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
资源ID:95576451
资源大小:15.4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教学设计课题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型 新授课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在具体教学中,以时空观念为框架,梳理出印欧人早期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路线 和区域;以史料实证为手段,分析印欧人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第6课,1课时 完成。本课介绍了古代印欧人和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基本概况,主要涉及两个学习要点:古代 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重点突出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形成文 明程度更高的新的区域文化。老师和学生对于本课涉及的印欧人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都是 陌生的。但作为选择性必修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人类迁徙以及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进行历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和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水平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又是必要 的。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和 本册一二单元已经有所涉及,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 迭与民族交融,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2课古 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区域文化的基本内容。从兴趣角度看,高中学生对于历史上的人类迁徙应 该是保有兴趣的,所以也就有了教学的潜在优势。但学生对区域文化发展交融的原因、过程、 影响缺乏系统理解,尽管有必修世界史的铺垫,但这部分内容对没有充分的涉猎和阅读的高 中学生来说相对较远,是有难度的。而且本课涉及的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将努力化繁为简。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认识古代人类两次大迁徙的特征和影响。【时空观念】认识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史料实证】探究古代人类两次大迁徙的发展历程,通过史料分析迁徙带来的影响,提高学 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认识游牧民族的相关情况,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认识古代人类迁徙,带来的文明交流,文化认同,培养家国情怀。六、目标评价:设计四个水平的学习目标作为学生评价的参照依据。水平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并参照导学案分析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水平2:通过画图掌握古代人类迁徙的过程,培养学生认识重点知识的能力。水平3:通过合作探究,学会在合作中合理分工、交流展示、协调矛盾冲突的能力。水平4:通过拓展学习,能理解迁徙带来的影响,理解迁徙带来区域文化的形成。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人类迁徙的相关史实。【教学难点】古代人类端徙带来的影响。八、教学准备1 .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2 .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完成导学案。3 .多媒体九、教学情景1、利用好教材史料和图片创设情景。利用好教材图片和历史纵横及学思之窗的史料。2、借助小组活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完成古代人类的迁徙的路线和影响。3、借助问题创设情景,设置古代人类的迁徙过程和影响。十、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单元导语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时间线索的和单元 阶段特征以及单元主题内在联系的分析看单元概 述,进行 分析对单元内容 有整体认识导入:展示一张美国记者重走古人迁徙之路的图片进行导入【环节一】板块 迁徙迁徙这一板块,小组合作画出印欧人的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 迁徙的路线同桌合”交流,画 路线图通过画图直 观认识迁徙 的相关史实【环节二】教师展示相关地图,让两位同学上台分别展示印欧人的迁徙和 欧亚民族迁徙的路线图看图看文字归纳两次迁徙的特点学生作 图,思考 提问发挥学生主 体作用,强化 本课重点问 题的掌握【环节三】板块二 碰撞碰撞这一板块,教师PPT展示材料,要求学生结合导学案 提供的材料,同桌之间合作讨论古代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同桌合作 讨论学生 展示讨论 成果了解游牧民 族迁徙原因【环节四】板块三 交融在交融这个板块,教师给出材料,让小组学生合作探讨古 代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再次总结大迁徙的影响。阅读材料 小组合作 分析,展 示讨论结 果培养学生提 取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史 料实证的核 心素养本课小结:进行课堂小结指出,PPT展示多元文化的交融共存, 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 归纳能力,家 国情怀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再次强调: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应在 平等中交流共建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 家国情怀十一、板书设计一、迁徙1、开枝散叶一一印欧人的迁徙2、交融新生-一一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二、碰撞一-迁徙的原因三、交融-迁徙的影响十二、作业设计及意图作业一:【思考】在古代,除游牧民族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进行迁徙。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造成古代农耕民族迁徙的原因有哪些?对移入地产生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人类迁徙认识,能够及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新知识的分 析。作业二:完成导学案的材料题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强化学生对本课难点问题的掌握。十三:教学反思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内容,其中有不少知识点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均有介绍。教学设计更注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培养,锻炼学生“以图证史”的能力。以画图(迁移路线)、史料等素材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为引 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重难点均以图片、地图、史料创设设置问题, 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构建起教学过程,进一步夯实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的能力。从学生反馈来看,本课的设计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普遍可以了解古 代人类迁徙的路径、原因和对世界文明发展造成的影响。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师引导过多,结论性的东西比重较大,对于学生的主体互动 力度不够。互动过程时间不够充足,让学生展示的机会还可以更多,对教材内容追求面面俱 到,导致内容过多,对重点难点渗透得不足等。在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将针对新课标进行深 入的学习,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把握,不断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