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单元测试题-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
资源ID:95363964
资源大小:234.93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单元测试题-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期末物理试卷 1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12 分2023 秋苏州期末以下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脉搏跳动的频率为 90 次/秒 B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0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 4.5 mm2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 2m【考点】61:时间的估测;13:温度;63:长度的估测【专题】32 :定量思想;4H :估算法;5A2: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此题考察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生疏,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人正常状况下心脏接近 1s 跳动 1 次,频率在 1Hz 左右,故A 不符合实际;B、人体正常体温在 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当略高于体温,在 40左右,不行能到达 70, 故 B 不符合实际;C、一元硬币的半径在 10mm 左右,面积在 S=r2=3.14×10mm2=314mm2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 左右,教室门的高度比中学生身高大一些,在200cm=2m 左右,故D 符合实际应选 D【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动身进展推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动身推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 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22 分2023潍坊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展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当提高警报声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考点】9F:响度【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依据这个内容,对此题进展分析【解答】解:由于一样响度的声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关例如:当我们听不清某个人说话的声音时,总是强调对方要“大点声”,就是要求对方说话时响 度大;同理,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当提高警报声的响度故ACD 不符合题意应选B【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声音响度学问的了解,并要把握与响度有关的因素32 分2023 秋苏州期末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230Hz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缘由是A. 超声波的频率小于 20 Hz,次声波的频率大于 20 000 HzB. 超声波的频率大于 20 000 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20 Hz C超声波的频率和次声波的频率都大于20 000 Hz D超声波的频率和次声波的频率都小于20 Hz【考点】9E: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人耳听不到超声和次声,超声是指高于20230Hz 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 20Hz 的声音依据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进展分析推断即可【解答】解:由于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230 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而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 到 20230Hz之间的声音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应选B【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把握状况这局部内容需要多背多记42 分2023呼和浩特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以下现象中物态变化推断正确的选项是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消灭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熔化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液化现象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 D初冬树上的霜是凝固现象【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在确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消灭的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 A 错误;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水变成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故B 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酒精变成酒精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故C 正确;D、初冬树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树木发生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现象;故 D 错误; 应选 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状况也要有清楚的生疏52 分2023宿迁如图是宿迁地区某每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 1 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 2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考点】13:温度;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常用温度的计量单位是,读作“摄氏度”;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都需要放出热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A、预报的最低气温是1,读作负 1 摄氏度或零下 1 摄氏度此选项错误; B、全天最高气温是 3此选项错误;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过程会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 D、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选项错误应选 C【点评】这是一道根底题,要求会读温度,知道雨、雪形成的缘由及吸放热状况62 分2023威海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落,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觉察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D当觉察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2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照相时底片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解答】解:1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B 错误;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当觉察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即底片上的像变小些,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故C 正确、D 错误应选 C【点评】此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学问点,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亲热,表达了学以致用的思想72 分泸州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AO 由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外表,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外表射出,以下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选项是ABCD【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5A1:图像综合题【分析】光由空气通过玻璃砖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其次次由玻璃砖斜射再进入空气,两次均符合折射定律【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依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近法线;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要远离法线选项 ACD 错误应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察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透亮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 它透亮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82 分2023呼和浩特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华大街 D天上飞过的小鸟【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争论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争论对象的运动状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A、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自行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西运动的,故A 正确;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是向西运动的,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公共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东运动的,故B 错误;C、以华大街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华大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静止的, 故 C 错误;D、以天上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天上飞过的小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于天上飞过的小鸟的方向不确定,所以路两面的高楼运动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D 错误应选:A【点评】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谁是参照物时,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没有位置的变化92 分2023 六盘水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动身,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以下图,以下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4B :图析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 A 和B 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一样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 我们可以在C 和 D 的图象中,找出一样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 错误;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 错误;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觉察乙的运动路程长,说明白乙运动快,故C 正确;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觉察:在一样的时间内,甲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 错误 应选 C【点评】此题考察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力气,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推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102 分德阳如以下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一样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心各直立着一只长度一样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一样【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从一种透亮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亮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转变,并且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没有装水的状况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杆的左面会形成杆的影子;对于装水的状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来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即折射光线比沿直线传播的状况更靠近杆,因此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应选 A【点评】光从一种透亮介质中斜射向另一种透亮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转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在发生光的折射时,一般是在光速大的介质中的角大112 分2023漳州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中黑色局部反射光,白色局部吸取光【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A1:光源【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解答】解: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 正确;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 错误;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 错误;D、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取全部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全部色光故D 错误;应选 A【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122 分2023河南如以下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力气较弱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力气较弱【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BB: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专题】34 :比较思想;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状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展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力气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展矫正【解答】解: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力气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状况; 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 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力气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状况; 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 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 说法是正确的 应选B【点评】图示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133 分2023 江西如以下图,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水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区分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依据声音的 音色 来推断的【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解决此题要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去分析解释【解答】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 丙图中小白兔能区分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推断的;故答案为:振动;水;音色【点评】此题型是考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区分乐音的特性问题143 分2023 秋吴中区期末如以下图,用 A、B 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 B 刻度尺填字母周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B 刻度尺填字母不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刻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 3.0 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需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需紧贴被测对象【解答】解:A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B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所以相对而言,B 刻度尺相对准确些,放置的关键要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需放正重合,B 放的不正确,读数时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为 3.0cm;故答案为:B;B;3.0cm【点评】正确观看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152 分2023 秋苏州期末填写以下数据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状况(1) 我国著名运发动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 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度约为8.54m/s(2) 一本八年级上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6mm【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32 :定量思想;4H :估算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察对生活中常见运动速度、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速度、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生疏,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1) 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 10m/s,刘翔在雅典奥运会 110m 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度略小于10m/s,约为 8.54m/s;(2) 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 10mm 左右,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略小于10mm,在 6mm 左右 故答案为:1m/s;2mm【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假设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假设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适宜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162 分2023 秋苏州期末做“水的沸腾”试验时,假设用同一热源给确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假设其他条件不变(1) 仅增加水的质量,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对应 c填图中a、b、c 或 d(2) 仅增大液面气体压强: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对应 b填图中a、b、c 或 d【考点】1J: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31 :定性思想;4B :图析法;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液体的沸点跟液体上方的大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只增加水的质量,只能是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加长,不会转变水的沸点【解答】解: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水的质量,从开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会增加,但是水的沸点不变, 图象 c 符合题意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水上方的大气压强,水沸点会上升,图象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点评】水的沸腾试验是初中热学中一个重要的试验,要从图象上找到水的沸点、状态变化、加热时间、如何来缩短加热时间,把握沸点跟气压的关系172 分沈阳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以下图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东 做直线运动,经过 6s 甲乙两物体相距 30m【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图象求出甲乙的速度,依据甲乙的速度关系推断乙相对于甲的运动方向;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甲乙的路程,然后求出他们间的距离【解答】解:由图象可知,v 甲=15m/s,v 乙=10m/s, 甲乙均向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v= ,s=vt=15m/s×6s=90m,甲甲s=vt=10m/s×6s=60m,乙乙经过 6s 甲乙间的距离 d=ss=90m60m=30m;甲乙故答案为:东;30【点评】由图象求出物体的速度,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82 分2023重庆重庆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确定遏制如以下图,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觉察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 汽车自己 为参照物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 9.45km 的测速区间用时 270s,其平均速度为 126 km/h依据该路段限速 100km/h 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惩罚【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推断参照物是争论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逆过程,是物体的运动状况,推断以“谁” 为参照物;2依据速度计算公式 v=计算出速度大小【解答】解: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对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转变,是运动的,所以他会感觉测速提示牌往后退;t=270s= h,该车的平均速度为:v= =126kmh故答案为:汽车自己;126【点评】此题考察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速度的计算,属于根底题;推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关键在于参照物的选择,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192 分2023 秋苏州期末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仪的光通过镜头形成一个 倒立 “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使我们能在前方屏幕上看到像,在镜头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转变光的传播方向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AD:平面镜对光的作用【专题】12 :应用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把握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当2fuf 时,依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平面镜的作用是转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解答】解:依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仪成像时,依据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转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故答案为:倒立;转变光的传播方向【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及成像特点,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202 分2023南昌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当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 同时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依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解答】解:当照完合影后,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时,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了,像距也要变大,物距变小,故照相机到小明的距离变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变大 故此题答案为:减小;增大【点评】此题考察了凸透镜成像时的像的大小与像距、物距的关系三、作图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213 分2023兰州模拟依据如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专题】14 :作图题【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把握:过凸透镜的三条特别光线,即: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转变【解答】解:依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的特点,以及经凸透镜的三条特别光线可得:【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的了解和把握,是一道根底题223 分2023六盘水如以下图,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 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 点的光路图【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试验方案【专题】14 :作图题;16 :压轴题【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解答】解:作出点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B,连接 AB,连接点 B 和入射点即可答案如以下图【点评】此题考察学生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作图的力气,要学会灵敏运用233 分2023黄冈如以下图,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 点处,B 点有条小鱼,C 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看鱼、鸟的光路图【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14 :作图题【分析】1依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作出潜水员观看鱼的光路图;2依据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规律作出潜水员观看鸟的光路图【解答】解:(1) 直接连接 BA,光线方向从 B 指向A,光线 BA 即为潜水员观看鱼的光路图;(2) 首先确定入射点O,点O 在 AC 连线与界面交点的左侧,连接 CO 与 OA 即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故答案为:【点评】考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与光的折射定律,难点是确定光的入射点与光线的方向243 分2023 秋苏州期末光学黑箱中有焦距都是4cm 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只,凸透镜主光轴 CC如以下图一条光线对准凸透镜焦点射入黑箱,折射后对准凹透镜焦点方向射去,经凹透镜折射后从黑箱射出请完成箱内完整的光路画出凸透镜、光线、凹透镜的主光轴和焦点【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专题】14 :作图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射向焦点的光线会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出,依据凸透镜 对光线的作用和主光轴的位置,做出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对准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折射,会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出,据此做出经凹透镜折 射后的出射光线【解答】解:入射光线和主光轴的焦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在焦点前方画出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就会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出;找到凹透镜的焦点在经过凸透镜射出的光线上,据此画出凹透镜的主光轴以及凹透镜,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就会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出;故答图如下:【点评】我们学习物理学问的目的就是利用所学过的物理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明确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会学问,而且要学会运用学问四、试验探究题共 24 分255 分2023武城县一模家用电冰箱主要用于冷藏或冷冻食品(1) 利用电冰箱制成的冻豆腐有很多孔洞,这是由于冷冻时,豆腐中的水发生 凝固、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2) 某天,小刚同学惊异地觉察,放在冷藏室内下部的酸奶盒外表上有冰,而放在上部的同种酸奶盒外表无冰,为什么呢?他猜测:冷藏室内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为了验证猜测,小刚需要的器材是温度计,试验方案是: 在冰箱的上中下三层分别放一只初温一样的温度计,过一段时间后观看温度计示数,看温度计示数是否一样,从而得出结论 夏天,家里立式空调制冷时,为了使整个房间到达较好的制冷效果,你应当调整出风口叶片, 向上 向上/向下吹出冷风【考点】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试验;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5A5:探究型试验综合题【分析】1水冻结后,体积变大;豆腐中含有水,冻结以后,豆腐中的小冰块把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外形,待冰熔化以后,就留下很多孔洞2可以在冰箱的上中下三层分别放一只温度计,过一段时间后观看温度计示数,看温度计示数是否一样,从而得出结论冷空气密度大,热空气密度小,出风口向上,冷空气由高处下降,室温很快降低【解答】解:1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同时体积变大,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外形;待豆腐解冻后,小冰晶熔化为水,就留下了很多小孔;所以豆腐中的小孔是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2探究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凹凸需要用温度计测量;设计试验方案如下:在冰箱的上中下三层分 别放一只初温一样的温度计,过一段时间后观看温度计示数,假设温度计示数一样,说明各层温度一样,假设温度计示数不同,说明各层温度不同;冷空气密度大,热空气密度小,为使整个房间到达较好的制冷效果,你应当调整出风口叶片,向上吹出冷风,冷空气由高处下降,室温很快降低故答案为:1凝固、熔化;2在冰箱的上中下三层分别放一只初温一样的温度计,过一段时间后观看温度计示数,看温度计示数是否一样,从而得出结论;向上【点评】此题结合电冰箱的使用考察了物态变化和试验设计,具有开放性,依据试验目的设计试验, 只要所设计的试验可行、能到达试验目的即可,答案并不唯一265 分2023荆州某试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时:(1) 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安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2) 如图乙所示,把该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 15cm 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楚的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 “等大”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照相机 (3) 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 45cm 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楚的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试验【专题】5A5:探究型试验综合题【分析】1首先依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得出凸透镜的焦距然后依据凸透镜成像的状况进展推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的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2)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依据这一原理制成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依据这一原理制成的;(3)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无法成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远离凸透镜,像越远离凸透镜,像会变大【解答】解: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30.0cm2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是 10.0cm;(2) 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cm,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 15cm 位置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依据这一原理制成的;(3) 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 45cm 位置时,物体距离凸透镜 50cm45cm=5cm,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无法成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变大故答案为:110.0;2缩小;照相机;3不能;变大【点评】此题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依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状况进展推断,把握凸透镜的成像的几种状况是重点2711 分2023 秋苏州期末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头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假设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 可以无视,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1) 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物理学习争论小组一提出了如下猜测: 猜测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测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测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为验证猜测的正确性,小组同学用6 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试验,试验数据记录如下:试验序号材料质量g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1铁球50101.432铝球50101.433铜球50101.434铝球50151.755铜球80202.026铁球80101.43为了验证猜测一,应比较试验序号为 1 、 2 和 3 的试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为了验证猜测二,应比较试验序号为 1 和 6 的试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为了验证猜测三,应比较试验序号为 2 和 4 的试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 有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2) 物理学习争论小组二也对这个问题进展了争论,他们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头下落,他们觉察两者下落时间不相等,缘由是: 纸团受到空气的阻力较大,不能无视 【考点】2P:把握变量法与探究性试验方案【专题】5A5:探究型试验综合题【分析】1对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题目中共提出了三种猜测,在争论一个物理量对某个现象的影响时,确定要保持其它物理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把握变量法,因此对于此 题中多因素问题要承受把握变量法进展分析解答,即当争论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 系时,须把握其它的因素不变2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头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从纸团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影响分析缘由【解答】解:1猜测一是探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是否有关,所以应当把握材料的质量和高度一样,转变材料,由表格可知试验 1、2、3 符合题意;分析表格中的 1、2、3 数据可知,所用的时间一样,所以物体下落的快慢与材料无关;猜测二是探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是否有关,所以应把握材料的种类和高度一样,转变 质量,由表格可知试验 1、6 符合,分析表 1、6 中的数据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猜测三是探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是否有关,所以应把握材料的种类和质量一样, 转变高度,由表格可知试验2、4 符合,分析2、4 数据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