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知识点》生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考.pdf
-
资源ID:95505825
资源大小:565.8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物态变化知识点》生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考.pdf
物态变化 一、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如;0的水和0的冰一样冷)2、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3、温度计的使用六步骤:(估计、选择、测量、读数、记录、整理)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注:“量程”:是指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是指最小一小格所代表的温度值。)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从被测物体中取出温度计,整理器材 4、温度计的读数步骤:第一步:知道刻度的位置并且知道“分度值”第二步:看液柱的位置 (液柱在刻度下时,则读数为“零下”液柱在刻度上时,则读数为“正”从0 刻度开始数一直数到”液柱”,则数的格数X分度值=温度的度数)第三步:读数(写数并标明单位)【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5、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体温计: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量程:3542;分度值:0.1 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 8、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决定了温度计的精确度。内径越细液柱变化越长,越粗液柱变化越短,但温度数字相同 9、图 A 该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来工作。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用一根很细的毛细玻璃管 注意:液柱上升,表明气温高;液柱下降,表明气温低 图 B是加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根据“测温气体热胀冷缩”规律来工作。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用一根很细的毛细玻璃管 二、汽化(吸热):液态气态 1、汽化两种方法:蒸发、沸腾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意:只要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就都可以蒸发 蒸发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使液体蒸发加快的方法:(“减慢蒸发”与之相反)1、提高液体的温度;2、增大液体的表面积;3、加快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注意:风的本质是空气的流动,但不能改变温度。如: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干燥的温度计也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 多油的热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因为油层覆盖在汤表面上,阻碍了水蒸发和散热 注意:水蒸气是气体,人眼是看不到的;“白气”是非常小的小水滴 3、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实验器材组装:(从下往上)将点燃的酒精灯置于铁架台的底座上,根据酒精灯的火焰调节铁圈高度,再根据烧杯中的液面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实验现象:气泡变化:(1)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2)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 声音变化:(1)沸腾前,声音由小到大;(2)沸腾时,声音由大到小 注意:这声音特点可以解释“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温 度:(1)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2)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点)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1)采用猛火加热(浪费燃料)(2)减少水量(既节省燃料又省时)(3)提高水的初温(既节省燃料又省时)(4)在杯口加盖子(省燃料又省时)对沸腾图像的观察:沸腾特点: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AB段为沸腾前,BC 段指沸腾过程(即沸腾时)t2 t1 为沸腾所用时间 A点对应的温度为水的初温 T 点为水沸腾时的温度(即水此时的沸点)如果 T=100表明此时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如果 T100表明此时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右图水初温相同时,和不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比水量多.(即两个水量不同,所以比后沸腾)三、液化(放热):气态液态 1、液化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度计的使用六步骤估计选择测量读数记录整理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注量程是指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是指最小一小格所代表的温度值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待度值第二步看液柱的位置液柱在刻度下时则读数为零下液柱在刻度上时则读数为正从刻度开始数一直数到液柱则数的格数分度值温度的度数第三步读数写数并标明单位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泡不能与烧杯壁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体温计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注: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即水蒸气遇到低温物体会 液化成小水珠)(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注:“压缩体积”如:打火机、杀虫剂、燃气罐、灭火器、火箭燃料 (将气体压缩体积的好处:便于“便于贮存和运输”)注:水蒸气是气体,肉眼是看不见的。注:“白气”是非常非常小的小水珠,是液体。2、自然中的液化现象有:雾、露、雨、“白气”(热气)3、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图 2-19)现象:瓶口有“白气”、金属盘底部有小水滴出现。金属盘底部变热说明:液化放热 怎样使现象更明显:可以在金属盘上放置一些冰块 4、用注射器吸进一些纯酒精,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看到注射器中的酒精消失,这是汽化现象;再推动活塞,又会看到注射器中的酒精出现,这是液化现象。5、“汽化、液化”有关的几个现象: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炖.试说明其中的道理.答:因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变的,再使用大火力就浪费了燃料,改用小火,保持锅内的水沸腾就行了.注意:“小火”节省燃料,但不会省时,小火和大火所用时间相同。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那么能用纸做的小锅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吗?请试一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800).答: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而且水沸腾时需吸收大量的热量,同时吸收纸多余热量,不让纸热到比 100高多少,而纸的着火点是 183,因此纸不会起火燃烧 100的水蒸气遇到 100的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会液化,液化放热。“雨”的形成最合理的解释:河、湖、海中的水先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后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这就是雨。(先“汽化”后“液化”)洗澡时房里镜子先模糊(水蒸气遇冷液化),过会儿又清晰了(汽化)。初冬窗户出现水雾(冰花)在内侧;夏天房里开空调出现水雾在外侧 四、熔化(吸热):固态液态;凝固(放热)液态固态 1、冰、石蜡熔化实验:冰、石蜡要弄碎实验效果好 水浴法:使受热均匀 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和物体状态变化 2、固体分类:晶体、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有固定的凝固点 如:冰、食盐、明矾、石膏、水晶、各种金属、铜矿石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没有固定凝固点 如:松香、玻璃、沥青、橡胶、塑料、蜂蜡等 3、晶体熔化图像(“加热”过程)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 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度计的使用六步骤估计选择测量读数记录整理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注量程是指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是指最小一小格所代表的温度值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待度值第二步看液柱的位置液柱在刻度下时则读数为零下液柱在刻度上时则读数为正从刻度开始数一直数到液柱则数的格数分度值温度的度数第三步读数写数并标明单位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泡不能与烧杯壁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体温计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 B点表示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熔化,物质处于固态;C点表示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吸热 T点:表示此晶体的熔点 t1 表示经过 t1 分钟晶体开始熔化(即熔化前所用的时间)t2-t1 表示 BC段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 、晶体凝固图像(“冷却”过程)(注:晶体凝固和晶体熔化相反)晶体凝固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C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晶体放热降温过程。CD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凝固过程 凝固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A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液体放热降温过程 C点表示达到凝固温度,但没有凝固,物质处于液态;D点表示刚好完全凝固,物质处于固态 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 T点:表示此晶体的凝固点 t1 表示经过 t1 分钟晶体开始凝固(即凝固前所用的时间)t2-t1 表示 BC段凝固过程所用的时间 4、非晶体熔化(“加热”过程)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5、“熔化”与“溶化”的区别:“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化成“液态”,这是个状态之间的转化,要吸热即要加热。所以“熔”用“火”旁。(如:冰化成水,这是水的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要吸热。)6、熔化、凝固有关的几个知识点: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 水凝固成冰,体积会膨胀 在北方地窖为防止菜不被冻坏常常放几桶水是 因为水凝固放热 “下雪天在公路上撒盐”能降低水的凝固点,从而使雪熔化后的水在夜间不会凝固。五、升华(吸热、固态气态)、凝华(放热、气态固态)1、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现象:实验中加热时,固态碘消失,有紫红色碘蒸气出现(升华)冷却时,紫红色碘蒸气消失,有黑色颗粒状固态碘出现(凝华)2、用久的灯泡发黑的原因?答:灯泡里钨丝先发生升华变成钨蒸气,关灯后灯泡逐渐冷却钨蒸气凝华成固态钨依附在灯泡上。3、舞台白雾的由来?答: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形成了白雾。4、人工降雨解释?答:干冰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有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 熔化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上。)5 液化现象:雨、雾、路、白气 凝固现象:冰雹、冰块 凝华现象:霜、雾凇、雪、冰花 度计的使用六步骤估计选择测量读数记录整理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注量程是指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是指最小一小格所代表的温度值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待度值第二步看液柱的位置液柱在刻度下时则读数为零下液柱在刻度上时则读数为正从刻度开始数一直数到液柱则数的格数分度值温度的度数第三步读数写数并标明单位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泡不能与烧杯壁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体温计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