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教学设计.docx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小调查:你喜欢吃哪些甜食?2、考考你:你能用糖块、白糖做成哪些甜食?3、请到材料超市选择材料,展示自己的厨艺吧。学生活动 小甜饼、糖 蔬菜沙拉、糖 水、糖浆 选择适合自己 厨艺的材料设计意图引入活动,导入 新课,激发探究 兴趣白糖 研钵 烧杯 水 搅拌棒 酒精灯材料超市三脚架 陶土网 蒸发皿课题糖的变化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 6本课通过探究白糖在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变化现象,认识物体变化的两种类型。学生在三年级“溶解的秘密”单元中探究过白糖的变化,观察到白糖溶解在水中逐渐消教材 分析失不见,随着水分蒸发,白糖会重新结晶。在生活中,学生也常常看到白糖的各种变化,但 可能没有思考过变化后的白糖还是不是白糖。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行设 计实验,对比观察不同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本课的另一目标是学习撰写探究报告,要让学生在表述探究过程的基础上,根据探究报 告模板尝试填写关键信息,完成探究报告。科学观念通过探究白糖的各种变化,认识到物体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方面发生变化。科学思维学习 目标了解探究报告的基本体例,学习撰写探究报告。科学探索(1)认识到物体的变化分两种:有的产生了新物质,有的没有产生新物质。(2)学会判断物体变化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态度责任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能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占八、难点通过探究白糖的各种变化,认识到物体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方面发生变化。 了解探究报告的基本体例,学习撰写探究报告。教学过程利用材料做自己能做的甜食结合自己经验 回答4、厨艺展示(1)糖块在研钵中磨成糖粉,做蔬菜沙拉(2)白糖在烧杯中加水搅拌,做成糖水(3)白糖放在锅里,用酒精灯慢慢加热熔化,做 成糖浆5、安全提示使用酒精灯加热白糖时一定要规范操作,并注意防止糖浆溅起造成烫伤。6、提问:白糖经历这些变化之后还是白糖吗?特 别是有的同学把糖浆熬爆了,还是白糖吗?对探究报告提出的意见和改进建议涂油防锈、搪通过调查,了解你的证据不够充分,你的实脸并没有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的作用你有没有研究过潮湿空气中的铁钉不接触水会不会生锈?我直过资料了:铁锈是铁在空气中的氨气、水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的混合物。 所以,只要保持干燥或者隔绝空气中的就气,就能防止铁生绣.五、调查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有哪些防止铁生锈的 方法。【拓展】自行车的不同构件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防锈 的?六、作业布置听取同学的反思评价后,可以继续实验探究, 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瓷防锈、喷漆 防锈、电镀防 锈车架:喷漆 链条:涂油 轮圈:电镀生活中防止铁生 锈的方法延伸课堂内容课堂练习1、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有效防止或减缓铁生锈 的方法是 o增加铁制品的厚度在铁制品外边刷上油漆符铁制品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用橡胶紧紧地包裹铁制品在铁制品外边镀上一层不容易被氧化的金属 在铁制品外边涂抹油脂2、妈妈常将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 这是隔绝铁与()的接触,以防其生锈。A.细菌B.空气C.水3、小凯洗好铁锅后没有及时将剩余的水分擦干, 第二天发现铁锅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的物质。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A.铁锅上生成的红色物质是铁锈。B .生锈只是颜色改变,影响外观。C .洗完铁锅后可以涂抹一层淡盐水,防止生锈。 4、用什么方法可以防止自行车生锈?() 经常冲洗在易锈处抹些黄油雨天不骑 车车胎气保持充足A .(W)B . (2X3)C . (M) D . (M)完成课堂练习 并检测自己对 于本堂课内容 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检 测学生对于知识 点的掌握情况并 进一步巩固本堂 课内容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怎样防止铁生 锈;能够通过细致观察生活中铁生锈现象,有依据 地作出铁生锈原因的假设;能整理探究过程与结 果,完成探究报告。回顾课堂并与 老师一起总结 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 节课重点内容板书怎样防止铁生锈r 1 .涂油防锈与空片有关铁钉生锈的因素酷黑、土2.联防锈与潮湿有关生锈的方法3.喷漆防锈L 4.电镀防锈板书设计大象版六年级3. 4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课题空气的成分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 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人类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也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 空气污染等也有一定的了解,由此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并不难。但要通过实验 探究空气的主要成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困难。教材通过蜡烛燃烧、二氧化碳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来验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再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分析和 阅读科学史资料,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最后通过阅读红磷燃烧实验, 帮助学生了解氧气在空气中所占比例,从而达成“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 的主要成分”的科学知识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红磷燃烧实验不易操作,且具有定的危险性, 可以通过虚拟实验或视频向学生作介绍。学习 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科学思维能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搜集到的证据,运用分析、逻辑推理证明自己的观点。(3)探究实践能基于证据质疑和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4)态度责任知道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要净化和保护空气,热爱自然。s占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难点能基于证据质疑和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教学过程教学环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明确:铁生锈是铁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的共同 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氧化现象。氧气、水复习上节课知识 导入新课,形成 知识衔接讲授新课一、提出问题1、关于空气中的氧气,我们还知道些什么?预测:(1)人体利用氧气将体内的养分氧化(2)我们呼吸需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 二氧化碳(3)物体燃烧需要氧气,如果没有氧气就会 熄灭(4)植物的的光合作用离不开氧气2、物体燃烧也会放出二氧化碳吗?3、怎么验证我们的猜想?二、实验1、材料超市蜡烛、广口瓶、火柴、玻璃片、澄清石灰水等 2、实验步骤(1)将燃烧的蜡烛放入号广口瓶。安全提示:使用燃烧的蜡烛时要注意防止烫 伤。(2)蜡烛熄灭后,在号广口瓶中缓缓注入澄清 石灰水,轻轻摇晃。班级交流氧气作用会的 实验法认识实验材料观察教师演示 实验在了解氧气作用 的同时,知道空 气除了氧气成分 外,还有熟知的 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得知空 气中除了氧气, 还有二氧化碳成 分提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吗?(3)在号空的广口瓶中缓缓注入澄清石灰水, 轻轻摇晃。提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吗?3、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结果分析步骤1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缺少氧气步骤2号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步骤3号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瓶中充满空气记录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4、实验结论人的呼吸、蜡烛的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解释】这是因为人体中的养分和蜡烛中都含有碳元 素,碳元素被氧化后能够生成二氧化碳。5、思考:物体的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吗?明确: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很多不含 碳的物质也能被氧化,不过氧化后的产物中没有二 氧化碳。6、拓展:碳中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知识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加剧大气温室效 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 气。一定时间内地球上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植物吸收 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 基本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叫碳中和。三、搜集证据动物呼吸、物体燃烧、铁生锈都离不开空气中 的氧气。空气中除了氧气,还有其他气体吗? 1、查阅资料,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预测:1774年8月1日,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把 阳光聚焦到玻璃管中的氧化汞时会释放出一种气 体,蜡烛在这种气体中燃烧得更加旺盛,老鼠呼吸 这种气体时显得更加活跃后来,化学家拉瓦锡给密封容器中的汞和空气 连续加热12天,测量出这一过程中消耗掉大约1/6 的空气,他把这种气体叫作“极适宜于呼吸的空气 后来称作“氧气”;而另外大约的5/6气体既不能 帮助燃烧,也不能用来呼吸,他把它叫作“氮气”, 意为杀死生命的气体。科学家们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空气是一种 由很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干燥的空气中,氮气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另外还 有1%的其他多种气体,而其中的二氧化碳约占空 气总体积的0.03%。2、空气的组成示意图分析实验现 象,交流实验 结论 听老师解释不一定阅读教材知识 链接进行交流查阅资料,了 解空气成分阅读资料阅读空气组成知道物体燃烧不 一定都产生二氧 化碳初步知道二氧化 碳的危害性了解空气的组成 成分课堂练习氮气(78% ) r 氧气(21 %),牛一,稀有气体(0.94%),其它气体 < 二氧化碳(1%) (0.03%)I水蒸气和杂质(0.03%)3、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想不想通过实验验证 一下?教师:让我们一起做个红磷燃烧实验。红磷燃 烧会消耗掉氧气并生成固体的五氧化二磷。因此, 测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后空气减少的体 积,就可以知道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的百分比。(1)实验材料红磷、集气瓶、橡胶塞、酒精灯、燃烧匙、塑 料导管、玻璃管、止水夹、水、烧杯等。(2)实验步骤安装好装置,用止水夹夹紧塑料导管。为防止集 气瓶过热,须先加入少量的水,并做好标记。取较多红磷放入燃烧匙中,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 上加热,直至红磷被点燃。点燃红磷后迅速放入集气瓶内并压紧瓶塞。 红磷熄灭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 占集气瓶中原来空气体积的多少。(3)注意事项红磷遇明火、高温、摩擦、撞击等有引起燃烧的 危险,与一些化学物质混合时会燃烧甚至爆炸,保 管和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磷燃烧后会产生有毒物质,不可直接接触或闻其 气味(4)实验记录与结论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占集气瓶空气体积的百分比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 体积的21 %4、知识小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 氧气。四、作业布置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怎样净化和保护 空气?1、空气中成分最多的是(),大约占78%。A .氧气B .二氧化碳 C .氮气2、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实验的方 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发现空气中含有约占空气体认识实验材料观察老师演示 实验步骤,留 心实验现象整理实验数 据,分析并得 出结论总结空气主要 成分搜集资料完成课堂练习 并检测自己对 于本堂课内容 的掌握情况通过红磷实验, 进一步知道氧气 占空气的比例总结课堂知识 点,知道空气的 主要成分提高保护和净化 空气意识通过课堂练习检 测学生对于知识 点的掌握情况并 进一步巩固本堂积第二的()。A.氧气B.二氧化碳C ,氮气3、卜列做法中,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oA.植树造林B.使用清洁能源C.焚烧废旧塑料物品课内容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 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我们要净化和保护空 气,热爱自然。回顾课堂并与 老师一起总结 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 节课重点内容板书空气的成分r氮气占78%空气的主要成分一氧气占21 %其他气体占1 %二氧化碳占0.03%板书设计一、寻找事实证据1、对糖的变化能提出怎样的合理假设?对糖的变化提还是糖糖糖块磨成糖粉出自己的假白糖搅拌成糖水设,填写在表白糖熬成糖浆7格中糖浆熬糊了2、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品尝、蒸发、预测:却(1)品尝品尝糖粉,糖粉是甜的。说明糖块磨成糖粉,它的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2)蒸发把糖水拿到太阳底下晒,水分全部蒸发后,糖又会重新结晶。,说明糖在水中溶解后,物质没有发实验操作,验生变化0证自己的假设(3)冷却糖加热可以熔化成糖浆,糖浆冷却可以变成糖块,就像冰。这说明糖加热熔化成糖浆后,物质没有发生变化。(4)观察一冷却一品尝观察:熬蝴的糖浆颜色焦黄色冷却后品尝:冷却后形成的糖片发苦说明:熬糊的糖浆不是糖,可能是一种新的物质【资料阅读】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在190220C。的温度卜会脱水变成焦糖。焦糖有苦味,是一种在食品中广泛使用的着色剂,因此白糖熬成的焦黄色 液体不冉是白糖,而是变成了一种新的物质焦阅读资料糖。二、表达交流把自己研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搜集到的证据和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写成一份简单的探究报告。1、探究报告哪些内容?探究报告通常包含探究者、探究时间、探究的认真听探究报问题、猜想假设、事实证据、研究结论等。告的撰写指导2、按模板撰写探究报告。熬期的白糖不再是白糖探究报告实验者奇奇时间:4月21日提出问题我在熬制糖浆的时候不W?把白糖熬成了焦黄色的液体。这种液体还是白糖吗?我的假设冰融化成水,盐溶解至咏里,它们的颜色都没有发生变做所以甥得想这种液体 不再是白糖了按模板提示撰事实证据这种液体冷却后变成了焦黄色的半透明麾片.我查阅了有关白糖的资料,知道 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在190220的温度下,会脱水变成焦糖.焦糖 有苦味,是一种在食品中广泛使用的着色剂。写探究报告研究结论因此.白糖熬成的焦黄色液体不再是白糖了,而是变成了一种新的物质一焦辖.三、得出结论讲授新课通过假设的提 出,调动学生科 学实验的兴趣, 使实验具有目的 性和针对性知道科学假设是 需要科学验证的通过资料,进一 步解释熬湖的糖 浆是一种新物质了解探究报告的 基本体例,学习 撰写探究报告1、交流我们的探究报告,有什么发现?明确:a.磨成糖粉还是甜的I 雄心中w+ h七士对支b.放在太阳底下晒还是甜的卜曹舞鼠戮鞋案,c.加热成糖浆还是甜的J构成檐的物质没发生改变。&熬糊的糖浆颜色变了,冷却后是苦的胃瞿鹦2、联系生活实际,下列物体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哪些方面没发生变化?(1)物体被切成小块、磨碎(2)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3)纸烧成灰变成碳3、通过以上发现,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明确:物体会发生各种变化,有的只是物体的 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 并没有改变。而后些物体发生变化时,构成物体的 物质也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四、作业布置观察生活,哪些物体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哪 些物体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物体的变化, 可能物质发生 改变,可能不 发生改变形状、大小发 生改变,构成 物体的物质没 发生改变 只是状态发生 了变化,构成 物体的物质没 有发生变化 构成物体的物 质发生了变化物体变化分两 种把探究报告结果 和生活实际联 系,从而寻找物 体变化规律知道物体变化分 两种:一种产生 新物质,一种没 有产生新物质巩固课堂知识课堂练习1 .撕纸和捏橡皮泥()A.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并 没有改变B.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纸和橡皮泥 7C都没有发生一点儿变化2 .卜列变化与其他两项有本质区别的是()日 衿胸A.食盐溶解在水中B.火柴燃烧C.树叶变黄完成课堂练习 并检测自己对 于本堂课内容 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检 测学生对于知识 点的掌握情况并 进一步巩固本堂 课内容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糖的变化,认识到物 体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方面发生变化。认识 到物体的变化分两种:有的产生了新物质,有的没 有产生新物质。回顾课堂并与 老师一起总结 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 节课重点内容板书糖的变化r产生新物质物体变化-L没有产生新物质板书设计大象版六年级下3. 2铁锈还是铁吗教学设计课题铁锈还是铁吗单元 3学科 科学 年级 6教材 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本课通过探究“铁锈还是铁吗”,学习从物体的外部特征及内在属性方面发现物体的区 别,知道铁锈是铁变化后产生的新物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知道,认识一个物体的变化,可以从颜色、气味、形状等外部特征进 行对比观察,但要鉴定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往往还需要了解其内在属性的变化。本课,学 生要多角度地研究铁和铁锈,发现两者的异同,有依据地判断出铁锈不是铁。科学观念能对比研究铁与铁锈的不同性质,知道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科学思维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探究实践学会从物体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方面比较物体的变化。(4)态度责任激发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知道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学会从物体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方面比较物体的变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铁生锈,严重时会有一片 一片铁锈剥落卜来。铁锈还是铁吗?说明理由。我认为铁锈 (是/不 是)铁,因为提出探究问题导 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计划组织1、怎样验证铁锈是不是铁呢?根据我们已有的关于铁的性质的知识,小组商 议,制研究计划。2、小贴土 :要鉴别两种物体是不是同一种物质,既需要比 较它们的外在特征,如颜色、光泽、结构等,也需要 比较它们的内在属性,如导电性、导热性、能否被 磁铁吸引等。3、交流研究计划关于铁锈是不是铁,第(1)小组研究计划小组商讨研究 计班级交流小组 研究计划学会制定研究计 戈IJ,为下一步科 学实验观察做准 备即ttCTE9nAet*KHV二、事实证据小组分工合作,根据研究计划进行观察和实 验,并填写记录表。想想,这些实验现象说明了什 么?1、请到材料超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根据研究计划 选择材料学会从物体的外课堂练习放大镜材料超市导线小灯泡2、实验操作(1)借助放大镜观察颜色光泽空隙铁片灰白色金属光泽无空隙铁锈红褐色无光泽有小孔(2)用手摸铁光滑,铁锈粗糙(3)用铁锤敲击(注意:敲击时用力要适度) 铁片有韧性,铁锈比较脆(4)用磁铁吸引铁片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铁 片和铁锈,结果发现:接通铁片时,小灯泡亮;接 通铁锈时,小灯泡不亮。说明铁片能导电,铁锈不 能导电。(6)用水鉴别分别往铁和铁锈倒少量水。铁不吸水,铁锈吸水。3、填写实验记录铁和铁锈对比研究实验记录表颜色光泽韧性空隙吸水性导电性能否祓磁铁吸引铁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坚韧紧密不吸水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铁锈红棕色无金属光泽松脆疏松吸水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4、想想,这些实验现象说明什么?三、得出结论1、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发现铁和铁锈有哪些相 同的性质,有哪些不同的性质?相同性质不同性质铁都有颜色、 韧性和空隙铁是一种有光泽的灰白色金属,坚硬而有韧 性,不易断裂,能导电,能够被磁铁吸引铁锈铁锈是红棕色的混合物,铁锈片匕破松脆,容 易碎成粉末。铁锈不能导电也不能被磁铁吸引2、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一致吗?1 .下列有关铁和铁锈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和铁锈的颜色相同B.铁和铁锈一样坚硬C.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小组实验研究收集实验数 据,班级交流铁锈不是铁总结铁和铁锈 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结论:铁锈和 铁是不同的物 质与我们的假设 是一致的 完成课堂练习 并检测自己对 于本堂课内容 的掌握情况部特征与内在属 性方面比较物体 的变化知道铁锈是一种 不同于铁的新物 质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2 .机器的铁质零件生锈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及时除锈,否则会影响机器的使用B .颜色会发生改变,只影响了美观,没有安全 隐患C.铁和铁锈的硬度一样,所以不需要对生锈的 零件进行处理3 .铁是导体可以导电,铁锈不是导体不能导电。 可以用()来检测。A .电路检测器 B .磁铁 C .小锤敲打课内容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铁锈是一种不同 于铁的新物质。学会从物体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 方面比较物体的变化。回顾课堂并与 老师一起总结 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 节课重点内容板书铁铁锈还是铁吗灰白色红棕色金属光泽无光泽坚韧紧密无坚韧无紧密铁彳不吸水吸水一能导电不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 不能被磁铁吸引J诱板书设计不同物质大象版六年级3. 3怎样防止铁生锈教学设计课题怎样防止铁生锈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 分析前一课中,学生认识到铁锈是铁变化后产生的新物质,对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危害。本课 将引导学生探究影响铁生锈的因素,从而探寻科学的防锈技术。有了上节课的学习基础,学生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作出假设,采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不过这两组实验的结果呈现需要 较长的时间,教帅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本课另一重点是指导学生完成完整的探究报告,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交流氛围,给予学 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评价,完善探究报告。学习 目标(1)科学观念细致观察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有依据地作出铁生锈原因的假设。(2)科学思维探究影响铁生锈的因素,坚持观察并记录探究过程。(3)探究实践调查防锈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4)态度责任能整理探究过程与结果,完成探究报告。能基于事实证据质疑、评价他人的探究报告。重点细致观察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有依据地作出铁生锈原因的假设。难点能整理探究过程与结果,完成探究报告。教学过程教学环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铁生锈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90秒钟就有1 吨钢铁被锈蚀。每年有1.3亿吨钢铁被腐蚀掉,造 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仅钢铁腐蚀的直接损失就占当年全 国生产总值的2%3%,腐蚀损失的钢材,相当于 当年产量的1/31/4。由于腐蚀,钢铁工业建筑物遭 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生锈后不仅失去铁的特性,也变得不再坚固耐 用了。怎么防止铁生锈呢?阅读资料思考 问题通过阅读资料, 了解铁生锈的危 害,从而引出探 究的主题讲授新课一、猜想假设1、生活中在哪里容易看到生锈的铁?2、要想防止铁生锈,首先要知道是哪些因素引起 铁生锈的。根据自已的生活经验,对铁生锈的原因 作出假设。潮湿的角落浴池提出自己的假 设和依据到超市选择实 验材料 在老师的指导 下进行实验细致观察生活中 的铁生锈现象, 有依据地作出铁 生锈原因的假设设计实验,收集 证据,验证自己 假设我的假设依据与接触空气有关暴露在空气中的铁容易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浴室里的铁钉容易生锈二、事实证据1、材料超市铁钉、玻璃瓶、水、橡胶塞等。2、实验方法将4枚铁钉分别放入4个玻璃瓶中: 号瓶保持干燥,用橡胶塞密封; 号瓶保持干燥,不密封;号瓶中将铁钉完全浸泡在水中,用橡胶塞密 封;号瓶中的铁钉一半浸泡在水中,一半露出水 面,不密封。3、实验记录一段时间后,观察铁钉的变化,填写观察记录。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没生锈没生锈没生锈没生锈没生锈没生锈没生锈生锈没生锈没生锈没生锈没生锈没生锈没生锈生锈生锈实睑结果辨仕干 铁钉在干)堤的或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瓶中的密封瓶中没有生锈, 星或一半浸在水中的不密封的瓶中容易生锈。4、实验现象分析为什么4个瓶中的铁钉有的生锈,有的不生 锈?5、讨论:想想,什么因素导致铁生锈? 明确:铁生锈与空气和潮湿环境有关。三、表达交流探究铁生锈的因素的探究报告实脸者:奇奇时间:5月5日探究问题铁生诱与哪些因素有关?我的假设铁生锈与超市的环境、是否接触空气这两个因素有关实验材料铁钉、玻璃瓶、水、橡皮塞等实险步骤将4枚铁钉分别放入4个玻璃瓶中,(JX瓶保持干燥,用像胶塞密封; 号瓶保持干燥,不密封;号瓶中将铁钉完全浸泡在水中,用橡胶 塞密封;号瓶中的铁钉一半浸泡在水中,一半露出水面,不密封。实睑现象与空气接触的铁钉先生锈、在潮湿环境里的铁钉先生锈研究结论铁钉生锈与空气、潮湿有关把自己探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实验的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等记录下来,写成一份 探究报告。四、反思评价我们的探究报告,证据充分吗?结论合理吗?坚持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得 出实验结果号瓶不生 锈:干燥,没 有水分,外面 潮湿的空气进 不来号瓶生锈: 空气中含有少 量的水蒸气 号瓶不生 锈:因为密封, 与空气隔绝 号瓶生锈: 既与空气接 触,又与水接 触空气、潮湿的 环境通过实验得知铁 生锈与空气和潮 湿的环境有关撰写探究报告能整理探究过程 与结果,完成探 究报告。对探究报告相 互评价通过反思评价环 节,让学生的论 证更充分,避免 结论的偶然性