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品公司双体系资料之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docx
1 .编制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完成 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确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发现职 业病危害防护、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对确定的职业病隐 患进行干预、治理,减少职业病的发病风险,改善作业环境,降低职业病发病。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实施)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2)山东省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98号)3)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2)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年5月1日起实施)3)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311号令)4)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2016)5)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 36号);6)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 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 10号);7)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 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 16号);8)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验收评定标准(试行)9)山东省工贸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评估标准(试行)通过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职业病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职业病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及时准确;一一工作场所作业环境不断改善; 职业病和职业健康损伤明显减少;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职业卫生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加强。8.3文件管理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和验收完成后应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Do 同时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和治理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分类建档管理,内容应 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项口清单和治理台账以及其它过程资料。9.附录附录A(资料性附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样式表A.1基础管理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序号排杏项目拌杳内容与排杳标准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职业健康年间级公司级博衽周期 / 组织级别排位周期 /狙织镒别排查周期 / 组织缎别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职业病防治贵任制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注1:撑直类型主要包括综合性I©愚排查、专项电患川查、季节性也生川查等.注2:祖织级别 履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也可结合本冷位机构设置情况对俎织被别进行调整.注3:根据川位关里、川查周期、组织线别对非立内容与持直标准进行勾选.表A. 2现场管理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在标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性检在编类名 称风 险 点 ,') 级责任单位作业区域危险源(职业 病危害 因素管控措施交接班巡检职业健碾车间级公司爆序号名 林排位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同期/组织级别排杳周期 /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代周期 /组织级别排查同期组织级别排查冏期 /组织级别1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2注1:料式类型主要包括F1常冷强排查.综合性冷患排衣、专项电也排衣、季节性隐患拌宜等。注2:俎织爆别股包括公司级、部门级、乍间段、班组必,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次级别进行调蛉, 注3:根据排隹类生、排查周期、组织必别对排表内容与扑汽标址进行勾选,附录B(资料性附录)基础管理隐患排查内容和排查标准表B. 1基础管理隐患排查内容和排查标准序号排查项目挎住内容和樗合标准1职业病防治或任制职业病防治员任制:以书面文件形式建立职业病防治货任制度并拘其存入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人员贵仔体系:以经过缺僮土要负责人批准的正式文件的形式建立上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东同(班黑)管理 人员以及劳动齐等各类人员的职业病防治闵位.职贲.责任要求应滔新.符合岗代t实际.管理部门贲任体系:以经过单位上要负责人批准的正式文件的形式建立职业正生领导机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规定职业卫生领导机 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费和要求.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职业病危害严改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爵专职省理人员。其他存在职业危害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 人,设H或指定职业卫叟管理机构,配住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100人以下.配的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有经过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的机构成立正式文件和人员任命文件.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针对本取位实际和现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卜列职业卫生昔理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运行中体现职业病危舍因素控制的行 效性.< -)职业病危杏防治而任制度:< -)职业病危吉警示与告知制度:<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职业病防护用处首理制度:(七)职业病危吉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A)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竹案管理制度:(十)职业病危杏事故处徨与报告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十二岗位职业卫生除作规程:十三法律、法规、规承规定的其他耿业病防治制度4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对存在严)ft职业病危者的作业岗位(工种制订操作规程.内容应符合岗住实际,具有可操作性.5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应对用人单位主要负资人' BH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里恸位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弁应考核合格: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应有相关记录资料包括培训通知、培训教材或资料、培训记录、考试试卷.培训图 片资料等.培调率达805以匕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应当重新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权卫生培训.6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建立健全以下职业卫生档案:(-)建设项日职业更生“三同时"档案(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四)职业病危古因素监测与核测评价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七)法律、行政法规、现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档案分类和内容符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要求,档案有电子版和波质版,档案有专人管理,布-专门的档案翻或档案盒并按年度 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典档并编号登记.7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囚素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首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并取得中 报囹执隼.白觉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郃门的监督管理:建设项目自竣r收收之H起30日内进行申报:囚技术、工艺、设备或齐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大相关内容 发生里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工作场所、名称、核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 日内进行申报:经过职业病危岂因索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绪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终 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自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奥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注箱手续.8检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 同时”*建设项H可行性论证阶段编制预印报涉,竣工验收m或试运行期间垢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出;存在职业病危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施工 前进行职业病防护设碓设计;职业旃危舍一般或者牧皿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加织职业把生1业技术人员对报告和设计进行评审及对 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货收:职业病危需严正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用税外单位职业卫生G业技术人员客加押审和验收工作;评价和设 计工作过程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备U:档案笆理符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要求。9职业健康监护*按规定委托为资助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母期间、离肉时的职业健康检杳,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分户档案;杳体率 应达到100%,查体项目和1S体屏期应符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杳体结果必须及时处理,包括亚爽、诊断、治疗、调离原有古作 业肉位等,有处理记录,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并符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要求.禁止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调掰并妥善安置行职业城城损古的劳动者:衣进行儒同职业健康检杳,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整受急性职业病危咨的劳动者应进行健次检直和医学观察;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从小孩胜职业病危舍的作业,不安作孕期、痈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古的作业应为接触职业病危才作业的劳动者发放恸位补姑.10职业枯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专人负4的工作场所职业航危褥因素II常监测,监测结果应汇总存档.按规定委托具有资质机构按要求保年至少次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职业病危宙产血的用人单位年三年至少进行一次 职业病危需现状钾价;检测点应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宙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要求,并将职业病危吉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校满1部价合同 书及检测评价报告存档;检测项H和因素要与实际情况一致,检测点RI盖率要达到100、,检洲职业病危存因素应法前£职业病危吉顶H申报衣3中所列因素 类别的8«衣以上.11职业卫生投入用人单位应建立M度保防职业病防治所露的资金投入,年初应有职业E生投入概算且在成本中列支.职业卫生投入慨口至少应包括职 业病防护设临费用.应急防护设地费用、应急防护用品费用、个人防护用品费用、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应用、职业健.康监护及诊断治疗费用、 职业病危书因素监测与检测费用、职业病危害评价费用' 职业病危书告知费用、职业病危书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设汽费用、职业R生 办公钱龙、职工保觉费、工伤保险费等12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建立健全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有舒对性,可包括公司(集团)、厂或车间、装置级,针对高毒物品或 高湿制订专项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明确责任人、组织机构、应急处置方案、医疗救护方案等: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应制定应急救援侬案演练计划,诲年蛆织1-2次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并进行评估,演练记录和评估报告应 存档.13职业痫危害告知产生职业痫危害的用人单他应当设巴公告料.公布本单位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等内答:设置在办公区域的公告栏,主要公布本单位 的职业卫生管理刎傻和操作规程等:设月在工作场所的公告栏,主要公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案及岗位、健康危害、接触火的,应急救援 措地.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能害因素检测结果,险测日期,检测机构名称等,用人第位与劳动者H立劳动合同时,应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告知的内容和样式符合告知范本的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索检测、评价结果应定期向劳动者告知fl符合告知规他.用人单位应招职业健康检交结果书面告娟劳动者.14外委作业管理用人年位应当与承包简签订职业卫生管理协议,明峋各方的管理职贡,协议中应包含职业病防治的承诺: 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立职业卫生怆理机构.就备职业R生首理人员: 外委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管理应与用人单位正式员工一致.注:应大职业病隐患,附录c(资料性附录)现场管理隐患排查项目和内容举例C. 1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C. 1.1总体布局包括以下内容: 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一一高温车间纵轴按照全年主导风向合理设置; 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的竖向布置情况;一一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在多层厂房的布置情况;一一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废水排放管道敷设路线。设备布局包括以下内容:一一尘、毒发生源的布置情况: 设备和管道的密封情况;一一热源布置情况; 厂房设计和设备的降噪和减振措施;一一噪声源与操作人员相对布置情况;一一噪声作业的远距离控制及隔声操作(控制)室设置情况; 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布置情况;一一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在多层厂房的设置情况。C.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维护包括以下内容: 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工程防护设施的种类、 数量、位置、形式和性能参数等情况以及是否正常运行;一一设置的防护设施经常性和事故性维护情况。C.3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及管理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及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所配备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防 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等情况:一一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维护情况及作业工人的佩戴情况;C.4急救援设施和用品及其维护急救援设施和用品及其维护包括以下内容: 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辐射剂量测量设备、个人剂量监测设备、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 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配置情况;一一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设置情况; 气防站和气防柜设置管理情况;一一报警仪、事故通风、风向标等设置情况; 空呼器、防毒面具、便携式报警仪等设置和使用维护情况;一一急救箱及其药物的配备和维护使用情况;C.5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包括以下内容:-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警示线、 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情况;-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情况。附录D(资料性附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表D 1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计划过程排查过程整改过程验收过程编 号类 型名称风 险 点 等 级贵 任 单 位作业区 域危险源(职业危害因素)管控措施排 查 类 型排 查 周 期,二任 单 位,九(I 人排 查 结 果跄 患 描 述陶 患 级 别扑 查 人揖 杳 时 间形 成 原 因分 析整 改 措 施整 改 贡 任 单 位整 改 贡 任 人整 改 期 限资 金 额幺 收 时 间验 收 人验 收情 况序 号名 称职 业 健 康1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 教育个体防护应急 处置10)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32017)11)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12)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则(DB37/T 2883-2016)13)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DB37/T 30122017)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职业病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4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1 职业病隐患用人单位违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操作规 程等规定,在职业病危害现场管理和职业卫生基础管理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 人员健康损伤或职业病发生的缺陷。4.2 职业病隐患排查用人单位组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 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 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查找本单位职业病隐患的工作过程。4.3 职业病隐患治理指消除或控制职业病隐患的活动或过程。表D.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计划过程排查过程整改过程验收过程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 容与排 查标准排查 类型排查 周期击任单位责任 人排查结果隐患描述隐患 级别排查 人Jll ft时间形成 原因 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单位整改 贡任 人整改 期限资金 懒验收 时间验收 人验收情况职业病防治贵任制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5 .基本要求5.1 公司是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体系。5.2 应全员参与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从业人员的排查治 理和防控责任。 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保证职业病隐 患治理资金投入,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综合办公室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负 责组织、实施职业病隐患的治理。 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安全员)负责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组织 工作,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工作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报相关部门治理。 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各岗位人员等其他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职业病隐 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5.3 综合办公室应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验收的管理机制,建立目标责任考核 机制和配套奖惩制度,确保治理措施有效落实。5.4 综合办公室应开展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内容的培训I,提高从业人员隐患排 查治理能力。5.5 存在外委作业时,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职业卫生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 明确各方对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6 .职业病隐患分类与分级6.1 职业病隐患分类6.1.1 基础管理类隐患公司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及执 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等方 面存在的违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方面存在的缺陷,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发现。6.1.2 现场管理类隐患公司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运行及维护、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及佩戴、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等方面存在的 缺陷,可通过对作业现场实地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发现。6.2 职业病隐患分级6.2.1 一般职业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包括: 粉尘和化学物质作业分级为中度危害及以下作业岗位的超标原因;一一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作业岗位的超标原因; 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 2 mSv且1() mSv时; 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管理档案、资金投入、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告知和外委作业管理等基础 管理类隐患;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及佩戴不符合;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与告知卡(牌)设置不符合; 风向标、报警仪、喷淋洗眼等应急救援设施设置和气防柜、急救箱等应 急用品设置不符合。6.2.2 重大职业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 改治理方能消除,或者因某种原因致使用人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包括: 粉尘和化学物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作业岗位的超标原因; 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极度危害作业岗位的超标原因; 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 10 mSv且W20 mSv时;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职业病危害申报、建设项目职'亚病防护设施“三同 时”、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等基础管理类隐患;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不合理;一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符合或者无效; 事故通风、围堰等应急救援设施不符合或者无效。7 .工作程序和内容7.1 职业病隐患排查项目清单7.1.1 基本要求综合办公室应跟据风险点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职业卫生基础管理要求,编制职 业病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排查项目清单包括:基础管理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现场管理隐患排查项目清单。7.1.2 编制依据基础管理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可依据职业卫生基础管理要求按照附录A表A. 1 编制,基础管理隐患排查内容和排查标准参见附录B;现场管理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应以风险点为单元,依据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管 控措施要求按照附录A表A.2编制,现场管理隐患排查项目和内容举例参见附录 Co7.1.3 评审和修订综合办公室应定期组织对职业病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 并做好检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当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工艺设备等编制依 据发生改变时应及时对职业病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进行修订。7.2 职业病隐患排查7.2.1 排查项目和类型综合办公室应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和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其管控要求,按照职业 病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内容确定针对性的排查项目和排查类型。排查类型可包括: 日常隐患排查; 综合性隐患排查; 专业性隐患排查; 专项隐患排查; 专家诊断性检查; 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7.2.2 排查组织级别和周期结合本单位的管理模式确定本单位的隐患排查组织级别共四级,包括公司 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或岗位级。隐患排查周期宜符合下列规定:一一操作人员(岗位级或班组级)现场巡检或操作时可将职业病隐患排查纳 入巡检内容,实时进行隐患排查;一一车间负责人等直接管理人员可结合现场专业检查,每月至少一次隐患排 查;部门级(综合办公室)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隐 患排查。公司级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职业病隐患专项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检 查,两者可结合进行。7.3 职业病隐患治理7.3.1 隐患治理要求应按DB37/T28832016中的规定执行。7.3.2 一般职业病隐患治理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一般职业病隐患,应由公司各级责任部门(公司、部门、 车间或班组)负责人或者综合办公室负责人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 确认。对于暂时不能整改的一般职业病隐患,责任部门应按要求制定整改计划,限 期整改。整改计划内容包括: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整改资金来源; 整改负责人和责任人; 整改期限; 整改前采取的防范措施或预案。7.3.3 重大职业病隐患治理职业病隐患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职业病隐患,应组织技术人员、专家及时 分析并编制重大职业病隐患评估报告,内容包括: 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隐患的治理方案。重大职业病隐患现场应立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事故发 生。公司总经理应及时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职业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包括:一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整改前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7.4 职业病隐患验收职业病隐患治理完成后,公司应组织技术、设备、安全、职业卫生等相关部 门或责任人进行考核验收,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公司应组 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重大隐患的治理方案和治理效果应及时向当地县市区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 督职责的部门报告。8 .持续改进和文件管理8.1 持续改进综合办公室应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 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 应及时进行体系更新: 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所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不 再适用的; 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工作制度等发生重大调整的; 装置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或设备发生重大改变的; 外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产生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发生职业病事故或对职业病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8.2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