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时检测北师大版必修.docx
-
资源ID:95578802
资源大小:15.4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时检测北师大版必修.docx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时检测知能提升-圆梦高分.一、选择题1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 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 不化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B.C.D.解析:选A。所谓“新”,即是指明清时期才出现的历史现象。属于中国封建社会一 直就有的现象,不是“新的历史条件”。2 . “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 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 一观点反映了()A.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8 .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C.否定帝权的主张D.反对盲从孔子解析:选D。李贽思想的本质并没有脱离儒学思想的范畴,故A项错误;李贽为明朝后期 的人物,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李贽对帝权的否定,故C项错误;题干中 的材料主要体现出了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孔夫子”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故D项正确。9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 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 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10 奠定了 “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解析:选D。民本思想强调统治者爱惜民力,体恤百姓,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中国古代统治者延续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出现“工商立国”思想,而且材料没有深入到论及 商业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故B项错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 材料中“商贾亦何鄙之有”“商与士异术而同心”等关键信息,体现了李贽对商业、商人的 认可,故D项正确。4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 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 “黄宗羲定律”。这一 “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解析:选B。材料并未涉及沿用旧制,鲜有改革,故A项错误;据材料“有积累莫返之害, 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可知赋役沉重,百姓困苦,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 体现单一赋种,没有差等,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一征缴,耗时费力,故D项错误。5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道:“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 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 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认为黄 宗羲的思想()A.继承儒家民本思想8 .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C.具有现代民本思想的特征D.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结合解析:选B。材料的大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省略号之前部分阐述了黄宗羲的思想有对儒 家思想继承的一面;省略号之后的部分又表达了不能认为其思想“无新见”,所以通篇体现 的观点即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中材料的观点。6.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 “人臣称人君”“人 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I).否定封建礼教传统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顾炎武列举出的这些史实,旨在反对君主专制制 度,表明他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7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 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8 .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选A。根据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得出重视自然界和 社会规律的揭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故B项错误; 王夫之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不同于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世之有鼎革也”得出王夫之主张改革,但没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 力”,故D项错误。8 .明末清初出现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 系是()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9 .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解析:选C。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在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的同 时,又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因此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具有继承与发 展的关系。二、非选择题10 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社会风俗产生重大影响,而不同时 期的社会风俗也反映出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不同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土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 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 又为之一变。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二 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 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 告老,而家无僧石之储者,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以为子孙世业,而除其租赋,复其丁徭, 则人皆知自守而不贪于货赂矣。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洁者显荣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攘,而怙侈贪得者废 锢于家。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 民间当妇女不幸夫亡之日,见其跄地呼天、迫不欲生之状,亲族人等苟有人心 者,自应恻然动念,从旁劝慰。乃闻闽省有等残忍之徒,或慕殉节虚名,或利寡妇所有,不 但不安抚以全其生,反怂恿以速其死。甚或假大义以相责,又或藉无倚以迫胁。福建省例三十四杂例禁止殉烈据材料一,指出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顾炎武的意图。据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为官者应如何改善风俗?材料三中对妇女贞洁认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 明清之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出现怎样的变化?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一中“年少专更以交游为业乃以趋势求利为 先”可看出;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一中“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可看出;第三小 问意图,从材料一中“学问为本”“孝悌清修”可看出。(2)据材料信息“好学”“向学”“忠 信廉洁者显荣于世”等得出答案。(3)第一小问说明,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作者看到对待妇女 贞洁的两种不同的做法,有人同情,有人残忍,说明在当时封建礼教的地位没有以前牢固了, 从而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变化,结合所学理学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分析其到明清的变 化,从而得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答案(1)变化:轻视学问;趋势求利。原因:轻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盛行。意图:以儒家思想重建风俗。(2)改善:好学劝学;奖励廉洁爱民;推崇名声。(3)说明: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有所动摇。变化: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