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筑节能系统建设方案.pdf
建筑节能系统建设方案建筑节能系统包含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备节能、技术节能、循环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应用 4 项建设内容。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1.墙体结构节能(1)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2)建筑物外墙宜采用保温隔热措施,应设有保温层,所用材料、构件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设计。(3)严寒、寒冷地区建筑设计应严格控制建筑体形系数。(4)建筑外窗和透光幕墙应采取遮阳措施,遮阳系数不应大于 0.8。(5)外墙保温节能方案有建筑围护结构外墙自保温系统、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内保温系统、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系统等三类。其中:1)建筑围护结构外墙自保温系统可采用烧结保温砖(砌块)自保温系统、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自保温系统、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砖)自保温系统、双叶砌体夹芯自保温系统、预制叠合墙板自保温系统、预制夹芯保温墙板自保温系统等;2)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内保温系统可采用石墨 EPS 复合石膏板外墙内保温系统、岩棉外墙内保温系统、真空绝热板外墙内保温系统、矿物纤维喷涂内保温系统等;3)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可采用 EPS 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改性热固型 EPS 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岩棉板(带)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干挂幕墙内置重质岩棉板或真空绝热板保温系统、干挂幕墙内置轻质岩棉板或玻璃棉保温系统等。2.屋面节能(1)屋顶应采用保温隔热措施,宜采用各种不同构造形式的倒置式屋顶,将传统屋面构造中的保温层与防水层颠倒,把保温层放在防水层的上面,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2)坡屋面屋顶内宜设置贴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平屋顶宜采用有土或无土种植屋面。宜采用平、坡屋顶结合的构造方式,在屋顶上可设置花架、种植爬藤类植物。(3)建筑屋顶应采取隔热措施,保温层不宜选用容重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防止屋面重量、厚度过大;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止屋面保温作业时,保温层大量吸水,降低保温效果。(4)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 20%。(5)屋面保温节能可采用 XPS 板屋面保温系统、喷涂聚氨酯屋面保温系统、聚氨酯板屋面保温系统、泡沫玻璃板屋面保温系统和岩棉板金属屋面保温系统等。3.窗体节能(1)铝合金窗应选用隔热型材,符合 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的规定,有装配关系的型材尺寸偏差不应低于 GB 5237.1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 1 部分:基材规定的高精级要求。(2)隔热型材的传热系数应满足门窗设计要求,并符合 GB5237.6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 6 部分:隔热型材中的相关规定,穿条式隔热型材的隔热条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4.8mm,浇注式隔热型材的隔热槽开口宽度不应小于 5.18mm。(3)隔热铝合金门窗框、扇、拼樘框等主要受力杆件所用主型材壁厚应经设计计算或试验确定。主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基材最小实测壁厚,门不应低于 2.0mm,窗不应低于 1.4mm。(4)塑料门窗使用的型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GB/T 8814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的有关规定,型材人工老化时间应满足 6000h 要求,不宜使用通体着色型材。(5)塑料门窗使用的型材壁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JG/T180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料门和 JG/T140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窗的有关规定,框、扇、拼樘框等主要受力杆件所用主型材壁厚应经设计计算或试验确定。(6)窗体应采用双层中空玻璃,主要功能外窗应设置可开启窗扇或通风换气装置。(7)应根据建筑物的朝向以及所属地区划分设计合理的窗墙比,窗墙比过大的建筑应采用遮阳系统或者采取贴膜措施。遮阳系统可采用外遮阳一体化窗、内置遮阳一体化窗等。二、设备节能对办公建筑内空调、照明、电梯、供热、给(排)水等耗能设备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合理等因素,选择能效等级好、能耗低的设备。所采用的设备产品应满足 GB 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 的要求。1.照明灯具节能(1)光源、灯具及驱动电源等应选用节能产品,照明灯具应采用 LED 光源的节能、高效灯具。(2)在满足照明质量和视觉效果的要求下,采用高效节能实用的新光源、高效节能的灯用电器附件、高效优质的照明灯具(如高效优质反射灯罩等)。(3)照明灯具效率和能效指标、照度与照明均匀度、统一眩光值、光色和照明功率密度值等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要求,有效利用自然光状况及节电率。(4)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照明灯具的光效、显色指数等指标应符合 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5)公共建筑应根据照明场所功能要求确定照明功率密度值,并应符合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规定的目标值的要求。2.暖通空调设备节能(1)应选择能效比较高和带有能量调节装置的空调主机,运行时大小结合,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提高机械效率,减少设备能耗。(2)给排水、暖通空调系统使用的水泵应采用高效电机。(3)通风、排风等系统使用的风机应采用高效电机。(4)选用变频风机,使风机的工作频率能够以实际需求情况工作。(5)选用变频水泵,使水泵的工作频率能够以实际需求情况工作。(6)采用变频冷却塔,利用冷却塔进出水温差对比,通过变频器改变冷却塔风机供电频率,不断改变冷却塔风机的转速来达到调节风量,减少风机能耗。(7)空调水系统应配置水处理设备和排污设备,保持无垢状态。进水管道应设置水过滤器,防止污物堵塞两器的管束降低换热效率。(8)冷热源的位置宜设置于负荷中心,其室外散热机构应满足产品自身的要求;冷热源设备的效率不应低于国标相关要求。(9)使用变频变流技术装备应考虑电网电能质量的检测和评估。3.电梯(1)电梯的机械传动应选用行星齿轮减速器或无齿轮传动,电梯的电力拖动应选用变频调压调速拖动系统。改进机械传动和电力拖动系统,宜将传统的蜗轮蜗杆减速器改为行星齿轮减速器或采用无齿轮传动,将交流双速拖动(AC-2)系统改为变频调压调速(VVVF)拖动系统。(2)对于楼层较高,且使用频繁的电梯宜采用电梯能量回馈装置,将机械能产生的交流电(再生电能)回馈至交流电网。(3)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时,应设置群控措施。4.节能厨具(1)应采用节能炉灶,减少燃烧不充分和物理热损失。(2)应采用高能效的厨房电器,食物准备、制备、烹饪、储藏和厨房卫生等用能设备应满足节能环保要求。5.节能开水器应采用高能效的节能开水器,选用电热转换效率高、保温性能好、附产热源可利用的节能饮水机,可使用温热节能型或冰热节能型。6.节水设施(1)公共区域的水龙头采用感应式开关、配有控制流量的节水龙头。(2)绿地浇灌应采用微喷装置。(3)卫生间冲厕应采用节水型设计。三、技术节能对办公建筑内空调、照明、电梯、供热、给(排)水、供电系统等设备,采用变频、自控、节能控制、精确计量等技术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所进行的技术改造或新设备应用应满足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T 229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及国家相关节能标准的要求。1.暖通空调节能技术(1)变频技术采用变频技术,通过对水流量、风量及主机等的变频控制调节,实现其同所需空调负荷的实时匹配,在不需要高负荷运行时,系统会自动降低功率,从而产生显著的节能效益。(2)自控技术空调系统应设置必要的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置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等。(3)中央空调余热回收技术在制冷机组上安装余热回收装置,回收制冷机组冷凝热量,在制冷的同时能提供生活热水。(4)中央空调闭环变频节能技术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压缩机、循环水泵(包括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散热风机(包括盘管风机、新风系统风机和冷却塔风机)外加闭环变频节能系统后,可大幅减少系统能量散失,延长机组使用寿命。(5)中央空调机组自动清洗技术自动清洗冷凝器管壁上的附着污染物,包括水垢、有机物、腐蚀、杂质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冷凝器的热交换效果,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6)热泵空调技术(包括空气源热泵技术、水源热泵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利用空气源、自然水源、地源等作为空调机组的制冷制热的载体。冬季借助热泵系统,通过消耗部分电能,采集空气、水源、地源中的低品位热能,供给室内取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释放到空气、水源、地源中,以达到夏季制冷的目的。(7)冰蓄冷空调技术利用夜间谷段电力将建筑物所需的空调冷量部分或全部制备好,并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用冷的一种空调系统。该技术是“转移用电负荷”和“平衡用电负荷”的有效方法。(8)空调末端设备对设置集中通风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在人员密度较高、流量集中且随时间变化较大的空间,应设置 CO2浓度检测装置,并联动控制空调系统新风量的大小,对新风需求进行控制。地下车库应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等装置。管道及设备采取保温保冷措施,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应满足规范要求,空气调节保冷管道的绝热层外应设置隔汽层和保护层。2.照明节能控制技术照明系统应结合建筑使用情况及天然采光状况,进行分 区、分组控制;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卫生间、停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用集中开关控制或就地感应控制;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的照明,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当设置电动遮阳装置时,照度控制宜与其联动;建筑景观照明应设置平时、一般节日、重大节日等多种模式自动控制装置。3.给排水节能技术(1)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应采用恒压供水、无负压供水、叠压供水等节能技术。(2)水泵均应采用变频节能运行模式。(3)当建设项目设置景观水池时,景观水池水源、水质保持措施应合理。水景用水宜循环使用。(4)给水系统应设置能耗监测管理系统,能耗的分级计量应达到楼层计量,采用的能耗计量器具应符合 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5)地面以上的污废水应采用重力流直接排入室外管网,降低能耗;雨水控制及利用应优先采用入渗系统或收集回用系统,当受条件限制或条件不具备时,应增设调蓄排放系统。4.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1)采用气候补偿技术,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及用户的负荷需求的供热曲线自动调节。能够根据气候环境因素变化、作息时间等供热需求量的变化,控制供热管道阀门开度、控制水泵转速,变全热全程供暖为分时分温按需供暖。(2)对换热站、电锅炉的进回水压力、温度等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温度,自动化调节供水流量,达到节能降耗效果。(3)供热系统改造应符合 GB/T 50893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GB 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5.供电系统节能技术(1)利用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结合储能、直流微电、微电网技术构建低碳、高效的多能互补供电系统。(2)大型用电设备、大型可控硅调光设备、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装置等谐波源较大设备,应就地设置谐波抑制装置。当建筑中非线性用电设备较多时,应安装滤波装置。大型交直流用电设备较多时,应综合考虑接地与防雷。(3)变压器按照国家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 年)要求,选用满足 GB 20052 电力变压器能效界定值及能效等级中二级及以上能效标准的高效节能变压器。(4)电动机应选用节能型和高效率电动机,并应根据负载的不同种类、性能采用相应的启动、调速等节电措施。四、循环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应用1.太阳能(1)屋顶有充足条件的,可以考虑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2)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供暖制冷系统、太阳能蓄能调峰等太阳能利用系统。2.中水和雨水回收单位设有洗车装置、绿化喷灌装置的,应考虑使用回收利用的中水或雨水。3.余热回收应考虑对中央空调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等的余热回收,应用热泵技术对污水废热进行循环再利用。4.空气源/水源/地源热泵在安装条件许可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空气源/水源/地源热泵技术为建筑提供冷、热量。5.电动车充电桩应增设电动车充电桩,支持清洁能源使用。6.多能互补整合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光伏发电+储能调峰、设备节能、余热回收等建设智慧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利用多能集成、能量优化管理技术,通过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微电网能量管理技术与热能工程领域中的热泵、空调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形成集冷、热、电联供的高效多能互补能源系统。7.光导系统利用(1)光管系统应与建筑体量布局协同考虑。导光管传输通道须与空调、电气等通道协同整合,减少传输距离及转弯,提高传输光效。(2)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场所及行为方式,采用与人工光源协调的可调模式,增强室内办公空间的光舒适性。建筑智能系统建设方案建筑智能系统主要包括能源智能管理系统、设备智能管理系统、安全智能管理系统、环境智能管理系统以及系统集成与展示5 项建设内容。一、能源智能管理系统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包含能耗管理、供配电系统管理、可再生能源应用 3 项建设内容。1.能耗管理(1)实时监测与计量1)建筑面积10000及以上的应实行分类、分项、分级计量。2)符合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科2008114 号文)、JGJ/T 285 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GB/T36674公共机构能耗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等文件规定。3)采用的能耗计量器具符合 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具有远传功能,满足 CJ/T 188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相关要求。4)建筑能耗监测与计量类别应包括电量、水耗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其他能源应用量等,能耗的分级计量应达到楼层计量。(2)监测数据应用1)能够自动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诊断与评价分析。2)能够可视化展示能耗数据和分析诊断结果,并列出警告信息。3)能够依据能耗数据分析优化运行控制策略。4)能够依据用能设备监控信息,根据季节和环境变化自动调节运行控制策略。2.供配电系统管理(1)配电站监测系统1)线路监测能够显示电力实时参数和告警信息。2)线路监测能够监测变压器高低压电力参数状态,读取温控仪参数。3)线路控制实现远程开关分合闸,能够通过电操机构执行指令自动重合闸,具备分段开关、母联、多进线联动控制的功能。4)能够监测配电站环境,如温湿度、烟感、水浸、红外和空气含氧量等参数,具备超限告警的功能,实现就地和异地消控值班室共同报警。空气含量告警时,自动启动排风换气系统。5)能够视频监控配电站,实时监测配电站门禁状态,出现非法入侵时自动告警。6)自动巡检时,出现电气异常、安防报警等情况能够自动播放视频画面。7)可设置自动巡检机器人,能够查看设备状态,实现图像和参数的联动,并按指示播放巡检视频画面。(2)楼层配电监测系统1)能够实时监控楼宇楼层内主要设备的电力参数。2)应设置电能质量监控设备,根据电能质量情况,自动分合闸。3)应设置安全监控设备,对漏电流、电缆温度异常进行监测告警,具备负荷加载控制和线路通断控制的功能。4)重要楼层和机房应配置 UPS 电源,采用并联冗余方式,确保各种设备供电,提高电能质量、减少谐波。5)能够根据检测人员身份与位置,判断非工作时间的人员存留情况,具备线路自动断电的功能。3.可再生能源应用(1)光伏储能发电系统1)具备集中监控、数据统计及储能系统等功能,符合 GB/T51368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规定。2)能够监测光伏储能发电参数、系统运行状况及设备运行情况,系统及设备运行异常时,具备告警提示功能。3)具备远程遥控的功能。4)能够按时段统计发电量、历史发电曲线、负载用电以及并网发电量等,并计算系统实现的经济收益。5)具有充放电功能,能够自动调整充放电时段及功率。(2)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1)能够与各品牌热水供应机组设备通信,远程监测运行状况,包括开关机、水泵运行状态和保障故障等。2)能够监测水箱水位、水箱温度、集热温度、回水温度、环境温度和供水压力等。3)能够根据监测情况和需求,远程调节供水量、制热温度参数、水泵循环温差和阀门开关。4)能够根据气候变化,远程调节热水加热温度和水箱储水水位高度。5)能够根据热水供应系统的监测情况自动调节热水供应量。6)具备自动切换太阳能和热泵机组加热的功能,优先选择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二、设备智能管理系统设备智能管理系统包含照明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含消防)系统 3 项建设内容。1.照明系统(1)室内照明系统1)照明开关控制能够实现人体感应监测,依据人员所在位置提供相应区域的照明。2)通过监测人员活动情况,自动保留或关闭工作区域照明。3)应能监测室内公共照明不同楼层和区域的照明回路开关状态。(2)室外照明系统1)能够实现室外照明系统的集中监控和定时控制,对终端灯光遥控、遥测和遥信。2)能够依据所在经纬度、日期计算日照时长,自动调节灯光开关时间,随环境光线明暗情况,实现灯光软启。3)应能监测室外庭院照明、景观照明、立面照明等不同照明回路开关状态。4)具备故障自动报警功能,并反馈至监控系统。2.暖通空调系统(1)中央空调系统1)冷热源控制系统具备远程参数设置和启停控制功能,实时监测系统参数。宜采用联网监控,根据实时监测数据与设定值的偏差,自动调节控制。2)宜对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机组、排风机等设备进行变频控制,对送风区域进行变频风平衡控制。应根据供回水的压差变化自动调节旁通阀。3)应配置新风自控系统,能够自动修订新风机组送风温湿度设定值,实现对新风机组表冷阀、加热阀、加湿阀等设备的自动调节。4)新风系统宜配备环境监测传感器,对 PM2.5、PM10、甲醛、苯等室内污染物进行监测。当污染物指数达到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换气系统,扩大新风输入。新风入口设环境监测传感器,室外污染物浓度超过限定值时,应暂时关闭新风系统。5)空调末端配置控制面板,应具有室温调节功能,能够设定温度控制范围。控制面板宜具有网络化功能。6)末端风机盘管的控制可采用系统和本地双控模式。7)应对热泵、锅炉、热交换、水泵、新风、空调和冷水各子系统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在设备或系统异常时,及时在主控制器显示和报警。8)能够实时监测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发生异常故障时,可及时报警,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2)多联机空调系统1)能够实时监测多联机空调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参数,包括温度、风速、空气质量、模式、启用状态查询等。2)能够远程控制室内温度、风速等参数,并限定温度的调节范围。具备远程控制设备启停、定时等功能。3)能够根据冷、热负荷的变化自动控制冷、热机组投入运行的数量。能够按工作时段定时开启线路供电,减少待机功耗。4)室外机宜选用全直流变频机组,能够自动错峰开启,避免过大冲击电流。5)室内机宜配置新风换气机,根据空气监测质量,自动启停新风换气系统。(3)分体空调系统1)具备联网集中控制功能,能够对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如温度、风速、模式、启用状态。能够远程控制,如温度、风速远程设定,定时启停设置。2)能够监测与锁定室内机的温度、风速等参数,检验和纠正各分体空调参数。3)具备远程控制空调启停功能,根据室内运行环境自动调整运行状态。4)宜具备智能空气质量监测功能,实时显示室内空气质量状态,智能开启或关闭通风换气。(4)能够对区域内人员留离状态进行识别,自动启停区域风机。宜自动识别工作区常驻人员活动范围,实现相应区域风机的自启停。3.给排水(含消防)系统(1)智能给水系统1)能够根据给水方式、水池水位状态,自动启停给水泵。具备系统应急和远程控制的功能。2)能够实时监控给水信息,包括水泵的启停、报警、手/自动、启停控制、水流开关、管网给水压力、水位、漏损监测等。3)具备供水水箱状态监测、供水质量监测、水泵群组控制与安全运行等功能。(2)智能排水系统1)能够进行积水预警报送,并自动启停排水泵。具备应急和远程控制的功能。2)能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具备水泵累计运行时间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水泵故障报警等功能。3)宜对污水、洗涤用水和雨/雪水进行管理和智能化控制。4)具备与上级管理系统连接的标准接口和开放协议。三、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包括智慧电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电子巡更系统和用电安全监测系统 6项建设内容。1.智慧电梯系统(1)电梯监测系统1)能够监测电梯的运行状况,实时采集电梯的运行情况、故障及维保状态等信息;故障发生时主动报警。2)具备对电梯的上行、下行、楼层位置等运行状态进行浏览的功能。3)能够对电梯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故障预测、维保提醒等功能。(2)语音呼梯1)具备用户无直接接触的语音交互电梯搭乘功能。2)具备通用性,不影响原电梯的按键呼梯功能。3)具备离线功能。4)语音识别率大于 95%,语音控制反应时间小于 500ms。2.视频监控系统(重要场所监控、周界报警)(1)视频监控系统1)具备将人脸识别、行为识别、视频结构化等技术应用于视频监控中,实现无感通行、门禁、考勤、无人值守场区管理、车位看守、值岗检测、传感器信息检测等多种安全警戒功能。2)视频监控可作为数据共通联系的介质,联动照明、空调、环境控制等其它智能化控制系统。3)摄像机具备视频探测与监视、图像显示、记录与回放、市政联网(视地方要求)等功能。4)监控面应覆盖建筑物主要进出口、停车场出入口、公共走道、重要设备室、重要资料室及其他必要的场所。视频监控图像满足 720P 以上高清画质。5)数据存储应能自动覆盖和滚动存储,数据存储时间不少于 30 天。6)系统应支持网络互联及弱电系统有关接口、协议、数据库等方面的集成服务。(2)人脸识别通行管理1)监控识别园区大门口、车库出入口等区域。2)内部员工和通过申请的访客(授权人员)进入识别区域,能够正常通行,并记录保存通行记录。3)具备未被授权人员在园区内出现主动告警功能。4)陌生人进入识别区域,能通过前端弹窗展示、后台推送消息或语音播报报警信息,协助安保人员进行人为干预。5)正确识别率应99.5%。(3)周界报警1)能够通过虚拟周界绊线防止非法闯入等行为,报警信息及时传输给后端管理平台并进行提醒。2)能够与门禁、照明、空调等系统联动,实现自动布撤防。3)具备客户端联动、录像联动、云台联动、报警输出联动、报警上墙联动、语音对讲、短信联动和邮件联动等报警联动功能。报警发生时,执行相应的报警预案联动。3.一卡通管理系统(1)访客管理1)具备访客在线预约、审批、信息登记、权限管理、到访信息记录等功能,能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确保登记信息的正确性。2)访客预约提供来访人员身份信息,到访后能够在前台访客人工终端或访客自助终端机办理访客申请。3)访客通行权限能与被授权访问区域智能门禁设备直接关联,并根据访客预约情况对权限进行灵活调整,实现访客权限的智能化分配。4)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每名访客的到访记录及行动轨迹。(2)停车库(场)管理系统1)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具有高灵敏度和可靠性,能够采集记录车辆出入、场内位置等信息,实现车辆出入和场内停放车辆的动态和静态的综合管理。2)具备对车辆判断识别、准入/拒绝、引导、记录、放行等智能管理功能。3)具备分级管理、实时车位状态查询、诱导屏实时车位发布、设备运行状态查询等功能。(3)食堂餐厅人脸识别支付管理1)能够利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消费支付。2)具备人脸识别就餐记录统计功能。3)能与现有一卡通系统实现接口对接,数据同步推送,关联现有一卡通系统进行扣款。系统能够支持网络互联及弱电系统有关接口、协议、数据库等方面的集成服务。(4)智能门禁(门锁)1)能利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技术,对指定区域进行分级、分时段、分区域的通行权限管理,具备实时监控、记录、查询及异常报警功能。2)控制、执行系统具备高准确性、灵敏度、执行可靠。(5)测温准入1)人体测温有效距离范围 1.5 米-3.0 米。2)具备人脸检测功能,能同时检测 20 人体温。3)测温精度:无黑体方案精度0.5,加黑体方案精度0.3。4)能结合人脸识别系统、智能门禁系统,对体温异常人员,具备提醒、记录、阻止等功能。4.火灾自动报警(1)系统应安全适用、运行可靠、维护便利。(2)具有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互联的信息通信接口。(3)具备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互联功能。5.电子巡更能利用软件对巡查路线进行设置、更改,对未巡查、未按规定路线巡查、未按时巡查等情况进行记录、报警。6.用电安全监测系统(1)具备远程检测各类用电电流、电压、漏电流、开关温度等用电数据。(2)具有漏电、短路、过流、过载、欠压、温度等电气故障检测。(3)用电回路开关远程集控管理,自由分组设置定时开关。四、环境管理系统环境管理系统应实现空气质量监测、照度控制、自动喷灌、外窗控制、水质监控、污水处理、餐厨垃圾处理 7 项建设内容。1.空气质量监测系统(1)温度智能监控1)具备实时采集室内温度、自动调节温度等功能。2)温度调节误差不大于 2C。(2)湿度智能监控1)自动监测室内空气湿度,联动控制抽风机或蒸汽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2)室内夏季空气湿度应控制在 40%-80%,冬季室内空气湿度应控制在 30%-60%以内,并满足 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3)湿度控制误差不大于 10%。(3)空气洁净度监控1)能自动监测室内空气清洁度,包括二氧化碳、PM2.5、甲醛、TVOC 等空气指标,具备自动釆集及上传功能,并自动启停相关系统或空气净化设备。2)房间污染物浓度、温度、湿度等应符合 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室内应设置主要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装置。(4)空气净化系统1)净化设备的安装应不干涉现有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净化设备应具备指示灯或声音提示报警功能,设备必须具备安全保护装置,设备出现故障时,具有断电保护功能,以防出现安全事故。整机使用寿命应不少于 15 年。2)如采用静电除尘设备,要求的高压电离线的直径不得超过 2 毫米,电离线和集尘板需集成在一个净化单元中;整个过滤系统需可反复清洗重复使用,电离线为直线型设计;静电除尘设备的箱体需采用防腐金属,保护高负荷的商用电子集尘室,固态电源供应,防护罩和过滤装置,并且具备绝缘装置以保证人员安全性。采用三代及以上双段式静电净化以上技术,采用 CLP 闭环式高压控制技术,除尘、杀灭细菌载体一次解决,PM2.5 一次性通过净化效率达 90%以上,净化设备杀菌效率99%,净化设备十年内的净化衰减率不超过 10%。3)安装完毕后,检测所有净化设备机箱出风端,pm2.5 净化效率不小于 95%;在室内净化设备全部开启,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运行 1 个小时,室内环境指数与室外环境指数对比需达到如下:室外不超过 300ug/m3时,室内平均值不超过 35ug/m3;室外不超过 400ug/m3时,室内平均值不超过 50ug/m3;室外不超过 500ug/m3时,室内平均值不超过 75ug/m3;臭氧产生量100ug/m3;T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产生量60ug/m3为合格。2.照度控制系统能够依据所在经纬度、日期计算日照时长,自动调节灯光开关时间,并能够依据环境光线明暗情况,自动调节灯光开关时间,实现灯光软启。3.自动喷灌系统(1)具备滴灌、喷灌、微灌、地面灌等多种灌溉方式;可灵活选择自动灌溉、定期灌溉、周期灌溉等模式。(2)能够通过屏幕直接显示灌溉区运行情况。(3)支持手机 APP、现场遥控等智能化控制方式。(4)可设置灌溉起始时间、停止时间、喷灌强度等参数。当灌溉系统出现故障,能及时停机并报警。(5)可监测土壤含水率,并根据含水率自动启动灌溉动作。4.外窗控制系统(1)可根据天气状况和空气质量,自动控制外窗。(2)具备远程控制功能。5.水质监控系统(1)可自动监测饮用水水质状况,并实时数据显示,水质标准应达到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2)对污水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实时统计水量、流速,监测 COD、TOC、氨氮等含量,并实时数据显示。6.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 GB 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标准。7.餐厨垃圾处理系统(1)具备实时远程监控、设备故障自动预警、信息自动反馈推送、自动运行和运行状况显示等功能。(2)具有过载保护装置,运行模式应可调节,并具有手动、自动操作和出料功能。(3)具有粉碎、油水分离、生化处理、气体净化功能。(4)系统可模块化组装,PLC 智能整体控制一键操作,根据模式要求可设定不同的参数运行。(5)产生的污水指标应达到 GB/T 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的规定标准。产生的有机肥料应达到 NY 525有机肥料的规定标准。产生的气体应达到 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的规定标准。产生的噪音应达到标准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规定标准。五、系统集成与展示1.系统集成(1)应对建筑内部的能源智能管理、设备智能管理、安全智能管理、环境智能管理等采集监控数据的综合利用,实现 24小时监控、自动预警,支持预警消息推送。(2)支持 TCP/IP、API 等接口开发功能,支持 BACNet、LonWorks、OPC、Modbus、SNMP 等国际通用通信协议,以及公司统一的电力物联网云边交互协议。应配置灵活、可扩展,预留数据接口。(3)具备对各类终端和智能设备远程控制的功能。(4)全年累计故障时间不超过 12 小时,重要故障解决时间不超过 1 小时,具备自我修复功能。(5)支持 PC 端主流浏览器和移动端部分数据查看,具备加密传输功能。(6)具备自动预警和预警消息推送功能,支持界面弹窗、短信息、电子邮件、移动 APP 等推送方式。报警送达成功率应在 99%以上。(7)支持统一登录认证系统,支持已有应用软件快速集成,包括 PC 端和 APP。(8)支持角色权限划分和控制。(9)支持各类型采集监控数据的综合利用,实现面向全量数据的交互查询、统计分析、报表管理。(10)基于公司物联管理平台实现各类采集监控数据的统一接入和企业级共享共用,促进智慧后勤功能完善和深化应用。2.可视化展示(1)可视化展示数据包括运行参数、状态信息、报警信息等,数据展示模块应可编辑配置。(2)支持大屏展示、数据表格展示、二维平面地图展示、三维仿真模型展示等多种展示方式,支持三维全景漫游,仿真体验,直观形象的展示建筑空间布局及设备的逻辑关系;适配 PC、超大屏幕、拼接屏幕等多种显示设备。(3)二维图展示应可显示楼层结构图、楼层地图、平面图、示意图等。支持地图类型文件;支持扫描仪扫描的图形文件;支持在图形上放置各种类型设备图标;支持在图形上动态显示设备当前状态。(4)三维图展示应可支持建筑建模,实现可视化运维;可直观、形象的展示机电设备的空间布局和逻辑关系,可查看或隐藏楼宇自控、安防监控、视频监控、门禁监控、报警监控、消防监控等各子系统。支持全景漫游,全方位空间浏览,仿真体验,支持快速定位设备及查看详细属性;支持查看楼层所有摄像头的视频监控画面。(5)数据报表应支持各类信息(运行参数、状态信息、报警信息等)的统计分析,支持时间、空间、物理空间分布、设备等查询机制。支持对查询结果实现打印、下载等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