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人教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作业.docx
-
资源ID:95547704
资源大小:30.1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一轮复习 人教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作业.docx
202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作业一、选择题1 .基因D因碱基对A"替换为G/C而突变成基因d,则下列各项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C.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D.基因中喋吟碱基所占比例答案B2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B.癌症的发生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C.原癌基因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抑制细胞癌变D.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答案D解析 原癌基因是与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相关的基因,抑癌基因是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的基因,C错误。3 .下图是某个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均为基因突变所致B.乙中有2个染色体组C.因为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所致D.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丙细胞 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由于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因 此甲、乙中等位基因a的出现都是基因突变所致,A正确;甲和乙发生的是基因突变,丙因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它们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甲若 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则发生的变异一般不遗传给后代,D错误。4 .将接种了细菌的培养皿置于紫外线下培养几天,结果培养皿中除长了一个白色菌落外,其 余菌落都是红色的。下列推断最不可靠的是() A.紫外线照射诱发白色菌落发生了基因突变B.若停止紫外线照射,白色菌落转变为红色,则白色菌落的产生与紫外线有关C.若停止紫外线照射,分离培养白色菌落,长出的仍是白色菌落,则该变异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D.实验操作不当也可能造成白色菌落的产生,需进一步实验验证答案A 解析可能是紫外线照射诱发红色菌落发生了基因突变,A符合题意。5 . (2022.北京房山区高三模拟)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可通过羊膜腔穿刺术进 行产前诊断。现有一对表型正常的杂合子夫妻所生育的孩子和未出生的胎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子代中是患者B.的后代有患病可能C.此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患者的血红蛋白氨基酸数量改变答案D 解析子代中基因型为俨俨,表现为患者,A正确;的基因型为俨俨,携带致病基因, 后代有患病可能,B正确;此病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发生了替换的基因突变,患者的血红蛋 白氨基酸数量未改变,C正确,D错误。6 .玉米籽粒颜色与9号染色体上的C基因、基因和Ac基因有关。C基因通过控制一种显紫色的酚类化合物的合成而使籽粒呈现紫色,如基因被4c基因激活后会发生位置转移,进 而出现白色和花斑籽粒,相关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将Os激活Ds移位 带回二j人C将。S激活翳国二二二吗感忖 花斑籽粒紫色籽粒白色籽粒血二面二直一 A. C基因通过控制能的合成控制紫色性状B.白色籽粒的产生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白色籽粒发育过程中,部分细胞C基因恢复活性导致花斑的出现D.白色籽粒发育过程中,以从C基因上移走的时间越早,斑点越大答案B解析 白色籽粒的产生原因是。s移走,插入了 C基因内部,破坏了 C基因,导致无法形成 紫色色素,这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若干精细胞中,出现了以下6种异常精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Ab CDaB CD编号123456异常精子AB CDAbDAB CdaB CCDAb DCab CD,发生于减数分裂I后期B. 2、4、5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都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断裂C. 3发生的变异一般不改变碱基序列,是变异的根本来源D.以上6种异常精子的形成都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有关答案B解析1和6精细胞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I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属于基因重组;2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的染色体片段重复、5的染色体 片段倒位,三者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染色体结构变异过程中都会发生染色体片段 的断裂;3中d基因出现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 换,故一定存在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 色单体间的互换无关。8. RNA编辑是转录后的RNA的一种加工方式,是指在mRNA分子内部(不包括两端)发生 的任何碱基序列的变化。RNA编辑常见于mRNA在编码区发生碱基的替换,或增减一定数 目的核甘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mRNA发生编辑时可能会出现碱基由胸腺喀咤替换为腺噂吟的情况B.编码区内增减一定数目的核昔酸会改变一个密码子的碱基数量C.若碱基发生替换,则翻译时多肽链的氨基酸数目不会发生改变D. RNA编辑可以在不改变基因组的前提下,增加细胞内蛋白质的多样性答案D9.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中的 一条染色体,两图中的字母均表示对应位置上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同源染色体上最多只有三对等位基因B.图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图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自由组合D.基因D、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答案D10. (2020山东,20)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 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 酸依赖型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 M、N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 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 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B. M、N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C.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D.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答案B解析 据题意可知,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椽N单独培养时均不会在基 本培养基上出现菌落,两者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中却出现菌落,除了 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杂菌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的原因以外,还可能的原因是 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或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使突变菌株能产生所需 的氨基酸,而变成了非依赖型菌株,从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A、C、D项正确;M、N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稀释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后,培养出现的菌落是由单个细菌 形成的,菌落中不可能有M、N菌株同时存在而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故B项错误。 11. (2022.太原高三模拟)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组氨酸缺陷型大肠杆菌突变株(his)继 续培养该突变株时,在个别培养基上得到了功能恢复型大肠杆菌(his+),下表是his卡和his的 相关基因中控制产生组氨酸所需酶的基因的突变位点的碱基对序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大肠杆菌类型hisahis碱基对序列ACC ACT注:部分密码子:组氤酸,CAU、CAC;色氨酸,UGG;苏氨酸,ACC、ACU、ACA、ACG;终止密码子,UGA、UAA、UAGoA.在his+-his-过程中,基因中核甘酸数量和种类都未发生改变B.个别培养基上长出了 his卡菌落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低频性C. his'菌株控制产生组氨酸所需的酶中一定含有苏氨酸D. his菌株中控制有关酶的基因突变后可能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答案C解析 在his+->his一过程中,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G-C被AT替换),基因中核甘酸 数量、种类都未发生改变,A正确;不能确定DNA中哪一条链为模板链,故his+菌株控制 产生组氨酸所需的酶中不一定含有苏氯酸,C错误;his一菌株中控制有关酶的基因突变后可 能转录出UGA,为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D正确。12.白斑综合症病毒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该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特异 性结合而入侵宿主细胞。科研人员通过引入5-嗅尿啼咤(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 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普通的酮式,一种是较为稀有的烯醇式。酮式可与碱基 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碱基G互补配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中的碱基数目改变B. 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DNA中(A+T)/(C+G)的值可能发生变化C. 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吸附蛋白基因表达来阻断病毒的吸附D.宜选用健壮的成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答案B解析 利用5-BU处理对虾,酮式可与碱基A互补配对,代替碱基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 碱基G互补配对,代替碱基C作为原料,因此对虾体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是由于5-BU 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的比例未知,因此(A+T)/(C+G)的值可能改变,A错误、B正确;5-BU 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的,使得对虾细胞膜上的受体蛋 白结构改变,来阻断病毒的吸附,C错误;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的复 制诱导基因突变,因此宜选用幼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D错误。二、非选择题13.研究发现某野生型二倍体植株3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且突变性状一旦在子 代中出现即可稳定遗传。回答下列问题:据此判断该突变为(填“显性”或“隐性”)突变。(2)若正常基因与突变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别表示为I、II,其氨基酸序列如下图所示:1126 27 28 29 30 31I - T -SLIQEK -II - T -SLQ-H- T-D1126 27 2« 29 3() 31注:字母代表氨基酸序列,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箭头表示突变位点。据图推测,产生n的原因是基因中发生了,进一步 研究发现,n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大于I,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答案(1)隐性(2)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终止密码子位置后移,导致翻译(或蛋白质合成)终 止延后14.卜.图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中甲植株(纯种AABB)的一个A基因 和乙植株(纯种AABB)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甲 _ACG_TGCA基因突变一AGGTGCAGGTCC _ACGTGCa基因(圆茎)A基因(扁茎)乙CCA突变CAA_ CAA GTTb甚因(圆叶)GGTB基因GGT_ CCAGGTB基因(缺刻叶)(1)上述两个基因的突变发生在_的过程中,是由引起的。(2)下图为甲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胞,它的基因型为表型是,请在下图中标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乙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后的基因型为(3)甲、乙植株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出突变性状,因为该突变均 为,且基因突变均发生在甲和乙的 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 给子代。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的方法: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先用技术对其进行繁殖得到试管苗后,让其(填“自交” “杂交”或“测交”), 子代即可表现突变性状。答案(l)DNA复制一个碱基的替换(或碱基对改变或基因结构的改变)(2)AaBB扁茎缺 刻叶如图所示(提示:表示出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可)AABb(3)隐性突变体细胞组织培养自交解析(2)因为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所以这两对基因应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又由于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发生突变,所以题图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AaBB, 表型是扁茎块刻叶。乙植株(纯种)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型为AABb。(3)植 株虽已突变但由于A对a的显性作用,B对b的显性作用,在甲、乙植株上并不能表现出突 变性状。由于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突变基因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子代,故甲、乙植株的 子一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要想让子代表现出突变性状,可对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进行组 织培养,然后让其自交,后代中即可出现突变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