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docx
-
资源ID:95444031
资源大小:14.2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核心素养目标 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docx
五下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认识并会写“昼、耘、桑、晓" 4个生字。通过诗歌的语调、韵律、节奏 初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2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 .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 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4 .积累有关的诗词,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 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谊。语言运用: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思维能力:能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审美创造:体会诗人笔下的童年生活,品味古诗的韵味,语言特点,感受诗 人是如何表现饶有趣味的儿童形象的。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漪” 1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3 .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语言运用: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写出村晚 所描绘的景象。思维能力: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 描绘的情景审美创造: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课时重难点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一、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复习导入1 .请同学们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个别学生背诵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首相似的古诗村晚二、学习村晚1 .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诗句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1)结合注释说一说“陂” “衔” “漪”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 诗句意思。(诗文大意: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 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2)教师提问:诗人在前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预设:幽静的傍晚美景。3 .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结合注释说一说“横牛背” “腔” “信口吹”分别是什么意思, 进而理解诗句意思。(诗文大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2)教师提问:诗人在后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预设:可爱的牧童骑牛吹笛回家的景象。4 .教师提问:你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两个“满”字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第一个“满”字写出了青草非常多,非常茂盛的样子;第二个“满” 字表现了池水涨得很高的样子。5 .教师追问:你从“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指导:老师带来了两幅图片,我们借助图片来理解“衔”的意思。预设:“衔”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展现山与落日挨得很近,欲 落未落的情景。教师:孩子们都很会品悟诗情,我们继续感悟这首诗的诗境。“山衔落 曰浸寒漪"中,是什么“浸”在水中?出示图片,提示学生。预设:落日、青山。教师追问: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景象?预设: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三、对比阅读,感悟诗情1 .教师过渡:了解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这两首 诗描写的景象,同学们一起来总结一两首诗在内容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预设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了一片繁忙的景象。预设2:村晚描绘了一幅悠闲的景象。2 .再读古诗,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教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首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体会其中的童 真童趣。(1)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后两句,圈画出关键 字未解、学。提问:你能想象孩子们学种瓜的样子吗?用合适的词语来 概括。预设:生疏、笨拙教师:同学们的概括真准确,从孩子们生疏、笨拙的动作中,你能感受 他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预设:天真可爱、热爱劳动教师:读完后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 乐趣。学生汇报。(2)课件出示村晚的后两句,圈画出关键字横、信口。提问: 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预设:天真可爱、悠闲自在教师:读完后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 乐趣。学生汇报。3 .指导朗读,读出感情。(1)朗读、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a.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读出乡村耕种劳作的繁荣景象,在读前两句 的时候,我们的语速要怎样?点生回答。预设:语速稍快一些。b.教师追问:那如果想要表现出乡村孩子的天真。我们在读后两句的时候要用什么语速?可以抓住哪个词语重读?预设:语速稍微缓慢一些。“学种瓜”语调微微上扬。c.教师: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把诗人笔下的乡村美好生活 读出来吧。出教师: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e.教师:背诵难不倒你们,相信默写你们也是可以的。提出要求:L 写上题目、作者和朝代。2.把字写正确。3.注意标点符号。(2)朗读、背诵村晚。丸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读出这首诗的恬静悠远,在读前两句的时候, 我们的语速要怎样?点生回答。预设:语速稍慢一些。b.教师追问:光是语速稍慢还远远不够,诗的韵味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 你觉得哪两个字可以重读?预设:两个“满”字要重读。教师:再看看老师划横线的词语,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预设;读得更慢一些,尾音拉长一点c.教师: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把诗人笔下的恬静诗意,悠 闲自在读出来吧。d.教师: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4 .课堂总结。(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描写了儿女与童孙。提问:儿女们、童孙们忙着干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1 :儿女,昼耘田、夜绩麻。我体会到了村庄儿女们的辛勤忙碌和热爱劳动。预设2:童孙,傍桑阴、学种瓜。我体会到了他们的热爱劳动和天真可爱。(2)村晚一诗中作者雷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恬静、悠闲自在的乡村图画。这份美体现在景美、人乐。提问:诗中有哪些美景呢?预设:草、池塘、水、山、落日、寒漪。教师追问:牧童的“乐”又从哪里可以看出呢?预设:横牛背、信口吹。教师总结:真是好一幅优美恬静、天真烂漫的牧童骑牛晚归图啊。(3)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课件,一起概括这两首诗主题思 想。点生回答。5 .课堂演练。板书设计-景草池塘水-村美:山落日寒漪优美恬静 一 晚人横牛背天真烂漫-乐:信口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