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x
-
资源ID:95346763
资源大小:20.0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x
单元检测(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L (2019雅安一棋)汉代的铁农具在我国东北、西北均有大量出土,陕西还有成批成组 的铁农具出土,其种类有耕具、起土器、中耕器和收割器等,式样多,规格统一。这反映 了汉代()A.官营手工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农具生产的标准化和系列化C.铁犁牛耕技术开始普遍推广D.农具种类式样走向完备成熟解析:选B 材料强调的是汉代的铁农具种类而非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 由材料“种类有耕具、起土器、中耕器和收割器等,式样多”可知农具生产系列化,由材 料“规格统一”可知生产标准化,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 逐渐推广,汉代以后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C项错误;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 标志农具种类式样走向完备成熟,故D项错误。2 .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 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 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这反映出汉代()A.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B.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C.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D.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解析:选C “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表明生产规模大,花费多,但没有 涉及生产技术高超,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私营作坊生产的情况,二者无 法比较,故B项错误;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与史实不符,家庭手工业也生产丝织品,故 D项错误。3 .(2019南宁摸底)下图为汉画像石纺织,画面上清晰地呈现出汉代纺织的三道工 序,即一人调丝,一人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图中所使用的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工具。据此可知,汉代()A.劳动人民勤劳智慧B.棉纺织业水平高超C.发明擀弹纺织技术D.文明程度世界领先解析:选A 据材料“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和“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当时世界上 最先进的织布工具”说明汉朝的纺织技术非常先进,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故A项正确; 依据所学,棉纺织业兴起于南宋后期而不是汉朝,故B项错误;据材料“一人调丝,一人 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可知没有擀弹纺织技术,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汉朝纺织技 术世界领先而不是文明,故D项错误。4 .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 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 出()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解析:选D 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方经济重于南方,故A项错误;B项表 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故C项错误;南方形成与北 方对峙的政权,说明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故D项正确。5 .有学者指出,唐代以前的都城沿黄河轴线东迁西移,宋代以后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心 沿京杭大运河南北移动。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大运河的开凿C.生态环境历史变迁D.北方军事威胁解析:选C 根据所学唐朝以前的都城集中在黄土高原,但是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农 业水平提升缓慢,满足不了政治经济需要,所以到了宋朝以后都城移动到了京杭大运河沿 线,有利于物资运送保障都城的消费需要,故C项正确。6 .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 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宋 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这说明()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B.儒教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C.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解析:选C 题干主要论述城隍职掌的变化,并且在宋代城隍信仰已被列入国家祀典, 说明官方并没有压制民间文化发展,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冥籍诸事”不属于儒家思想, 故B项错误;题干论述了城隍职掌的变化,即由“守御城池、保障治安”到被“列入国家 祀典”,说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隍的信仰空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故C项正确;城隍信 仰并不全是封建迷信,故D项错误。7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使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B.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C.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D.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解析:选B “鸿胪寺”是“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地方上的“商馆”是“招待外 商”,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鸿胪寺”、各地方的“商 馆” “互市监” “市舶使”等各自的职掌,可以得出唐朝时期中外文明的交流比较频繁, 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中枢权力体系,故C项错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 开放心态就已经开始形成了,故D项错误。8 .(2019洛阳期中)唐代以前,百姓消费的日用品主要来自当地或周边地区;从唐代开 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唐代 ()A.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B.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C.长途贩运贸易已十分发达D.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解析:选A 唐朝“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 说明日用品的产量明显增加,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手工业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消费水平的提高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唐朝长途贩运贸 易的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故D项错误。9 . (2019柳州联考)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 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的丝绸、 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对中国的 影响是()A.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B.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C.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选C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于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 项错误;当时我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 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这极大地促进了明清农业和江南工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 确;D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10 .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 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 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A.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B.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C.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D. “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解析:选D 材料主要说的是中小商人阶层和大商帮都追求海上贸易的合法化,反对 “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对“海禁”政策的不满,故B项错误;官方贸 易失去垄断地位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据材料“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 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 可知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成了倭寇,故D项正确。11.(2019佛山一模)下表为中国某时段银钱比价年份17891804180918141820银一两合铜钱数1 090.0919.91 065.41 101.91 226.4年份1825183018351840银一两合铜钱数1 253.41 364.61 420.01 643.8表格数据反映了该时段()A.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货币贬值B.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占优势地位D.西方大规模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解析:选B 鸦片战争前,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的白银开始大量外流,故A项 错误;鸦片战争前,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故B 项正确;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不再占优势地位,故C项错误;自然经 济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12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因为该地区缺乏廉 价能源,所以选择走上发展劳工密集型手工业的“最小阻力路径”。这里的“最小阻力路 径”()A.直接导致了能源缺乏B.催生了早期民族工业C.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D.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明清手工业繁荣的基本概况,不会消耗大量能源,故A项错 误;明清手工业繁荣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B、C两项错误;明清手工业走劳工密集型 道路阻碍了明清经济向近代转型,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从 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止,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些 域外国家或地区的物产,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甚至 还有一些如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是,就整体过程而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 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 色彩。这是一种进步文明向不太进步地区的自然辐射,是一种高势能文化向低势能文化渗 透与浸润的自然过程,基本上是各国间的和平、和谐发展。第二个阶段,大致自清朝初年 至其覆亡止。此一时期,虽然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中外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中 断。除了西方国家的商人不断来华以外,诸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 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家的关系。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材料二 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 国家,它先后打败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代, 成为“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 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 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摘编自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大致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 的主要依据。(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世界市场的异 同。(13分)解析:第问,从两个不同时期中国在世界所处的地位分析。第问,首先结合两者 对世界联系的推动和文明的传播来分析,其次从贸易中心、贸易方式、深远影响等方面分 析。答案:(1)西汉到明初中国处于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地位;中华文明通过自然辐射影响周 边:中国政府大多采取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而明清时期中国逐步落后世界;清政府采取 闭关政策或被迫开放的态度;西方国家主动来华,西学东渐进程逐渐加深,西方侵略中国。(2)同:均加强世界联系,传播先进文明。异:“丝绸之路”时中国处于主动地位,大多为和平交往方式,各种文明和谐发展, 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但始终没能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世界市场以西方为中心, 各国通过武装殖民掠夺,争夺霸权,强制输出西方文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 会转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的部代表作及主要内容类构成经部的经济文献尚书禹贡周礼春秋五经正义尔雅等涉及渔猎、畜牧、商旅、耕种、土地制度、社会分工、生产与流通、分配与消费等史部的经济文献食货志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涉及经济制度沿革、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思想的演变等子部的经济文献荀子老子管子盐铁论论衡等 涉及户口、农桑、田制,服役、漕运、盐法等集部的经济文献文选唐文粹宋文鉴清文汇等 涉及经济、法制等四部以外的经济文献丛书中的经济文献、出土文献中的经济文献、档案文献中的经济 文献,如甲骨文合集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账册、 契据等摘编自朱迎平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上表为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简表。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 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拟定论题,根据表格可知不同类型的文献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不同方面, 通过对比这些文献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围 绕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古代中国经济状况拟定论题。其次进行阐述,结 合所学知识阐述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的特点及其意义。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经济文献涵盖广、分布广、体式多、不间断,他们详尽记录了古代社 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阐述:古代经济文献虽然在古典文献体系中未成专科,但其内容极其丰富,其特色有 下述四点:一是涵盖广:土地、赋税、贸易、货币、财政等各类制度,农业、手工业、商 业、运输业等各类行业,衣、食、住、行等各类活动,无不留下详略不等的记载;二是分 布广:数量巨大的经济文献,分布在古典文献的各个部类;三是体式多:古代经济文献既 有正史也有奏议、专著、统计资料等灵活多变的体裁;四是不间断:古代经济文献自有文 字记载以来2 700多年而从未间断,期间的经济消长都得到了连续的记载,中华民族赖以繁 衍生息的基本经济活动,都呈现于这绵绵不断的经济文献长河之中。同时,它也无疑是整 个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必将给世界各国乃至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