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2 比大小教案.docx
-
资源ID:9543631
资源大小:14.6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2 比大小教案.docx
比大小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7比大小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认识“”“”和“”,知道其含义。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猴请客图) 小猴今天生日,它准备了好多水果,邀请它要好的朋友一起庆祝。看,小猴买了这么多水果来招待朋友,小猴可真热情啊!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这里有几种水果吗?每只小猴子吃1个梨、 1个桃、 1根香蕉,这些水果够分吗?怎样才能一眼看出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由学生喜欢的“小猴请客”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 动手操作,渗透分类 1.每种水果有几个?2.你能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吗?(只要把小猴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桃子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再数一数就知道了) 3.请你用手中的学具自由摆一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幅图中有哪些事物,分别有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的迁移。 4.(1)每只小猴子能吃上一个桃子,桃子不多也不少,小猴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教师适时指出:表示两种事物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叫做等号,读作:“等于”,在书写时两条线长短要一致。左右相等用等号(2)只有两只小猴子能吃上香蕉,香蕉少一根,小猴的只数与香蕉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学习“3>2”总结:大口对大数(3)每只小猴子能吃上一个梨,梨多一个,小猴的只数与梨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认识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 “3<4”这个式子怎么读?(3小于4) 小结:尖头对小数。强调:“>”“<”“”的读、写法 5.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两条横线等于号。”“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左右相等用等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比大小的结果,然后引入数学符号,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合理性和简洁性,而且在比较的过程中,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比较大小。“”“”的区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理解它们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并概括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在课堂实践中,加强学生想、说和做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3、 课堂练习4、 课堂小结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 “” 和“=”来表示。2.大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左右相等用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