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5年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95535441
资源大小:82.2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5年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5年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小麦磨成面粉 C 木材燃烧 D 石蜡受热熔化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解:A、在汽油挥发过程中,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小麦磨成面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石蜡受热熔化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 二氧化硫 B 铝合金 C 五氧化二磷 D 氮气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 解:A、二氧化硫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铝合金中含有铝和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C、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D、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B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3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侯德榜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拉瓦锡考点: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专题: 空气与水分析: 根据对空气组成研究史的了解,选择最早提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解答: 解:A、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对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贡献,故A错误;B、道尔顿被称为现代原子之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着特殊的贡献,故B错误;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没能得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C错误;D、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D正确故选D点评: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历史,对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铈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8 B 铈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8 C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D 铈的原子序数为58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8,而不是核内中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A 泥沙加入水中 B 酒精加入水中 C 花生油加入水中 D 冰加入水中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解答: 解:A、泥沙难溶于水,把泥沙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C、植物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D、冰加入水中还是水,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食品富含维生素的是() A 蔬菜 B 豆油 C 牛奶 D 米饭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B、豆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C、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氧化锆的化学式是ZrO2,在氧化锆中锆元素的化合价是() A +5 B +3 C 4 D +4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氧化锆(Zr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显2,设锆元素(Zr)的化合价是x,可知氧化锆(ZrO2)中锆元素(Zr)的化合价:x+(2)×2=0,则x=+4故选:D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8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 原子比分子小 B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错误B、分子、原子均是在不停运动的,故选项错误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正确D、分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9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A 回收废旧电池 B 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C 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 任意使用农药、化肥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 A、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铅、汞等重金属进行解答;B、根据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解答;C、根据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进行解答;D、根据任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所以回收废旧电池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C、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任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不会减少环境污染,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各种污染源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10如图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瓜汁呈碱性 B 上述呈酸性的物质中酱油的酸性最强 C 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 玉米粥的碱性比牙膏的碱性强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解答: 解:A、西瓜汁的pH在56之间,呈酸性,故说法错误B、pH小于7显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因此上述呈酸性的物质中苹果汁的酸性最强,故说法错误C、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说法正确D、牙膏的pH大于玉米粥的pH,因此玉米粥的碱性比牙膏的碱性弱,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 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11下列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A 涤纶 B 蚕丝 C 羊毛 D 棉花考点: 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分类分析: 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据此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涤纶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属于合成纤维;B、蚕丝是天然的纤维素属于蛋白质,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羊毛属于动物纤维,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D、棉花是天然纤维素,属天然纤维;故选A点评: 此题是对纤维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分天然纤维与人工合成纤维12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知该有机物() A 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 只含碳、氢元素 D 无法确定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可推测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都来自该有机物;又知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故生成物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故可判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故选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 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 解:A、通过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时相较于一点,所以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t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时30g,所以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D、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要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需要指明温度,故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当人被困在火灾现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自救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拨打火警电话求救 B 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C 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 D 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根据火灾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这些气体的分子量都在空气之下,所以会大量产生在上层空气中,所以人尽量下蹲或者匍匐前进,湿毛巾捂住鼻子,湿毛巾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进行解答本题解答: 解:A、火灾时产生,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做法正确,故A正确;B、根据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在上层空气中,所以人尽量下蹲或者匍匐前进,故B错误;C、根据湿毛巾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故B正确;D、根据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在上层空气中,所以人尽量下蹲或者匍匐前进,故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火灾时产生时自救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15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其中只有甲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将丙放入乙的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乙析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乙丙甲 B 甲乙丙 C 丙乙甲 D 乙甲丙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解答: 解: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甲是最稳定的金属;将丙放入乙的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乙析出,说明丙乙;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丙乙甲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2个小题共10分.)16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字母代号填空A.2Mg2+ BKNO3 C氖气 D碘 E肥皂水(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B;(2)人体缺少D会引起甲状腺肿大;(3)充入灯泡中通电时会发出红光的是C;(4)表示两个镁离子的是A;(5)能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E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见气体的用途;硬水与软水;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 解:(1)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填:B;(2)人体缺少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填:D;(3)氖气充入灯泡中通电时会发出红光,故填:C;(5)肥皂水可用于区别硬水和软水,故填:;(4)离子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两个镁离子的表示方法是2Mg2+,故填:A;(5)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多的是软水,生成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能够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故填:E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17如图表示五种不同类别物质间的关系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俗称苛性钠,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1)A物质的化学式是Fe2O3,B物质是铁(2)C物质的另一个俗称是火碱它溶于水时会出现放热(填“放热”或“吸热”)现象(3)在、四个反应中,不能体现酸的化学通性的是(填序号)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 根据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氧化铁,C俗称苛性钠,所以C是氢氧化钠,B会生成氧化铁,B会与硫酸反应,所以B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 解:(1)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氧化铁,C俗称苛性钠,所以C是氢氧化钠,B会生成氧化铁,B会与硫酸反应,所以B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Fe2O3,B是铁;(2)通过推导可知,C是氢氧化钠,另一个俗称是火碱,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出现放热现象;(3)氯化钡和硫酸会发生反应,不会与盐酸发生反应,是因为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在、四个反应中,不能体现酸的化学通性的是故答案为:(1)Fe2O3,铁;(2)火碱,放热;(3)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3个小题共18分)18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操作,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量筒,b试管(2)A操作的错误之处是仰视刻度,B操作导致的后果是称取的质量比实际质量要小;C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根据D操作中的现象可知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1)根据实验仪器的认知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1)a为量筒;b为试管(2)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B、称取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放倒后移动了游码称取的质量比实际质量要小;C、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D、图中操作是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该实验的名称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1)量筒、试管(2)仰视刻度;称取的质量比实际质量要小;搅拌加速溶解;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9在实验室开放日,请用提供的药品完成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气体的制取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实验药品:氯酸钾、高锰酸钾、大理石、锌粒、二氧化锰、稀盐酸、稀硫酸、10%的过氧化氢溶液(1)可用装置B制得的气体是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既能用装置A又能用装置B制得的气体是氧气;可用装置E收集的气体是氢气(2)写出一个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合理均可);此反应属于分解(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对反应进行控制请从图2中选取装置 (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控制某些反应,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控制原理是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使试管内外产生压强差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 (1)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并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解答,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2)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书写方程式,并据反应特点分析反应类型;(3)带有孔塑料板的单孔塞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据装置特点分析原理解答: 解:(1)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均不需加热,可用此发生装置,还可用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A,所以用AB装置都可制取的气体是氧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E收集,氧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此装置收集;(2)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可以用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此目的,因为有孔塑料隔板可放固体,打开止水夹,固体和液体接触生成气体,当关闭止水夹时,试管内气体无法排出,压强增大,会将试管内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答案为:(1)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氧气;氢气;(2)2KMnO4K2MnO4+MnO2+O2(合理均可);分解;(3);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使试管内外产生压强差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点评: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方法,反应原理,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并能据装置特点进行正确评价20某同学将一块光亮的纯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请你参与以下探究【提出问题】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炭黑;炭黑不溶于稀酸,也不与稀酸反应;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猜想与假设】黑色物质可能是a:氧化铜;b炭黑;c:氧化铜和炭黑【设计与实验】取变黑的铜片,放入盛有足量H2SO4(填化学式)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现象与结论】若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则猜想a正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如果现象是黑色物部分溶解,则猜想c正确【反思与拓展】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生成的黑色物质中可能有炭黑请你设计一个加热铜片的实验,使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是氧化铜,你的实验设计是可以将铜片放在电炉上加热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分析: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了黑色物质的成分,根据题目的信息首先做出猜想:氧化铜或炭黑或氧化铜与炭黑的混合物;根据学过的知识:氧化铜与酸能反应,炭黑与酸不反应,然后根据现象来验证猜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要使生成的黑色固体全部是氧化铜,可以选用电炉加热铜片解答: 解:【猜想与假设】根据题目的信息做出不同的猜想:是氧化铜或炭黑或氧化铜与炭黑的混合物;故答案为:氧化铜与炭黑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根据学过的知识:氧化铜与酸能反应生成盐和水,碳不会与酸反应,所以可以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现象;【现象与结论】黑色物溶解,溶液变蓝色,说明只有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能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黑色物部分溶解,溶液显蓝色,说明含有炭黑和氧化铜,则猜想c正确;【反思与拓展】要使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是氧化铜,可以将铜片放在电炉上加热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炭黑;【设计与实验】H2SO4;【现象与结论】CuO+H2SO4CuSO4+H2O,黑色物部分溶解;【反思与拓展】可以将铜片放在电炉上加热点评: 本考点属于实验探究题,既有物质的性质,还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本题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酸的性质等知识来解决,还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四、计算与分析题(共7分)21某混合物由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组成(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课外小组的同学将80克稀盐酸分4次加入到15克该混合物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kg 20 20 20 20剩余固体的质量/kg 12.5 10 a 5请计算(1)SiO2中Si、O元素的质量比为7:8(2)第3次加入稀盐酸后,a为7.5 g(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精确到0.1%)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2)分析表中数据,找出20g稀盐酸能反应碳酸钙的质量,推断出第3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质量;(3)根据碳酸钙的质量计算生成氯化钙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 解:(1)在该化合物中Si、0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8:(16×2)=7:8(2)由第1、2次实验可得知,20g稀盐酸能反应掉2.5g碳酸钙;因此,第3次加入20g稀盐酸时,固体质量会继续减少2.5g,所剩余固体的质量=10g2.5g=7.5g;(3)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111 4415g10g=5g x y=x=11.1g,y=4.4g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3.0%故答案为:(1)7:8(2)7.5g(3)13.0%点评: 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判断,即反应何时进行完全,每次反应消耗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这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