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推荐3篇).docx
-
资源ID:95579222
资源大小:23.4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推荐3篇).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词”的特点。2、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田 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前准备:多媒体出示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一份恬静的田 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关于辛弃疾的背景 资料。教学过程:一、初读词题,试想画面:我们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谁来背一背曾经学过的古诗。(课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古诗相似的作品。出示全词:1、快速浏览这首词,与学过的古诗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的地方?相机介绍词的别称:长短句、填词、上下阕师:乍眼一看,这首词是不是有两个题目呢?词牌名!题目读,停顿乐(正音)师:看到村居,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节奏,也是一种意境)、上下阕(也叫上下片,朗读时,上下片之间 要停顿一下)。(板书:清平乐,指名读。正音。注意“乐”的读音)二.解题1 .板书:村居。师:村居是词的题目,它与词的内容有关。看到 “村居”二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两至三位回答。)2 .师:男耕田,女织布,安居而后乐业。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 生命力。3 .师:就让我们把刚才头脑中出现的画面送进课题目中来,注意 词牌名和题目之间要有停顿。齐读。三.正文赏析。(一)朗读正音1 .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 进第26课。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2页。2 .师: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你们的自读能力。同学们在家时肯 定已经读了好几遍了,现在谁想做小词人,在大伙面前展示一下。读 的时候要求字正腔圆,读音准确,腔调圆润。指名读。3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1)翁媪:板书。“翁”上面有个公,是什么意思? “媪”,读 音,是什么意思?师:是的,老年夫妻就是“翁媪”。生齐读。媚:第二声。剥莲蓬:(bao)莲蓬。(2)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6 ng?师:这是为了诗词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 东,笼,蓬”,因为这些韵脚,让词读起来更流畅。4 .师:不信,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词,注意这些押韵的字。生 齐读。5 .师:真好听,瞧你们,小嘴一翘,小脑袋一摇,还真有点像小 词人呢。老师忍不住,也想来展示一下呢,欢迎吗?6 .师配乐范读。7 .师:各位小评委,我朗诵得如何,能给我打打分吗?如果满分 是10分,我能得几分?(生评价)8 .师:因此,希望你们在朗读时,也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 好吗?(生齐读)(二)词中有画1 .师:一首词,一幅画,这首词,读着读着,读到哪一句时,你 的眼前仿佛就仿佛看到了什么?“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1)读好“低小”。指名读,师范读。2 2) “青青草”,不是初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盛夏的草, 浓郁,茂盛。(3)师:似乎少了点什么!(放水声)对,是小溪! “一水护田 将绿绕“,溪水在怎么地流着?(4)师:溪上还长满了开满了,(5)师: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风吹来,还送来阵阵清香。蓝蓝的天,白白的去,淙淙的水,青青的草。(6)师:美吗?此时,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字来形容 一下。(7)师:“醉”字好哇。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醉?(喝醉酒;看到 美景)(8)师:无论是酒后的微熏,还是陶醉其中,总之是一种很享 受的模样。让我们一起把这种赏美景的享受送进去,读出来。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师:听着你们的朗读,真是令人陶醉啊!这不,词中人跟 你们也同感呢。出示词句。指名读(2)师:这里有个词,大家似乎不太好理解。吴音是什么意思?(我想,放暑假的时候,你们可能有许多人去了上海看了世博,有没 有谁听到上海本地人说的话?上海人方言就叫吴音。像苏州、无锡还 有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方的口言也叫吴音。相较之北方人说话的干脆 利落来说,吴音更绵软,轻柔一些,所以有人也称这种口音的特点叫“吴侬软语”。这词中,指的是江西上饶地区的方言。当时辛弃疾就 住在这里。)(3)师:指图。想一想,翁媪说话时的神情、动作。这就是一 一相媚好。(4)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翁媪坐在茅檐下,用着绵柔 的吴音,会聊些什么呢?(生想象说)(5)师:请你们同桌一个演翁一个演媪,来表演一下,他们聊 天的情景。注意,加上动作和神情。(6)师:看着他们头靠头,手拉着手,说着悄悄话的情景,真 是相媚好(7)师:刚才看你们的表演,翁媪聊的最多的就是在夸他的三 个儿子,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师:他有几个孩子,你最想先夸夸谁?预设一 “大儿锄豆溪东”(1)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大儿正忙着锄草。可现在 是什么季节夏季。是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假如你是 大儿,你不热吗?你此时,心里会在想些什么?(2)师:真是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就把你们对大儿的夸赞送 进词中。男生齐读。预设二“中儿正强鸡笼”(D师:再来看看中儿,引读中儿O(2)师:看他强鸡笼时的神情,送他一个词。(3)师:指名读。长读“织你觉得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假如你是中儿,又会想些什么呢?全班女生齐读。预设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师:古语有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齐读。(2)师(故做疑惑状):咦?无赖不是贬义词吗?为何父母还会 喜欢他?指名说。(3)师:你们在家调皮时,父母会怎么说你?(4)师:是的,看似责备,实则喜爱。这是古人对顽皮小儿的 一种喜爱的说法。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顽皮可爱。(5) “卧”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趴,躺)带进去读读。好不 好?为什么?(6)师:我想,这淘气小儿也许是一会儿趴,一会儿躺,怎么 舒服怎么卧呗!从中你们觉得他此时的心情如何?(开心,悠闲)(7)师:悠闲时还会做出什么动作?(小脚来回晃着,小嘴里 会哼着儿歌)。(8)师:再来瞧他的眼神,又让你想起什么词语来?(9)师:哟,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呢!是的,这样一位无赖小儿, 任谁看了不喜欢,难怪,他的父母,弓I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 剥莲蓬。2.师:(指黑板)这四幅图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 图,你能把整首词描绘的画面,连起来说说吗?(课件出示全图)(三)拓展研究1 .师:这户人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 .师:翁媪醉在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中。可是,我们再来看这幅画面,你们觉得这家人的生活条件出何?3 .那为什么还如此开心,如此陶醉呢?因景而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鸟鸣花香,是处世外桃源。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夫复何求!老俩口身体健康。千 金不换啊!因情而醉:一家人没有争吵,详和,安宁。6 .师:此时,还有谁醉了?(作者)7 .师:他又为何而醉呢?你们了解辛弃疾吗?生介绍作者生平。是啊,他是一位优秀的词人,也是一位优秀的爱国将领。他出生 在一个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年代。他二十岁便奔赴战场,为国杀敌, 二十余年沙场征战,他此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没有战争)8 .师:国家和平,百姓安宁。国泰才能民安。因此,当他看 到这样一户老有所乐、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和睦家庭时,怎么不醉, 因此,他低吟出 齐读全文。(四)欣赏动画。四.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回去后,再找找辛弃疾写的词,比较一下每首词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在下一次的班队会上,我们开展一次“小小赏词会”。(交流)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一起读课题。二、疏通文本,感知画面:师:是呀,我们所看到乡村生活是一幅多么安宁、祥和画面,那 么,词人辛弃疾眼中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听录音师:我们来读这首词,要求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一)师: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媚,剥(bao),翁媪(理解,生领读)(二)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强调停顿,齐读)(三)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 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读出来。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交流:锄豆图,联系锄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织笼图,想象鸡鸭成群,联系四时田园杂兴小溪图,茅檐图,感受屋小草青。想象流水的声音,溪水绕人家。看到的一幅幅画,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读卧剥图,想象荷花景,诗句。抓住“卧”(换躺、趴比较),想象 小脚Y的动作,想象顽皮的样子。“送给他哪个词? ”小儿卧在哪儿,观察他的表情。他一动不动,他静静的,他是那 么的你又能送他一个词么?体会自在,认真,理解“无赖”。读相媚图,师:这是老夫妻俩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一 师: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师:我们一起读。师:多么温馨的情景,我们再读。(重点感受卧剥图,相媚图,感情练读)(四)师:你们看,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 的温馨你最喜欢哪幅画面?师:那我们就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的心中。师:吟着吟着就产生了感慨,给这幅画送一个字,一话。交流,引导“醉”谁醉了?为什么醉?(老夫妇,诗人,我 们)师:真好!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把我 们的对这和美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读出来!(播放,感情朗诵。)三、拓展建构,丰孕画面。(一)介绍辛弃疾生平,了解其心境安居乐业。(二)推荐阅读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2篇】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 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首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 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 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 鲜活起来,虽然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种亲切感, 也油然而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3、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学过程:一、揭题入课,粗知宋词师:亲爱的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一朵艳丽的奇葩。每一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色彩明丽、清新的水墨画, 是一曲婉转动听的歌曲,也是一段绵长悠远的内心独白。今天我们一 起徜徉于乡间溪畔,去看看爱国词人辛弃疾笔下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师:板书课题)师: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来说一说古代的“词” ?(备注: 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 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或者“长短句”“诗余” 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 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者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的缘由。 在音韵上,词和音乐紧密结合。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 “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 忆萝月。)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村居”中“居” 字的含义(课件出示:论语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字, 古注有居家、居官、居心三种讲法。家有家政,居家以孝友治家,不 能懈倦。居在官位,所得的俸禄,都是由人民纳税而来,更不可懈倦。 就居心而言,无论治家治国,心都要公正而无倦。只有立志为民,才 能居之无倦;只有诚意正心,才能行之以忠。)二、自主初读,吟品词韵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师:请同学首先自由读词,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师:词一般分为上阙和下阙,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另 外,古人写词,是把感情、内容和节奏结合在一起,推敲出来的。所 以,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 第三、四声,读得短促。请同桌之间两个人分为上、下阙再练习读读。2、出示词语:茅檐、相媚好、锄豆、剥莲蓬、亡赖、翁媪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并齐读3、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加上动作,比如摇头、用手击掌, 脚还会打着节拍,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4、师:回忆一下,原来我们理解诗意时有几种方法?(生:借 助工具书、借助字典、根据生活体验理解、借助书下注释、可以问同 学或老师等)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理解这首词的含义。5、比较发现,初品词意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 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翁媪:老翁、老妇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目及太平盛世景,胸怀报国壮 志心。师:谁醉了?(课件出示问题)师:词中的“翁媪”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样“相媚好”的?(同 桌之间扮演翁媪逗趣)师:指名读上阙,边读边想象,有怎样的一幅画面映入脑海?6、指名读下阙,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师:溪水人家绕,绿野乡村,有对老夫妇正醉中逗趣,三个孩子 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是 怎样的姿态?(观察课件画面)可不可以换成“躺”、“趴” ?重点理解亡赖:同“无赖”,亡,这里指顽皮、淘气。师:“无赖”是贬意词的,为什么在这里作者却用“最喜”呢?师:你们在家淘气时,父母是怎样说你的?生:叫我淘气包,烦人精,说家快让我给拆了。师:是啊,当父母唤你为“淘气包”时,这看似批评的话语,实 则是在喜爱啊!所以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最喜欢这个淘气剥莲蓬的 孩子。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读词的下阙。三、品读赏析,感悟意象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知不觉读了这么多遍。你仿佛都看见什么了?(指名交流,并放课件溪水之声,再读此诗)2、如此美好的家园,如此“安居乐业”的生活,真的让人留恋 忘返。于是,辛弃疾一时兴起,信笔写下这首词。让我们随着音乐, 一齐朗读吧!(课件音乐)3、师:有了父母的相亲相爱,兄弟的力所能及,才成就了小儿 的“无赖”。如此其乐融融的景色让人好生羡慕和向往。辛弃疾看到 了此情此景,难道产生的仅仅是幸福是羡慕吗?(课件出示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4、师:破阵子是我们曾经在课外积累时背诵过的词,我们首 先一起来复习一下。(齐读)指名回答:通过读,你体会出这首词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精忠报国、奋战杀场、豪放不羁)5、师:是啊,就是这样的一位精忠报国,誓死收复中原失地的 爱国词人,他的一颗报国之心是否在疆场上得以施展?充斥于满心的 怎么还有欲说还休的“愁”呢?课件出示:师配乐朗诵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师:结合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辛弃疾的生平资料,谁来说一说,词人的“愁”指的是什么?(备注: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人(今济南),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 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 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 恢复失地,报效祖国。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 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 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 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 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68岁那 年,当宋帝想请辛弃疾出山声援,而当命令到达铅山的时候,辛弃疾 病已沉重。九月十日,辛弃疾怀抱着他那始终不能实现的政治抱负与 世长辞了。)师:读过了诗人的两首词之后,你体会到辛弃疾胸中的仅仅是对 和平生活、安居乐业的向往吗?(学生交流)是啊,期盼着抗击金兵、 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居安思危”的情怀充满了诗人的胸膛。师:带着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来背诵清平乐村 居。师:带着对词人爱国执着精神的敬佩,我们再背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南宋)辛弃疾居家:家居乐业 居官:居安思危居心:精忠报国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3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能通过看插图、联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 意思。3.知道词的有关知识,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在自主体验中感受 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课前请同学背诵古诗。一.谈话导入,诗词比较。1 .出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 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2 .师:这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齐读。宋朝一位叫辛弃疾的大 词人也用“村居”这个名字写了另一种体裁的作品,出示清平乐村 居。这是一首词。3 .师:请你来比较一下,词的格式有什么特殊之处。4 .师结合生的回答讲解:词也叫“长短句”、词牌名(每首词都 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