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小石潭记》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
资源ID:95612914
资源大小:21.7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小石潭记》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小石潭记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项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般,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一百许里 B.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隶而从者/狼仍从* D.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 .文章先写“心乐之”,后又写"悄怆幽邃L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怎样理解?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项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予之践履耶?23.(1)为而乐(2)像狗的牙齿(3)停留 (4)景象24.(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得看不见。(2)长满松树的堤坝在里面盘绕,青绿的岩石与外面交接。25.作者的情感发生了由乐 到悲的变化。开始因小石潭水清石奇鱼灵而高兴,后来因环境过于凄清联想到被贬的遭遇又 感到悲伤。26. (1)空间角度【甲】作者站在水潭边俯视,看到鱼在清澈的水中,影子映 在石头上;【乙】作者身处双溪环中,环顾四周,望见烟雨合散、树石拥露的景物变化。(2) 正侧面描写的角度【甲】侧面描写,用鱼在空中游动的描写侧面表现水的清澈;【乙】正面 描写,直接描写作者身处双溪环中,环顾四周,望见烟雨合散、树石拥露的景物变化。(两 个角度,二选一答题即可)27.(1)在空中 (2)停留 (3)尤其,特别 (4) 一定 28. C 29. (1)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显。(2)王叔文 想重用柳宗元,但适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 30.小石潭环境凄清;参与王叔 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被贬之地荒远。(答出两点即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潭中鱼可百许头()(2)俶尔远逝()(3)以其境过清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6 .从写作手法上分析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堆,为屿,为续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7 .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1)水尤清冽()(2)怡然不动() (3)悄怆幽邃()(4)日光下澈()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土氐,为屿,为峨,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 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10 .第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项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以,为屿,为唾,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水尤清冽冽: (2)日光下澈澈: (3)俶尔远逝 俶尔: (4)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 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 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第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 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 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14 .借助对“链接材料”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链接材料】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一遇和 景,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注】仆:对自己的谦称。已:过一会儿。譬如因拘圆土:好像被因禁在圆形围 墙之中。和景:温暖的日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使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二、对比阅读阅读所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堆,为屿,为崩,为岩。青树 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 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 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 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 燥关其老少耶?(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释】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15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乐 乐:以为乐B.不可久居 居:停留 C.不里许 许:大约D.或投饼于左 或:有时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长尺许者 其如土石何B.乃记之而去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为垠,为屿 引入殿前为池D.以其境过清 界以石梁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B.【乙】文表现作者西山游玩的欢愉心情。C.【甲】文中"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和【乙】文中“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写影 潭底,清慧可怜”都间接描写水清澈。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描写景物。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项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城,为屿,为崛,为岩。青树 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闽 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 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节选自石涧记)【注】亘(ge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若限间(kun)奥: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 外屋。文:同“纹。纹彩、花纹。揭():把衣服拎起来。跣(xih):光着脚。 1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B.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C.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D.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20.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水尤清冽()(2)不可久居() (3)响若操琴()(4)龙鳞之石() 2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22 .【甲】【乙】两文均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两篇选文抒发相同的思想感情是:o甲文借“”句子,乙文借“”句子(引用原文),有力地表达作者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城,为屿,为崛,为岩。青树军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 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 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镒,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 萧然。(节选自清姚鼐游双溪记)注释:应宿:张兆若,字应宿。镣:同“灯工2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1)心乐之()(2)其岸势犬牙差互() (3)不可久居()(4)其状万变( ) 24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松堤内绕,碧岩外交。2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中作者心境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原因。26 .【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区别?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假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埋厄,蕴骚人 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选自柳宗元传)【注】用事:执掌政权。奇待:器重礼遇。禁:宫禁,帝王的住处。罹窜逐: 遭遇放逐。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病之苦。理(yin)厄:指道路艰难。蕴:积 聚。2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不可久居() (3)尤奇待宗元 ()(4)动必以文( )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境过清以顺为正者 B.乃记之而去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C.与之图事与民由之 D.览之者为之凄恻何陋之有 29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30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柳宗元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参考答案:1. B 2. (1)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乐是由于观鱼,写乐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的“忧:他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 心中愤懑难平,只能寄情山水,暂时摆脱,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之情又会流露出来。4.(1)大约 (2)忽然 (3)凄清5.(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6.文中 画线句子运用了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将鱼在水中说成在空中, 表现了潭水的清澈。7. 格外 静止不动的样子 凄凉 穿透8. (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 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青葱的树木、翠绿的滕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9. C 10.流 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 清环境的触发。11. 凉 穿透 忽然 像狗的牙齿那样12. (1)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 随风飘拂。(2)因为这里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便记下这件事后离开了。13. D 14.以乐景写悲情,欲抑先扬。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压抑。15. D 16. C 17. C 18.向潭的西南面望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 前行,时隐时现。难道鱼儿的安静与急躁和它们的年龄大小有关吗?19. A 20. 格外 停留 弹 像鱼龙鳞甲一样21. (1)使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 入骨,凄凉而幽深。(2)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 22. 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大 意相同即可)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