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II(含答案).docx
-
资源ID:9552287
资源大小:70.22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II(含答案).docx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II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好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去集市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莱,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边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扫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联大盖新校舍,主事的人给文嫂盖了间质料比原来好的房子,她还不满足,还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反映出她得寸进尺、喜爱贪图小便宜的性格。B. 文嫂把鸡蛋卖了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说明鸡是她家生活基本经济来源之一;“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肉”,说明鸡也是她家改善生活的主要经济依靠。C. 文嫂为部分先生服务,地虽然挑拣了一些破旧衣物,但同时她也主动替他们把宿舍都打扫干净,这是一种不欠人情、不贪图小便宜性格的真实写照。D. 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也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7.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正是她嚎啕大哭的诱因。B. 鸡毛中一句“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的叙述,极尽夸张之能事,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一个“要做大事、赚大钱”就必极节俭的金先生形象。C. 本文以“鸡毛”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心难测。D. 在结构上,鸡毛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小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8.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讽刺金先生这一人物形象。9. 汪曾祺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巡山艾克拜尔·米吉提他看到了那对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以它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好。但是,不知怎的,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岩羊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有一回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见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自己,闪着幽幽的光。狼和狐狸他也常见。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圆石上一动不动。他有些迟疑。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天天。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绊好,向着大圆石走去。岩羊依然没动。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风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13那岩羊还是没动。14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15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16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天哪,他想,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17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18他心疼极了。19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20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么?21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22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只不过是背负罪名而已。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23现在,他的心情很沉重。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为这只老岩羊祈祷。于是,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他把老岩羊的躯体肢解后放在大国石上,用枯草揩净手和折扣刀,上马离去。24这时候,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25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对犄角的描写、对地形位置的介绍,以及对岩羊反常行为的关注,都说明“他”有着丰富的山居经验。B. 第段对野猪、旱獭、狼、狐狸的描写,生动再现动物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说明禁捕后,动物与人和谐相处。C. 第段是景物描写,山风劲吹,秋草枯黄,点明季节,预示冬天的来临,此时巡山表现他对这片山的由衷热爱。D. “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是“他”对老岩羊顽强生命意志的咏叹,“不老”指老岩羊的精神内涵。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一次巡山经历,而到了关键的内心描写时就转用第一人称叙述,这样处理有助于直接表达感情。B. 在描写“他”上山脊探老岩羊究竟时,几个短句独立成段,有助于强调“他”急切的心情和面对老岩羊时的惊怵与心疼。C. 小说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结尾,戛然而止,这种留白手法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有言止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D. 小说的语言颇为质朴,“按说”“利利索索”“眵目糊”等方言独具地方特色,哈萨克人的谚语则简单而又富有生活哲理。8. 小说以岩羊的“纹丝不动”与“他”的步步靠近为主线,这样谋篇布局有何妙处?9. 对“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的做法,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而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在中国,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记得第一次是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仿佛记得从生物的相似性来看,梅花翻译成英语应该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plum很熟悉,所以有些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又因为我的中文名问起梅花,我接受了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搞音乐的意大利人,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嘛,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那种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能告诉他,万木萧瑟,大雪压境,一树独放,傲雪吐艳,那种惊心动魄的震撼。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琼枝微绽,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怎样还能告诉他,人困于情,辗转反侧,幽梅香袭,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的迷离。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有一次和一个希腊友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油橄榄,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虽然梅花不是国花,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种梅,品鉴梅,画中有梅,诗文里写梅。B. 搞音乐的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故作者认为他能写出“梅花四弄”。C. “梅”与“松”“竹”称为岁寒三友,是历代中国画家表现坚韧品格的创作题材。D. 书香缭绕骨魂,诗心陶冶美丽,中国人的梅魂在与世界的交流中焕发独特的魅力。7.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关于梅花的诗歌,这不仅可以表现梅花的品性还能使文章典雅。B. “墨梅”一般是指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疏、瘦、清、斜之美。C. 我虽不太懂希腊人对油橄榄的言论,但我们相通的是对各自国花深入灵魂的热爱。D. 从主题上看,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也借此隐含表现了外国人和中国文化的隔膜。8. 请围绕“梅花”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9. 请分别从修辞、句式、用词等角度赏析划线文字的表达效果。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半张纸瑞典斯特林堡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纸条。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来说这种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画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经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了,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要生产了。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快要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这两分钟里他又重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的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6.(改编)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这是因为纸条上面的项目是用多种笔迹多种颜色草草写成的,较长时间的辨认使他双眼感到吃力。C.“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说明了主人公对这张纸、对这两年时光的珍重。D.“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说明主人公即便遭遇不幸,依然选择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迎接美好未来。7.(改编)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不惜笔墨,给半张纸以特写,精细地描绘了半张纸的颜色、质地,甚至连纸上的笔迹也一一作了说明。B.小说运用大量的心理、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了主人公面对不幸命运的坚强、乐观、勇敢。C.小说在叙述“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时穿插了议论“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拓展了文章的深度。D.小说中的忘却和怀念构成了对比,主人公认为这段爱情是最大的幸福,这幸福之大和纸条之小又构成了对比。8.(改编)请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概括主人公的经历。(6分)9.文章为什么以“半张纸”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6分)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五城记(节选) 余秋雨开封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 省会在郑州,它不是。这是它的幸运。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态龙钟的旧国都,把忙忙颠颠的现代差事,洒脱地交付给邻居。 陪同我的人说,宋史上记载的旧地名,都在今天开封地底下好几公尺。黄河经常决水,层层淤泥堆积,把宋代繁密的脚印深深潜藏。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力也入乡随俗,一层层地慢慢来。开封古都,用灾难的刷把,一次次刷新。人们逃了又来了,重新垦殖,重新营建,重新唤醒古都气韵,重新召来街市繁荣。开封最骄傲的繁荣,见之于清明上河图。 开封就像我们整个民族,一再地在灾难的大漠上重新站立,立誓恢复淤泥下的昔日繁华。但是,淤泥下的一切属于记忆,记忆像银灰色的梦,不会有其他色彩。于是,开封成了一个褪色的遗址。 只有最高大、最坚牢的构建未曾掩埋。台阶湮没了,殿身犹在;高塔被淤没底层,仍然巍然不摧。那天我与友人同去开封,不知爬了多少台阶,古塔、古塔、古塔,宫殿、宫殿、宫殿。我累了,上下环顾,对友人说:“我真想把荒草间的石阶拍下来,题名时间。”友人说:“别拍了,一端相机便成了现代。” 倒也是。时间的力量只能靠着体力慢慢去爬、去体会,不能拿着一张照片轻松地去看。一轻松,全都变味。 国内许多古塔已经禁止人们攀援,而开封古塔却听便。不必过于担心有无数的人在塔中拥挤,爬塔是一种体力和意志的考验。塔阶很窄、很陡、也很暗,不拼力爬到每层的窗洞口你不可能停下,到了窗洞口又立即产生更上一层观看的渴念。爬塔心理可以构成一种强烈的悬念线,塔顶塔尖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召唤。要么不进塔。进了它,爬了它,很少有人半途而返。让体力心力不济的人们静静仰望吧,塔身中天天地进行着青春和生命的接力赛。千年前建塔的祖先们,不经意地留下了物理上和心理上的两个制高点,来俯瞰一代代的子孙是否有点出息、有点能耐。当我爬到最后一层,我真想气喘吁吁地叫一声:“我报到,我的祖先!” 是的,只有远远高于现实的构建,才有能力召唤后代。南京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特别奇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历代歌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色彩?历代农民起义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为天京的洪秀全,那样叱咤风云,闹成如此气象?历代古都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现代还一会儿被外寇血洗全城,一会儿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 中华民族就其主干而言,挺身站起于黄河流域。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一到南京,受到楚风夷习的侵染,情景自然就变得怪异起来。南京当然也要领受黄河文明,但它又偏偏紧贴长江,这条大河与黄河有不同的性格。南京的怪异,应归因于两条大河的强力冲撞,应归因于一个庞大民族的异质聚汇。 这种冲撞和聚汇,激浪喧天,声势夺人。因此,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鸡鸣寺的钟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庙的店铺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紫金山的架势千载不移,去中山陵、灵谷寺的林荫道,永远是那样令人心醉。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我多次对南京的朋友说,一个对山水和历史同样寄情的中国文人,恰当的归宿地之一是南京。除了夏天太热,语言不太好听之外,我从不掩饰对南京的喜爱。 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诗中,有不少与南京有关,其中尤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最: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一千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再加上一千年,南京城实在是气可吞天。5.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封虽历经灾难,但又屡次重建,正如中华民族一再在灾难中重新站立,表达了作者对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的赞美。B.南京地理位置独特,既汇聚包容长江黄河两大文明,气魄不凡;又易遭受南北交战的创伤,充满历史的悲剧性。C.开封把历史埋藏于地下,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文章通过两座古都的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京的偏爱。D.本文将历史感悟和文化省思融于深情的描述中,语言动人,情感充沛,文化底蕴厚重,体现了文化散文的鲜明特征。6.请结合全文分别概括开封、南京两座城市不同的特点。(4分)7.本文结尾引用石头城一诗有何妙处?(6分)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II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好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去集市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莱,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边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扫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联大盖新校舍,主事的人给文嫂盖了间质料比原来好的房子,她还不满足,还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反映出她得寸进尺、喜爱贪图小便宜的性格。B. 文嫂把鸡蛋卖了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说明鸡是她家生活基本经济来源之一;“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肉”,说明鸡也是她家改善生活的主要经济依靠。C. 文嫂为部分先生服务,地虽然挑拣了一些破旧衣物,但同时她也主动替他们把宿舍都打扫干净,这是一种不欠人情、不贪图小便宜性格的真实写照。D. 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也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7.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正是她嚎啕大哭的诱因。B. 鸡毛中一句“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的叙述,极尽夸张之能事,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一个“要做大事、赚大钱”就必极节俭的金先生形象。C. 本文以“鸡毛”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心难测。D. 在结构上,鸡毛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小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8.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讽刺金先生这一人物形象。9. 汪曾祺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 A 7. B 8. (1)对比衬托。如:汪曾祺将文嫂和金先生对比,深刻批判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私与虚伪;契诃夫以别里科夫白天压得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不得安宁,与别里科夫躺在被子底下却战战兢兢地难以入睡形成对比,尖锐地讽刺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本质。(2)漫画式夸张。如:汪曾祺描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写其怪诞;契诃夫描写别里科夫生活习惯“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使人感到滑稽可笑,并产生憎恶之感。(3)细节描写。如:汪曾祺描写金先生“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通告、启事的空白处剪下以展现其吝啬贪婪;契诃夫用“千万别出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等口头禅描写别里科夫套子式的论调,讽刺他顽固保守的性格。 9. (1)校方有温情。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2)文嫂有教养。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己;(3)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4)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5)生活有态度。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6)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她还不满足,还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反映出她得寸进尺、喜爱贪图小便宜的性格”理解错误。由原文“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中“只”字,说明她不是得寸进尺;原文还有“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可见文嫂不是喜爱贪图小便宜的。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