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呼吸生理医学心理学重症医学_医学心理学-重症医学.pdf
第五章习题】一、名词解释 3.肺泡通气血流比值 指肺泡通气量(VA 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 的比值,正常为 0.84。4.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男性为 3500 ml,女性为 2500 ml 左 右,是反映呼吸功能贮备的重要指标之一。7.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则为生理无效腔。由于正常肺泡无效腔容积不大,故生理 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 二、填空题 1.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 _ 肺通气 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 体交 换称为 _肺换气 _ 。10.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 _小 _ 。12.低 O 2 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 _抑制 _,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 的作 用是 _ 兴奋 _。13.肺牵张反射包括 _肺扩张 _ 和 _肺缩小 _ 两个反射。三、判断题 7.一定范围内,浅而快的呼吸可明显增加通气效率。(X10.肺的顺应性越大,其弹性阻力也越大,故顺应性可作为弹性阻力的指标。(X 12.温度升高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X 14.CO 2 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 器而起作用。(V 四、各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 3.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 A.无效腔气量刘乎吸频率 B.潮气量知乎吸频率 C.余气量M呼吸频率 D.功能余气量刘乎吸频率 5.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d A.肺活量 B.肺通气量 C.时间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 6.乎吸频率从 12 次/min 增加到 24 次/min,潮气量从 500 ml 减少到 250 ml 则(b A.肺通气量减少 B.肺泡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通气量增加 8.胸膜腔内压等于(d A.大气压+肺内压 B.大气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D.肺内压-肺回缩力 10.某人肺通气量为 7.5 L/min,呼吸频率为 20 次/min,无效腔容量为 125/ml,每分心输出量为 5 L,他的通气血流比值是(c A.0.8 B.0.7 C.1.0 D.0.9 11.CO 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a A.延髓化学感受器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延髓呼气神经元 13.切断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b A.呼吸幅度减小 B.吸气相延长 C.呼吸频率加快 D.血液 CO 2 张力暂时升高 14.在血液中 CO 2 运输的主要形式是(c A.物理溶解 B.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D.与水结合成碳酸 16.血液中 H+增多时,氧解离曲线(d A.上移 B.不变 C.左移 D.右移18.当氧离曲线左移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氧(b A.增多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 少 D.不变 20.血氧饱和度是指(b A.血氧容量占血氧含量的百分比 B.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C.溶解氧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D.以上全错 21.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c A.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 H+升高 C.一定浓度的 CO 2 D.以上全错 23.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下述哪项不正确?(a 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由肺泡n型上皮细胞分泌 D.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酯 五、简答题 10.简述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部位及其敏感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指颈动脉体和主动体化学感受器,它们对血液中 PO 2、PCO 2 和 H+变化敏感,当主动脉中 PO 2 降低,PCO 2 升高或 H+升高时,感受器 兴奋,传入冲动 增加,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 部位,主要对脑 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 H+敏感,CO 2 也可刺激它,但不感受低 O 2 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