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docx
-
资源ID:95549327
资源大小:16.6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4、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并联系 生活从中获得启示。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 4篇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继续 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所写的地点是庐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 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 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2、板书诗题,读诗题。3、借助注释,理解诗题。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听录音范读,画出诗的节奏。2、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1、介绍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字子瞻,与苏辙、苏洵并称“三苏”。2、解题题:题写。西林:西林寺。壁:墙壁题写在墙壁上的诗歌。3、教师范读,纠正字音,明确朗读节奏。4、教师带领学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 “横”是什么意思?各不同是什么意思?(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从正面看是连绵起伏的山 岭,从侧面看是高峻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会呈现出不 同的景哲。(3) “岭”和“峰”有什么不同呢?(出示图片)(4)在前两句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5)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小组合作讨论)(1)学生汇报“识”、“缘”,教师补充“真面目生(2)学生汇报诗意。(3)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学习后两句的感受。(4)全班同学带着感情,齐读整首诗。5、总结汇报本节课收获,可以是手法上,可以是情感上的,可以是内容上的。6、布置作业写一写四季的庐山、早晚的庐山、晴雨的庐山。7、板书设计3、指明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4、借助前预习,先在四人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5、指名学生解释诗句。6、齐读古诗。三、深入学习诗歌1、四人小组读古诗,互纠错误。思考: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 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 后两句写感受。)2、男生读一二句,女生读三四句。思考:诗人观察的角度有哪些?题干:诗人观察的角度有:选项:1 .从正面看和侧面看2 .从远处看和近处看3 .站在高处俯瞰、站在低处仰视4 .以上角度都有3、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 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 五角星。)同样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也看到不同的庐山。下面是老师 收集到的一些庐山的图片(出示庐山的图片)。4、题干:你认为作者看到这样多角度的庐山是通过怎样的观察?选项:1 . 一次仔细的观察2 .多次仔细的观察5、师引导:这首诗所写的庐山就像一个千面人,从不同的角度 看,它便展现出不同的姿态。苏轼这样多次、多角度地观察庐山,为 什么还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引导:庐山的美、味道永远领略不尽的,局部的美并不是庐山 的全部)6、师:要想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就要走出庐山全面地看它。庐山的外表像个艺术家,幻化出各种美妙的姿势,庐山的内心像 个哲学家,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怎样看?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获得正确的认识。7、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所阐述的道理题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所说明的 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选项:1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 、联系现实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师:在你读过的哪些故事或在你身边发生的哪些事是让你明白应该全面、客观地看问题的?生自由说。9、男女生比赛读古诗。四、背诵古诗1 .同桌互背2 .指名个人背3 .会背的起来背。五、拓展小练笔写写学诗的心得: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效果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客观、全面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地看问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并运用增、补、调、换四种方法理解 古诗,体会诗句的意境。3、习得观察方法,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4、指导背诵题西林壁。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让学生掌握理解诗句的方法。教学难点: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望庐山瀑布引入,板书课题二、初读师:请大家自由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古诗,纠正读音。)师:读好一首古诗,还要注意停顿和节奏的划分,大家边听老师读,边在自己的书上划分节奏,好吗? (PPT投影节奏划分)生根据节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三、理解(一)借助题目悟方法师:孩子们,要想看懂一首古诗,首先要理解它的意思,请大家说说平时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句意思的?请看这首古诗的题目:题西林壁(指题目)(借解释小结方法)板书:增补调换(二)运用方法学诗句,感受庐山的千变万化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的第一二句:(齐读)请大家按照刚才小结的理解诗句的' 方法,学习小组之间讨论讨 论这两句诗的意思,要是能把用到的具体方法跟同学说说就更好了! 开始吧!师巡视,倾听、指导。师: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谁来结合理解古诗的方法,说说第一 句的意思?补充解释:看课文插图,理解“横看”“侧看”谁来继续结合理解诗句的方法说说第二句的意思请大家看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庐山生充分观察课文插图,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象是呀,难怪诗人说庐山:(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PPT)想再看看庐山吗?(出示一组庐山图片)能再说说庐山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吗?能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两句诗吗?(个别读)师:是呀,这些都是诗人游览庐山看到的景色。(板书:景)只要诗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就会看到庐山不同的样 子,所以观察庐山的角度远远不止文中提到的六个。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游览庐山,写下了他们的感受,我们 去看看诗人眼中的庐山,感受庐山的千变万化:(师大约讲解诗意)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所以,难怪诗人说庐山:(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请大家闭上眼睛,边读边在头脑里想象庐山的样子,把你最喜欢 的那幅庐山风景画读出来(三)活用方法悟诗情庐山的景色真是让人目不暇接!所以诗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大家继续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师:诗人已经看到庐山这么多不同的景色了,为何它还说看不清 庐山的真实面目呢?生:因为他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所能见到的只是庐山的 局部师:所以这两句诗的解释中,我们还可以用“补”的方法,把原 因补充得更加具体生:(补)我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貌,只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 太狭窄)师:那该站在怎样的角度才能看清庐山的全貌呢?生答:应该跳出庐山,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览整个庐山师:所以诗人说:(齐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大家再读读这首诗,从这首诗中,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呢?生说:我明白了要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客 观、全面。师:是的。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 站在多个角度,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也就是俗语说的“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的道理。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正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画杨 桃)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说说吗?(下棋、同学之间吵架)师:诗人游庐山,把自己的所见、所感都写下来了,让我们不仅 欣赏到了庐山的美景,还让我们明白了生活中的道理。(板书:道理)像这样的诗,我们可以叫它哲理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欣赏庐山的美景,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 次。(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与反思【第3篇】题西林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理解“横、壁”等生字,了解作者简介,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传情达意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教学难点:领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谈话导入,畅谈旅游经历,进而引出题西林壁(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