透,导致解决问题时不够敏捷,阻碍学生解决实力的培育。复习课的主体是学问的再现,而必要的基础训练是再现学问的最好手段。本堂课,我在学生整理完本单元的学问点,设计了疑点追踪,假如它的长为10、宽为5、高为5、单位自定。同学们绽开想象的翅膀,把它想象成生活中的一种物体,并提出问题。学生把自己学习中印象深的题搬到了这里,出现了几种常见的物体(通风管、鱼缸、游泳池、纸箱 )有计算表面积的.、体积的、容积的、棱长总和的。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物体求表面积时计算的面是不一样的,也让学生理解这几个常见的量的计算。培育解决问题实力。 然后,干脆出示如下问题,放手给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长10分米、宽5分米、高5分米的玻璃鱼缸。1、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须要多少玻璃?2、这个鱼缸的容积是多少?3、鱼缸的占地面积是多少?4、给这个鱼缸的棱都包上角铁,至少须要多长的角铁?5、假如浴缸里装有3分米高的水,放入一块珊瑚石后,水面高是4分米。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本环节重点解决了“排水法”,我借助课件演示放珊瑚、水上升的过程,让生明白“这时的总体积=水的体积+珊瑚石的体积”,要求珊瑚石的体积,就得用总体积水的体积。或者,先算出水面上升的高度,新增加的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珊瑚石的体积。用长×宽×上升的高。探究出“排水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敏捷运用学问,发展学生思维。本节课我力图挑战性和思索性。从学生驾驭到的学问动身。供应出接近学生已有学问阅历,智能水平,但又必需”跳一跳“才有可能够到的问题,于是,我设计拼、挖两种类型的思维突破题。老师先引导学生思索怎样“拼”,怎样“挖”。再借助课件让学生探究每种拼法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通过“拼”让学生发觉:体积不变,表面积削减。一个接口会削减2各面,接口越多,削减的面积越多。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最小。通过“挖”让学生发觉:体积会削减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在不同的位置“挖”表面积增减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在角上“挖”表面积不变,在边上“挖”表面积会增加2各面,在中间“挖”表面积会增加4各面。培育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思维。总的来说,这节课自我感觉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对学问的达成等方面表现的还不错,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合理支配课堂时间,达到敏捷调控课堂。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9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是陈述性学问,放在这个单元是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是为了连接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其目的就是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做铺垫,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认为:为什么要乘这个数的倒数这个问题要说清晰,否则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不好理解。教学从找寻乘积是1的两个分数起先。在给出的8个分数中,学生能够找到三对乘积是1的分数。这项貌似嬉戏的活动凸显了“倒数”是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建立倒数概念必需充分留意的内涵。教材在三对乘积是1的分数基础上,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精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仅要知道互成“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还要明白两个数是“互为倒数”的。教材里三个卡通的沟通,说的都是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下面的文字叙述强调两个数“互为倒数”,还以3/8和8/3为例,引导学生体会“甲数是乙数的倒数,乙数也是甲数的倒数”。求已知数的倒数分三个层次教学:先求3/5、2/3等分数的倒数,然后求5、1等整数的倒数,最终是0没有倒数。在第一个层次里,要求学生视察互为倒数的两个分数,发觉它们的分子、分母刚好互换位置,一方面进一步体会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另一方面找到了写出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其次个层次写出整数的倒数。可以从概念动身,找寻与这个整数相乘等于1的数。假如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就能像分数那样干脆写出它的倒数。第三个层次理解0没有倒数,并要求作出相应的说明。这是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是0,不存在与0相乘能够得到1的数。倒数的意义就是一句话: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的,这也就是概念内涵的体现。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这样几个基本块面:首先通过例题7提出的问题给出倒数的含义分层突击理解倒数含义出示形式上的经典错例(特殊是小数的倒数)处理1和0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本文所谈的不是教学流程上的问题,而是通过倒数这个概念,谈一谈对概念教学的理解,从拆句的角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拆为: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针对倒数这个概念,我认为:内涵是指向正例的,外延是指向反例的。比如:书上出示乘积是1的正例,我们须要出示商、和、差是1的反例;书上说的是两个数互为倒数,没有出示3个数的反例。这两个反例是针对倒数概念本身的。学生在倒数的答案呈现上,习惯于用等号表示“的倒数是”这样的错误,比如2=1/2,从数学表达式上说这是特别明显的错误,学生的确犯了,而且每届都有这样的状况,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已经强调并且订正了这样的错误,这说明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学生是不一样的,学生本身的理解和看法的端正与否也是重要的问题,须要引起重视。本节课须要重视的其次个问题就是1和0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事实上牵涉到其他的概念:假分数、整数、自然数。假分数分为1和大于1的假分数;整数和自然数里都有0,在这个问题上须要处理好,学生的理解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单独的概念教学,或者说倒数概念本身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有关倒数的学问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倒数的意义,另一点是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建立倒数的概念以后,求一个数的倒数就简单了。因此,例7非常重视概念的形成以及对概念的精确把握。相同的教学内容,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发觉: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问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究其缘由就是因为我们须要关注概念结构出现的次序,比如:整数的概念是复习、假分数的概念是辨析。皮亚杰理论中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平衡,对于倒数概念来说,学生之前毫无阅历,是属于顺应,其实顺应更类似一个质变的过程,有对于学问结构的扩展和修正,会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图式。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大,缘由是这个学问点本身是不难的,从形式到本质,须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就是0,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特殊关注了数字0的问题,然后在书本上39页第19题的处理上特殊强调了数字1的问题。从整个概念系统来说,同化和顺应是相互依存的,如:本节课中倒数的概念是顺应,而用到的外围概念是整数、自然数、假分数,我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对概念本身的解读,数包括自然数和整数,倒数的形式是分数,但不是分数的整数和小数须要先转化为最简分数之后再处理。在概念的形式实现之后的环节就是对倒数概念的辨析,如:题目a都有倒数,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关注的点应当是a这个数的取值范围,是取正整数?负整数?0?非正整数?非负整数?自然数?这里都是学生须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有没有倒数的核心概念就是:0没有倒数,但是对于详细的表现形式是我们须要花时间去斟酌的问题。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1、圆的面积是在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周长和面积又是圆的两个基本概念,学生必需明确区分。通过比较鉴别,并结合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顺当揭题圆的面积。2、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学问,利用旧的学问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假如能,就可以很简单发觉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快速回忆,调动原有的学问储备,为新知的“再创建”做好学问的打算。3、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视察、思索、沟通。运用已有的阅历去体验新知,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试验操作,经验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的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内在美,品尝到胜利的喜悦。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1、教材分析确定起跑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综合应用课,这节课是在学生驾驭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经验运用圆的有关学问计算弯道长度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体会确定起跑线的意义;理解相邻跑道的长度差与圆的周长以及起跑线位置之间的关系;驾驭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并学会确定起跑线。在视察、比较、归纳、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培育学生自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民主的气氛中探究出规律。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以及数学学问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培育学生主动参加、解决的问题的意识。2、教学设计这节课,教材上没有干脆就探讨竞赛中起跑线的问题,而是采纳的一个比较简洁的生活情景进行学习。针对起跑线的不同正是由于竞赛中的弯道的不同所造成的,所以采纳了 “100米竞赛各运动员的起跑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到“400米的竞赛,运动员也在同一条直线上起跑,公允吗?”这样一个简洁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索,从而来简化问题的难度“只要将起跑线往前移” 即可,那么“移多少呢?”。在讲例题时引导学生说出由于“半圆的半径不同,因此所走的路程也不同”。这为分析400米标准跑道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讲400米标准跑道确定起跑线的方法时,我先向学生课件展示400米标准跑道的组成,提出问题:相邻两道之间的距离差由什么确定?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与直道没关系,实质是计算由两个弯道合在一起的圆的周长之差。假如用R表示外圈大圆的半径,用r表示内圈圆的半径,那么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2R-2r=2(R-r)。而R-r事实上就是道宽,所以说假如题目中道宽干脆告知,则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2×道宽。假如是半圆形跑道,则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R-r)或×道宽。让学生知道要确定起跑线的位置,只需知道内外圆半径或道宽即可,实现了教学重点的突破。3、反思在巩固练习过程中,我发觉部分学生在确定环形跑道起跑线的位置时,运用“外圈跑道的总长度-内圈跑道的总长度”来计算的。这样计算比较麻烦。这也是由于我在课堂上虽然归纳了算法,但是没有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还没有明确各种算法的优与劣,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努力的地方。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2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是学生在驾驭圆的概念和周长等学问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运动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堂由问题“他们起跑线的位置相同吗”质疑,到“为什么起跑线位置会不同”,引入让学生明确确定起跑线位置的过程是活动的重点,理解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有关是教学得难点。六年级学生对活动的内容并不生疏,所以课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场,开宗明义的提问“他们起跑线的位置相同吗”,“为什么起跑线位置会不同”,学生通过视察、探讨达成共识:“因为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所以起跑线的位置也不同,外圈的起点应当往前移。”然后出示有关信息,充分让学生借助计算器,通过小组合作计算每圈跑道的长度,从而确定起跑线的位置。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学问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而且能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3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最胜利的是在敬重教材的基础上创建性地利用教材,让学生先依据提纲自学,然后汇报中形成学问冲突,学生有更多探讨和表现的机会。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在统计教学中,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有一些基本相识。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数据并制成的相应的统计图表,收集有关能用百分数学问解决的生活问题等,并在全班中沟通,使学生自我复习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百分数的相关学问,使学生在课中顺当地进入新知的学习。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自学教材。并依据学习提纲沟通学习效果。学习提纲:(1)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整个圆表示什么?(2)图中的.每个小扇形各表示什么?全部百分比的和是多少?(3)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二、仔细视察,探讨特点选取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较亲密的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说说从这些扇形统计图中各获得什么信息,教会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视察,弄清部重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能说出最大和最小的量等,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特点有着丰富的感知。引导他们视察、比较两种统计图的异同点,让他们在小组沟通探讨、合作探讨中初步体会出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独特点。这样的认知,就是孩子们对扇形统计图的深刻相识。不足之处:假如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提问更有针对,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依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更加紧凑,练习时间更多,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4今日,我教学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分数和整数相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我深刻地感到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以后接下来首先想通过从意义上理解分数乘法的方法,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指着板书:3*2/15=2/15*3=2/15+2/15+2/15,要算3*2/15或2/15*3就是算什么?(算3个2/15的'和)接着完成板书:3*2/15=2/15*3=2/15+2/15+2/15=2*3/15=6/15=2/5(公顷)到这里,老师以为学生很明白,接着就根据预设走下去。出示:1/8*2 1/8*3 1/8*4师:下面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能像老师这样算出结果吗?生板演:1/8*2=1/4.。 始终都用整数和分母约分。我一看就不知所措了,假如说着三个同学已经事先学会了,那并不代表全部的同学都会啊!也可以说他们能理解为什么用整数和分母约分吗?其他同学假如机械仿照那怎么能真正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我原本的目的关键在于先通过驾驭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此基础上追问:80000*1/8莫非还要用80000个1/8来求和吗?从而来激发学生视察整数乘分数的方法,即通过写出相同加数来求和还不是个简便的方法这一教学思路。下课以后心理很不是味道,确定到六(3)班再上一次,这次我对以上环节作出了调整。师:1/8*2表示什么?生:表示求2个1/8的和。师板书:1/8*2=1/8+1/8=1*2/8=2/8=1/4,追问:1/8*3呢?1/8*4还能这样算吗?(生说老师板书)此时板书的过程很清楚了。突然出示:80000*1/8问:还能这样写下去吗?此时学生都摇头说不能,很麻烦!师:那也就是说通过写出几个相同加数来求和的方法计算整数乘分数还是有肯定局限的是吗?学生都表示确定。接下来老师擦去以上的求和过程干脆引导学生视察计算中的特征,引发学生思索,达到了引导、质疑的学习氛围。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本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会运用百分数表达生活中一些数学现象。2、驾驭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互化的方法。3、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基础上,正确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4、学会把分数的有关学问和技能迁移到百分数,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五个解决问题里面,我认为没有解决好的就是例5,从学生的数学总结中也得到证明,许多学生表示没有驾驭例5,他们希望老师能重新讲解。学生没有驾驭好,首先反思的是老师,那个点没有讲解清楚。我的问题在于:1、夸大了题目的难度。和可能和小时候上学不喜爱或者没有驾驭这一学问点有关系,尽管当了老师,更多的对于数学的畏惧性依旧存在,甚至无措的状况也有。所以在教学中夸大题目的难度,也给学生带来肯定示意:这个题目很难,你不会驾驭它。(措施:自己肯定要练习,不仅能做对题目,还有学会找出题目中的关键点,找到解决问题关键点的方法。在做练习后,我会和答案对比,差异在哪里,事实上我更多的是看结果,先看结果是否一样,结果一样时再对比列式的不同。通过反复练习,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及如何去突破关键点,当我娴熟驾驭时才发觉,心中的信念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难度性已经不存在了。)2、仓促上课。在自己没有清楚驾驭的.时候就给学生讲解,势必是讲不清晰的。要赶进度,重视进度而忽视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措施:重新为学生讲解。学生感到单位1的改变是一个难点,他们找不准单位1,实际问题是单位1的改变,单位1变成了什么,他们不清楚。他们仍能精确的找到单位1,但不会运用单位1,有些时候单位1中详细的量发生了改变,他们不清楚。)找到了我的问题所在和学生的问题所在,就须要我去帮助他们理顺思路,班上优秀的学生听的也是云里雾里的,例5的教学实在差劲,老师就没有表述清楚。特别感谢可爱的学生,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看他们也让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接下来就是重新讲解,我将题目进行细化。首先练习的是填空题:()比20多20% ()比8少25%20比()多20% 8比()少25%让学生列式解答,在这四道练习题中,前两道的单位1是知道的,分别是20和8,用乘法,列式20×(1+20%)和8×(1-25%),后两道不知道单位1,所以用除法:20÷(1+20%),8÷(1-25%)学生列式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列式的缘由。接下来就是重新出示例5,细化4月份比3月份削减20%,变成填空题是(四月份)比1少20%(3月份是单位1 ,假设为1),求出四月份为0.85月份比四月份增长20%,改填空题为(五月份)比0.8多20%(四月份是单位1,详细数值是0.8),学生很简单求出五月份,接下来学生就能比较5月份和3月份。接下来的练习中,我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题目的关键点,然后进行转化和细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要清晰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就是用这种细化加转化的方法,学生顺当驾驭,依旧有几个学生没有驾驭,课下有针对性的补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