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与汉画.docx
汉赋与汉画图1汉代骋词大赋作为赋体的代表,其体式有两个显著特征,一 是“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故包罗万象,气势恢宏;二是“铺 采摘文,体物写志”,特别重“物类”意识,故能观物取象,以 夸饰描绘见长。所以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强调赋体“写物图 貌,蔚似雕画”,朱光潜诗论进而认为诗歌类似音乐,辞赋 则近于图画,具有一定的“空间艺术”特征。由此考述汉赋与汉 画的创作关联,突出表现在“赋写图画”与“图证赋文”两端, 其中汉赋的描写对图像的呈现,则具有更为广泛的书写及批评意 义。“赋写图画”源自东汉辞赋作家王逸、王延寿父子的言说与 创作。王逸天问章句叙追溯天问中图像描写的缘由,指 出:“(屈原)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 琦玮儒施,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 因书其壁,何(呵)而问之,以裸愤懑,舒泻愁思。”这是赋写 图画的考源,其中有两个视点:一是观图;二是写图。至于汉赋 写汉画,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描写西汉鲁恭王刘余所存旧宫室 壁画,最为典型。该赋本着“物以赋显,事以颂宣”的思想,说 明赋作描写“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 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的创作特色。对照赋序所言“观艺于鲁”,其“艺”不仅包括宫 室本身,亦于其赋中所述相关,也就是其中描写的“云窠藻税, 龙桶雕镂”之图像,既有奔虎虬龙、朱鸟腾蛇之飞禽走兽,又有 “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之神话传说,以及“黄帝唐虞” “忠臣 孝子”之历史人物等等,这既是真实的图像书写,也是汉人重视 赋图关联的历史语境。就创作论来看,汉赋与汉画的互通决定于赋家对朝廷礼仪的 描绘,汉大赋的主要创作类型如游猎、郊祀、京都等,所书写的 内涵均属汉代朝廷的天子礼。由于赋写礼事而呈现于礼仪,其赋 作与画像形成了异质同构的联系。这又突出表现于两个方面:其 一,汉大赋“体国经野”的描绘与其重仪式的图案化特征,代表 了汉人绘画与辞赋“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例如长沙马王堆汉墓 出土的一幅巨型帛画对天上、人间、地下的构图描绘,所表现的 现世与来世,神话与物态(参见湖南省博物馆编马王堆汉墓研 究文集有关T形帛画、神祇图的研究,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 与汉人郊祀赋的神境、游猎赋的场景、京都赋的物态的全方位呈 现极为相似。这种宏阔气象在汉赋中实属常见,如司马相如上 林赋中有关鸟兽草木、山川形势、游猎场景,班固西都赋 中有关未央宫等西京宫室的群体构建,张衡西京赋中有关平 乐观百戏表演的场景,又无不与T形帛画的平面构图与再现场景 有关视觉同感。其二,汉赋写作类聚事物的特征,与汉代大量的 汉画像石(砖)也可作形象互证。尽管汉大赋作为宫廷文学,砖 石画像多属中下层民俗创作,但其时代的艺术共性则很明显。张 道一汉画故事曾将汉画分为“人事故事”“神话故事”与“祥 瑞故事”,兼括汉代历史、神话与民间信仰(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这些类型的描写在汉赋中均有呈现。如果将汉赋 与汉画石的艺术主题结合起来考虑,或有互仿与共生的性质。从汉画像石的图像看汉赋的语象,其创作形态的类似性更多 地体现在物象与主题,这与“赋者,言事类之所附也”(曹丕答 卞兰教)相关。以写作主题呈现物象来看,汉赋与汉画的类比 性突出表现于祭祀宴饮、狩猎弋射、乐舞百戏、宫室建筑、车驾 出行等方面。例如游猎描写,司马相如上林赋的“流离轻禽, 蹴履狡兽。情白鹿,捷狡兔。轶赤电,遗光耀。追怪物,出宇宙。 弯蕃弱,满白羽。射游枭,栋蜚遽。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 弦矢分,艺殖仆。然后扬节而上浮,凌惊风,历骇淼,乘虚无, 与神俱。蹒玄鹤,乱昆鸡。遒孔鸾,促篇犍。拂翳鸟,捎凤凰。 捷鹦(见图1),揖焦朋”的动作描写与场景再现,就与1992 年陕西省榆林市红石桥乡古城界村出土东汉墓门楣两端的狩猎 图(中国画像石全集5 陕西山西汉画像石)类似。该图以 山林为主,其中有鹿、猪、牛、兔、骆驼,呈惶惶奔逃之状,所 绘饰的飞禽走兽,姿态各异。猎手荷箪、执戟,策马飞奔,张弓 追射,各具风姿。画面中间为车骑出行,一貂一辎,前两导骑, 后两从骑,轮车与辎车之间有十骑吏相随,也与赋文描述相同。 这种构象(像)的形似特征,与山东省嘉祥县满胴乡宋山村北出 土的宋山小石祠基座画像,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狩猎车骑出行 画像石,亦相契合。又如汉代“方相氏”行大傩仪戏的风俗活动, 在汉赋中出现甚多。张衡东京赋“尔乃卒岁大傩” 一段,浓 墨重彩地描绘了方相氏手持斧钺,男巫、女巫手执扫帚,众童子 跳着万舞,头裹红头巾,身穿黑衣服,在方相氏和巫蜘的带领下, 以桃弧、棘矢射杀厉鬼,最后持炬火,逐疫鬼投洛水中,使不复 度还等情节,并以桃木作木偶,以郁垒、神荼执苇索捕捉漏网之 鬼,以祈盼宫廷王室的安宁与社会的平安。这与周礼方相氏 后汉书礼仪志的记载高度一致。这种仪式表演同样呈示于汉画,现仅存洛阳烧沟61号西汉墓画“方相氏图”(局部), 贺西林古墓丹青一一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认为画面上 的伟岸怪物就是行傩仪时的方相氏。驱除灾害,祈求福祥,成了 汉赋与汉画文图共生的主题。汉人虽然没有“以图绘赋”的创作,但以汉代帛画与砖石画 图案对应汉赋“写物图貌”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以图证赋的意 义。后代出现的汉赋图像,如晋人戴逵的南都赋图,刘熙载艺概赋概即谓:“戴安道画南都赋,范宣叹为有益。 知画中有赋,即可知赋中宜有画矣。”又如自晋人卫协作上林 苑图,继后南宋赵伯驹绘上林图、明仇英摹写上林图。题咏上林图的诗文也随之而出,如胡敬品读“元人上林校 猎图卷”即谓:“绢本,青绿画。洪波巨浸,层峦叠嶂首 写岩松碉屋,中坐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为斯赋缘起。次写 紫渊丹水,跳沫腾波次写离宫别馆,弥山跨谷次写蜕旌 云旗,天子校猎次写七校纷陈次写张乐层台次写解 酒罢猎”(西清札记卷二)其中说明图画的场景,正是 赋文语象的图写,这也是汉赋与绘画的关联与衍展。回到刘勰的汉赋“蔚似雕画”说,通合于他的“立赋之大体”, 即“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结合其论绘语如“写气 图貌,既随物以宛转”(文心雕龙物色),并及文章与图 画的关系如“绘事图色,文辞尽情”(定势)、“立文之道, 其理有三:一日形文,五色是也”(情采),其中“随物”、 “图色”与“形文”,均与赋体符契。后人评点汉赋的写作特色, 亦尝以绘法说赋,如明代孙评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 一 段云”句锤字炼,铸成苍翠之色”;清代何焯评王延寿鲁灵光 殿赋“俯仰顾盼” 一段云“乃就中之所见详写之,先结构,次 雕镂,次图画也”;方伯海同评前赋云”即象以求理,象明而理 亦明”,或言“苍翠之色”,或言“雕镂”之功,拟绘画以评汉 赋,则非常明显。如此以“绘”论“赋”批评观的形成,究其根 本,仍在汉赋创作与图像意识相契合的基本特征,那就是以构象 之法写物与图貌,以设色之法写场阈与景观。明人王世贞艺苑 卮言卷二论汉赋说“其变幻之极,如沧溟开晦;绚烂之至,如 锦霞照灼”;近人张世禄中国文艺变迁论说“吾国文字衍形, 实从图画出,其构造形式,特具美观。辞赋宏丽之作,实利用此 种美丽字形以缀成",皆取“图貌”之大观。所以我们品读汉赋 与汉画,宜乎大中见小,明辨其构象法是在由无数“个像”组成 的宏大图景。(作者:许结,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202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