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考试与评价制度.docx
XXXX中学考试与评价制度建立与课程改革相符合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推进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前进的制度保障。为了促进我校学生素质 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实现我校办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制定xxxx中学考试与评价制度。一、指导思想评价与考试制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教师素养提升、推 进学校科学发展为宗旨。二、评价原则1 .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 教学质量的提高。2 .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 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 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 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 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 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5 .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 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 .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 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7 .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 作为评价标准。三、评价要求(一)关于学生考试的要求:1 .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素养学科考试以教研室试卷 为准,时间按上级领导的安排,由任课教师监考。教师要在 考前对学生的用笔、书写、答题的注意事项提出明确的要求,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2 .学科成绩卷面不出现分数,一律采用等级评价,一般 情况按优、良、及格、待及格四个等级评价,不得单独以成 绩给学生排名。3 .单一的考试成绩不公开、公布,不排列顺序;禁止以 考试成绩作为升级或班级、座位安排的依据。成绩只作为教 师反馈教学、反思教学以改进教学之用。4 .考试结束后各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和答题情况,做 好分数登统和量化分析,做好分析总结,完成所任班级质量 分析报告。5 .质量分析报告分为书面报告和分数的成绩统计两部 分,书面报告一般从“取得成绩”、“存在问题”、“改进 措施”特别是对班上前30%和后30%的以及平均分等方面要 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在认真分析试卷过程中应体现其实用性, 要反映出教学的得失,形成改进措施并积极改进。学校以年 级学科为单位将试题分析报告至教研室。(二)关于评价的方法与措施1 .要控制平时书面考试次数,学校统一安排期末考试, 单元检测随堂进行,加强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提倡采用实 践能力考试方式和使用成长记录袋。2 .“成长记录手册”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 生的成长历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 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学生是成 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 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 观、真实。“学生成长记录袋”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 生自己来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 责任的意识。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 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 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 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 验的信息等。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 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 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3 .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以日常学科教 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为载体,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的观 察、轶事记录、访谈、资料收集、信息沟通等方式,进行描 述性评价,不宜采用量化评价。4 .评价与考试要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 如表现性评价、情境模拟、游戏测评、作品展示、学科活动、 二次评价、小组合作考试、研讨会、小组集体创作汇报等方 式方法。5 .实行学生自我评价与多主体(教师、家长、同学等) 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多主体评价中要注重实效性, 要认识到这是一项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特殊作用的评价方 式。在评价前教师应向各主体提供明确的评价要求(根据评 价标准、内容、评价说明等),评价时强调描述和品评,淡 化等级和相互比较。6 .学生成绩报告单是每学期向学生和家长进行终结性 反馈的统一范式,班主任要在了解学生各科学习、表现的基 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填写,评评写作具有针对性,体现个 性化,字迹工整,各项栏目填写完整,新学期开学初要收齐 交教导处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