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案与反思(3篇).docx
-
资源ID:95584027
资源大小:22.8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案与反思(3篇).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掌握生字词,通过抓全文关键字,理清作者思路,同时使学 生懂得、为写出生动形象感人的文章必须认真观察,投入全身心的感 情。二、通过对春的重点理解,弄清仔细观察写法。并进行片断仿写。三、教育学生热爱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一、找出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二、讲排比句的好处及写法。教学难点一、比喻及排比的写法。二、让学生理解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听春的朗诵,营造气氛。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1、谁能说说春天有什么特点?在春天人们通常都会干些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 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 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五、布置作业1 .诵读全文。2 .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朱自清笔下的草长莺飞、百花争艳之 景,并将课文分为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 一步学习春这篇课文,一起看一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这 幅美丽的画卷的。二、学习新课(一)引导学生品析第3段的“春草图”。多媒体显示如下品析步骤1 .自由读,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错字、不多字。2 .齐读,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明确:嫩、绿、多。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等人类的活动”明确:通过描绘人类在草地上兴致勃勃地嬉戏、玩闹,侧面衬托春草勃 发给人带来的欢乐。3 .男女生各读第3段的一个层次,悟一悟这段层次划分的问题。教师 提示可划分为两个层次明确:先正面写,第1句运用拟人手法,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 草嫩、绿的特点;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了春草顽强 的生命力,“满是的”用口语化的语言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 第三、四句则从侧面描写春草给人带来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4 .学生自读第3段,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 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明确:“偷偷地”和“钻”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 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同时,“钻”字写出了小草萌发的力量以及 顽强的生命力。而更换以后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二)各学习小组,运用上面所学的方法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 雨图”和“迎春图”。(三)各学习小组发言人把本组讨论结果提交,全班进行交流。1 .具体分析“春花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 相开放的情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 辞手法,写出野花繁多、细小而明艳、随风轻轻摆动的情景。2 .“春雨图”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明确: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雨密的特征,通过印象的叠 加,强化了表达效果。3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写出了什么环境特点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乡村的安静与平和。4 .“迎春图”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按照由景及人的顺序来写的。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 的孩子,进而写道“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一片欢腾的闹春 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5 .文章结尾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明确:不能颠倒。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 先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 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三、课堂小结今天,老师引领大家在朱自清的春中旅游了一圈,看到了春草的嫩 绿,春花的鲜艳,感受到了春风的和煦,春雨的细润,更重要的是跑进 了迎春的队伍中,懂得了抓紧春光,好好学习的重要性,这对我们的心 灵实在是一次真正的洗礼!四、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四、五。2 .背诵课文第广5段。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对 于春天的喜爱。在品味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过程中,我们抓住了春的 特点,描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二、学习新课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1) “春草图”特征:嫩、绿、满、软。顺序:由近及远。修辞:拟人。用词:第1句中的“钻”字用得好,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出来。“春花图”特征: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顺序:由上而下、由实到虚。修辞:拟人、比喻、排比。用词:第4句中的“闹”字用得好,它不仅写出了蜜蜂“嗡嗡”的声 音,还呈现出喧嚣沸腾的热闹气氛,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 的景象。感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春风图”特征:和煦、芳香、悦耳。感官:触觉、嗅觉、听觉。修辞:引用、拟人、比喻。(4) “春雨图”特征:细密、轻盈。顺序:由近及远、由景及人。修辞:排比、比喻。“迎春图”特征:充满活力。顺序:由景及人、由点到面。三、拓展延伸朱自清的春写得太美了。其实自古以来,春天一直是人们歌咏的 对象,请大家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互相交流并保存到 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然后任选一幅春景图,给它配上能反映其特征 的诗句。教师推荐部分诗句:多媒体显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二首(其一)选取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背诵下来并仿写。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然 后选取写得好的在全班朗读。四、课堂小结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它色彩缤纷,形象生动,姿态万千,生机盎然。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五、布置作业1 .仿照春,以我看冬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2 .熟练背诵全文。【板书设计】春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问题设计,一些问题问得有些琐碎,学 生不易抓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所提问题的用意。还有些语言表述 得不够严谨,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在今后设计时还要细心。2、介绍作者。3、朱自清对春热爱不已,那么他是从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春 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把春写的形象动人的?如果让你们写,你们会 怎样写?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板书课题,齐读。二、整体感知,整理思路。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重点介绍了什么?(2)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默读,交流,讨论找出文章关键词。板书、盼望、小草、风、雨、风筝、一年之计在于春、娃娃、姑 娘、青年。3、根据上述板书,给课文分段。三、细读课文。1、阅读前两自然段,说说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哪体现?(春天的脚步近了,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 红起来了)2、阅读第三自然段,找叠音词,分析其好处,理解“钻”的好 处。(1)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好处、音乐美、视觉美(2)钻字好处、小草生命力的旺盛,写出小草的动态美,拟人 手法形象生动。3、阅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拟人手法的句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 发的特点。3、感受作者对春的盼望、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新生命之情, 对希望的憧憬之情。二、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三、教学难点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四、教学课时: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挑选几篇同学改写的春之古韵散文。同学们,在你们将古诗 改成散文的过程中,都加上了自己观察春天的特征,也融入了自己对 春天的情感。今天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迹,看看他笔下的春 具有怎样与众不同的特点。二、初步感受,进入文本1 播放视频朗读。2、学生跟跟随视频朗读,体会其中的感情。3、朗读完文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 读出文章的味道(欢快、欣喜)三、提升感受,概括特点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来描写春天呢从字里行间中,我 们可以看出,他对春天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这美好的春景呢答: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3、每个小组挑选一幅图画,说说这幅春景图美在哪里(1)春草图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 面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C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从哪些角度描写春天的小草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颜色(绿绿的)、范围(园子里、原野 里、满是的)这样的小草给人怎样的感受“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春草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欢乐。“钻”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案与反思【第3篇】教学目标1 .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 思想感情。2 .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3 .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4 .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 文的思想感情。2 .难点: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课时安排春:推荐安排3课时。济南的冬天:推荐安排2课时。雨的四季:推荐安排1课时。古代诗歌四首:推荐安排2课时。1春朱自清教材分析在春中,朱自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春回大地的动 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在选材上、谋篇 上、语言的技巧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春为后面写景类散文 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基础。本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并贯串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 章的语言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2 .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3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 解、掌握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4 .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听读、朗读、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2 .通过对妙词佳句的赏析,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阅读美文,体会文中优美的情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2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教学重难点1 .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句,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领悟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 天”的思想感情。2 .难点:结合课文实例,学习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想到春天,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呢是大片大片的花田,是 田野上小草的嫩芽,还是河中潺潺的流水第一个让你感知到春天到来 的,也许是清晨小路上打湿鞋袜的露水,也许是昨夜的轰鸣春雷,也许 是某一天忽然变得温暖的阳光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他的春天,是从耳畔传来的。 杜甫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他的春天,是从空气中嗅到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看看他笔下的春天是一个 怎样的世界。多媒体显示课题及作者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 学者。1920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桨声灯 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你我,诗文集踪 迹等名篇。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 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 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表达了他对春的赞美,对美的追求。2 .检测生字词。读准字音,记准字形。酝酿(y Ci nn i d ng)窠巢(k。) 黄晕(yCin)应和(h4)噱亮(lido)披着蓑(su6)抖擞(s 6 u)水涨(zh a ng)戴着笠(I i )烘托(h 6 ng)嗡(w C ng)宛转(zhu a n)捉迷藏(c a ng)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抖擞:振作。朗润:明亮滋润。窠巢:鸟兽昆虫的窝。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欣欣然:形容心情好,欢欢喜喜的样子。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三、学习新课 步骤:朗读课文,交流合作。1 .听课文录音,闭眼静心感受春的秀美。2 .教师相机提出朗读时需注意重音和停连。明确: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或短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 ”标示。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停顿,用A标示在词语之 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人标示在词 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 口气连贯地读下来, 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坐着,V躺着,V打两个滚,八踢几脚球,八赛几趟跑,八捉几回迷藏。 风V轻悄悄的,草V软绵绵的。3 .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听后感受。多媒体显示:通过诵读课文,我感受 至U 了4 .连读课文,每个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读后学生和教师点评, 并讨论文章层次。多媒体提示课文思路:盼春一绘春一赞春5 .经过听课文录音、自由朗读和小组代表连读,全班交流讨论对文章 结构的理解。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