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
-
资源ID:9539958
资源大小:372.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例2是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材根据奇数、偶数相加的三种情况,提出了三个问题。阅读与理解环节给出了三个问题的一种表征方式,即用算式表示。分析与解答环节提示了三种获取结论的方法,即举例、说理、图示。事实上,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与确信感。回顾与反思环节教材给出了用大数试一试的检验方法,并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其他的验证方法。也就是启发学生联系加减法的关系想到:如果“奇数偶数奇数”是对的,那么一定有“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这样既验证了和的奇偶性,又获得了差的奇偶性结论。作为教师必须清楚,举例验证本质上只是不完全归纳,不是证明。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利用算式表征问题理解题意,通过举例、说理获取结论等。教学建议(1)明确探究的目标与方法。“阅读与理解”之后,先让学生说说例2要我们探究什么?你打算怎样探究?然后再让学生各自独立探究。(2)交流探究的方法与结果。一般学生都能通过举例发现结论,因此重要的是通过交流或自学课本,感知其他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确信结论的正确性。如,奇数奇数偶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如“多一块与少一块合并正好组成一个长方形”“两个除以2都余1的数相加,和是2的倍数”。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让他们尝试着用字母表示,如:用2n1、2m1表示两个奇数(n,m是自然数),则(2n1)(2m1)2n2m22(nm1)。因为(nm1)是自然数,所以2(nm1)一定是2的倍数。也可以告诉学生,以后到了中学,这些规律你们自己就能证明。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