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推荐3篇).docx
-
资源ID:95578574
资源大小:20.2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推荐3篇).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第1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 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教学重点: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老师给学生听一段送别方面的音乐后问: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 的宴席,离别是常有的事,有的人选择用音乐来表达离别时的心情, 而有的人则选择写离别的诗来表达心情。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并板书课题,2、齐读题目.3、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让我们带着学习古诗的饱满热情再读题目。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忧伤齐读题目。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1 .品读前两句诗(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 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 什么样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课件出示9】(2) “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 “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 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 强烈的凄冷孤寂感。)【课件出示10】(板书:凄冷、孤寂感)(3)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 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 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课件出示11】(出 示第一首诗)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 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G妻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 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谪岭南,在北返 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 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壮志未酬, 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2 .品读后两句诗(1)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 恨吗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课 件出示12(2)【课件出示13抓字眼: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 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诗人是想表明 自己的什么呢(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 廉。)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冰心:从字面可以解释为什么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3 .【课件出示14】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 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 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板 书:高洁清廉)4 .表达手法: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5 .指导背诵。出示课件,一是提示学生要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学生 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二是提供自学提纲,放手让学 生去学习,既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又不拘形式,方法灵活,以解决 实际问题为目的。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诗意,考查学生的自学 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重点句子的深化理解,就是对“品 意境,悟感情”环节的落实,能够使我们对诗人有更多的了解,对诗歌有更深的思考。学习古诗,从字词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弄清诗歌表达的主题。五、拓展总结【课件出示15】1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预设: 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总结:古诗中送别诗很多,表达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 的友情。珍惜友谊,所以才伤离别。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有谁知道短暂的离别不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呢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6/17一、选一选。1. ”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的意思是:()A. 明天B.清晨2.“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的意思是:()A.纯洁的心B. 冰做的心二、默写芙蓉楼送辛渐。三、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送别的时间是0,地点是0,友人将要去的地方是0。诗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表明了诗人()品格。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介绍诗人。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2、回报交流。(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再齐读。(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 "寒雨”怎么样呢“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 别的暗淡气氛。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指名读。(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出示写作背景。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 有退却,而是勇敢的面对一切。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一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试读。指名读。3、拓展延伸.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 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三、背诵古诗四、学用结合,多元训练1、解释:平明冰心 2、芙蓉楼送辛渐是 朝诗人 写的一首 诗。诗人与友人分别的 时间是,具体地点是,友人所去的地方是。3、最后一句是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的品格.4、默写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寒雨坚强冰心孤乐观玉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第2篇】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被贬入吴,送辛渐赴洛阳时所作。诗人送 别人,并借友人告知他在洛阳的亲朋好友,他虽然身处逆境,但无一 丝凄风冷雨,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全诗语言流畅自然, 格调开朗,感情真挚。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 对我们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本课生字,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2、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内容,体会诗人高尚的节操。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古诗的一些特点,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 为: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 的景象。教学难点确定为:品读古诗,比较阅读,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四、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 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法、讲授法、 引导想像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创设情景法可以调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感悟法和 想象悟情法。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五、说学习流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 流程我设计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能够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良好的课堂气氛,此时,我先让 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赠汪伦由此揭题,导入新课。顺势进入 弟1*环巾o第二环节:读通诗文新课标中一再强调: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这里我紧扣“读通”这个环节,首先由师生共同 交流课前了解的诗人资料和诗题意思。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诗。通过个 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芙、蓉、洛、壶”, 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第三环节:读懂诗文,感悟诗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 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首 先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的准确、流畅,然后让学生分组讨 论,理解每句诗的内容,我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照 注解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 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的意境。体会在送别诗中所蕴含的那种依依 惜别之情。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能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 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进而解决教学难点。第四环节:朗读训练文章本是无情物,但我们要带着感情读,此环节我让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达到在朗读中获得 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第五环节:课后延伸1、背诵古诗2、课后收集并积累其它相关类的诗词。六、说板书设计勒家彦说“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思 路,板书设计在于精而准。”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这个板书:芙蓉楼送辛渐寒雨 江水 孤山冰心 玉壶诗人纯洁的心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第3篇】教学目标1 .认读“芙、蓉、洛”3个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芙蓉楼送 辛渐。3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 “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4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 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课件1】播放“诗词大会”的节目视频。师: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华诗词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 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热潮。参与的选手既有七八十的老人,也有八 九岁的孩子;既有教师、医生,也有警察、学生,不分男女老幼,也 不管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你热爱诗词文化,就可以参与进来。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就因为诗词有着独特的魅力。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千年的时光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 诗词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词的魅力。二、解题导入1 .介绍作者: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 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 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预设:别董 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接下来,我 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2 .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 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板书:芙蓉楼送辛渐)3 .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课 件出示2】“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 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 辛渐。4 .作者简介:【课件出示3】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 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 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 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 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5 .写作背景:【课件出示4】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 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 后在此分手。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1 .自读古诗,读准确,读流利。【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芙蓉洛壶(1)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蓉二边音“洛(2)指导书写“芙蓉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壶” 注意有三部分组成:士、r、业。2 .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3 .多种形式朗读。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1 .自主理解字义:【课件出示6-7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 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 清晨。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 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 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 比喻心的纯洁。2 .【课件出示8】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