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题.docx
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高三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书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布,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 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埃隆-马斯克从2019年7月开始,提出使用外科手术机器人把薄纱细 线植入生物大脑,并与外部计算机处理单元相连接。他希望神经织网可 以很好地与人体其他部分"共生,即把生物大脑与数字智能完美结合起 来。事实上,早在1987年,苏格兰科幻小说家伊恩班克斯就在小说里 详细地描述了一种覆盖人类大脑的未来神经网络。通过这个网络,人们 可以对神经元进行编程,这与埃隆马斯克说的神经织网如出一辙。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出处及主要内容可知,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脑机融 合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材料二第二段指出“一个人(指正常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要素是有自我 意识。然而,脑机融合技术将改变自然人的自我意识”第三段指出“由两 个自然人可以构成两个脑机融合'人'”,但在编程工程师的操作下“不 同的自由意志却有着相同的外部动作或功能,这便在客观上取消了自由 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的唯一性丧失了自由意志,进而丧失了自我意识 的唯一性”,由此可知,要规避自我意识丧失的问题,维护自然人基本 属性,同时还要规避脑机融合“人”同质化的问题,保护自我意识的唯 一性;材料三第一段指出“脑机融合的信息留存具有必然性”,这“对个人信 息保护提出了极大挑战”,由此可知,要规避信息留存带来的弊端,保 护个人隐私。(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位置【法】安妮埃尔诺 就在我当上教师整两个月的那天,父亲去世了。那年他67岁。生前他和 我母亲在Y区靠车站的地方开着一家食品咖啡店。他本想一年后退休, 可没想到竟父亲的去世对我影响很大,我时常在刹那间弄不清在里 昂考试的那一幕究竟发生在父亲去世前还是在他去世后,弄不清我在克 瓦卢斯车站等车时的那多风的时刻应该是在父亲去世的闷热的六月之 前还是在那之后。那是在一个星期天,刚刚过了中午。我的母亲出现在楼梯上,她用中午吃饭时用过的餐巾拭着眼睛。只听母 亲淡淡地说:“他走了。”听了她的话,我心里很难受。我记不得紧接下 来的那几分钟我是怎样度过的了,父亲那直勾勾地盯着什么东西的目光 总是时时浮现在我眼前,让我心碎。他躺在那里,紧闭的双唇高凸于面 颊之上,让我难以忘记。记得那时我请求母亲要她把父亲的双眼合上。 母亲的妹妹及妹夫也守在他的床前,他们主动提出帮着给我父亲擦脸, 刮胡子,因为这一切都要赶在尸体僵硬前做好。母亲坚持给父亲穿三年 前我结婚时父亲穿过的那套衣服。这一切都在平静中完成,没有嚎啕的 哭声。母亲红肿着眼睛,不时难过地咧咧嘴。人们说话跟平常一样。我 的姨和姨夫嘴里不时地念叨着:“他走得太快了!”或是“他变化太大 了”等。母亲依然和父亲说着话,好像他还活着,或者他的生命只不过 换了一种形式,有点像个新生儿。好几回我听到母亲伏在他的耳边充满 感情地叫他我可怜的老宝贝。回到隔壁的房间里,我关上了百叶窗, 小心地抱起正在午睡的儿子,轻轻地说:给外祖父挪个地方,外祖父要 在这里睡觉了。接到了姨父的通知,Y市的亲眷们都来了。我和母亲带他们上楼来到父 亲的灵床前,大家默哀了几分钟,接着小声谈论了一会儿父亲的病和他 的猝死,然后就下楼去咖啡厅喝咖啡了。我们开始筹备葬礼,安排殡葬仪式、请人发讣告、做弥撒、准备孝服。我觉得所有这些事情似乎都和父亲丝毫无关,他因为有事才不在场。母 亲异常悲痛,她告诉我说就在前一天的夜里,父亲还在黑暗中摸索着想 拥抱她,那时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她还说:你知道,他年轻时可是个 漂亮的小伙哩。母亲因为害怕失去顾客,影响生意,只在举行葬礼那天才关了一天咖啡 店的门。就这样,父亲的尸体停放在楼上,母亲还在楼下继续卖她的茴 香酒和红葡萄酒。当人们失去亲人时总是以泪洗面,沉默寡言,保持克 制;而母亲则不同,她像邻居们那样懂得丧事礼节,能够控制自己。父 亲是星期天去世的,星期三举行葬礼,这期间,咖啡厅的常客们都来吊 唁一番。我心里明白其实他们这样做只不过是出于礼貌罢了。许多人在 回忆他们最后一次见到我父亲时的情景,努力追忆着他们见面时的每一 个细节,如他们见面的确切地点、时间、当时的天气情况及他们所说过 的每一句话。在一个生命自然逝去的时候,人们如此这般地详尽回忆他 的往事,表明了父亲的死是多么地让人意想不到。来吊唁的人们出于礼 貌提出要见一见父亲的遗容,母亲没有答应所有的人的这一要求,她只 接受了那些真正出于同情的人的要求,拒绝了那些出于好奇的人。几乎 咖啡厅所有的常客们都得到允许向父亲告别,但是邻居一位企业老板的 太太被拒绝了,因为父亲在世时就对这位嘛嘴太太没有任何好感。晚上,我丈夫来了,因为这不是他自己的亲人的葬礼,他有些拘谨不自 在。他以往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夜里,我们就睡在父亲临死前睡的 家里唯一的那张双人床上。教堂里挤满了人,他们都是一些家庭妇女和正在小憩的工人,当然我父 亲活着的时候经常接触的那些有地位的大人物们一个都没有来,其他 的商贩们也没有来。在神甫致悼词时,他用了诚实的一生,劳碌的一生 和,一个一生中从未损害过任何人的人,来形容父亲。我又在母亲家里呆了几天,办理了那些有人故去时人们应该办理的手续, 另外我也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我们把父亲的衣服整理好以便分送 给那些需要的穷人。我在他挂在储藏室里的他平时穿的衣服里发现了他 的钱包,里面有不多的钱,有驾驶执照,在最底下还有一张照片。那是 一张发黄的带花边的旧照片,用一张剪下的报纸包着。照片上都是些工 人,他们都戴着鸭舌帽,排成三排,目光投向同一个方向。相片里典型 地再现了历史书中所描写的工人罢工或是人民战线斗争的那种情景。我 认出了父亲,他站在最后一排,样子很严肃,又像是有些忧虑,但大部 分人都面带微笑。剪下的报纸的内容登载的是师范学校招生考试录取名 单,名单是按名次顺序排列的,我排在第二名。星期天,在回家的火车上,我想方设法哄着我的孩子,为的是让他安静 不要吵闹,因为乘头等车厢的旅客都喜欢安静,不愿意让小孩子打扰。 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我已经成了一位真正的布尔乔亚",而且为时已晚"。(有删节)【注】“布尔乔亚”:bourgeoisie的音译,意即“资产阶级”,富裕 阶层的代称。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是在六月的一个星期天中午逝世的,“我”当上教师才两个月, 从获得好工作的快乐忽然掉进死去父亲的悲哀,“我”好长时间没转过 弯来。B.父亲死后,母亲伏在他耳边充满感情地呼唤昵称,回忆父亲在死前一 天夜里摸索着想拥抱她,都说明母亲凡事都把父亲放到首要位置。C.咖啡厅所有的常客几乎都得到允许向父亲告别,但邻居太太因为父亲没有任何好感而被拒绝了,因为父母亲两人的性格都敏感小气。D.父亲钱包里的照片上,大部分人都面带微笑,但父亲的样子很严肃,又像是有些忧虑,父亲其实是有基础疾病而没及时治疗。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我老是出现一些幻觉,弄不清一些事情的时间先后,觉得葬礼涉 及到的事情都跟父亲无关,表明父亲在我“心目中可有可无。B.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讲自己的故事,不厌其烦地历数父亲死后各色人等 的言行,散文一般地讲述人们习以为常却无法理清其中道义的事情。C.父亲死后来吊唁的有姨和姨夫、Y市的亲眷和咖啡店的常客们,有地 位的“大人物” 一个都没有来,很好地刻画了一个无聊而麻木的立体群 像。D.作者将自己从事件中抽离,客观冷静地看待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不 动感情的叙事技巧,更能表明一个社会底层的男人活得毫无意义。8 .父亲死后,“母亲”的行为有诸多反常,试举两个事例说明其表达效 果。9 .在位置的最后,作者说“最让父亲自豪的,甚至也是他生存的奋 斗目标,那就是让我进入一个曾经对他不屑一顾的社会阶层。"文中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与父母亲已经是不同阶层的人?作者对这种阶层 差异的态度是什么?【答案】6. A 7. B8 .母亲依然和父亲说着话,好像父亲还活着。不愿意承认丈夫已死的 反常行为,很好地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感情至深。母亲因为害怕失去顾客,影响生意,只在举行葬礼那天才关了一天咖 啡店的门。不陪伴刚逝去的丈夫而坚持开业的反常行为,冷峻而心酸地 表达了底层人民生存的艰难。9 .从以下地方可以看出“我”与母亲是不同阶层的人:母亲用中午吃饭时用过的餐巾拭着眼睛,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的丈夫来奔丧却有些拘谨不自在,他以往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 说明我结婚后组建的家庭也与父母亲有了经济与文化上的差异。回家时乘头等车厢,设法哄着我的孩子安静下来以免孩子打扰了有 地位的人,说明我已经认可并习惯了有钱人的生活方式。作者对这种阶层差异的态度:既正视并认可这种差异的客观性,以一个跻身上层阶级的精英分子的 身份,审视父母亲所在阶层的所言所行,有一种文化的优越感。也对自己对底层阶级的蜕变或叛变心存疑虑,并加以批判和否定。【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B.都说明母亲凡事都把父亲放到首要位置说法错误,因为害怕失去顾 客,影响生意,只在举行葬礼那天才关了一天咖啡店的门",就说明母亲 有时候不得不把生存放在首要位置。C.因为父母亲两人的性格都敏感小气说法错误,由文中但是邻居一位 企业老板的太太被拒绝了,因为父亲在世时就对这位喔嘴太太没有任何 好感可知,拒绝邻居太太是因为阶层对立,父亲对其没有好感。D."父亲其实是有基础疾病而没及时治疗说法错误,这个论断言而无据, 属于妄加揣测。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表明父亲在'我'心目中可有可无说法错误,与文意相反,我出现幻 觉正说明父亲的去世对我影响很大。C.很好地刻画了一个无聊而麻木的立体群像说法错误作者的意图在于 表明父亲属于底层劳动人民,这些人群中也有人并非无聊或麻木。D.不动感情的叙事技巧,更能表明一个社会底层的男人活得毫无意义"说法错误,更能表明一个社会底层的男人活得毫无意义并非不动感情的叙事技巧的目的,作者的零度感情叙事主要在于对自己与家乡的一切 展开冷静的解剖。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由文中“母亲依然和父亲说着话,好像他还活着,或者他的生命只不过 换了一种形式,有点像个新生儿。好几回我听到母亲伏在他的耳边充满 感情地叫他'我可怜的老宝贝'”可知,父亲已经去世了,但母亲依然 和父亲说着话,好像父亲还活着。这一反常行为说明母亲不愿意面对、 不愿意承认丈夫已死的事实,表现了母亲对父亲深深的爱与不舍,感情 至深。由文中“母亲因为害怕失去顾客,影响生意,只在举行葬礼那天才关了 一天咖啡店的门。就这样,父亲的尸体停放在楼上,母亲还在楼下继续 卖她的茴香酒和红葡萄酒”可知,父亲刚刚去世一天,母亲不陪伴刚逝 去的丈夫却坚持开业营业。这一反常行为说明迫于生计的压力,母亲不 得不暂时把生存放在首要位置,冷峻而心酸地表达了底层人民生存的艰 难。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并探究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不同阶层的表现:由文中“我的母亲出现在楼梯上,她用中午吃饭时用过的餐巾拭着眼睛” 可以看出,当“我”看到母亲用中午吃饭时用过的餐巾拭眼睛时,这引 起了 “我”的注意,说明“我”认为这是不卫生的。由文中“晚上,我丈夫来了,因为这不是他自己的亲人的葬礼,他有些 拘谨不自在。他以往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夜里,我们就睡在父亲临 死前睡的家里唯一的那张双人床上”可以看出,“我”的丈夫来奔丧却 有些拘谨不自在,他以往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以及“家里唯一的那 张双人床”,说明“我”结婚后组建的家庭与父母亲有了经济与文化上 的差异。由文中“在回家的火车上,我想方设法哄着我的孩子,为的是让他安静 不要吵闹,因为乘头等车厢的旅客都喜欢安静,不愿意让小孩子打扰” 可以看出,“我”回家时乘坐的是头等车厢,并设法哄着“我”的孩子 安静下来,以免孩子打扰了有地位的人,说明“我”已经认可并习惯了 有钱人的生活方式。对这种阶层差异的态度:由文中“她用中午吃饭时用过的餐巾拭着眼睛” “母亲因为害怕失去顾 客,影响生意,只在举行葬礼那天才关了一天咖啡店的门。就这样,父 目前,脑机接口较为成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神经康复和辅助医学领域, 比如为失聪者植入人工耳蜗可恢复听力。然而该技术在重症医学领域的 应用还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脑机接口在多 个领域开展了应用尝试,像基于神经信号解码的机器翻译、意念控制机 械臂和脑控电子游戏等。2016年,埃隆马斯克和其他8个人联合创办了神经连接公司,该公司 长期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开展联合研究,主要从事神经织网技术开发, 研发电脑与人脑融合技术,向人脑植入未来能够上传下载思想的微型电 极,大幅提高人机交互速度,以期最终解决人机共生”问题。埃隆马 斯克创立神经连接公司源自于对人工智能(AI)的恐惧。他深信,在未 来,AI的智力一定会比人类高,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还按 照生物进化的角度任由人类的智力自我演化,那么到时候人类也许早就 被灭了。而避免落后于机器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我们自己转变为AI。那么, 该如何转变呢?只有通过脑机接口,让人类与机器进行融会,届时实现 人类中有Al, AI中有人类,两者无法分开,也就无所谓谁赢了谁。(摘编自李忠东脑机融合:当梦想照进现实)材料二我们不妨把马斯克所欲求的那种"超级人工智能称为脑机融合人”,现 在的问题是:脑机融合"人是否属于人类? 亲的尸体停放在楼上,母亲还在楼下继续卖她的茴香酒和红葡萄酒”等 句子可以看出,文章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以冷静、细腻的笔触 叙述了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言行,描写了父母所属的社会阶层,也就是父 母在社会中的“位置”,而“我”已经“当上教师”属于社会的中产阶 级,“我”是以一个跻身上层阶级的精英分子的身份,审视父母亲所在 阶层的所言所行,“我”能够正视并认可这种差异的客观性,有一种文 化的优越感。由文中“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我已经成了一位真正的布尔乔亚',而且 '为时已晚'”可以看出,“我”在寻找自己的定位时,无法完全摆脱 出身的影响,而是不断往来于“现实”与“过去”之间,似乎生活在两 个不相容的世界的夹缝中。“我”也对自己对底层阶级的蜕变或叛变心 存疑虑,对于自己的背叛和“向上流动”有一种负罪感,并加以批判和 否定。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 衰。诗云: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本立而道生,春秋之义;有正春者 无乱秋,有正君者无危国。易日: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干 里。是故君子责建本而重立始。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 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 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 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谓 不失民众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 可谓不权势矣。此皆春秋之义,而元年之本也。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 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首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项苏,蹶然 而起,进日:“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艮屏鼓蓼而歌. 歌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冬来勿内也! 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闻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 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梗则待,大梗则 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 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杀天子之民罪奚如? 以曾子之材, 又居孔子之门,有罪不自知处义,难乎!(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B.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 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C.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D.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 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此处指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通常又指春秋经,是中国第 一部纪传体史书,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B.大夫,古代官阶名称,地位低于公和卿。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 设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C.民柄,指统治者对臣民的赏罚之权。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既有 利权,又执民柄,将何惧焉? ”杜预注:“赏罚为民柄。”D.曾子,名参。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学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 学派重要代表。其父曾皙,孔门七十二贤之一。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先引用孔子名言,强调“本”的重要性,然后引证诗和易, 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建立根本的观点。B.吴子认为“国君必慎始”,认为国君要重视确立良好的开端,这与老 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大意相同。C.曾参恭顺地对待盛怒的父亲的棍棒击打,选文运用这一事例,意在证 明人之行莫大于孝的观点,这也是为人处世的根本。D. 舜之事父也小梗则待,大梗则走,以逃暴怒也",孔子认为舜的行 为是可歌的,舜是用坚守道义的方式来行孝。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 可谓不壅蔽矣。(2 )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是温婉的君子,而在 选文中却变成了严苛的父亲,他的思想主张是自相矛盾的吗?请简要说 明。【答窠】10.C11. A 12. A13. (1)因此古代国君刚治理政事时,有来拜见的老百姓,必定使其通达无阻,有来求教问题的公族大夫,必定会与他们交谈,从四方来的人 不要拒绝,这样可以说不会被蒙蔽。(2)之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您耗费力气教训我,(您的身体)该不会 有什么损伤吧?14.不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有以礼治国的 政治理想,向往和谐美好社会,所以是温婉君子;选文中曾皙秉持以孝 治家的理念,所以成了严苛的父亲。这看似矛盾,但礼、乐、孝、悌在 儒家思想主张中是局度统一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君臣与百姓之间,彼此转化互为根本,好像围绕圆环运动没有尽 头。孔子也说:“人的行为中没有比尽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孝敬父母 的德行在内心养成,而美好的名声传播在外,这就好比在好的根基上生 长花朵自然会繁茂。转相为本结构完整,后面断开,且"云的主语应是“夫子",而不是无端 夫子”,故应在无端的后面断开,排除BD ;于本是介宾短语,应作建之的状语,两者之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o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错误,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这与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大意相同”错误,老 子中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强调慎始慎终,吴子之言"国君必慎始” 只说到了慎始",无慎终”之意。C.意在证明人之行莫大于孝的观点错误,根据原文中的今子委身以待 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孰是大乎? 可知,曾参不 讲道义的孝,会陷父亲于不义,反而是不孝,选文运用曾参的事例,意 在论证孝行与道义须结合的观点。D.孔子认为舜的行为是可歌的错误,原文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 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梗则待,大梗则走,以逃暴怒也”并 没有认为舜的行为是可歌的。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听治,治理政事谒”,谒见,拜见;距,通拒,拒绝。(2 )曩者,从前,之前;得无.乎,该不会.吧疾,损害, 损伤。【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首先要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思想主张,由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 咏而归”可知,曾皙的政治理想是以礼治国,向往的是一种和谐美好的 社会,所以这里的曾皙是一位温婉君子。然后分析本文中曾皙的言行态度,本文中曾皙作为父亲,对待儿子态度 严苛,背后是其秉持的以孝治家的理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中说的是礼,本文说的是孝,两者都属于儒家的思想主张,而礼、 乐、孝、悌在儒家思想主张中是高度统的,故曾皙的思想主张并不自相 矛盾。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就随之产生了。”根本不端 正的细枝末节必然会歪斜,开始就不兴盛的最后必定衰败。诗经中 说:“高田低地修整之后,泉水河流也就清澈了。”说的就是根本建立 起来道就随之产生的道理。春秋中的道理是:(一年中)有了正常的 春季就不会有糟糕的秋季,有了正直的国君就不会有危亡的国家。易 经中说:“建立了根本万事万物都能有条不紊,开始时错了很小的一 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失误。”所以君子崇尚建立根本并重视确立良 好的开端。魏武侯向吴子问什么是“元年”。吴子回答说:“说的是国君在开始的 时候就必须小心谨慎。”“怎样在开始的时候就小心谨慎呢? ”吴子说:“端正自身。” “怎样才能端正自身呢?”吴子说:“明达智慧。智慧 不明达怎么能端正自身呢?广泛听取建议而善于抉择,所以能明达智慧。 因此古代国君刚治理政事时,有来谒见的老百姓,必定使其通达无阻, 有来求教问题的公族大夫,必定会与他们交谈,从四方来的人不要拒绝。 这样可以说不会被蒙蔽;应该分赏俸禄的一定要给予,动用刑罚一定要 公平适中,国君的内心一定要仁厚,常想着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祸 害,这样可以说不会失去民心;国君自身一定要正派,身边的大臣一定 要谨慎挑选,大夫不兼任其他官职,掌握对臣民的赏罚大权的人不集中 在某一家族,这样可以说不会独揽权势。这些都是春秋中的道理, 并且是元年的根本。”君臣与百姓之间,彼此转化互为根本,好像围绕圆环运动没有尽头。孔 子也说:“人的行为中没有比尽孝道更为重大的了。 “孝敬父母的德行 在内心养成,而美好的名声传播在外,这就好比在好的根基上生长花朵 自然会繁茂。曾参在瓜田除草不小心锄断了瓜的根。他的父亲曾皙很生气。拿起一根 大棍击打他。曾参跌倒在地,过了一会儿才苏醒,急遽地站起来。上前 对父亲说:“之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您耗费力气教训我,(您的身体) 该不会有什么损伤吧? ”曾参退下后弹举唱歌,想要让曾皙听到他的歌 声,让父亲知道自己身体无恙。孔子听说这件事,告诉门人说:“如果 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认为没有过错,托人向孔子请教。孔 子说:“你没有听说瞽叟有一个儿子名叫舜吗?舜侍奉父亲,父亲想找 他来使唤他,他没有不在父亲身边的,但他父亲想找他来杀掉,从来没 有找到他过。父亲用小的刑杖打他他就等着忍受,用大的刑杖打他他就 逃跑,来躲避父亲的暴怒。如今你把身体交给你父亲处置,等待你父亲 的暴怒,站立在那里而不离开,以自己的死来使你父亲陷入不义的境地, 不孝的行为有比这更大的吗?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吗?杀了天子的臣民罪 过该是怎样的呢? ”凭借曾参的才能,又处于孔子的门下,有了罪过自 己却不知道,想要行为合乎义其是难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萤。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注】此诗写于作者在江南为幕僚期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月又满”,羁旅之人又见月圆,倍增伤感; 极写夜色深浓。B.颔联则极言相聚的出乎意料,实属难得。“还作”和“翻疑”两词,表现了诗人惊喜交集的感情。首先,一个人(错正常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要素是他有自我意识。然 而,脑机融合做水将改变自然人的自我意识,而成为脑机融合"人约"自 我意识",这意味着自然人将被脑机融合人所取代,人的意志是以人的 意识、情感和认知为基础的,当人的执行方式从"意识一身体改变为意 识一电脑一器械以后,其欲望,情感和认知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 通过反馈作用对其自由意志以及自我意识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由两个自然人可以构成两个脑机融合人,虽然这两个自然 人的大脑电活动是不同的,但是编程工程频可以把它们翻译成相同的计 算机程序(至少在原则上是如此),并进接相同的外部装置而被行相同 的动作和功能。其结果是,不同的自由意志却有着相同的外部动作或功 能,这便在客观上取消了自由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的唯一性。因此,脑机 融合人的意志可取完全地由他人来决定,因而丧失了自由意志,进而 丧失了自我意识的唯一性。我们知道,唯一性是"自我的应有之义,如果失去唯一性自我就不成 其自我,而变成我们"。(摘编自陈晓平、肖凤良警惕人类的掘墓者:脑机融合、阿尔法狗抑 或虚拟现兼与翟振明教授商榷)材料三C.尾联直抒胸臆,既表达了诗人希望长醉梦里与友人相守相聚的愿望,又表现出依依不舍的离别情。D.此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全诗语言精炼,对 仗工整,情景交融,含蓄婉转。16 .戴叔伦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 眉睫之前也。”他主张诗贵含蓄,诗歌颈联“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ST 是如何体现诗人这一主张的?请具体分析。【答案】15. C 16.间接抒情,融情于景。颈联围绕秋字写景,秋 风飒飒,惊飞了栖宿树枝的乌鹊,霜露清冷,秋草里有寒虫啼泣,渲染 了秋的寒意和肃杀气氛,含蓄地表达出羁旅漂泊的凄苦之情。运用拟人手法,借物传情,露重霜浓,深草里的寒蚕如人啼泣,倍增 凄凉之意,含蓄地表达诗人羁旅途中的孤凄心境。明写乌鹊惊、寒萤泣,暗写人之情状,借秋风之凄冷和霜露之寒凉含 蓄地写出羁旅之孤苦。【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及诗人情感的能力。C.既表达了诗人希望长醉梦里与友人相守相聚的愿望理解错误,"羁旅长堪醉不是长醉梦里,而是诗人与友人相聚喝酒的事实,诗人这里是说 宁愿相聚时长醉,不愿醒来。"相留畏晓钟写的是诗人害怕听到报晓的 钟声,晨钟报晓意味着诗人和友人将要分离,表达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 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人情感的能力。本诗颈联重在写景,描写的是秋天萧瑟的景象,因此可从借景抒情的 角度分析。飒飒秋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其上的乌鹊;清冷露水打湿 秋草,里面的寒虫似乎在悲泣。这两句通过描写秋天的典型景物,渲染 了凄清肃杀的氛围,而这些景物是诗人在羁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因此诗 人运用间接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出羁旅漂泊的凄苦。"泣本是人的动作,此处用在寒萤身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 此可从巧用修辞的角度分析。泣寒蟹表面上写寒虫的行为,实际上借 物传情,露重霜浓,深草里的寒蛋如人啼泣,倍增凄凉之意,折射出诗 人的孤凄心境。惊暗鹊泣寒蛋明写乌鹊惊、寒萤泣,实则是写人之情状风枝"露 草借秋风之凄冷和霜露之寒凉含蓄地写出自己羁旅之孤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贾谊过秦论中"两句形象地描写了 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和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2 )杜甫客至中写待客的食物简单粗陋却满蕴真情的两句是(3 )列锦"又称列词”,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构 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创造意境、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古代诗歌中常用这种手法,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 山早行),又如,【答案】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盘殖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枯藤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弩、飨、樽、酷、洲、渡、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沙坪坝土湾6号有一栋青砖灰瓦的小平房,这座低矮的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 建筑,如今为鳞次栉比的高校所遮掩,人们已经很难发现,但在当时.它却有一 个妇孺皆知的名字重庆之蛙。1938年,著名无线电专家马简一创建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陪都重庆 对外宣传最重要的渠道。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远东各盟国反法西斯电台 尽数落入日军手中,它成为盟军在远东唯一可利用的组成电台,这让日 寇头疼不已,为此,日寇制定了疯狂的轰炸计划,五年半的时间里,围 绕该电台进行了 的大轰炸。幸运的是,该电台躲过了重重劫难, 雄鸣不止。无可奈何的日寇,将其称为重庆之蛙”。1945年8月10日,电台最先收到日本内阁正式向中国政府转达无条件 投降请求的消息,潘永元、靳迈两位播音员立即将这一 J的好消 息向全国通报。"重庆之蛙成为最先向全世界广播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 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新闻机构。重庆解放后,这里先是被用作重庆市房管局档案馆,后逐渐废弃,变成 了_A的荒芜之地,直到第三次文物大普查,重庆之蛙”才重见天日, 彼时它已经在那里静静等待了 50多年。这座如今静静屹立在山城一角从容地 诉说着不朽传奇的电台在炮火横飞的岁月中曾经默默地传递着前线消息且极大鼓舞 了军民士气。(节选自江道(抗战时期的重庆之蛙"),有删改)18 .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包含“人”字的成语。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排改,使语句通顺连贯,不得改 变原意20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 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惨无人道(惨绝人寰)振奋人心(大快人心)人迹罕 至(无人问津)19 .这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低矮的建筑,如今为鳞次栉比的高楼所遮 掩,已经很难被人们发现。20 .在炮火横飞的岁月中,这座电台默默地传递着前线消息,极大地鼓 舞了军民士气,如今它静静屹立在山城一角,从容地诉说着不朽的传奇。【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空,根据语段中的“日寇制订了疯狂的轰炸计划” “五年半的时间 里大轰炸”“重重劫难”等可知,此处强调日寇凶狠残暴,围绕电 台进行的轰炸极其惨痛,可填“惨无人道”“惨绝人寰”之类的成语。 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惨 绝人寰: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第空,由语境可知,“好消息”指的是日本内阁正式向中国政府转达 无条件投降请求的消息,日本正式投降,中国人民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精神振作奋发,可填“振奋人心”“大快人心”之类的成语。振奋人心: 某件事使人振作奋发。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使人感到非常痛快。第空,根据前文”后逐渐被废弃”和后文“荒芜之地”可知,此处说 的是很少有人来到这里或几乎没有人再关注这里,可填“人迹罕至”“无 人问津”之类的成语。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 方。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低矮的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语序不当,应把“低矮的”放 在“建筑”的前面;二是“人们已经很难发现”中途易辙,前面句子主语都为“建筑”,此 处应主语一致,改为“已经很难被人们发现”。【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首先要提取出画波浪线部分的主干,即“这座电台曾经默默地传递着前 线消息且极大鼓舞了军民士气”。可拆为:这座电台默默地传递着前线 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然后再分别让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其修饰成分“如今静静屹立在山城一 角从容地诉说着不朽传奇的电台在炮火横飞的岁月中”可拆分成“如今 静静屹立在山城一角”,“从容地” “诉说着不朽传奇”,“在炮火横 飞的岁月中”。其中“在炮火横飞的岁月中”可作状语置于句首,“从 容地”比较简短,可与“诉说着不朽的传奇”连在一一起。最后以“这座 电台”为主语,将这些拆分出的短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出来即可。注意 删除重复部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刘姥姥忙赶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坑东西。平儿一一拿与他瞧 着,又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 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 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的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没吃 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 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 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 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大型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 本买卖,或者置儿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说着又悄悄笑道:送亘 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衣裳虽是旧的,我 也没大很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21 .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我们奶奶”指的是, “太太”指的是22 .宝玉说平儿处事“周全妥帖”,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体现这一特 征的?【答案】21.王熙凤(凤姐、凤辣子、琏二奶奶).王夫人22 .姥姥弃嫌不敢等谦敬辞的使用,表明平儿待人接物懂礼得体。 "两件"两条""四块""一包等数量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