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分析.doc
-
资源ID:9548955
资源大小:47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分析.doc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10”、“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在建立数概念和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直观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3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欢迎海鸥回来的情境,借助问题“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产生数海鸥个数的必要性,引入对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数一一数、拨一拨,引导学生掌握数数的顺序,感悟数的大小,并重点突出对11和20这两个数意义的学习,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数的组成以及数的读写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给海鸥喂食的情境,借助问题“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和“还剩下多少桶鸟食”,引出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认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完成对“几加十几”、“10加几”的教学。“十几减10”安排在“自主练习”中学习。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并且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10以上的数,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关于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认数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计数单位和数位以及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表示数的位值制原则,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乃至更大的数打下基础。在认数基础上接着教学20以内加减法,有利于深化对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加减法等奠定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因为这是理解1120各数意义的关键,也是进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的难点是20以内数的写法,因为学生认识的10以内的数是读与写相对应,而读1120的数,读的是“10”而写的时候,只在十位上写“1”,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数物体的个数,借助小棒等学具数数、计算加减法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关于1120的数数、比较大小、读写、简单计算等。教材在编写时,充分地利用了这些现实的知识基础。如:在教学认识“11”这个数时,直接让学生数出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这是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认数之后教学“123?”时,直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数一数或利用小棒和计数器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自主完成对算理算法的探究。2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教材在编排1120各数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数数,然后借助小棒等学具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感悟数的大小,掌握数的顺序。接着,把10根捆成一捆,在直观的基础上抽象出10个一是1个十,然后用计数器表示出来,借助计数器进一步抽象出数的写法。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由直观到抽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发展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也经历了解决红点问题借助学具明确算理,解决绿点问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算法的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3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教材在认数和计算的编排上都注重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如:在认识“20”时,教材呈现了借助实物来一个一个数,用小棒数一数,用计数器拨一拨等多种方法。在计算教学时,也呈现了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多种方法。多样化的方法是以展示学生合作探究成果的形式呈现的,表明这些方法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产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二)单元学与教建议1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究新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这样,既可以有的放矢,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乐于思考。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可以直接将问题提出,让学生数一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学生根据已经具备的数数的经验,很容易数出有11只和20只,而且会出现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等不同的方法,这些经验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探究。同样,在教学“12 3”时,直接让学生想办法来计算。因为学生在认数时已经形成了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数的活动经验,所以学生可以顺利得出计算结果,并借助学具操作探究“十几加几”的算理和算法。放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究,满足了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也能帮助其联系已有的认知基础探究新知。2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数的认识和计算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充分地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如:本单元中,计数单位“十”和数位“十位”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是比较困难的。在教学时,要充分地让学生用l根小棒代表1只海鸥来摆一摆,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是多少。随着学生想出把10根打成一捆,引出“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深刻体会计数单位“十”的意义和产生的必要性。再借助计数器表示出11,对照小棒、计数器写数,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1个十”和“1个一”的表象,理解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这样,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3放手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展现多样化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如:在教学“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时,教师在学生列出算式“123”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等于多少,如何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充分展示多样化的方法,如数一数、用小棒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235,10515”等。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习惯等会有不同,所以出现的方法可能不一样,像数一数的方法在情况比较好的班级可能就会不存在,而“235,10515”这种方法又有可能没有出现,我们在教学时,要明确每一种方法的价值,对重要的方法,如借助学具操作和“235 ,10515”必须出现,如果学生不出现要进行引导,并重点处理,而其他方法可以适当灵活处理。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又可以保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4依据教学目标全面回顾,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评价学生时,可以从以下3方面进行:能否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能否正确地读、写;能否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其所在数位;能否掌握数的组成并会比较大小;能否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否借助学具进行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否借助学具操作进行抽象概括,并较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借助已有的经验主动思考,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具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5课时。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