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颂》唱歌课教案小学教育小学学案_中学教育-初中教育.pdf
-
资源ID:95488516
资源大小:181.09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祖国颂》唱歌课教案小学教育小学学案_中学教育-初中教育.pdf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祖国颂唱歌课教案 一、发声基础知识,歌唱的共鸣。歌曲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二、教学目标:1、学会第一段歌曲,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和富有感情的声音唱好这首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2、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初步获得自然而均匀的呼吸方法,能够用比较流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3、从歌唱种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人数、安定情绪。2、发声练习与歌唱基础知识:发声练习是为了使我们的嗓音得到训练,使我们的声音圆润、明亮、优美动听。先讲一下歌唱的共鸣。良好的共鸣能使声音集中,洪亮,传送较远,并且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1)什么叫共鸣?什么是歌唱共鸣?声学中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叫“共鸣”。“歌唱共鸣”就是指歌唱发声时,声带振动产生的音波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口、头、胸等腔体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的发声效果。如(举例示范)。(2)共鸣腔体的区分和声区的形成:人体的共鸣腔体可分为胸腔、口腔、头腔三个部分。把三个部分的共鸣腔运用于人声的低、中、高三部分不同的音区,就形成了胸声区、混声区、头声区,这三部声区的形成和歌唱共鸣的运用是密切相关的。各声区通过共鸣腔的运用产生的饿声音效果如下:(举例示范)。练声:2/4 1 3|5 3|1-|ma.要求:吸气要深,呼吸要流畅、均匀。声音要自然、连贯。并注意运用共鸣。3、教唱新歌:(1)歌曲介绍:祖国颂原系作者 1957 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记录片祖国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歌曲的体裁是颂歌。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2)范唱。(3)教唱旋律(视唱法与听唱法结合)a、把带有装饰音的乐句进行重点教唱。b、分句视唱与教唱,注意音准和节奏。(4)教唱歌词:a、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吐字准确。b、发现难点,反复教唱二、三遍。跟原唱摸唱一、二次。c、齐唱一边,检查是否学会。(5)分析歌曲: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这是一首单乐章的颂歌。全曲分为三个部分(A-B-A)。第一部分(A)旋律悠长、宽广,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第二部分(B)旋律舒展、深情,富有民族特色,展现祖国一派繁荣景象。再现部分(A)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气势更加宽广、宏伟。a、根据对歌曲的分析,加以处理范唱一次。b、要求学生完整的有感情的唱一遍。4、课堂总结与布置作业。(1)讲评这堂课的教学情况。(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唱好这首歌曲。如何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视唱练耳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视唱和听音记谱的能力。(3)视唱教学应按照教材的进度,由易到难,系统的进行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必须建立个别检查和回课常规。检查时对音准、节奏、旋律感要严格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认真倾听被检查者视唱的优缺点,以提高大家的饿听辩能力。视唱采用首调唱名法,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熟练的掌握基本练习,具有识谱视唱简单歌曲和儿童歌曲的基本能力。(4)练耳教学参照乐理教学的进度和视唱教学的进度拟定听唱、听辩、和听记练习,其程度进度要稍低一些,稍慢一些。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模唱、听唱、默唱、听音、划拍,对比听辩听记录音年等多种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听常、听辩和听写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以练习法为主,突出技能训练的要领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性,达到独立识谱,视唱的能力。歌曲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和富有感情的声音唱好这首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初步获得自然而均匀的呼吸方法能够用比较流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从歌唱种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更加使我们的声音圆润明亮优美动听先讲一下歌唱的共鸣良好的共鸣能使声音集中亮传送较远并且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什么叫共鸣什么是歌唱共鸣声学中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叫共鸣歌唱共鸣就是指歌唱发声时声带振动产生的音波的区分和声区的形成人体的共鸣腔体可分为胸腔口腔头腔三个部分把三个部分的共鸣腔运用于人声的低中高三部分不同的音区就形成了胸声区混声区头声区这三部声区的形成和歌唱共鸣的运用是密切相关的各声区通过共鸣腔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