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3篇).docx
-
资源ID:95590709
资源大小:22.1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3篇).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第1篇】 知识目标1 . 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 .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重难点)能力目标,体味各首诗歌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 写法。情感目标,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感 情和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1 .学习次北固山下,体会叙事写景的哲理美。2 .学习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主人公的 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 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王湾的次北固 山下就是一首写乡愁的诗,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 联而闻名于天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二、教学新课(一)常识简介1 .作者简介。生:律师、法律、严于律己师:尔雅中说:“律,法也。”律的本义是规定和法度。律诗 又称格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法度最为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幻灯片展示:律诗的章法:篇有定字,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一)、篇有定字,句有定字:师:请同学们齐读律诗的章法。(学生齐读)。律诗是“篇有定句”, 大家以句号为单位,数一数律诗是几句?生:八句。师:不错,八句以上的律诗我们称之为“排律”。“句有定字”, 再请一个同学来理解“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生:“五言律诗”就是每一句是五个字的律诗;“七言律诗”是指 每一句是七个字的律诗。师:“五言律诗”简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为“七律”; 他们八句分为四联,请大家根据每一联的名称的意思,思考一下应该 对应哪一联,连连线。幻灯片展示:第一二句尾联第三四句首联第五六句颈联第七八句颔联(颔:下巴)(学生回答:老师提示根据人身体的部位,由上到下的记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师:现在我说哪一联,你们快速的读出诗中的句子。(师生共同 完成活动:或齐答、或开火车。)(二)、字有定音,音分平仄。1、律诗的平仄:师:“字有定音,音分平仄。”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 中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中每一句的每一个字,该平该仄,必 须逐字讲究,古音和今音略有不同,大概可以这样分:幻灯片展示:平声:约为今音的一二声 仄声:约为今音的三四 声例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师:平声声调漫长,有绵延之感;仄声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 请同学们在读平声时,延长声调,一个平声缓缓的晃一圈头;读一个 仄声时,晃半圈头。我们用这种“摇头晃脑法”把握韵律,还可以治 疗颈椎。(生笑)(活动练习:老师摇头晃脑的范读首联,学生各自模仿亦摇头晃 脑的读,选一两个读得好的表演一下)师:这样平仄相间,形成了诗歌均匀而多变的节奏,抑扬顿挫, 婉转和谐,下面我们用“摇头晃脑法”将这整首诗的平仄读出来。大 家看黑板的板书,为了方便大家区分把握平仄。老师用“一”表示平 声,用“ I ”表示的仄声。黑板板书展示:客 路青山夕卜,行 舟 绿水 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活动练习:学生各自模仿亦摇头晃脑的读,老师摇头晃脑的范 读,然后学生单个、齐读表演。)2、律诗的押韵:师:律诗的音韵之美除了平仄婉转和谐之外,在诗歌的创作中, 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是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叫押韵。幻灯片展示:押韵:全首诗通押一韵,通常压平声韵。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诗歌中找出押了韵的韵脚字是哪些。生:应该是:前、悬、年、边。师:看看韵脚字都在哪几句上?生:在第二、四、六、八上。师:对的,这就是押韵的一个规律即: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 分明。请同学们在读韵脚字时,声音适当的延长,这样能使朗诵吟咏 时,产生音韵和谐之感。(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己体会读有韵脚字的诗句,然后加上平仄的“摇头晃脑法”,一起齐读诗歌。)师:这一次的吟咏韵味十足,比课前的第一次读得棒多了,但感 觉仍缺少些情感。下面我们进入到今天的第二个活动。四、活动二:理解诗意,读出情感1、谈初读感悟:师:请同学们结合你的初读感悟,思考一下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 样的情感?生:对家乡的思念。师:很棒,你把诗歌的大致意思读懂了。2、知人论世:师:读诗还讲究知人论世,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资料,并结合诗 人的情感,思考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幻灯片展示: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 间”。写这首诗时,诗人经过镇江到江南一带去。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诗人的形象:一个漂泊羁旅、思念家乡的游子。3、深入研读:师:请找出体现诗人漂泊外地、思念家乡的字句,谈谈你的理解。(学生活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五分钟后交流答案。)生:“次”是停泊之意,题目的意思是作者暂时停泊在北固山下。师:是啊,这仅仅是诗人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不是最后的港湾。生:诗人在绿水之上乘着“行舟”,驶向青山之外的“客路”,从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羁旅在外,车马劳顿。师:你言简意赅,很好的诠释了首联的含义。生:作者思念家乡,写了一封“乡书”,希望“归雁”能够帮他 带回洛阳。师:“鸿雁传书”是古诗歌中经常用的典故,同学们要把“归雁” 和“小燕子”这两个“yGn”字区分开来。师: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哪一句诗点明了写作的时令?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结合注释看,这首诗应该是写 于年末春初,黎明之前。师:是啊,这个时候一般的人家都是亲人团聚,其乐融融。而诗 人却孤身漂泊在外,且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怎叫人不顿生思乡之 情?五、活动三:品味意象,联想意境。1、师:诗歌一般来说是“诗中有画”,你觉得哪一联最有画面感?(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用简单的语言勾勒诗歌的图画。)2、师:现在请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的情景。生:江面潮水涨起来了,风吹着船帆鼓鼓的。师: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要描述诗歌的情景,还是有规律可循 的。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诗写了哪些景物?生:潮、两岸、风、帆师:根据诗人的描述,想象一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两岸阔是潮平的结果,我们可以感悟到潮水涌涨,江水浩渺。风“正”,“正”应该理解为“和、顺”,微风 和顺;帆“悬”,“悬”是端端直直的高挂着,可见波平浪静。师:那么看到这样的景物,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生:应该是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师:对的,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3、总结提升:师:现在,我们归纳总结,如何品味诗歌意象,描绘情景。幻灯片展示:品味诗歌意象,描绘情景第一步:找景物品特点告情感第二步:发挥想象,缀连成文。六、学以致用:(课后作业)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榔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颔联的情景。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三个活动,吟咏诗歌的韵味,品味诗歌的情景, 有方法,有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应用到以后的诗歌学习中去,谢谢大家!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2 .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阳,旅于 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 诗。3 .文章体裁。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 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每句有五个字, 叫五言。(二)朗读指导1 .学生听读,把握五言律诗的诵读节奏。2 .教师正音解词,学生自读。(可以播放课文朗读的视频或音频 文件)3 .理解大意。翻译: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 漾,我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水上的风吹 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 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暖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 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天空的北归鸿雁啊,拜 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三)合作探究1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明确: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 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 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 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 角度,做简要分析。明确:(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一)常识简介1 .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 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2 .文体简介。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 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 思绪。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 思之祖”。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 它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二)朗读指导1 .划分这首散曲的诵读节奏。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大意。翻译: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 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 还远在天涯。(三)合作探究1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2 .哪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可以作为点睛之笔?明确:断肠人在天涯。3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 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4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150字左右。明确: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 行,陪伴他的唯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 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 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呢?独自承受漫漫长 夜,怎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四)比较阅读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在主旨方面有何异同?明确: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都抒发了游子的乡愁, 但作者流露的情绪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写诗人在船上的所 见所思,表达了他在异地他乡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沦落 异乡的游子的孤寂之情。三、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可取之处,在开始时把这四首诗的阅读放在古诗的写作背景下去 读,不为教诗而教;能够结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曹操在观沧海 中的豪迈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强调;在学习天净 沙秋思时能够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思维活 跃。不足之处,课容量安排太大,课堂各环节之间时间安排不科学、 不精确,导致授课时间紧张。今后在教学中应该增加学生的课中自由 探讨时间,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第2篇】【教学目的】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 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2、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 深对诗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 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 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 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 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 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二、学习课文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 “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 不能换。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3、理解内容: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 “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 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临”作“登临” 讲。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 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 同?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 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 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 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 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 文“水何澹澹”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 思的精心。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 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明确: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 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 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 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 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 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 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 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 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 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解释:最后两句是一般的结束句。4、分析韵律: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 押的是“ i ”韵。5、齐读、背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第3篇】【教学目标】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教学难点】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教学课时】一3果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检测预习,请学生们齐读诗歌。(学生齐读)师:大家没有读错字,节奏把握得还行。二、了解学习目标。幻灯片显示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意境。(请一个学生大声朗读)三、活动一:了解律诗,读出韵味。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律”字,请学生们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