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课件.pdf
-
资源ID:95491184
资源大小:152.3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课件.pdf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槐阳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备课组 三年级 整理人 何亚婧 章节单元 第九单元 课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材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结合学生平时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失分可归因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很好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判断商的首位,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教法学法 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出示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2.知识回顾。关于分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知道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题目。(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_,检查_。(2)基本规律:先比较被除数首位和除数,确定_;中间或者末尾哪一位不够商 1,就商_;除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余数必须小于_;如果除到最后有余数,验算的时候要加上_。(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_。有余数的除法:_。二、巩固应用 1.出示例题。口算:903=8002=25005=05=784 5028(1)指名答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题。(2)你是怎样想的?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第一题验算)2083 9033 8407 4208 (1)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2)汇报订正。这几道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呢?我们来订正一下。你是怎样算的?第一道强调百位上的数不够商 1,就看前两位。第二道强调商中间的 0 是怎么得的。第三道强调商中末尾的 0 是怎么得的。3.43 个人去旅行,一辆小车可以坐 5 人,一共要几辆车?解析:435=8(辆)3(人)余下的 3 人也要 1 辆车,3+1=4 辆。答:一共要 4 辆车。三、提升练习 1.2405 读作()或()。2.小红 3 分钟跳绳跳了 306 下,她一分钟约跳()下。3.在5=24中,最大是(),这时是()。4.7067 的商末尾有()个 0。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中,我们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大家很积极,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得不错,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 111 页“练习二十三”第 2、3、4 题。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计算规律;笔算顺序;验算方法。教学反思 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方法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平时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失分可归因于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方法通过判断商的首位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计算方法提高计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课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