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doc

    • 资源ID:95470537       资源大小:235.50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8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doc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味。科学思维通过观察与交流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观察并解释水的蒸发现象。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水到哪里去了”。【教学难点】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实验记录表。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教学过程】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走进水的世界。一、导入聚焦:揭示课题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学生兴趣,聚集本课研究主题。预设5分钟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6.交流方法。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解决本课重难点的基础,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生活经验、实验现象等设法证明“水的蒸发”,观察、比较水和水蒸气的异同,增强实证意识。预设20分钟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设计意图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再组织小组代表在班级内交流,针对交流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引导。四、拓展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设计意图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能研究的问题也是有限的,让学生带着更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把探究延伸到课外。【教学后记】2.水沸腾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利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的活动,知道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体积会变大。科学思维通过交流、分析、概括等,总结出水沸腾与水蒸发两种现象的异同。探究实践能正确利用酒精的给热水加热,能通过口述、图文结合、数据等表达水加热过程中以及水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态度责任在探究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以及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观察水加热和沸腾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教学难点】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描述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 2.漏斗、塑料袋学生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教学过程】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研究水的世界。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烧过水吗?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出要研讨的问题。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一)预测活动(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预设:(1)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材料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使用参考视频(可用其他微课、网络视频):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5.实验安全提示。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是的温度数据,为下一步的研讨和分析做准备。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设计意图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交流与汇报中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及总结能力。教师演示水变成水蒸气,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的变化。【教学后记】3.水结冰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验,知道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水的温度和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变成固体,并且向四周放出热量。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分析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究实践能用温度计测量和记录水结冰时的各种变化,并思考冰与水是否为同一种物质。态度责任通过水结冰的实验活动,能对物质形态变化产生兴趣,在观察水的不同形态转化的过程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教学重点】发现并分析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 2.各种冰的图片、热水、等。学生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同学们好!我们将要继续研究水的世界。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2.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设计意图由测量热水的温度导入,让学生形成通过记录温度变化获得证据的意识,再通过观察冬天结冰的图片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聚集本课研究主题。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3.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设计意图实验前通过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操作和教学课件上补充的实验要求,规范操作指导,使现象更直观,更明显,帮助学生获得对水结冰这一现象的直接认识。预设20分钟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3.冰还是水吗?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同时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观察到的现象,运用证据解答疑问。(预设12分钟)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常见的结冰现象,并对冰的变化进行猜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为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教学后记】4.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观察加热后冰块的变化,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科学思维能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找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化的证据,能建立起热量和水的形态变化之间的联系。探究实践能再加热冰块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现象,收集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化和热量变化的证据,得出结论。态度责任能在探究过程中保持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通过细致的观察获得更多的发现。【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冰融化成水过程中的现象【教学难点】知道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有关以及水的三种形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学生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或碎碎冰)、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水的世界的探索。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这是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2.揭示课题:冰融化了(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用吸管吹冰块,理解热量是冰块融化的关键。通过引导学生在试管上做标记,让学生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培养学生自己观察的良好习惯。二、探索观察冰融化成水(预设18分钟)材料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1.吸管吹冰块(预设8分钟)(1)科学家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就会开始融化。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给你一根吸管,可以怎么做?(预设: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用吸管吹热气让冰融化)(2)学生用吸管朝冰块一个部位吹气。(3)交流现象: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的快。(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2.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预设10分钟)(1)讨论: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3)提问: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这个实验?(4)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后实验方法。提示:a.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b.冰在融化过程中用眼睛观察,不能动手触摸移动试管和烧杯。c.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记号。d.讨论补充完成学生活动手册。3.讨论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学生活动手册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用吸管吹冰块,理解热量是冰块融化的关键。通过引导学生在试管上做标记,让学生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培养学生自己观察的良好习惯。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板书:吸收热量)(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预设:固态)(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2.学生补充。3.学生观察水状态的各种图片。它们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4.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预设: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板书:冰 固态 水 液态 水蒸气 气态)5.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预设: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水遇冷转化成冰,冰加热转化成水)6.教师小结: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板书:互相转化 热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基于实验现象进行交流,促进学生认真思考、有序交流,增强实证意识。四、拓展课后拓展(预设4分钟)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我们课后如果要研究“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块一些?”应该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回家后认真准备,完成实验。设计意图从课题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思考如何保证实验条件的相同,在实验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完成实验。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在研究水结冰时,我们往碎冰里加入了( )可以降低温度。A.白糖B.食盐 C.小苏打 D.食用碱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需要向周围( )。A.吸收热量B.释放热量C.既吸收热量又释放热量D.既不吸收热量也不释放热量3.下列温度环境中,冰块融化得最快的是( )。A.0B.10C.50D.904.一个玻璃杯里装着冰水混合物,此时已经满杯,当水中的冰全部融化后,会( )。A.水平面下降B.水溢出杯子C.水平面不变D.整体重量会变轻5.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叫( )。A.融化B.凝固C.蒸发D.凝结二、判断题6.给冰块加热,它会变成液态水。( )7.冰、雪、雾都是水的存在形式。( )8.水的三态变化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现象。( )9.冰融化成水,体积会膨胀。( )10.水、水蒸气和冰,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参考答案1.B 2.A 3.D 4.C 5.A6. 7. 8. 9.× 10.【教学后记】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认识到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科学思维能初步建立直观模型解释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探究实践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据了解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态度责任在观察实验中,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他人的观点、完善和改进探究活动。【教学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设计并实施对比实验来研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教学过程】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探究水的溶解。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设计意图用食盐溶解实验导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中理解溶解现象的特征,再通过提问展现学生的前概念,聚集本课研究主题。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设计意图实验前通过阅读教材、交流注意事项,规范操作指导,初步建立控制实验变量防止干扰的实验意识,突破难点。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比较耗,不能让学生重复实验,因此通过汇总全部数据,让学生基于数据进行交流,增强实证意识。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从更加普遍的角度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预设:2分钟【教学后记】6.加快溶解【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比实验,知道搅拌和升温等方法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到实验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是可改变的。科学思维通过加快实验溶解的速度的对比实验,知道做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是: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保持其他不变。探究实践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比较并记录不同条件下等量水中相同质量食盐的溶解速度。态度责任在对比实验的过程中,能关注食盐在溶解过程中颗粒的变化,增进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教学难点】设计并实施对比实验来探究“加快物质溶解”。【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四杯水(三杯自来水、一杯热水)、 玻璃棒1 根、秒表1只、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探索水的世界。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食盐1份,一杯水1.出示食盐和水。提问:把食盐放入水中会如何?(预设:食盐会溶解在水里。)提问:这些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预设:5分钟、6分钟、10分钟)提问:谁有办法使食盐更快的溶解?(预设: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2.揭示课题:加快溶解(板书)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实验入手,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产生新的思考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从而展开本课的探究活动。二、探索加快溶解(预设30分钟)活动一:如何进行实验。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 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1.提问:要研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冷水、热水)2.出示实验记录表我们提出的问题温度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两个组相同的条件实验过程与方法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我们提出的问题温度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在冷水中溶解的慢。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量相同、食盐量相同、同时加盐、都不搅拌实验过程与方法1.准备两份质量一样的食盐;2.将食盐同时加入到两杯一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3.静止不动,观察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4.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5.介绍实验要求以及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1.小组合作;2.分步进行;3.及时记录。)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 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1.提问:要研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又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水、玻璃棒、秒表)2.出示实验记录表我们提出的问题搅拌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两个组相同的条件实验过程与方法3.组织学生结合上一个实验,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我们提出的问题搅拌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食盐搅拌比不搅拌溶解的快。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温相同、水量相同、食盐量相同、同时加盐实验过程与方法1.准备两份质量一样的食盐;2.将食盐同时加入到两杯一样多的冷水中;3.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观察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4.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有效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也为学生今后设计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6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学生反馈交流。小结: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3.提问: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里,还可以怎样做?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有利于得出“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这一结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四、拓展请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预设2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哪些?2.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两个,你们还想做实验研究其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后利用课堂所学的只是和方法去寻找更多的加快溶解的方法,并且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明白“科学来自生活,最终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学后记】7.混合与分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验了解食盐可以通过蒸发的方式从水中分离出来。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的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探究实践借助探究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活动,对实验进行观察、描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态度责任通过观察食盐与水混合与分离的过程,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教学重点】设计并实施“加热食盐水”的实验来析出食盐。【教学难点】过滤实验装置的组装和操作【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过滤过程微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学生1 份食盐、1 份清洗干净的细沙、1 份食盐与沙混合物、1 根玻璃棒、一杯清水、一块石棉网、一个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盒火柴、一个放大镜、一张咖啡过滤袋、一个漏斗、一个铁架台、一个烧杯。【教学过程】同学们好!我们将要继续探索水的世界。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投影图片出示:食盐和沙混合物,你有什么办法将食盐和沙分离?2.揭示课题:混合与分离(板书)二、探索1.初步了解食盐和沙子的特点:食盐和沙有什么特点呢?每组领取食盐和沙,集体交流讨论食盐和沙子的特点,并完成活动手册。2.根据食盐和沙的特点你会怎么样来分离?(引导学生根据食盐和沙不同特点来设计方法/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同现象?)3.方案一:教师演示将食盐和沙混合物倒入装有水的烧杯,并搅拌溶解食盐。方案二:学生领取装清水的烧杯,并把食盐和沙倒入搅拌溶解食盐。4.展示烧杯,食盐哪里去了?可以怎样将沙和盐水分开?方案一:5.出示过滤装置,并课件学习过滤操作。6.学生进行过滤操作分离沙和盐水?7.怎样将食盐和水分离?(把水蒸发了)8.展示蒸发装置,并学习操作规程。9.学生进行蒸发实验,分离食盐和水。方案二:5.出示过滤装置,并课件学习过滤操作。6.食盐怎么从水中分离出来呢?7.提供蒸发装置,学习操作要求。8.学生实验操作,先进行过滤实验分离沙和盐水。9.用过滤装置换取蒸发装置分离食盐和水。10.整理器材放回原处,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离食盐和沙两种物质的过程,深入理解混合与分离的本质。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1.蒸发获得的食盐是混合时的食盐吗?引导分析蒸发获得的食盐和原来食盐之间的异同。2.水再分离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的特点可以分离一些物质。)3.食盐和沙混合后是怎么分离的?追问水到哪里去了?(利用物质之间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离)4.在分离食盐和沙的食盐过程中你还有发现?四、拓展1.准备:木屑、铁屑、磁铁、纸、水、烧杯、网筛2.木屑和铁屑混合了可以怎么分离?(利用铁屑能磁铁吸的特点,利用木屑在水中是浮的、铁屑在水中是沉的特点)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知道一些物质的形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并没有改变。科学思维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对物理变化的本质进行对比理解,总结物理变化的特点。探究实践能在探究活动中对实验进行观察、描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态度责任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节约用水、珍惜淡水资源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教学重点】观察并记录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纸、橡皮泥发生的变化。【教学难点】讨论交流水的三种形态之间的异同点。【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水的三态变化视频。学生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同学们好!我们将要继续探索水的世界。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教师准备:出示课件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图片冬天河里的水结冰,天热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节图片导入,加入水三态变化相关的图片。1、提问:冰融化成水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预设:学生回答水融化时变成冰、变成了液态的水了。结冰时水从液体变成了固体了。)2、提问:思考:妈妈在晾衣服时,衣服慢慢的晒干了。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预设:衣服上的水消失了、水不见了、衣服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跑的空气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小结:水真的不见了吗?其实衣服上的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加热)后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3、提问:水的哪些特点发生了变化?那么它还是水吗?课件出示学生活动手册。说明要求: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的表格上4、课件出示纸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图片,生活中的变化有很多,比如说纸、橡皮泥的变化,此时呈现纸制品和橡皮泥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图片中的物品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纸的形状改变、气球大小改变、木棒颜色改变等)5、揭示课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设计意图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快速复习水的三态变化。强调妈妈晒衣服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身边的科学现象。二、探索纸和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各种纸6张、橡皮泥若干、剪刀、刮刀、活动手册等活动前课件出示:1、活动要求: 学生能把活动手册上的表格边实验边记录下来,能在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2、活动问题: 问题1:我们做了什么使纸(橡皮泥)发生了变化?问题2: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问题3:它们变化后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活动一 :1、教师拿出一张纸折出一个折纸模型,进行简单的制作。(注意时间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上述问题完成对活动手册的填写(对学生手册填写预设1:把纸折起来、剪一剪、撕一撕等。预设2:学生根据实验能描述实验现象。预设3:学生能根据自身的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结论。)3、交流展示环节:请学生讲解自己完成的活动手册(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分析结论,纸改变了形状但是都还是原来的纸。)(展示环节结束后将材料整理完毕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扰后续研讨。)活动二:1、提供橡皮泥和刮刀,让学生用这块橡皮泥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注意时间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2、学生制作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doc)为本站会员(鹿哥)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